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妇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_无码人妻精品视频_久久躁夜夜躁狠狠躁_偷碰人妻无码视频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班會教案>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

時間:2024-11-25 17:33:13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什么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1

  心理素質是人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該是各項心理功能都能得到充分發(fā)揮,既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環(huán)境,又能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班主任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影響學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教師對學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響,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夠影響人格的發(fā)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因此,班主任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質高的班主任,才能培養(yǎng)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因此,班主任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用自身的美好心靈去塑造學生健康的心靈。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

  生動活潑的集體活動可以促進人際交往,建立團結、合作、友愛、互助的人際關系,使學生體驗生活在集體中的樂趣,找到表現自己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會,從而促進身心和諧發(fā)展。班主任設計的活動一定要有針對性,即通過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的哪些心理品質。

  三、巧用氣質類型因勢利導

  氣質是不容易改造的,對于某一特定氣質類型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引導他發(fā)揮長處,同時對其表現出來的不盡如人意之處,也要表現出充分的理解,并考慮采取更策略的方法來對待。例如,黏液質的學生比較固執(zhí),如果他表現出拒絕接受某個觀點,教師不必強制他接受,而可以采取啟發(fā)或感化等方式去說服他;對于抑郁質的學生,由于他們比較敏感,教師不要在公開場合點名指責;對于膽汁質的學生,教師應注意不要針鋒相對地去激怒他們。

  四、提高家長的輔導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學校、家庭的共同參與和配合。為此,班主任要通過各種渠道提高家長的輔導水平,讓家長成為自己工作的得力助手。一是定期召開家長會,改變家長會班主任講、家長聽的模式,以體驗式為主,選取一些典型的教育案例,讓家長充當各種角色,參與其中,親自感受,從中了解孩子的心理,發(fā)現自己教育的不足,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平等、民主的態(tài)度與孩子溝通交流,創(chuàng)設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家庭環(huán)境。二是對一些問題學生的家長,班主任要多與他們交流,讓他們對孩子充滿信心,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幫助孩子取得進步。三是讓一部分具有成功教育經驗的家長,向大家介紹經驗,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

  五、做好團體輔導工作

  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教師應著重進行以下幾方面團體心理輔導工作。一是學習心理輔導。各年級應有所側重,低年級側重于入學學習適應、學習習慣輔導;中年級側重于學習自信心、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高年級側重于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制定學習計劃的輔導。二是自我意識發(fā)展心理輔導。通過“做情緒的主人、情緒調節(jié)方法、我就是我”等有關自我意識內容的輔導,幫助學生正確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知道自己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特點,正確地評價他人,提高學會調控自己情緒和行為的能力,克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尋求幫助的能力。三是人際交往心理輔導。讓學生認識人際交往的重要意義,學會人際溝通的原則和技巧,學會與家長溝通、與老師溝通、與同學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克服一些交往障礙,形成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必備的心理品質。

  六、做好個別咨詢輔導工作

  班級內可設立“悄悄話”信箱,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內心世界的平臺,便于及時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煩惱,指導學生進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他們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掌握一些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簡單方法。一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要通過多種途徑使學生知道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識,懂得心理若有疑問怎樣獲得幫助。二是指導學生學習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例如:學會放松,使學生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象、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閱讀、睡覺等方法調節(jié)放松。與人談心,使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梢哉依蠋、心理輔導老師談心,在家里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對象,如心理咨詢電話等等。學習寫日記或周記,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2

  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它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讓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

  這門課程幫助我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它教會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過自我剖析我發(fā)現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在心理課上,通過老師的教導和書本的指導,我慢慢的開始正視自己。這門課程幫助我規(guī)劃人生,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人生的確需要規(guī)劃,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一生準備做些什么樣的事,按自己的理想,一步一個腳印向踏實的人生目標靠近。人的一生如果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永遠是隨波逐流,得過且過。有些時候,理想也等同于我們的目標,但只是有了理想卻沒有認真規(guī)劃,在實現的路上歧路多多,看著是大道,走的是岔道,計劃往往趕不上改變,到頭來感嘆行路難,安慰自己已經追求了過程就不要太再意結果。這是理想與現實出入太大不得不給自己的安慰。而如果你的確認真規(guī)劃了你的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即定的目標,如果過程出現了偏差就及時改正,始終讓自己的目標在現實的征途中存在。一旦緊咬目標,你會發(fā)現你有戰(zhàn)無不勝的力量,而且會努力為自己的最終理想而奮斗不已。目標清晰與昏昏噩噩根本就是兩種不同人生的選擇,規(guī)劃好你的人生,你會奮不顧身地為理想而努力,而你行動的動力,也是你每一個階段不同的規(guī)劃目標。所以一個好的人生規(guī)劃太重要了,而這門課就很好的幫助了我。

  人的靈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礎是心理。這門課程幫助我塑造了一個

  自由高尚的靈魂,為我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指導,為我的未來照亮了道路。

  大學生健康問題是我們大學生目前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大學生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經過了幾個禮拜的學習,我學到了許多有關于大學生健康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我們更好的認識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健康問題。

  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yōu)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隨之發(fā)生一系列心理衛(wèi)生問題。相比生理而言,心里健康就尤為重要了,故只談心理方面的問題。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fā)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fā)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tài)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fā)展的實現。

  那么,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呢?其具體的途徑和方法如下:

  第一,養(yǎng)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guī)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wèi)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guī)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憶能力減退。

  第二,加強自我心理調節(jié)。自我調節(jié)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

  識結構、情緒狀態(tài),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jié),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jié),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huán)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積極參加業(yè)余活動,發(fā)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yè)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yǎng)多種興趣,發(fā)展業(yè)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fā)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fā)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四,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咨詢機構,獲得心理咨詢知識。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于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咨詢醫(y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咨詢的專業(yè)人員和心理老師。心理咨詢是指通過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tài),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于終身的發(fā)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優(yōu)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學習了這門課程后感覺到受益匪淺,對我以后的生活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3

  一個人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質和他在3—6歲時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質有很大關系。足見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在我們的幼兒園教育中,可能我們更多的關注到幼兒的身體健康,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關注的比較少。通常我們能很快發(fā)現某個小朋友身體上的不舒服,而某個小朋友情緒等心理方面的問題,卻需要多時才會被發(fā)現。

  那么,對于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該怎么做呢?

