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案13篇[實用]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生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描述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說出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結果。說出細胞分裂與生物生長的關系。關注細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癥等方面的價值。
教學重點與難點:說出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結果。描述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
學習內容:
一、導入新課先復習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再從練習題中導入:一個小小的受精卵如果變成像我們這么大的人?從一粒種子到一顆大樹,小魚到大魚,小寶寶到成人,主要是我們身內的細胞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學生從練習題中思考問題,思考細胞在我們的身體變化中發(fā)生的變化。
二、講授新課
。毎纳L)
(細胞的分裂)
。毎至褧r染色體的變化)
1、細胞生長————細胞體積的增大
2、細胞分裂————細胞數目的增多
(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
細胞的生長:新長出的細胞體積都很小,通過不斷從周圍環(huán)境中吸收營養(yǎng)物質,并且轉變成組成自身的物質,體積逐漸增大,但細胞不能無限制地增大,一部分細胞長到一定大小,就會進行分裂。
細胞的分裂過程(示意圖)
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隨后,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最后,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一個細胞就分裂成為兩個細胞。
在沒有示意圖的情況下再讓學生復述細胞分裂的過程。
在細胞核里面有染色體,染色體的變化是怎樣的.?舉出果蠅的例子:原本8條,分裂成4條,再2條??
那怎樣才能使分裂后的染色體數量與分裂前相同?
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時數量上先加倍,再進行分裂,從而保證它分裂后的數量與分裂前一樣。 像人的染色體是46條,加倍后是92條,細胞的染色體在分裂時兩個細胞的染色體數量是平均分配的,就是一個細胞有幾條?
得出的結果是:
1 、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形態(tài)和數目相同。
2 、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tài)和數目相同。
結論: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細胞在生長。細胞不會無限地生長,生長到一定的程度就分裂。
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說出細胞分裂的過程和步驟。
不是,這樣分裂后的染色體數量與分裂前的不一樣。
可以先增多一倍。
46條。小結:生物體的生長包括兩部分:
哪兩部分?(提問)
注意:細胞分裂后的染色體形態(tài)、數目相同。一、細胞的生長
(細胞體積的增大,細胞不能無限地長大)
二、細胞的分裂
。毎麛盗康脑龆啵
練習:1、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_______和_______分不開的。
2、細胞分裂的步驟應該是( )細胞核分裂成兩個②細胞質分成兩部分③在細胞中形成新的細胞膜
A、①②③ B、 ③ ② ①
C、③②① D、 ② ③ ①
3、細胞分裂的結果,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相同,這說明( )
A、DNA分子的數量沒有發(fā)生改變
B、DNA分子的數量可能會改變
C、所含的遺傳物質都不相同
D、新細胞內的遺傳物質已經加倍
4、細胞不斷地從周圍環(huán)境中吸取營養(yǎng)物質并轉變成自身的物質,體積逐漸增大,這就是細胞的( )
A、分裂 B、生長 C、成長 D、分生
進一步探究如果細胞不按規(guī)律地分裂,會有什么結果?指導學生自學書本P60,解決問題:什么叫癌變?癌變如何導致的?如何預防癌變?
教學反思:
對于細胞的生長,學生易于理解,但對于細胞如何進行分裂,怎樣由一個變成兩個,學生的概念還比較模糊,在這方面可以用課件把每個步驟分解,讓學生有一個感性認識,對于細胞分裂的步驟有的學生還會弄混,應反復對這一問題進行復習、練習。對于染色體先加倍后再分裂這個概念,如果直接傳授,學生雖然接受,但很不理解,對于這一問題我的做法是:先讓學生思考,分裂時人的染色體是不是由46條分裂成兩個含有23條染色體的細胞,然后分裂成12.5條的染色體?學生對于這個問題產生了疑問,覺得不應該是這樣分裂的,對于如何分裂后還保持每個細胞46條染色體,學生想到可以先把染色體的數量加倍,再進行分裂,這樣分裂后每個細胞的染色體數量就跟原來的一樣了。用這個方法啟示學生,讓他們自己找出方法,這樣學生學得快,也記得牢。
對于這節(jié)課的細胞為什么不能無限量地生長這個問題我沒有詳細講,因為如果按照書本用籃球和乒乓球的表面積和體積相比的差異而得出細胞不能無限量地長大,這個問題學生很難理解,現在還沒有想到更好的方法讓他們理解為什么細胞不能無限量地生長,覺得很遺憾。
初中生物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結構和功能觀認識有絲分裂的過程。
2.基于有絲分裂的事實,能夠運用歸納和概括的方法進行總結。
3.在學習有絲分裂的過程中,能夠動手畫出分裂期各個時期的圖像。
4.感受生命的奧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絲分裂四個時期的特征。
難點:區(qū)分各個時期染色體的變化。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展示大象和老鼠的圖片。提問:象與鼠個體大小差距懸殊的'原因是什么?
