七年級生物教案精選(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生物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生物教案1
教學目標
、倥e例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谂e例說出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
、垠w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苄纬蓯圩o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并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難點和重點
重點:①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②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
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難點: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并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方法:探究法
教學設計
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俑鶕(jù)經(jīng)驗舉例并做出分析,從而歸納出結論。
②分析教師舉出的.例子,從而歸納出結論。
、僖龑W生根據(jù)經(jīng)驗舉出影響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過分析,幫助或引導學生歸納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诮處熍e例,引導學生分析,并歸納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探究的一般過程
、俑餍〗M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各自收集鼠婦為背景,分析、討論、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趯W生分析教師舉的例子,最終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倏芍苯右允髬D為例來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從而幫助其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诮處熆芍苯优e例,引導學生分析,從而幫助學生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制定實驗方案及設計實驗方案時的注意事項
、俑鹘M討論并制定方案,根據(jù)方案中出現(xiàn)的問題引出變量和對照實驗。
②學生自學,互相答疑,從而讓學生懂得什么是變量和對照實驗。
①教師通過引導,各小組制定實驗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討論中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懂得設計實驗時控制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的重要性。
、诔浞址艡,讓學生自學,但注意把握學生對變量和對照實驗的理解。
實驗探究
、侔囝~適中的,可在班級中由各組同學按方案進行。
、谌舭囝~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組自己選擇實驗地。
、俳處熝不刂笇。
、诮處熆稍谘不刂笇е羞x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后面的結果交流。
結果交流
、俑餍〗M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報告,并與其他組進行交流。
、谟写硇缘男〗M展示報告并與其他同學交流。
①教師引導同學從各組的報告中發(fā)現(xiàn)問題,吸取經(jīng)驗。
②教師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交流,并引導其他同學發(fā)現(xiàn)問題,吸取經(jīng)驗。
布置課下作業(yè)
、儆信d趣的小組可在課下對其他影響鼠婦生活的因素進行探究。
、趯懸环輰嶒灪蟮男牡谩
七年級生物教案2
教學目的:
1、理解種子萌發(fā)的條件
2、了解有機物在種子萌發(fā)時的轉化和利用。
3、了解種子休眠、壽命,以及選種、測定發(fā)芽率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的應用。
教學重點:
1、種子萌發(fā)的條件
教學難點:
1、種子萌發(fā)需要的外界條件的原因。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習
圖示:學生說出種子的基本結構:
胚的基本結構:
引導學生說出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種皮、胚
胚根、胚芽、胚軸、子葉
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作出計劃4、實施計劃5、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對種子萌發(fā)的條件作出假設
許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種的,天寒地凍不適于播種。
在播種前往往要在地里澆一些水,使土壤潮濕,如果剛下過一場小雨,不用澆水就可以播種了,但是過于潮濕使種子霉爛。
播種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氣。
根據(jù)情境作出什么樣的假設?
假設種子萌發(fā)需要的條件有適宜的水分、溫度、空氣
分析
1、給種子萌發(fā)選擇了哪幾種環(huán)境?
瓶子1:沒水、適宜的溫度、空氣
瓶子2:適當?shù)乃、適宜的溫度、空氣
瓶子3:適當?shù)乃、寒冷的溫度、空?/p>
瓶子4:適當?shù)乃、適宜的溫度、沒空氣
分析對照組、實驗組
實驗中作為對照實驗的有瓶子1和瓶子2,瓶子2和瓶子3,瓶子2和瓶子4,為什么把它們叫做對照實驗?
1、變量是水,并且只有一個,構成一組對照實驗
2、變量是溫度,并且只有一個,構成一組對照實驗
3、變量是空氣,并且只有一個,構成一組對照實驗
2號瓶子是用于作對比的,其條件都是滿足種子萌發(fā)的,叫對照組。 1,3,4號瓶子是用于實驗不同的條件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的,叫實驗組。
練習
書本p92:實驗中,哪些組是實驗組?哪些組是對照組?
結論:
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都是種子萌發(fā)所需要的條件。
外界條件;
除了我們探究的外在條件,對種子本身有什么要求?
1、干癟的種子或被昆蟲咬壞的種子都不能萌發(fā)
2、死亡的種子不能萌發(fā)。
3、休眠的種子不能萌發(fā)。
小組討論
設想你是一個農(nóng)民,從種子站買了一袋種子。要測定它的'發(fā)芽率,如何?
1、選怎樣種子?
2、選多少粒種子
3、求發(fā)芽率的公式?
4、實驗次數(shù)?
種子萌發(fā)的條件
環(huán)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還有陽光
自身條件:活的胚
教學反思:
因為這節(jié)課需要學生把種子萌發(fā)的實驗先在家里做過后再講,這樣學生有了體驗后再做,效果會比較好,但很多學生沒有做,這樣就要先把實驗過程講解,這節(jié)課內(nèi)容比較多,所以要抓緊時間,把重點、難點講到對照組和實驗組時,學生不易理解,這個內(nèi)容需要多加點時間講講,因為種子萌發(fā)的條件學生也比較清楚,而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概念因為第一次接觸,感覺比較難。而后面的種子萌發(fā)的自身條件學生易理解,因為這節(jié)課內(nèi)容比較多,授課最后注意把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幫學生做一個,讓學生把整節(jié)課的內(nèi)容充分回憶、理解,便于他們復習。
七年級生物教案3
設計理念:
葉子是學生常見,也是繪畫作品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繪畫題材,在學生平時的作品里更多的注重了色彩和外形的表現(xiàn),包括日常的觀察中都忽略了細小的葉脈的存在。究其原因,我們平時就缺少細節(jié)的觀察,因此,本課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突出美術學科的審美性、情感性、想象性,在一系列的觀察、欣賞、探究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基本美術素養(yǎng)的形成。
1、緊扣審美這一主線,導入新課直接讓學生夸夸葉子的美,從學生已有的審美經(jīng)驗出發(fā),在感受葉子形狀美、色彩美的基礎上,運用放大的方法感受葉脈的存在與形狀美,同時學會觀察細節(jié)。
2、在重點觀察網(wǎng)狀葉脈的基礎上,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主動運用學到的觀察方法發(fā)現(xiàn)另一類形狀的葉脈,在嘗試畫的過程中歸納線條粗細表現(xiàn)的方法,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學習用線添加、組合,表達想象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構建新知。
3、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傾聽中想象,感受葉脈的內(nèi)在精神——大愛無痕。通過送“幸運葉”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引發(fā)學生愛的情感,本課以歌曲《愛的人間》結束,升華學生的情感,切實體現(xiàn)美術學科本位,關注每一次引導對學生心靈的凈化,關注眼睛和心靈的藝術共鳴。體現(xiàn)美術學科的情感性,人文性,讓理性與情感更多的結合在一起。
4、美術是一種視覺語言性溝通或視覺語言性活動,其中“對話”與感受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特點,收集大量圖片,引導學生與自然“對話“,感受自然的'美與神奇,與大師作品和小朋友作品“對話”,感受線的藝術魅力,與老師同學“對話”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在對話中提高美術鑒賞力,產(chǎn)生情感共鳴,激發(fā)無窮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5、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作業(yè),在擺放樹葉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在互動評價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學會欣賞他人,發(fā)現(xiàn)不足的過程中完善自己,全面提升個人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1、觀察葉子的外形以及葉脈的造型,能夠說出葉脈的生長規(guī)律。
2、選擇一片葉子最喜歡的或想象中的葉子,將它畫下來,著重表現(xiàn)美麗的葉脈。
3、感受葉脈的美麗與神奇,學會關愛他人,形成合作意識。
課前準備:
準備課件,學生每人收集1~2片樹葉、彩紙,剪刀、記號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老師收拿一片葉子問學生這是什么呀?