(有的說是細胞大小,有的說是細胞數量的多少。)
教師講解:動物個體的大小大多取決于細胞個數的多少。細胞分裂可以產生新細胞。細胞分裂有三種形式包括: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無絲分裂。有絲分裂有怎樣的特征呢?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細胞周期
展示有絲分裂細胞周期圖和不同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xù)時間表,提問:細胞周期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細胞周期的概念?
(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個時期。)
(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
2.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
展示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顯微照片,提問:四幅圖片顯著的不同之處?
(有的細胞的染色質繞成一團,有的染色體已經開始分離,有的則快要形成兩個細胞。)
展示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圖解,提問:各時期特點?小組討論。
(前期:染色質變成染色體,核膜逐漸消失,核仁逐漸解體,細胞兩極出現紡錘絲構成紡錘體,染色體散亂分布在紡錘體中央。)
(中期: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紡錘絲連接在著絲點的兩側,此時染色體形態(tài)穩(wěn)定,數目清晰。)
(后期:染色體著絲點一分為二,在紡錘絲的牽引下開始向兩極運動,使細胞中兩極中各有一套染色體,兩套染色體相同,且和親代染色體也相同。)
(末期:子染色體到達兩極,染色體變成染色質,核膜出現,核仁重建,赤道板中央出現細胞板,將細胞一分為二。)
教師總結口訣:膜仁消失現兩體,形定數晰赤道齊,點裂數增均兩極,兩消兩現重開始。
(三)鞏固提高
有絲分裂哪個時期,染色體數目開始加倍?
(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移向兩級。)
(四)小結作業(yè)
1.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
2.作業(yè):課后嘗試自己動手畫出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示。
四、板書設計
初中生物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描述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識記細菌的結構特點,通過比較推測出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
2.通過分類、對比等活動培養(yǎng)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認同科學的發(fā)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細菌的形態(tài)、細菌的基本結構及其作用、細菌的特殊結構。
難點:區(qū)分細菌結構與動植物細胞結構的區(qū)別。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圖釘不同放大圖片,意識到細菌是很微小的,細菌除了小還有哪些特點?微小的細菌具有什么樣的結構?通過這幾個問題。順勢引出課題——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
(二)新課講授
1.細菌的形態(tài)
教師描述:十億個細菌堆疊在只有一粒米粒那么大。提問:想觀察到這么小的`細菌需要借助什么結構呀?(高倍顯微鏡或者電子顯微鏡觀察)。
在PPT上展示不同細菌的圖片,引導學生對細菌不同形態(tài)進行描述,引出細菌的不同形態(tài):球菌、桿菌和螺旋菌。教師講授細菌多是單細胞生物,獨立生活。
過渡:細菌具有不同的類型,但是它們?yōu)槭裁磪s都屬于細菌?
2.細菌的結構
出示細菌結構模型,對照教材上的細菌的結構模式圖,從內到外觀察細菌的結構特點,以小組的形式共同歸納總結出細菌的基本結構。教師板畫,請學生填寫名稱。
(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鞭毛、莢膜。)
通過多媒體播放細菌的運動的視頻,提問:是否所有細菌都具有鞭毛和莢膜?鞭毛和莢膜具有怎樣的功能?。
(并不是所有都具有,鞭毛可以幫助細菌進行運動,莢膜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還與細菌的致病性有關。)
隨后引導學生將細菌與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進行比較,有什么不同?
(細菌雖有DNA集中的區(qū)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菌沒有葉綠體,不能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并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
從而得出原核生物的概念,與植物細胞比較,得出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為異養(yǎng)。
(三)鞏固提高
結合著細菌的結構,思考細菌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解者。)
(四)小結作業(yè)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的知識點。
開放性小結作業(yè):細菌又是怎樣繁殖后代的呢?下節(jié)課一起討論。
四、板書設計
初中生物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了解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2、說明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重點
非生物因素,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難點
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
測量不同植被環(huán)境的空氣溫度和濕度。
學習方法
講述法,探究法,分析法。
學習過程
引入新課
環(huán)境:生物的生存空間
生態(tài)因素:環(huán)境中影響生物形態(tài)、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態(tài)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自主學習
活動1、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
討論:探究活動的一般步驟是:
結論: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互助:企鵝孵卵競爭:梅花鹿在xx時捕食:獅捕與班馬
共棲:?c蟹寄生:蛔蟲與人
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保護色:壁虎、北極熊
擬態(tài):竹節(jié)蟲警戒色:胡蜂、河豚、夾竹桃
活動2:測量不同植被環(huán)境的空氣溫度和濕度
討論:
1、為什么實測不同地點的溫度和濕度時干濕計放置的位置不同?
2、為什么每個實測地點要記錄3個數據的平均值?
上述實測地點中,獲得的哪組數據起著對照作用?
初中生物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說出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qū)別。
2.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掌握動植物細胞的區(qū)別,觀察、概括能力。
3.認同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結構單位,不同生命體的細胞有一定的區(qū)別。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qū)別。
難點: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qū)別。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回憶之前學過的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什么?提出問題:學過的細胞有哪些?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結構有哪些異同呢?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引出新課。
(二)新課講授
1.組織學生上臺板書動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并寫出各部分結構名稱。
2.組織學生觀察圖片,找出動植物細胞有哪些相同點,哪些不同點?
(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植物細胞特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3.追問所有的.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都有液泡嗎?觀察動植物細胞時首先要觀察什么?
(非綠色部分沒有葉綠體、根的分生區(qū)細胞沒有液泡,首先要觀察細胞壁。)
4.多媒體出事表格,組織學生結合結構示意圖完成表格。
(三)鞏固提升
1.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介紹植物細胞。
(四)小結作業(yè)
1.小結:師生提問進行總結。
2.作業(yè):細胞是生命體結構的基本單位,那生物的生命活動是怎樣依靠細胞來完成的?
初中生物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生物命名的重要性,闡明生物的學名代表的含義。
。2)能說出俗名和學名的由來,知道俗名和學名的差異。
。3)能說出學名在使用上的優(yōu)點,知道學名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闡明生物的學名代表的含義
難點:認同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tǒng)一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
。ㄒ唬┥锏乃酌
師:今天老師帶了一個“朋友”來,不知你們是否認識它,能否說出它的名字。(出示土豆)
生:土豆、洋山芋、馬鈴薯、potato……
師:那這位朋友呢?(出示甘薯)
生:山芋、甘薯、番薯……
師:原來它有這么多不同的名字,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同物異名(板書)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的還有哪些生物也有同物異名的現象呢?你能舉例嗎?
生:積極發(fā)言。
師:說得很好。那為什么同種生物會有這么多不同的叫法呢?
生:因為地區(qū)的差異,語言的差異,習慣的叫法,……
師:對。這些人們習慣使用的名稱通常叫做俗名。(板書)
我們已經發(fā)現同種生物往往會有不同的俗名,那請大家想一想,不同種的生物會不會有相同的俗名呢?
生:會。剛才說的馬鈴薯和紅薯都有俗名地瓜。
師:對。這位同學反應很快哦。有沒有了?
生:略。
師:請看視頻,有誰知道這是什么鳥?
生:杜鵑
師:對。但是這種花又有誰知道?
生:杜鵑。
師:不同種生物卻有著相同的俗名即異物同名,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還有嗎?(板書)
生:略。
師:俗名除了有同物異名、異物同名的現象,是否還會造成其他的現象呢?下面,請你來猜一猜,這些俗名都帶魚字的動物是不是都是魚呢?
生:不是!
師:對。它們俗名都帶魚字,但都不是魚,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俗名不能告訴我們生物的類別,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板書)
請你來討論一下,生物俗名的同物異名、同名異物、讀音誤解等現象對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有沒有影響?影響大不大?
生:略。
師:但是,在生物學術界這卻是一個大問題,為什么?