2、學生回答是樹葉,讓學生觀察,在這張葉片上,你還看到了什么?一些線。你知道人們把他們叫做什么?(葉脈、葉莖)
師小結:葉子上的這些纖細的葉脈就同我們?nèi)说难芤粯,遍布全身用來輸送水份、養(yǎng)份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葉子上的小血管>>師板書課題。
二、感知、表現(xiàn)葉脈的生長規(guī)律。
。ㄒ唬┱J識網(wǎng)狀的葉脈
1、大屏幕展示:葉脈的標本,師引導學生觀察這些葉脈——線的特點。師隨機板書:多、密、長、短、粗、細、分叉、交叉
課件介紹主脈、支脈、次支脈。
請仔細看看自己收集來的葉子上的葉脈,他們的形狀完全一樣嗎?它的葉脈和屏幕上那張葉脈形狀完全一樣嗎?得出:相同形狀的葉子,它們的葉脈肯定是不完全一樣的。
2、嘗試用線條表現(xiàn)葉脈的生長規(guī)律
①、你們能用線條畫出葉脈的美嗎?學生邊畫師邊提示葉脈的特征,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能畫出它們的粗細變化呢?
請2~3名學生到黑板上畫,其余學生在下面畫。
3、師生點評小結,強調(diào)畫一定要畫出事物的特征。
、俅值娜~脈和細的葉脈又是怎樣表現(xiàn)的呢?學生歸納小結:a雙線勾畫b描邊加粗。
②次支脈的生長的方向——從主脈向葉尖、葉邊的方向生長,并越來越細,師幫助修改,強調(diào)畫到葉邊,葉尖。
、蹘煄椭懋嫶沃},老師經(jīng)常說有的同學畫面太空,缺少細節(jié),什么是細節(jié),把這些纖細的支脈畫出來,這片葉子就有了細節(jié)了,強調(diào)細節(jié)產(chǎn)生美,使畫面更生動,富有節(jié)奏感。
、軐W生修改作品、添加細節(jié)。圖(2)圖(3)
。ǘ┱J識平行狀的葉脈,欣賞各種形狀的葉子和葉脈,感受葉脈的神奇魅力
三、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想象,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四、與大師和小朋友的作品 “對話”,感受線的藝術魅力,激發(fā)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ㄒ唬﹦偛盼覀冞\用了寫實的手法畫了真實的葉脈,然而我們在日常的繪畫中更多地運用了想象、添加的方法使畫面更精彩。請欣賞大師與小朋友的作品,課件出示:
1、(埃舍爾的《魚》)和學生作品,猜一猜,哪幅畫是大師的作品,為什么?在小朋友的畫上你又看到了什么呢?師引導欣賞:看似復雜的圖形其實都是由簡單的圖形和一些變化的線條添加、組合而成的,其實只要我們稍微動一下腦筋,也能做得更好。
2、畢加索的作品,你看出來畫面上畫什么嗎,他畫的人很怪,一會兒看像正面,一會兒像側面,人身上添加了好多各種各樣的線條,畫面很飽滿,想象奇特。學生作品嚴謹、寫實。
。ǘ┬蕾p其他小朋友的畫
。ㄈ┬蕾p了這些畫,如果讓你再畫小血管,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學生交流。
五、實踐創(chuàng)作,學會關心他人,形成合作精神
作業(yè)要求:
1、用寫實或想象(用多種線條組合、添加)的方法畫出最美的那片葉子。
2、把畫好的葉子,沿著葉子邊緣用剪刀把它剪下來貼到黑板的樹上,讓 “幸運樹”更加茂盛。
六、在評價中升華、提升。
七年級生物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學習能舉例說出生物對環(huán)境適應的影響。
2.通過測量等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學會探究的方法。
3.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與其它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形成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的測量技能,收集數(shù)據(jù)和處理數(shù)據(jù)的能力。
教學難點:
分析和處理數(shù)據(jù)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
1、先自制“大樹一葉一草”活動教具。
2、長頸鹿掛圖。
3、投影膠片寫出四個問題。
(1)駱駝、駱駝刺、海豹、旗形樹四種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是怎樣的。
。2)四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是怎樣適應環(huán)境的。
。3)駱駝的生活方式與生存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4)旗形樹的生活方式與生存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學生:
1、思考問題:“為什么大家看到的長頸鹿都是長頸的?”要求學生通過自己查找資料,詢問家長等途徑得出答案。
2.預習教材第29頁的探究內(nèi)容,設計好測量空氣溫度的表格交給教師檢查,選出一份較好表格供課堂使用。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在很早以前,地球上生活著長頸的長頸鹿,同時也生活著短頸的長頸鹿(出示掛圖)。
提問:為什么現(xiàn)在看不到短頸的長頸鹿呢?下面我請一位同學上來扮演長頸的長頸鹿,另一位同學上來扮演短頸的長頸鹿,請一位普通話好的同學進行獨白。
表演過程:[獨白: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生活著很多長頸的長頸鹿和短頸的長頸鹿,它們以地上的草和一些樹葉為食,但后來,氣候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化,長頸鹿的食物急劇減少,一天,長頸鹿們(兩學生)去尋找食物,它們看見的草,很快地吃了起來(兩學生把教具上的草拿掉,做吃草的樣子)。草吃完以后,就吃樹上矮處的樹葉(兩學生把矮處的樹葉“吃”掉了。矮處的樹葉吃完以后,就只能吃高處的樹葉,長頸的長頸鹿(高個學生)吃到了樹葉,短頸的長頸鹿(矮個學生)吃不到樹葉。短頸長頸鹿因沒有獲取食物而饑餓、生病死去(矮個學生表演“死”的動作),從而被淘汰。所以,現(xiàn)在只剩下了長頸的長頸鹿。你看,長頸的長頸鹿(高個學生)正津津有味地“吃”著樹葉呢。]
師:大家覺得這兩位同學的表演怎么樣?
生:很精彩。
師:我們一起給他們鼓掌吧。(學生鼓掌)
師: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
提示:說明生物適應環(huán)境就能生存,不適應則被淘汰。所以,短頸的長頸鹿被淘汰,長頸的長頸鹿生存下來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節(jié)——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ò鍟旱谌(jié)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師:在自然環(huán)境中,各種因素影響著生物,生物在生存發(fā)展中不斷適應環(huán)境,同時,也影響和改變著環(huán)境。下面,我們先來學習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板書;一、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師:請大家看教材第19頁上的圖片資料(展示題板),并結合題板上的問題進行思考。思考的時候,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學可以討論。5分鐘后,進行搶答比賽,四個組中,看哪一組獲勝。
問題1:四種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是怎樣的?
(提示:駱駝和駱駝刺適于生活在炎熱缺水的荒漠中;海豹適于生活在寒冷的水域里;旗形樹生活在風口處)
問題2:四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是怎樣適應環(huán)境的?
。ㄌ崾荆厚橊動旭劮,眼睫毛長而密,足墊厚,腿較長等;駱駝刺的根很長,地上部分很矮。缓1夭科は轮竞芎;旗形樹樹冠像一面旗幟)
問題3:駱駝的生活方式與生存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ㄌ崾荆厚橊勀蛞悍浅I,體溫
升到46℃才會出汗;一次性喝水100升后,可以45天不喝水;駝峰中有脂肪,可以貯存能量,所以它適于生活在荒漠中)
問題4:旗形樹的生活方式與生存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ㄌ崾荆浩煨螛渖钤陲L口處,大風把樹迎風面的枝條吹斷,順風面的枝條繼續(xù)生長,所以只要風大的地方,就容易看到旗形樹)
搶答過程:(略)
。ㄗⅲ航處熆砂讶齻問題分成若干個小問題,答對一題加10分,回答不完整的,本組同學補充正確后也可加10分。教師進行提問時,應考慮到各組學生的積極性,在最后宣布獲勝小組時,其他小組也應給予鼓勵)
比賽結果:(略)師: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同學們應該得出什么結論?
。ㄌ崾荆荷锏男螒B(tài)結構、生活方式都與生活的環(huán)境相適應)
師:大家還能舉出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其他例子嗎?
。ㄌ崾荆褐灰灾欣砑纯桑
師:現(xiàn)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生物除了對環(huán)境適應以外,還能影響環(huán)境和改變環(huán)境。下一堂課,同學們要做一個探究活動,要用到一種儀器——干濕溫度計。(展示自繪干濕溫度計掛圖,介紹使用干濕溫度計的方法)
結束新課,布置作業(yè):各小組長領取干濕溫度計以后,利用課余時間,組織組員一起根據(jù)教材第20頁中的要求,制定探究性計劃,做出假設,并設計一個調(diào)查表格,把測量的數(shù)據(jù)填入表中,下一堂課我們進行交流、討論。
第二課時
引言:為什么現(xiàn)在國家要投入巨額資金,實行退耕還林計劃呢?