生:……
師:會造成生物名稱的混亂,科學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事,而且還會造成學術研究交流的困難。其實,千百年前的生物學家已經感受到了這樣的困擾了。請你來試一試,如果你是生物學家,面對這樣的生物命名混亂和交流的困難,你覺得該怎么辦呢?
生:略
師:對。創(chuàng)立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法這是生物學家在千百年前就有的愿望。請你再像生物學家一樣思考一下,怎樣的名稱才能世界通用呢?
生:統(tǒng)一 唯一 科學的
師:對,這樣的名稱我們就叫生物的學名。(板書)
。ǘ┥锏膶W名
千百年來許多科學家都為此不懈努力,也曾提出了很多命名法,但都是因為不太科學,而沒有被廣泛采用。直到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林奈提出了一種科學的生物命名法,被廣泛使用。想不想了解這種命名法?
生:想。
師:不過,在這之前我們非常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這位偉大的學者林奈。請你讀一讀林奈的故事,并思考林奈為什么被稱為18世紀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
生:朗讀。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林奈能成功跟他自身的哪些品質有關?
生:熱愛科學、好學、勤奮、堅持不懈、不怕困難……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其實,他最杰出的成就是對生物進行了科學的分類和命名。他在1768年撰寫的《自然系統(tǒng)》是植物學史上劃時代的著作。書中林奈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了新的動植物分類系統(tǒng),并制定了統(tǒng)一的科學的生物命名法——雙名法。雙名法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2個生物的學名。
生:觀察
師:你看出來了嗎?雙名法是怎樣來規(guī)定生物的學名的?
生1:由兩個部分組成:屬名 + 種名
生2:用拉丁文命名
師:還有發(fā)現嗎?
生:在書寫上,學名都是斜體,屬名的第一個字母大寫,種名小寫。
師:同學們觀察的非常仔細。下面來考考大家,請說出以下哪個是土豆的學名?為什么?
生:略
師:請你說出下列哪個是玉米的學名?
生:略
師:很不錯。雖然我們不懂拉丁文,但是從書寫的規(guī)則上我們就能很快分辨生物的學名和俗名,那是否我們也能知道這個學名的含義呢?請你來比較這2種生物的學名
生:仔細觀察
師:有何發(fā)現?
生:它們的屬名一樣
師:對它們屬于同一類別的`,都是貓屬,它們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征。因此,通過屬名我們可以知道生物的類別。在詞性上,屬名是名詞。那種名能告訴我們什么呢?能將同一屬中的不同種動物區(qū)分開來嗎?
生:思考
師:請看家貓的種名的意思是住家的,黑足貓的種名的意思是腳底黑的,是不是叫兩種不同的生物區(qū)分開來了。
生:是的。
師:所以種名往往表示該種生物區(qū)別于同屬中的其他生物的某一特征或產地等。下面我們再來看個學名。你能說說這個學名的含義嗎?
生:略
師: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這樣的命名不僅告訴我們生物的類別,而且也使人們對這種生物的特征有了一致的認可。下面我們來試一試像科學家一樣來給生物命名,你覺得老師應該提供給你什么呢?
生:生物圖片
師:對。還有生物的屬名和種名的拉丁文。誰愿意來挑戰(zhàn)呢?
生:積極興奮。
師:(依次出示紅狼、東方香蒲、白頭海雕、橡膠樹、白腹海雕。)
生:略
師:同學們學的很好啊。那生物的學名是否讓你想起你的姓名呢?你的姓名是怎樣表示的?生物學名的哪一部分相當于你的姓?哪一部分相當于你的名?兩者有沒有區(qū)別呢?
生:略
師: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學名更統(tǒng)一、唯一、更科學,由此,我們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tǒng)一,解決了生物的名稱混亂和世界范圍內的學術交流和研究的困難,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師:那既然有了這樣統(tǒng)一的生物學名,人們平時還是喜歡用俗名呢?
生:俗名形象、生動、簡潔,使用方便;學名是拉丁文,懂得人不多。
師:對。那生活中我們在哪能看到學名的蹤影呢?
生:動物園、植物園
師:對。甚至在我們的校園里,請看……
生:發(fā)現問題
師:請你們課后用雙名法為校園里未命名的植物命名;對已命名的植物中有錯誤的地方糾錯。
初中生物教案 篇7
1、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親自實踐,從而使書本知識遷移深化為一定的能力、素養(yǎng),同時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情感價值觀。
①知識目標:正確說明顯微鏡的結構與功能
、谀芰δ繕耍耗塥毩ⅰ⒁(guī)范地使用顯微鏡,能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認識、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矍楦心繕耍赫J同顯微鏡的規(guī)范操作方法,養(yǎng)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①教學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诮虒W難點規(guī)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象。
2、教學策略
作為本冊教材中第一個技能性的操作實驗,該課內容寓理論與實際于一體,是非常基礎和重要的一節(jié)內容。但由于顯微鏡較昂貴,學生之前又沒接觸過顯微鏡。過去教師在教學微鏡使用時總是把顯微鏡的結構、功能、使用方法、步驟、注意事項講的十分詳細,然后才讓學生動手,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也不符合新課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結合本校學生生源較好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我試著把本節(jié)課設計成自學+講授+探究課,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為中心,整個學習過程以此為出發(fā)點,及時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因難在課堂中解決。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和部分探究,讓學生掌握顯微鏡的結構、功能及使用方法。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與合作在教師引導下,獲得新知與能力的`提高,同時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fā)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顯微鏡,并逐個檢查(準備兩個不同倍數的目鏡);三種標本(寫有“上”字的玻片;寫有數字的透明紙;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擦鏡紙,紗布,顯微鏡的使用錄像帶或課件;課前每班培訓幾名學生,以便課上幫助教師輔導其他學生。
學生:對照課本彩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閱讀課后的顯微鏡發(fā)展史。
4、教學程序
4、1走進新單元指導學生閱讀二單元開語,觀察書上細胞彩圖,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
4、2導入新課(展示圖片)讓學生了解細胞非常小(提示圖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狀各異。提問,引出觀察細胞的工具──顯微鏡。
鞏固練習
1.寫有“上”字的玻片標本,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字。
2.顯微鏡的目鏡5×,物鏡10×,放大倍數是( );目鏡10×,物鏡10×,放大倍數是();目鏡10×,物鏡40×,放大倍數是()。
3.如果物像偏左,你應將標本向()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課后反思
上好本節(jié)課的關鍵是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和操作,教師最好課前培訓幾位學生作助手,這樣看似麻煩,實際在上課時解決了不少問題,以后的學習中還會用到顯微鏡,所以在開始就要強調規(guī)范操作,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初中生物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慌c作用
《細胞通過分裂而增殖》選自《生物學》(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章第三節(jié)。本節(jié)內容講述細胞增殖是一種生命現象,體現了微觀生物學知識。在學生掌握了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的基礎上,本節(jié)課主要圍繞“細胞體積為什么這么小?”這個問題展開教學,使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理解細胞不能無限增大的原因,并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提供平臺,埋下伏筆。
(二)教學目標
根據初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的四項要求:
①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
、诿嫦蛉w學生;
、鄢珜骄啃詫W習;
④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制定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解釋細胞保持較小體積的主要原因;
。2)通過模型方法進行生物學的研究。
2、能力目標:
(1)嘗試利用數學方法探究細胞生長極限的問題;
。2)運用數學方法分析、歸納、推理、處理實驗數據,得出細胞表面積與體積關系的規(guī)律。
3、情感與價值目標:
。1)讓學生體驗模型實驗法對獲得知識和理解知識的重要作用;
。2)讓學生認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學會用批判性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ㄈ┙虒W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兩個活動來研究“細胞的體積為什么這么小?”的問題。
難點:活動“研究細胞體積與細胞表面積的關系”中學生提出預測、處理數據、得出結論。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步入中學,思維活躍,敢于質疑和討論,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還不能完全離開實物的支持,且以往學習中較少涉及到細胞知識,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觀察、操作和分析能力的差異會產生不同層次的學習效果。而且七年級學生對“細胞大小與外界物質擴散的關系”的理解有一定難度,因此本節(jié)課設想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活動,來提高課堂效率。
三、教學策略
(一)教學用具
教具形式:制作教學課件;準備實驗材料:酚酞瓊脂塊、氫氧化鈉溶液、毫米尺。
使用方式:教師展示課件,指導學生用實驗材料按活動二的目的要求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擴散的關系。
效果預測:引起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使他們由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逐步過渡到對抽象知識的理解。
。ǘ┙谭
依據: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做中求學,引導探究型學習)
(直觀教學法、比較歸納法、反饋法等)
、僦庇^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fā)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趯嶒炋骄糠ǎ褐笇W生主動參與兩項探究活動,鍛煉學生的實驗探究技能。
、弁ㄟ^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對所獲得數據和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交流、處理,共同得出結論。
、苷n堂習題檢測使教師發(fā)現問題,及時補充,進行教學反饋。
。ㄈ⿲W法
。ㄓ^察法、討論法、歸納分析法等)
本節(jié)內容理論性強、抽象復雜,所以課前要指導學生做好預習,課堂上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中解決問題。
①指導學生以“細胞體積為什么這么小?”這一問題為主線,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②指導學生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處理分析實驗數據,理解細胞體積與細胞表面積的關系。