。ㄌ崾荆褐灰灾欣砑纯桑
師:退耕還林計劃體現(xiàn)了和國家對環(huán)保的重視。保護森林,保護環(huán)境,就是保護我們?nèi)祟惖募覉@。希望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到這個行動中去。
師:植物對環(huán)境有影響嗎?
。ㄌ崾荆河校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
。ò鍟憾、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
師: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對裸地、草地和灌叢三個地方的濕度進行了測量。四個小組各派一個同學來填寫表格,請?zhí)钌蠝y量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教師展示小黑板上學生設計的表格)
學生活動:(略)
師:能說出你們的假設內(nèi)容嗎?
(第一、二、四小組假設灌叢濕度最大,裸地濕度最小;第三小組假設草地濕度最大,裸地濕度最;四個小組都假設早上濕度最大,中午濕度最小)
師:我們來分析四個小組的數(shù)據(jù)。
學生分析過程。(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課堂氣氛很活躍,大家都沉浸在討論和分析中)
師:根據(jù)四個小組對裸地、草地、灌叢的數(shù)據(jù)平均值,你們得出什么結論?
師:根據(jù)四個小組早、中、晚的數(shù)據(jù)平均值,你們又得出什么結論?
師:四個小組的假設怎樣?
師:四個小組測量都準確嗎?
師:請第三小組的同學分析原因。
教學反思:
七年級生物教案5
教學策略
本節(jié)觀察小魚尾鰭內(nèi)血液流動的實驗非常重要,學生通過這個實驗可以獲取有關血管和血流的知識并提高觀察能力。做這個實驗時,學生往往比較快地觀察到小魚尾鰭內(nèi)血液流動的情況,并容易滿足于這一點而不再深入比較不同的血管內(nèi)血液流動的特點。因此,教師在開展實驗前必需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本實驗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驟。
關于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可以結合練習第1題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展示掛圖、幻燈或錄像帶,還可以讓學生摸一摸自己的頸部或腕部動脈的搏動,看一看身體表面特別是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靜脈)等,增強學生對動脈和靜脈的感性認識。教師還可以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醫(yī)生在給病人打點滴時針頭插入的是什么血管,為什么是這種血管等,從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動靜脈不同的結構特點和功能。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
2、嘗試區(qū)分這三種血管以及血液在這三種血管內(nèi)流動的情況。
能力目標
1、通過對血液結構功能的學習,掌握認識和區(qū)分三種血液的能力。
2、通過對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情況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能力。
3、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
形成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結構與功能統(tǒng)一的思想,養(yǎng)成關愛生命的良好品質。
重點和難點
1、動脈、毛細血管、靜脈三種血管結構與功能的教學。
2、結構與功能統(tǒng)一思想的培養(yǎng)。
課前準備
。1)觀察小魚尾鰭內(nèi)血液流動的材料用具。
。2)三種血管的CAI課件。
教學法
觀察法、類比法、推理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nèi)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復習引入
先復習提問血液的成分,由此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血液在人體內(nèi)是怎樣運輸?shù)?再給學生介紹人體內(nèi)血管的總長度(約100000千米,可繞地球赤道兩周半)。 思考、回答問題。 有趣的課外知識可以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濃厚興趣。
二、實驗——觀察小魚尾鰭內(nèi)血液的流動
1、 提出問題,講解實驗要求和注意事項,指導學生進行實驗。
2、 組織學生實驗后交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肯定、鼓勵。
3、 概述如何區(qū)別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以及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
1、 帶著思考問題,閱讀新教材第64、65頁,明確實驗目的和方法步驟,小組討論,展開實驗。
2、 報告實驗結果,回答問題,提出實驗中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小組交流。
3、 根據(jù)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判斷血管的種類。 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及小組協(xié)作能力,也體現(xiàn)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即實驗過程中愛護小動物的教育。
三、動脈
1、 讓學生摸一摸自己的頸部或腕部動脈的搏動。
2、 展示動脈橫切面圖。
3、 列舉動脈出血的情況。
四、靜脈
1、 指導學生觀察身體表面特別是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靜脈)。
2、 展示靜脈橫切面圖。
3、 指導握拳,觀察手背突出的“小包”,說明靜脈瓣的作用。
五、毛細血管
1、 播放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物質交換的動畫。
2、 提出兩個問題:
。1)氧氣至少通過幾層細胞到達組織細胞?
。2)氧氣至少通過幾層膜到達組織細胞?
1、觀看動畫。
2、思考問題,總結出毛細血管的特點。 讓學生掌握物質是如何交換的,既鞏固了毛細血管的結構,又延伸了知識。
六、三種血管的比較
把三種血管圖放在一起,讓學生仔細觀察比較這三個圖有什么不同, 列表總結。
觀察思考,通過對比,學生立刻明白了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并完成表格。 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辨析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
七、練習
提出問題:醫(yī)生在給病人打點滴時針頭插入的是什么血管,為什么是這種血管? 思考問題 引導學生分析,鞏固本節(jié)的內(nèi)容。
七年級生物教案6
預習提示
1. 影響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 、 和 。
2. 實驗方案的設計一般設計 個變量。
3. 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說明了什么對生物的生活有影響?你知道哪些例子可以證明生物因素對生物的生活有影響?
教學目標
、倥e例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②舉例說出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
、垠w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④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并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教學重點
、僬f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②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教學難點
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并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引導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舉出影響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過分析,幫助或引導學生歸納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舉例并做出分析,從而歸納出結論。)
二、 探究的一般過程
可直接以鼠婦為例來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從而幫助其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各小組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各自收集鼠婦為背景,分析、討論、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三、 制定實驗方案及設計實驗方案時的注意事項
教師通過引導,各小組制定實驗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討論中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懂得設計實驗時控制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的重要性。(各組討論并制定方案,根據(jù)方案中出現(xiàn)的問題引出變量和對照實驗。)
充分放權,讓學生自學,但注意把握學生對變量和對照實驗的理解。(學生自學,互相答疑,從而讓學生懂得什么是變量和對照實驗。)
四、 實驗探究
班額適中的,可在班級中由各組同學按方案進行。若班額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組自己選擇實驗地。(教師巡回指導。教師可在巡回指導中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后面的結果交流。)
五、 結果交流
非生物因素
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生物因素
光
空氣
溫度
水分
捕食關系
競爭關系
合作關系
各小組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報告,并與其他組進行交流。有代表性的小組展示報告并與其他同學交流。(教師引導同學從各組的報告中發(fā)現(xiàn)問題,吸取經(jīng)驗。教師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交流,并引導其他同學發(fā)現(xiàn)問題,吸取經(jīng)驗。
六、板書設計
七、課堂測試
1. 在研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中所用鼠婦的數(shù)量是( )
。. 一只 B. 兩只 C. 三只 D.十只以上
2.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 開始的,然后可根據(jù)自己的 和 嘗試對這一問題的答案作出 。
鞏固練習
1.“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造成這一差異的環(huán)境因素是 ( )
A.光 B.水 C.溫度 D.濕度
2.海洋中綠藻多分布于上層,褐藻在中下層,紅藻則分布于底層。影響海洋
中藻類分布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是 ( )
A. 鹽度 B.溫度 C.陽光 D.水分
3.大魚吃小魚所包含的生物因素是 ( )
A.捕食 B.競爭 C.種內(nèi)斗爭 D.捕食或種內(nèi)斗爭
反饋測試答案:1.D 2.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知識 生活經(jīng)驗 假設
鞏固練習答案:1 2 3.D
七年級生物教案7
第一章觀察細胞的結構第一節(jié)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目標
、僬f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
、谀塥毩⑹褂蔑@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壅J同顯微鏡的規(guī)范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
重點和難點
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難點:規(guī)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nèi)圖像的同時,右眼睜開)。
教學設計
、僮x第二單元開篇語,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指導學生看書中35頁圖,提問、朗讀,引出主題。)
導入新課
讓學生思考得出,要了解細胞,必須借助顯微鏡。(提示圖中細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鏡和安放
2.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鏡。(指導學生看書37頁:取鏡和安放。)強調(diào)安放目鏡時,手指不要觸摸鏡頭,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引導學生說出顯微鏡的發(fā)明、發(fā)展過程。
3.顯微鏡的構造學生兩人一組,看書對照實物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
4.顯微鏡的使用對光:(1)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睜。(3)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的視野。
觀察:(1)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壓住,正對通光孔。(2)鏡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標本。(3)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肚闆r可能不一,部分同學沒看到物像。一名學生邊說邊演示自己是如何觀察到物像的》。明確應注意的問題后,動手操作,觀察。思考回答:放大倍數(shù)越大,看到細胞越大,個數(shù)越少;放大倍數(shù)越小,看到細胞越小,個數(shù)越多。介紹四種觀察標本:①寫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數(shù)字的透明紙;③動植物玻片標本;④寫有數(shù)字的不透明紙。要求學生先看書,然后指導學生動手觀察。(建議先觀察2號標本)巡視,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的問題,請一名同學上前演示。強調(diào):①用低倍物鏡(10X或8X,即短的物鏡)對準通光孔。②轉動轉換器的手法要正確,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③糾正:應叫明亮的視野,不叫亮圈。④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學生明確:①物像是倒像②放大倍數(shù)=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X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③光學顯微鏡只能觀察能被光穿透的物體。鼓勵按步驟規(guī)范操作,巡視,檢查,糾正錯誤。
練習:思考,回答?磿39頁注意事項后,動手操作,將顯微鏡放入箱中。學生暢所欲言。提示:顯微鏡使用完后,怎么辦?