、壑笇W生采用發(fā)散性思維的方法,聯想的方法將模擬實驗結果遷移到真實細胞,從而得出結論。
(四)重難點突破策略
重點的落實方案:教學中通過設置情景,引出問題“細胞的體積為什么這么小”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展示課件進行直觀教學,組織學生參與探究活動,在實際操作中理解較小的細胞與其物質代謝的關系。
難點突破策略:教師逐步質疑和引導,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動腦思考,參與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得出結論。
初中生物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通過實驗,了解不同濃度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2.了解水蚤的分類地位、生活環(huán)境、結構特點等;
3.掌握實驗設計的一般原則;
。ǘ┠芰δ繕耍
1.培養(yǎng)學生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
2.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
3.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實驗,認識到酗酒對人體的危害;
2.懂得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學理念:
在教學設計中,我始終強調“STS”教育思想,貫徹新課程教育理念,盡可能多地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具體做法如下:
1.遵循探究性學習的一般原則,引導學生在探索中前進:
實驗方案指導著實驗的進行并影響實驗結果,因此,教學過程中,重點突出實驗方案的設計。為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分工合作的意識,將學生分組,選出小組長,分組討論本組的實驗方案,小組之間再互評,在教師的點撥下,最終設計出完善可行的實驗方案。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探究目標逐步實現。
2.重點培養(yǎng)學生處理和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對多組實驗數據取平均值來減小實驗誤差,采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描點、連線等方法來處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等,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3.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實驗過程中教師充分發(fā)揮其引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科學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例如設計實驗方案時必須遵循的原則,解決水蚤的心率高(200次至300次/每分鐘)、難計數、易產生誤差等。
實驗結束后,及時引導學生認識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等,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由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
三、教學過程:
。ㄒ唬┮耄喝藗兂Uf:酗酒有害健康,這句話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開門見山的引入,體現了關注社會,以人為本的思想。
(二)設計和完善實驗方案:
學生討論實驗方案環(huán)節(jié),教師稍作引導,突出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暢所欲言,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yǎng)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完善實驗方案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強調設計實驗必須遵循的單一變量原則和設置對照原則等,體現科學實驗的嚴謹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三)實施實驗方案:
選取實驗材料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建“材料自選超市”,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按需取材,充分體現學生開展實驗的自主性。
實施實驗方案階段:注重實驗細節(jié),力求使得實驗更加科學、準確:
、偈褂冒疾F,確保酒精能夠充分影響水蚤;
②針對學生在計數水蚤心率過程中遇到的水蚤心率過快,難以準確計數的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展開討論。最終讓學生自己提出了更為準確的“打點計數法”,大大提高了計數水蚤心率的準確度。
。ㄋ模┱怼⒎治鰧嶒灁祿
學生分組匯報實驗數據,師生互動,共同分析實驗誤差。同時,針對數據較多難以直接得出結論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繪制折線圖,化繁為簡,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得出實驗結論: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準確、科學的實驗結論。
四、教學反思:
本堂課仍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語言較為平淡,不夠柔和;學生的討論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主導意識較強,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等等。
總之,我的這堂實驗課只是對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一點嘗試,敬請各位領導、專家不吝賜教,批評指正。
初中生物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倥e例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②舉例說出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系。
③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④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并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難點和重點
重點:
、僬f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②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難點: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并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課前準備
學生:各小組準備鼠婦10~16只,濕土,紙盒,紙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夾),表,筆,一份實驗報告用表。
教師:鼠婦若干只或鼠婦圖示。
教學過程:
1、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引導學生根據經驗舉出影響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過分析,幫助或引導學生歸納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各小組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各自收集鼠婦為背景,分析、討論、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2、制定實驗方案及設計實驗方案
各組討論并制定方案,根據方案中出現的問題引出變量和對照實驗。
充分放權,讓學生自學,但注意把握學生對變量和對照實驗的理解。
實驗探究
結果交流
教師可在巡回指導中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后面的結果交流。
總結:教師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交流,并引導其他同學發(fā)現問題,吸取經驗。除了探究光這個條件外,還有無其他條件?
布置課后作業(yè):
有興趣的小組可在課下對其他影響鼠婦生活的因素進行探究。
教學反思:
對于有些班,捉鼠婦的興致比較高的,可以利用這樣的班級多捉幾只,在其他沒有捉到的班上可以作為示范。也可以叫這些捉鼠婦能力介紹經驗,讓學生了解到鼠婦的生活環(huán)境。每個班準備鼠婦情況不一樣,有些一個班只捉到一只鼠婦,很難開展活動。但這節(jié)課還得上。只能利用課內十分鐘讓他們到一些易找的地方找,如果沒找到,這個實驗只能通過畫圖和想像完成了。但也得盡量提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到校園尋找,既可以了解到它們生活的環(huán)境,又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捉鼠婦的過程,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興趣。
初中生物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掌握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
目標
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樹立生命物質的發(fā)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
2、通過介紹我國科學者在“抗倒伏”方面做出的貢獻,弘揚他們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1、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重點是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了木本莖的結構,可以更好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并為了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難點。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是由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木本植物莖)。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可自制維管束教具或利用多媒體制作三維立體圖像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huán)境條件影響下進行周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rdquo 初中地理;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建議
《莖的結構》一節(jié),由于名詞較多,可以用兩課時講授。本節(jié)是這一章帶有關鍵性內容的一節(jié)。
關于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教師可以利用楊樹或柳樹的枝條或木本植物莖的立體結構模型進行教學。教學時,可以按層次觀察。使立體感增強,形象清楚,學生容易理解。而韌皮纖維,可以準備一些麻的纖維(剪幾段麻繩,搓開后備用),讓學生體會到韌皮纖維的'柔韌性。
關于草本植物莖的結構,要指出它在結構上的特點,一是要指出它在表皮以內有幾層機械組織;二是要指出它的維管束分散排列,而且它的維管束里沒有形成層。在指出這些特點的時候,還應該與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相比較,以便使學生獲得鮮明的印象。
由于要求學生用肉眼觀察木本植物的莖,課前應該采集1~3年生的新鮮的椴樹莖,切成長約5厘米的莖段,供學生觀察。如果沒有椴樹,楊樹、柳樹、木槿、泡桐、臭椿、月季等都可以代用。楊樹、柳樹的樹皮易于剝開,便于觀察形成層。泡桐、臭椿、月季等顏色較深。認清三部分結構以后,可以讓學生剝下一部分樹皮,看到木質部表面粘滑的一薄層,這就是形成層。因為形成層只有幾層細胞厚,所以用肉眼在橫斷面上看不到。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樹皮內層和木質部從上到下撕下一些纖維狀細絲,從而為講述韌皮纖維和木纖維打下基礎。
初中生物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逐漸培養(yǎng)學生觀察、口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學生成為既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又能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的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
1、生物的錄像。
2、有關生物與非生物的'圖片。
3、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放錄像,讓學生仔細觀察錄像中出現的生物與非生物。
引導學生根據書上提供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和已有的生物學知識,說明生物的特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抽題討論(如果學生人多可兩組一題)小組選出組長、記錄員、發(fā)言人。小組研究討論結束后,可研究討論其他組的題。待各組完成后,各組派代表向全班匯報,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組同學補充發(fā)言,而后其他小組同學再發(fā)言補充(教師除了組織學生的活動,可以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參與他們的討論和研究)。
總結:除了書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還有其他別的生物特征嗎?(根據生物的特征說)
補充:
8、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9、生物體能進行新陳代謝
10、生物體能遺傳變異
11、生物能適應環(huán)境和影響環(huán)境等
能力訓練:可用書上練習P6
。1)分析圖片彈鋼琴的機器人、慢慢生長著的鐘乳石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蟲都是生物嗎?詳細說明。
教學后記:
本節(jié)課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書本上舉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還有沒有別的特征這一問題來讓學生討論,所以很多學生對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幾方面了解得不夠深入。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可以先安排課后練習鐘乳石是否生物來激起學生的興趣,同學們就書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進行討論和舉例(主要是舉例)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書本的六個特征后,再活躍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對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有一個總的認識,再引導他們舉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沒有的特征。對于學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應該逐一分析,并讓學生舉出反例子來論證其觀點,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然后再由學生來解答鐘乳石是否生物,讓他們用剛學的知識解答一開始可以理解錯的問題。
初中生物教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描述觀察到的的形態(tài)結構,說明草履蟲整個身體只由一個細胞構成。
(2)識別草履蟲的細部特征,依據觀察到的影像,把握草履蟲的結構與生命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系,認同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和資料分析,提高解決問題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以草履蟲為例認同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細胞構成,并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與其生活相適應。
(2)通過學習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激發(fā)熱愛生物學的情感,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單細胞生物(草履蟲)的結構和功能
難點:樹立細胞構成生物體的觀點
三、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ppt展示:制作的步驟圖片和顯微鏡下口腔上皮細胞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和細胞的基本結構。思考兩個問題:
問題1:如果將一個口腔上皮細胞從人體中剝離出來,放到自然界中,這個細胞能否像一個動物體一樣獨立生活
問題2:自然界中有沒有這樣的單個細胞,它可以像一個生物體一樣獨立生活
引導學生分析問題,使學生明白:從理論上講,如果一個生物體只由一個細胞構成,那么這個生物體全部的生命活動一定也必然是由這個細胞來獨立完成的。
書寫板書: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引入單細胞生物的概念
身體只有一個細胞所構成,我們把它們稱為單細胞生物。
(過渡:我們以草履蟲為例來具體探討一下單細胞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以及它們是怎樣生活的。)
2、演示實驗:觀察草履蟲
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觀察草履蟲的實驗,并引導學生思考:
問題1:通過觀察你能確定草履蟲是單細胞的嗎
問題2:草履蟲的外形像什么如何運動的
問題3:草履蟲通過什么結構進行呼吸
問題4:草履蟲以什么為食物食物由什么結構進入體內食物殘渣由什么結構排出
引導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來描述草履蟲的外形、運動狀態(tài)及細部特征。教師根據學生的表述在黑板上畫出草履蟲結構的板畫并進行標注,同時補充各部分結構的功能。最終,引導學生對觀察結果進行提煉和歸納,確認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
(總結:通過實驗觀察,我們知道草履蟲是一種由一個細胞所構成的生物,它可以進行與多細胞動物相同的生命活動,比如:運動靠纖毛來進行,取食及消化由口溝、食物泡來完成。呼吸通過表膜、排泄由伸縮泡及胞肛完成。這一切顯示:草履蟲這一個細胞相當于一個多細胞動物的生物體。)
(過渡:我們?yōu)槭裁匆獊韺iT研究這么一個小小的`單細胞生物呢)
ppt展示資料,學生討論交流并歸納總結草履蟲與人類的關系。
教師總結:單細胞動物個體雖小,但其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所以我們必須了解單細胞動物的特征以此來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三)課堂小結,當堂檢測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所學,進行習題當堂鞏固。
1、草履蟲消化食物的結構是()。
a、口溝b、細胞質c、食物泡d、伸縮泡
答案:c
2、制作草履蟲裝片時,放少許棉花纖維是為()。
a、將蓋玻片墊高,使草履蟲不易死亡
b、限制草履蟲的運動,便于觀察
c、限制顏色的反差度,可以進行對比觀察
d、與草履蟲比大小
答案:b
3、草履蟲體內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排出體外是通過()。
a、收集管b、伸縮泡c、表膜d、胞肛
答案:d
4、草履蟲體內多余的水分排出體外的途徑是()。
a、食物泡b、伸縮泡c、胞肛d、口溝
答案:b
5、草履蟲借著__________的擺動,在水中__________前進。
答案:纖毛、旋轉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初中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生物的教案11-11
初中生物教案03-07
初中生物教案06-13
【精選】初中生物教案07-18
《細菌》初中生物教案08-23
初中生物教案模板11-10
初中生物教案【精】12-19
【薦】初中生物教案12-18
【推薦】初中生物教案02-01
初中生物教案【熱門】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