小結:給予評價,并啟發(fā):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給予肯定,并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自制標本,到實驗室觀察。
七年級生物教案8
教學目標
1、 能說出組織的概念,能概述構成人體的組織是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識別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
2、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描述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
3、 學生會使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切片;
4、 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初步形成生物體是一個整體的生物學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生能描述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
2、學生能從微觀到宏觀,從部分到整體,逐步對人體形成完整意識;
3、學生對細胞分化形成組織難以理解。
課前準備
1、 學生課前準備:教材、筆記本
2、 教學器材:大屏幕投影、電腦、顯微鏡、四種組織的永久切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組織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植物、動物和人體都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細胞通過分裂可以增加數(shù)量。但億萬個細胞簡單地堆砌起來是不能成為生物體的,因為生物體具有嚴整的結構體系,只有當生物體的各種結構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時,才能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
它們是怎樣構成生物體的呢?今天我們就以人體為例來講解“第一節(jié)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板書]第三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一節(jié)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二、分小組討論預習提綱、并看教材預習
師:請同學們看書預習,并分組討論預習提綱各題:
、賱游锖腿梭w的生長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它是什么細胞?它經(jīng)過怎樣的變化成為多個細胞?
、谑裁词墙M織?它是怎樣形成的?人體有哪四種組織?分別有何功能?
、凼裁词瞧鞴伲
、苁裁词窍到y(tǒng)?八大系統(tǒng)怎樣構成人體?
生:看書預習并討論回答。(略)
三、老師結合學生的回答進一步解答
師:①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fā)育都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這個細胞就是受精卵,受精卵通過細胞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
在人的胚胎發(fā)育早期,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來,除了一小部分細胞仍然保持著分裂能力以外,大部分細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發(fā)育過程中,這些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逐漸出現(xiàn)了差異,最后形成了具有不同形態(tài)和不同功能的各種細胞。這種由一般到特殊,由相同到不同的細胞變化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師:②受精卵分裂形成一群細胞,然后這些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上發(fā)生變化———細胞分化,產(chǎn)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tài)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lián)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tissue)。(見書P63圖Ⅱ—15“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板書]一、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師: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jīng)組織和結締組織是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為什么要分化形成四種組織呢?它們分別具有什么功能呢?
生:討論回答。(略)
師:②′(講解四種組織的特點及功能。)(見書P62、63)
師:③不同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organ)。
[板書]二、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
師:例如,見書第64頁圖Ⅱ—16、17、18。
師:如果你的皮膚不慎被劃破,會疼、會流血。這說明皮膚中可能含有哪些組織?
生:討論回答。(略)
師:④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tǒng)(system)。
[板書]三、器官構成系統(tǒng)和人體
師:例如,見書第64頁圖Ⅱ—19“消化系統(tǒng)”。
人體由八大系統(tǒng),它們分別是:運動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這八大系統(tǒng)
協(xié)調(diào)配合,使人體內(nèi)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四、總結與筆記上,并用大屏幕投影展示
五、通過實踐來驗證我們所學
實驗4 觀察人體的基本組織(見書P62)
1、 目的要求:
、艑W生會使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切片;
、普J識、區(qū)分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
2、材料用具: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永久切片,顯微鏡。
3、方法步驟:見書P62(略)
[作業(yè)]見報告冊P11《實驗4 觀察人體的基本組織》
七年級生物教案9
一、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實驗課程的第一課,本節(jié)教材符合課標的要求,在教材編排上,文字優(yōu)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進的科學知識以及許多精美的圖片,并就先進的生物科學技術提出了很多問題,設置懸念,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
二、 學情分析
教師應利用好教材并適當補充,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讓學生了解生物,了解生物給予人類的.啟迪,了解生命科學最新成果及其應用、了解生命現(xiàn)象中的許多未解之謎……
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概述生物學,了解有關生物學方面的信息及其生物學發(fā)展前景.
【過程與方法】
初步學會圖文分析,能結合生活實際以及平時通過雜志、電視等途徑所了解的知識,分析總結生命科學以及在人類生活、生產(chǎn)、醫(yī)療衛(wèi)生、軍事等領域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逐步養(yǎng)成關注生活、生產(chǎn)、社會中生命科學的良好習慣和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四、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關注生活、生產(chǎn)、社會各領域中的生命科學。
五、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況。
2.收集關于生物方面尖端先進的科學技術方面的資料,圖片、光盤,如DNA偵破技術,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問題方面的圖片、光盤。
學生準備:略
六、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分組:選定小組長(制定課堂紀律規(guī)則及評價條例)
2. 導入:歡迎同學們跨進生物學知識的寶庫
3. 生物與生活:啟發(fā)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和原有的知識水平談談所了解的生物常識:(小組活動)
a. 我曾種過什么植物,管理上要注意什么?
b. 我曾養(yǎng)過什么動物,管理上要注意什么?
4. 引入生物學的概念
5. 生物與科學研究;
a. 啟發(fā)學生去思考在科學研究領域中所了解的生物知識
b. 討論書本上的彩圖,找出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
6. 介紹生命科學的最新成果,激發(fā)學生對生命科學的熱愛
1. 試管嬰兒
2. 雜交水稻
3. 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技術
4. 轉基因食品
7. 介紹生物學面領許多的難題,教育學生立志長大后投身生物學科學研究
【鞏固】
強化本課堂教學的知識重點
【板書】略
七年級生物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通過觀察一些生物與非生物,會比較它們的區(qū)別。
2. 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觀察能力、發(fā)散思維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草原的美麗景色,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師生一起欣賞圖片中碧藍的天空、流動的白云、遍地開放的鮮花、綠草如茵的草原、悠閑取食的牛羊和精巧別致的氈房。
教師提出問題:圖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學生觀察后,小組內(nèi)交流展示觀察的結果,最后達成共識:花草、樹、牛羊是生物,白云、氈房不是生物。由所有生物的特征是否完全相同引入課題。
二、推進新課
板書課題:第一節(jié) 生物的特征
學習目標一: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認識不少的生物,如果你要了解這些生物的主要特征就必然對不同的生物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那么在觀察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nèi)容,嘗試進行歸納和總結。
學生閱讀后,歸納、總結,并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展示,最后達成共識:
1、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能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音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
2、科學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并及時記錄下來。
3、如果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要有計劃、有耐心。
4、 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在觀察的.基礎上,還需要同別人交流看法,進行討論,熱烈的討論能讓你迸發(fā)思想的火花。
學習目標二:生物的特征
多媒體展示圖片:
(在尼日爾南部城鎮(zhèn)馬拉迪的一個治療性給食中心,一位母親背著她那因為營養(yǎng)不良而極度瘦弱的孩子。)
問:這2張圖片說明了生物的生存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取什么?
答:說明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講: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食物”,肉食動物通過捕獲草食動物獲取食物,草食動物通過取食植物獲得食物,民以食為天,人要每天從食物中獲取身體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一旦食物匱乏,就可能出現(xiàn)圖片中的狀況?傊,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獲得營養(yǎng)物質,維持生存。
多媒體出展示圖片:
(鯨呼氣時產(chǎn)生霧狀水柱)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是什么動物?生活在哪里?你們看到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它為什么要浮出水面呼氣?
(留足時間讓學生討論、交流)
講:生活中的人每時每刻也都要進行呼吸,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2、生物能進行呼吸
多媒體出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該圖片揭示了什么生命特征?
(教師提示:注意季節(jié)氣候、身體狀態(tài))
講:人在運動過程中會排出大量的汗液,是因為在運動中人體內(nèi)產(chǎn)生了比平時更多的廢物,這些廢物要及時排出體外,排泄的途徑除了排汗外,還可以通過排尿和呼氣的形式排出。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廢物
多媒體展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的花朵,一朵花受到昆蟲的刺激作出什么反應?
(花瓣收攏起來了)
我們把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叫應激性。
4、應激性
問:同學們還能舉出哪些實例說明生物具有應激性?
(獅子發(fā)現(xiàn)獵物后迅速追擊;兔子發(fā)現(xiàn)天上的老鷹后向坡上猛竄;向日葵的花盤會隨著太陽轉動;含羞草的葉片受到觸動時會自然下垂;一滴糖水會招來許多螞蟻;我們吃飯時,會分泌許多唾液……)
多媒體展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上面圖片,討論交流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講:一粒種子可以萌發(fā)生長形成幼苗,一株幼苗可以長成一棵大樹;一頭小象可以長成一頭大象……這些都是生長。當生物體長到一定時候,就開始繁殖下一代。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講:生物的繁殖方式多種多樣,如蜻蜓點水等。
啟發(fā)學生思考生物還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動物、植物、細菌怎樣繁殖?
學生思考后回答:
——除了雞、鴨可以產(chǎn)卵之外,貓、狗可以產(chǎn)仔。
——有的植物用種子繁殖,有的用根繁殖,有的用莖繁殖,還有用葉繁殖的。
——還有用細胞繁殖的。
講:生物的繁殖方式有兩種: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高等的生物一般進行有性生殖,而低等的生物一般進行無性生殖。
補充說明細菌可以進行分裂生殖,酵母菌進行出芽生殖等。
講:以上都是生物具有的特征,你還能舉出生物所具有的其他特征嗎?
(讓學生積極思考,并大膽發(fā)言。)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身邊的生物現(xiàn)象,歸納出生物具有的其他特征。
問:蚯蚓只能生活在陰暗、潮濕、疏松、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它能不能生活在沙漠中?蚯蚓在土壤中鉆來鉆去,會使土壤變得怎樣?這說明了什么?
答:生物只能生活在一定環(huán)境中,生物都能適應環(huán)境并影響環(huán)境。
問: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一般和他們的長輩相像,但又不完全相同,有著明顯的差異,這說明了什么?
答:這說明了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
問:生物都能生長、繁殖,具有應激性,這些生理活動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結構基礎,生物有沒有共同的結構基礎呢?
答:雖然各種生物形形色色,但它們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除病毒外)。
三、鞏固練習
師:我們留意了這么多生命現(xiàn)象,相信你們一定會利用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斷一個物體是否是生物了吧。我們來練習一下。
多媒體展示圖片: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中的蘑菇、枯葉、鐘乳石、機器狗,指出哪些屬于生物?并說出理由。
學生討論后回答:蘑菇屬于生物,枯葉、鐘乳石和機器狗不具有生長、繁殖、呼吸、排泄等生命活動,屬于非生物。
課后小結
學完這節(jié)課后,同學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體都是生物。它們都具有共同的結構基礎,都要進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動:需要呼吸,需要營養(yǎng),需要排泄廢物,能夠生長繁殖,具有應激性,可以適應環(huán)境,還可以影響環(huán)境……
今天我們接觸到這么多的生命,觀察它們的生命現(xiàn)象,你還認為路旁的一棵樹,道邊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嗎?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對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體呢?(留給學生課后去思考)
七年級生物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學會描述身邊的生物,區(qū)別生物和非生物,會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現(xiàn)象。
②通過觀察、討論、領會,能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重點)
2.能力目標
通過事物的對比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課前準備:
一盆生長旺盛的含羞草,多媒體課件;學生查找與生物的基本特征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及時間
安排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景
激發(fā)興趣
2分鐘課件展示:呈現(xiàn)出絢麗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云、飛機、太陽,還有蝴蝶、小鳥。遠處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蟋蟀、螞蟻。近處有一只母雞領著一群小雞在覓食,小狗趴在旁邊吐著舌頭。還有一座小橋,水中有游魚、水草欣賞圖片,感受大自然的和諧之美。從美麗的大自然畫面引入,使學生從感到熟悉、親切、有趣,產(chǎn)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同時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
提出問題
導入新課
2分鐘提出問題:畫面中哪些是生物?
哪些不是生物?為什么?
積極思考、嘗試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問題中來,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程度。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8分鐘知識點一:我們身邊的生物
1.學生觀察、小組討論后回答:飛機、白云、太陽、山石、橋、水等是非生物,因為它們都沒有生命;蝴蝶、小鳥、草、雞、狗、魚、蘑菇等是生物,因為它們都有生命。
【過渡語】同學們觀察的很細致,我們把有生命的物體稱為生物。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組成的。在我們的身邊,生活著多種多樣的生物,它們與我們朝夕相處。
2.觀察教材圖1.11,插圖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生物?
學生邊觀察邊回答:有中華鱘、啄木鳥、東北虎、銀千年銀杏樹、蝴蝶還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大腸桿菌。
3.為了加深學生對生物的理解,讓學生列舉自己身邊熟悉的生物,由學生介紹課前收集到各種生物的資料。
4.現(xiàn)在已被人們認識的生物有200多萬種。根據(jù)各種生物的特點,人們通常它們分成三類:植物、動物和微生物,F(xiàn)在你能將圖1.11所示的生物進行分類了嗎?了解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
明確生物是有生命的。
學生要根據(jù)身邊的實例及教材的學習等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
嘗試分類:中華鱘、啄木鳥、蝴蝶、東北虎是動物;銀杏樹是植物;大腸桿菌是微生物。使學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通過提取腦海中的生活常識,自然而然的解決問題。
學生形成自然界是有生物和非生物(環(huán)境)組成的觀點。
在學生視野充分拓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眾多的生物簡單分類,明確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三大類。
組織交流
點撥建構
18分鐘【過渡語】仔細觀察周圍的動植物,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形態(tài)、大小和生活習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萬別中卻存在著共性:他們都是有生命的。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生命呢?
知識點二:生物的生命現(xiàn)象
1.小組探究活動: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插圖和生活經(jīng)驗,舉例說明生物所具有的這些生命現(xiàn)象。小組選出小組長、記錄員、發(fā)言人。
動物有哪些
生命現(xiàn)象?植物有哪些
生命現(xiàn)象?
2.教師巡回指導,并參與小組的討論。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3.現(xiàn)在各小組將你們的發(fā)現(xiàn)與大家交流吧。
一組:我們發(fā)現(xiàn)人體需要飯菜,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要吃小動物,我們得出結論:生物的'生活都需要營養(yǎng)物質。
師:很好!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
其他組補充:植物需要陽光、空氣、水和土壤中的肥料等。
二組:我們發(fā)現(xiàn)人和動物可以通過出汗、排尿、排便等形式將廢物排出,這說明生物都能活將廢物排出體外。
教師及時點撥,指出排便與排尿的區(qū)別。
并解釋生物從外界攝取食物,然后將廢物排除體外的現(xiàn)象,稱為新陳代謝
三組:我們發(fā)現(xiàn)人需要呼吸,魚用鰓呼吸,鯨在呼氣時產(chǎn)生霧狀水柱,這說明生物需要呼吸才能活著。
教師追問:植物需要呼吸嗎?
教師明確:植物和動物一樣每時每刻都在呼吸。
四組: 我們看到小鳥能長成大鳥,我們也能從小長大,一粒種子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所以得出結論:生物都能生長發(fā)育。
師:說的多好啊!生長發(fā)育是生物比較明顯的生命現(xiàn)象,請同學們來感受一下生命的神奇吧。(教師播放課件:一粒種子逐漸萌發(fā)、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的視頻。)
五組:剛才老師讓我們用手碰觸含羞草,我們發(fā)現(xiàn)含羞草受到刺激后會合攏葉片,人體受到刺激后也會作出反應,結論:生物都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教師追問:向日葵的花盤像太陽,這是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嗎?
教師強調(diào):你們的發(fā)現(xiàn)很有價值!我們把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的有規(guī)律的反應,成為應激性。
六組:我們從插圖上看到貓、狗等動物能繁殖后代,我們知道其他動物和植物也能繁殖后代,我們猜想細菌等微生物也有繁殖的生命現(xiàn)象。
教師補充:你們的猜想是正確的。炎熱的夏天,食物很容易腐爛變質,這就是由于微生物繁殖的速度快導致的。
七組:我們從插圖上觀察到,貓媽媽的三個孩子,毛色和斑紋上有深有淺,只有一只小貓長得像媽媽。我們?nèi)祟愐彩沁@樣,這說明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生命現(xiàn)象。
學生分組活動、討論、分析,并完成表格。
派代表向全班匯報,安排本小組同學補充發(fā)言,其他小組同學再補充。
認真傾聽他人發(fā)言,及時補充,在活動中體會各種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現(xiàn)象。
通過思考和教師的提示,學生回答:植物也要呼吸。
觀看視頻,領略生命的孕育和生長之神奇。
通過碰觸含羞草,理解植物對外界刺激也能做出反應,只不過不如動物的反應明顯。
補充: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就是植物的繁殖現(xiàn)象。
結合自己與父母的相似特征、不同特征,理解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
引導學生研究教材插圖以及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動物的生命現(xiàn)象,進而推廣到微生物,了解生物的生命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
在小組間互動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火花得到了充分的綻放。
教材中出現(xiàn)了新陳代謝這一名詞,學生非常陌生,在此,教師適時點撥,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理解生物的新陳代謝現(xiàn)象,對后面歸納總結生物的基本特征打下基礎。
通過小組討論發(fā)言,他人補充的形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得到加強,通過合作獲得成功,增強了自信心。
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和合作學習、表達交流都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讓學生明確各種生物的繁殖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
七年級生物教案12
一、設計思路
1.教材分析及學情分析
在學習了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有關知識后,進一步讓學生學習與輸血、血型有關的知識,對于學生進一步認識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使學生樹立健康地生活意識,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對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命的情感,構建生物學知識源于生活,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
首先,學生在前面三節(jié)課的學習中,已經(jīng)獲得了血液的組成成分、功能方面的知識,并且自己建構了血液、血管和心臟具有各自的結構和生理功能的知識體系。其次,本班學生大多都已知道自己的血型,在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無償獻血的人,能夠觀察到獻血站和流動獻血車的存在,對輸血和血型有一定生活經(jīng)驗。
再者,本班班的學生整體比較活躍,比較適合實驗探究,合作學習。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①概述人體的血量;②列舉ABO血型的類型;③輸血與血型的`關系。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分析推理、自主探究、實驗合作交流等多種能力。
情感目標:①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yǎng)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②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說出ABO血型的類型及安全輸血的原則。
教學難點:利用模擬實驗得出安全輸血關系;了解錯誤輸血后紅細胞凝集的原因。
二、教學準備
教案、《輸血與血型》的ppt課件、血型的視頻、模擬安全輸血實驗材料等;查閱各種血型與輸血的資料,血型模型。
三、教學過程
。ㄒ唬┣榫皩耄O疑激趣
師: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外科風云》中有這樣的一個場景,陸大夫的媽媽在給她送飯的路上遇到了車禍,腔靜脈受損導致大量出血,那么如果你是醫(yī)生,除了止血和處理傷口,最該做什么去挽救陸媽媽的生命呢?
生:給她輸血。
師:很好,大量失血后必須要進行輸血,那么人體的血量到底有多少?失血超過多少才必須要輸血呢?
。ǘ┭
請學生看書,找到人體的血量是多少,以及失血量不同,人會有哪些反應?
生:成年人的血液量占體重的7%~8%。
少量失血:短時間內(nèi)得到補償而恢復正常失血超過800~1000ml:頭暈,心跳加快,眼前發(fā)黑和出冷汗等癥狀失血超過1200~1500ml:出現(xiàn)生命危險,需要輸血師:同學看的很仔細,總結的也很到位。在劇中陸媽媽失血超過20xxml,需要立刻進行輸血。
七年級生物教案13
一、【學習目標】
1、理解“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設計原理。
2、認同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二、【課前小測】(每空1分,共3分)小測得分:()
1、蒸騰作用的部位:主要是通過葉片上的。
2、蒸騰作用在水循環(huán)中的作用:提高大氣,增加。
三、【新知預習】閱讀P119-122頁,并完成以下習題。
1、概念:綠色植物利用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是人們常說的光合作用。
2、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繁殖的'需要,而且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
3、場所:凡是植物的綠色部分,細胞中含,就都有能夠制造有機物。
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
四、【實驗操作】(每空1分,共8分)
1、暗處理:實驗前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
(其目的是讓葉中的運去或耗盡,讓實驗效果更明顯,
更有說服力。)
2、遮光、照光:用黑紙把葉片的一部分上下兩面遮蓋起來。
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實際上是作對照實驗,用同一片葉,
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只有一個變量,即
和。)
3、脫色:幾個小時后,把葉片摘下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熱,
將葉綠素溶解在酒精中便于觀察顏色的變化,(是因為葉綠
素溶于酒精,隔水加熱是防止因溫度過高而使酒精
燃燒引起安全事故。)
4、漂洗:用清水把葉片上的物質(如:酒精、葉綠素等)
沖冼掉。
5、染色:向葉片上(見光的地方和不見光的地方)滴加碘液,(淀粉的特點之一是遇碘變色。)
6、觀察現(xiàn)象:滴上碘液后,我們發(fā)現(xiàn)葉片見光的地方變成了色,用黑紙夾起的地方未變藍。
7、實驗結論:(1)是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2)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
七年級生物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知道主要營養(yǎng)物質的作用和營養(yǎng)物質的食物來源。
2.了解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來源和缺乏癥狀。
3.加深對科學探究一般過程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處理數(shù)據(jù)和分析探究結果的能力
4.關注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認同人類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觀點。
二、教學重點
1.營養(yǎng)物質的類別;探究的一般過程及對探究數(shù)據(jù)的處理。
2.探究活動的組織及如何減少實驗的誤差是本節(jié)的難點。
三、教學準備
教師:將學生分成4~5人的小組,選出組長,并分工負責操作、記錄、處理數(shù)據(jù)和發(fā)言;準備好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種材料、用具。
四、課時分配
2課時
五、 教學過程
。ㄒ、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
認真聽題,積極思考并舉手回答。
寫出兩種常吃的食物,查閱課本P41-42“常見的食物成分表”,并將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填寫在教科書上。
討論: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yǎng)物質呢?不同食物所含營養(yǎng)物質的種類和數(shù)量是否相同?通過比較、歸納,得出結論。
設疑、提問、引入新課。
巡視,指導學生查閱有關表格。
大多數(shù)學生完成后,引導學生對這兩種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進行比較,并引導學生討論,適時給予鼓勵性評價。
1.1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
那么,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與人體細胞所含物質和能量有什么關系? 糖類、脂肪、蛋白質的作用和來源糖類、脂肪、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物質,并且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來源廣泛。
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并與同學交流。舉出含糖類較多的食物,寫在圖IV—18的旁邊,再舉出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寫在圖IV—20的旁邊。
討論: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
思考: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與體細胞所含物質和能量有什么關系?
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看書。
當大多數(shù)學生完成后,組織討論交流,評價。
。ǘ、探究: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
2.1提出問題
看課本P23中的插圖,互相交流,各小組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并確定問題。
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不同,作出的假設也就不同,實驗的方法步驟也會有區(qū)別。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教師巡回指導。教師到各個小組中進行個性化指導。
2.2作出假設
各小組根據(jù)自己小組提出的問題,充分討論后作出假設。
2.3.制定實施計劃
根據(jù)小組確定的探究課題,制計劃。對制定的計劃進行討論、完善后,各小組用咱制的裝置和教師提供的材料器具,按照課前的分工進行操作。
2.4得出結論
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記錄和分析,得出結論: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多少不同。
為學生提供實驗材料和用具,指導學生完善探究方案。
提示學生注意安全和盡量減小實驗誤差。
巡視并對探究過程予以適當?shù)狞c撥指導。
2.5表達交流
小組代表發(fā)言,小組間進行交流。
水與無機鹽維生素的種類,缺乏時的病癥和相應的食物治療
對誤差人進行反思。
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同時產(chǎn)生強烈的探求欲望。
引導學生從各組的報告中發(fā)現(xiàn)問題,吸取經(jīng)驗。
指導學生分析誤差的原因。
創(chuàng)設疑問,引入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三、膳食纖維
根據(jù)角色扮演情況,將相關知識填人課本P25表l及P26表2。
組織、引導學生診斷、討論。
小結
積極發(fā)言,談自己的收獲及感想。
練習鞏固
自行完成練習,也可小組討論。
第二節(jié) 消化和吸收
一、教學目標
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過程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過程。
3.運用實驗法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并得出合理的結論。
4.嘗試解讀營養(yǎng)物質在消化道內(nèi)被吸收的曲線圖。
5.分析小腸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說出小腸的結構與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二、教學重點
1.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2.分析小腸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3.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教學準備
1.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掛圖。
2.相關的實驗準備。
3.制作小腸壁結構折疊模型。
4.課時分配 2課時
四 教學過程
。ㄒ、創(chuàng)設情境 導人新課
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設問引起學生疑惑,激發(fā)學習欲望。
。ǘ、食物在消化系統(tǒng)中的變化
1.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
1.1觀看畫面、回答問題。
通過思考并結合自己的體驗,回答口腔內(nèi)與消化有關的結構及其主要作用。
演示消化系統(tǒng)組成的課件、提問讓學生體會進食時牙齒、舌、的作用。
(三、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
2.1細嚼饅頭,說說自己嘗出了什么味道?思考為什么會嘗出甜味?
讓學生咀嚼饅頭,然后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2.2提出問題
根據(jù)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計劃。交流探究計劃,實施探究計劃。
媒體演示課本P30"探究”的提示及參考方案。
2.3制定并實施計劃
2.4小組交流探究過程、結果和結論并進行分析。
教師巡回指導、答疑。
提出改進意見。
2.5表達交流、
2.6得出結論
全班交流觀察到的現(xiàn)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結論。
鼓勵、肯定學生的回答并作補充。
概括出消化的概念。
。ㄋ、消化的全過程
3.1仔細觀看,為完成“西瓜子歷險記”做準備。
思考、回答問題。
3.2設問:胃病和肝炎對消化的影響及其防治。
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回答問題。通過思考和回答,加深理解小腸是消化系統(tǒng)的主要器官。
3.3演示課本P33的“演示實驗”,提問:膽汁對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設計表格,歸納總結消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3.4插入課本P35第1、2題和p34技能訓練。
展示自己設計的表格,并相互評價。
。ㄎ濉I養(yǎng)物質的吸收
閱讀資料,比較大腸、小腸結構的特點,理解小腸的結構特點與其功能。
引導學生分析課本P33的“資料分析”,比較大腸、小腸的結構有何異同。
4.1小腸的特點
家畜小腸的內(nèi)部結構
用放大鏡觀察,加深理解小腸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觀察小腸內(nèi)表面的皺襞及絨毛,理解它們的作用。
4.2展示制作的小腸內(nèi)表面皺襞的模型。
指導學生觀察豬小腸的結構特點。
。⑿〗Y、課后練習
4.1小結:小腸是吸收的主要場所。
4.2布置課本P35練習第3題。
教學反思
第三節(jié) 關注合理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什么是合理營養(yǎng)。
2.關注食品安全。
3.嘗試運用有關合理營養(yǎng)的知識,設計一份營養(yǎng)合理的食譜,并關心長輩的飲食。
4.認同環(huán)境保護與食品安全之間的統(tǒng)一性。
二、教學重點
1.關注合理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義。
2.通過分析,認同環(huán)境保護與食品安全之間的統(tǒng)一性。
三、教學難點
設計一份營養(yǎng)合理的食譜,將所學知識上升為意識,再將意識轉化為行為。
四、教學準備
教師:課前收集若干食品包裝袋和包裝盒,以備教學需要;電視報刊中關于食品安全的信息;課前培訓學生,指導小組長如何展開調(diào)查和收集、整理資料;設計評比欄和課前課后學生設計午餐食譜營養(yǎng)差異性的對比圖。讓學生明確科學知識在指導健康生活中的價值。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展開調(diào)查或收集有關合理營養(yǎng)、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課前嘗試為家長或自己設計一份午餐食譜;自帶各種食品包裝袋;課前詢問家長購買肉類、魚類及其他食品時是怎樣挑選的。
五、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合理營養(yǎng)
1.1不注意合理營養(yǎng)的危害
課前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自主討論不良飲食習慣、不合理營養(yǎng)的危害。
1.2什么是合理營養(yǎng)?
觀察、討論、歸納:怎樣做才是合理營養(yǎng)。
1.3“我”該怎么做?
師生合作,為本班制定一個合理營養(yǎng)的文明公約。運用知識指導生活,設計午餐食譜再次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并對比哪一份更合理。先在全班評一評,比一比,然后參加全年級的設計賽,并把好的作品辦成生物?。
合理營養(yǎng)
4人小組合作進行自主性學習,閱讀書上提供的信息并觀察書上的插圖或自制投影片,結合身邊實例討論交流,在教師引導下進一步明確什么是合理營養(yǎng)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義;設計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譜并利用節(jié)假日親自烹調(diào),為長輩獻上一份愛心。
閱讀課后“營養(yǎng)師”資料,拓寬視野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列舉在生活中了解到的典型實例,指導學生閱讀書上提供的報刊信息,引入課題;
引導學生討論,組織并參與全班交流、點評,保證交流的正確性、有效性。歸納并用投影片展示該如何做到合理營養(yǎng)。
關注健康生活,進行情感教育
(注:書上第三節(jié)內(nèi)容可作為學生調(diào)查過程中查閱的資料之一)
課前提出課題。指導學生開展調(diào)查(訪問或查閱資料),組織交流,做出評價。
二、食品安全
2.1整體感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根據(jù)課前布置,發(fā)布收集到的有關食.品安全的信息聽取學生的資料發(fā)布,引導學生分析,組織學生討論。
2.2怎樣購買安全食品
a.安全的包裝食品。(會讀包裝袋上的內(nèi)容)
b.非安全的包裝食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學生閱讀食品包裝盒上的內(nèi)容,分組討論,并推舉小組代表進行發(fā)言。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對學生發(fā)言予以肯定并糾正或補充某些內(nèi)容。
就課前了解的知識進行組間交流。
聽取學生發(fā)言,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比較,建議學生課后到菜市場進行“實戰(zhàn)演習”。
三、預防食物中毒
3.1小專家進行現(xiàn)場小講座,聽取有關知識,并提問和補充。
和學生一起聽取小講座,對進行講授的同學予以充分肯定。
防止食品污染通過討論,認同環(huán)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的統(tǒng)一性
思考問題,展開討論,解決問題。
3.2討論:能用發(fā)霉變質的殘羹剩飯或飼料喂養(yǎng)家禽家畜嗎?為什么?
有人說有“蟲眼”的蔬菜水果農(nóng)藥含量少,可放心購買,對嗎?
在教師啟發(fā)下思考:實際生活中,哪些行為最終會導致食品的污染?
通過討論,認同環(huán)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的統(tǒng)一性。
認真聽取學生討論并及時點拔。
引導學生深層次地從防治環(huán)境污染的角度認識食品安全問題。
肯定學生的分析,再次強調(diào)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四、了解綠色食品
閱讀有關資料,思考并了解綠色食品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
指導學生課本中有關綠色食品的資料,鼓勵學生上網(wǎng)查詢,進一步了解這方面的信息。
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相關知識
七年級生物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章是七年級下冊的最后一章,該章內(nèi)容對科學用藥、保障健康進行了探討。本章涉及的內(nèi)容有家庭藥箱建立的原則,大眾用藥存在的問題,重點是科學用藥的方式、等。這些內(nèi)容與的生活密切相關,通過經(jīng)歷過的事例進行探討如何科學用藥,可以激發(fā)學的,通過讓學生收集和整理藥品標簽并引發(fā)討論,可以使學生在學的同時獲得一些終身的。通過科學用藥的常識性,讓學生了解和改進衛(wèi)生方面的不良習慣,培養(yǎng)學生關愛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意識。
學生分析
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已經(jīng)對藥物的使用和管理等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這為本章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 礎,通過的適當引導,對藥箱 的建立原則、治療感冒的某些不良做法(如超劑量服用)、某些藥的用藥時間、用藥方式,學生是可以通過思考找到答案的,而部分內(nèi)容由于涉及到藥理知識,學生對此接觸較少 初一,因此需要的進一步講解,如頭孢霉素是一種抗生素,對病毒引起的感冒不起作用;藥物聯(lián)合使用會有不良反應;用果汁或茶水服藥為什么不科學等。
設計理念
(一)
A.明確以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情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B.(1)基于構建主義的學習理論,安排了圖片、分析多個探究活動,組織討論,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學習,自己構建知識。
(2)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倡導學生合作學習。
(3)創(chuàng)設開放性,嘗試設計開放式的作業(yè)變“釋疑解惑”為“起疑生惑”。提出問題,建議學生自己尋找答案,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教和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
(4)通過大量課件展示、問題討論,增加感性認識,從而突出重點。
(二)教法
A.綜合啟發(fā)式教學:應用個性化處理的網(wǎng)絡資源輔助教學,以問題解決為中心,通過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有爭論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可以發(fā)表不同的觀點,形成正確的評價觀。
B.引導發(fā)現(xiàn)式教學:創(chuàng)設學生“有所發(fā)現(xiàn)”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交流、討論盡可能的參與到知識的產(chǎn)生、發(fā)展的過程中去,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獲取,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三)學法
A.自主探究法:課前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收集藥品標簽和了解標簽中所包含的各種信息等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感性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課外知識的能力。
B.交流討論法:依據(jù)學生的特點、邏輯推理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就 “科學用藥時間、服藥方式”、“營養(yǎng)藥多多益善嗎 ?”等問題展開討論,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勇于陳述自己的觀點,鍛煉他們的邏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舉例說出一些常用藥的名稱和作用 。
2.舉例說出常用藥的正確服藥方法。
3.概述安全用藥的知識及急救方法。
技能性目標:嘗試收集、處理資料。
情感性目標:認同協(xié)同配合的團體協(xié)作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前一周指導學生收集家庭常備藥的標簽,保留有參考價值的,以備課上與同學交流、討論;教師準備課上用的`課件,包括:導入(方案一)、家庭常備藥、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治療感冒的種種做法、服藥時間、服藥方式、營養(yǎng)藥多多益善嗎、想一想、錯誤的服藥方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提示和建議
導入(方案一):
動 畫展示(幻燈片一)
觀看畫片,聯(lián)系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進入學習情境。 所有課件附在最后
導入(方案二):
生病吃藥,這是生活中的平常事,然而藥物能治病,也能產(chǎn)生不良后果。有資料顯示,我國有逾3億人濫用藥物,藥品不良反應已成為繼心臟病、癌癥、腦卒 之后的第四大殺手,全球死亡病例中,1/3屬濫用藥物造成的,由此可見,科學用藥以成為全球性的重大問題。
由此引出本節(jié)課題“科學用藥,保障健康”。 領悟資料內(nèi)容,進入學習情境。
組織學生展示課前收集好的常備藥 標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tǒng)計。 各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對收集的藥品標簽進行分類,統(tǒng)計出家庭常備藥的名稱,并將自己的統(tǒng)計結果與其他組進行交流。
根據(jù)不同組統(tǒng)計出的不同結果,教師總結,并用(幻燈片二)展示一般家庭常備藥。
引導學生討論、歸納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 分組討論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并推薦出小組發(fā)言人在班內(nèi)交流,闡述本組的看法。各組之間相互評議。
根據(jù)得到的反饋信息進行總結,并用(幻燈片課件三)動畫展示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并提議建立自己家庭藥箱貯存的常備藥。 依據(jù)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及自己家庭成員的實際情況,擬定家庭藥箱常備藥并呈現(xiàn)自己的擬定結果。 對課件三的補充:以治療常見病、多發(fā)病、時令性疾病的 藥物為主;急救藥放在易拿到的地方;藥箱要定期檢查。
問題探討: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得病,不同的人得病之后有不同的做法,請大家分析以下治療感冒的做法哪些合理,哪些不合 理。(幻燈片四)展示 學生根據(jù)已學知識及生活經(jīng)驗對教師給的例子進行分析,并呈現(xiàn)結論。 頭孢霉素是一種抗生素,但有些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對之不起作用,還會引起藥物性發(fā)熱,合并真菌感染。
不合理的用藥不僅不能治愈疾病,還可能使病情加重,那么如何才算科學用藥呢?就用藥時間、用藥劑量、服藥方式等談談你的看法。 根據(jù)所學的有關知識和日常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闡述自己的觀點。
根據(jù)反饋信息進行小結,并用(幻燈片五)、(幻燈片六)展示。 注重觀察畫面,積極思索,領會相應的道理。 某些藥物之所以飯后服,是因為胃中食物可減輕藥物的刺激性。
藥物嚼碎可增大與胃的接觸面積,潤喉片含化可發(fā)揮對咽部的止痛、消炎作用,硝酸甘油含化1—3分鐘緩解心絞痛。
講述:除了需 要注意以上這些正確的服藥方法外,藥物在聯(lián)合使用時也要注意科學性。研究表明:同時接受1~5種藥物的患者中,18%受到藥物 毒副作用的危害,同時服用5種以上的藥品的患者,發(fā)生藥毒反應者高達80%以上。因此不合理的聯(lián)合用藥會降低藥效,甚至發(fā)生意外,因此不要認為服藥越多、時間越長就越好。
提出議題:(幻燈片七)展示(注:幻燈片處有相應的議題) 討論并闡述自己的觀點。 課件七中將議題與舉例分成兩部分,等學生討 論之后,舉例以動畫效果出現(xiàn)。
對議題進行闡述并列舉事例。
小結:藥物和其他事物一樣具有兩重性,除了有益的治療外,往往伴有各種副作用。這就充分證實了“藥物能治病也能致病的道理”。
組織學生總結“科學用藥”包括哪些方面,實際用藥應注意些什么? 各組根據(jù)所學的知識內(nèi)容和各自的生活體驗,小結出本組的意見,然后在班內(nèi)交流, 同時要相互評議,共同尋求問題的答案。
想一想:(幻燈片八)(注:幻燈片處有相應的問題) 學生思考、 回答問題。 答案設成動畫。
布置作業(yè):很多人平時這樣服藥(幻燈片九),你認為正確嗎?組織學生課下查閱相關資料說明原因。 對課件九中這些錯誤的服藥方法的解釋設成動畫,待下節(jié)課展示。
【七年級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11-14
七年級生物教案:生物圈12-30
七年級生物《生物圈》教案08-26
七年級生物教案12-02
七年級生物教案07-02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11-06
【薦】七年級生物教案01-20
【熱門】七年級生物教案01-21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