  首先,教師要以健康的人格、自身的言行,影響幼兒。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心靈也很脆弱。教師要善于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工作和幼兒,用自己健康的人格來影響幼兒。同時,言傳身教,教師要以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幼兒,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免不經意中使兒童幼小的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

  其次,教師要合理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促進幼兒的身心和諧發(fā)展。

  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發(fā)展需要,為幼兒安排合理的一日生活,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學習,健康發(fā)展,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

  最后,家園合作,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

  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任重而道遠,光憑幼兒園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學會和家長溝通,像家長傳輸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讓家長配合老師,在家庭中營造健康、和諧的氛圍,共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4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tài)。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著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著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為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y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tài)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yǎng),因為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為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發(fā)展環(huán)境。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發(fā)展環(huán)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huán)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盡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避免對于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yōu)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于壓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fā)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5

  3月25、26日兩天,我有幸來到厚生幼兒園,聆聽為期兩天的心理健康課。這兩天的活動分為四個主題,25日上午的主題是“分享快樂”,下午的主題是“挫折教育”,26日上午的主題是“自控能力”,下午的主題是“學會合作”。

  健康不單單指身體健康,心理也是健康的一方面,在幼兒園的課程中沒有專門地安排心理健康課,但是心理健康的教育時時存在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雖然只有短暫的`兩天,但15位教師活躍的教學氛圍,多樣的教學方法,逐步深入的情感熏陶,精彩紛呈,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深深吸引著我,帶來不少的啟發(fā),使我受益匪淺。

  這么多的課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來自開發(fā)區(qū)幼兒園金麗老師帶來的一節(jié)有關“自控能力”的活動《小乖,忍一忍》,教師運用故事導入,然后聯系自身經驗,學用魔語“寶貝,忍一忍”,接著氣球誘惑,遷移經驗,最后草莓實物,升級體驗。這活動的亮點有很多,我特別欣賞老師的體態(tài)和語言,因為是小班幼兒,教師的語言表情帶給孩子寬松自由的氛圍,這也是心理健康課中教師需要把握的一點,而教學活動中,氣球的出現讓整個教學活動推向高潮,因為有個別孩子跟隨氣球而去,有孩子說不能去,這個相互的矛盾讓幼兒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達到活動目標。

  活動后,專家對每個活動都做了點評。一堂好的好心理健康課,像點評的老師說的一樣,需要寬松、自由的氛圍,對幼兒來說,材料操作、內心體驗、情緒內化是非常重要。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有互動,活動過程有討論活動,孩子們的內心有所觸動,解決問題會有行動,這樣的心理教學活動才是完整的。

  聽完這些心理健康教學活動后,我想,在今后的一日活動中,我會更加注意一些細節(jié)。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6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ㄒ唬┘彝バ睦斫】到逃巧鐣l(fā)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fā)展,現代社會是一個急劇變化、競爭激烈的社會。人們普遍承受著比以往重得多的心理壓力,各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出現也比過去頻繁,威脅著人類的幸福和社會的發(fā)展。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社會的現代化程度越高,發(fā)展速度越快,人類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就越突出。所以,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對于人的心理素質而言,提出了比過去高得多的要求,在全社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對每個人的生活、工作、成長以及發(fā)展尤其重要。父母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并且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孩子健康發(fā)展的必需要求,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ǘ┬睦斫】到逃羌彝ソ逃闹饕蝿

  科學的教育應該是立體的,可分為四個層面,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在這樣的立體教育網中,總體的教育目標是統(tǒng)一的,然而,各個層面的教育目的又有所區(qū)別:學校教育主要是對學生智商提高為目的的教育行為;社會教育主要是對公民德商提高為目的的教育行為;自我教育主要是指個人以提升自我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教育行為;家庭教育主要是指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為目的的教育行為。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父母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ㄈ┘彝バ睦斫】到逃龑⒆拥某砷L具有無可替代、特別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一個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對其終身施教的地方!梆B(yǎng)不教,父之過”,正是說一個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家庭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事實上,每一位家長從孩子來到世界之后就一直對他們進行著心理健康教育。當然,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這種教育是自發(fā)地蘊涵在家庭教育的其它方面,沒有被單獨地提出和認識。這就說明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無可替代性。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是長期的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而家庭教育具有親密性、早期性和長期性等特點。只有在父母的教育中,才有可能充分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個體差異。與教師相比,父母往往更有條件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更容易察覺孩子內心細微的變化,從而及早采取相應的心理教育措施。當然,家庭教育沒有學校教育系統(tǒng)、專業(yè),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對孩子的個性、人格、意志、是非觀念等方面的影響是學校教育遠不能及的。父母教育的影響比學校教育的影響更持久、更深遠。 因此,父母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其成長及社會化過程中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從以上三個方面來看,父母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極其必要與重要的。

  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既然,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這么樣的必要與重要,那么父母,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樹立怎樣的目標呢?有目標,才能有的放矢。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培養(yǎng)人的良好心理素質,使人的發(fā)展達到最優(yōu)化水平。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認識世界、珍愛生命、關愛社會、感恩人生、創(chuàng)造生活的心理素養(yǎng):

  (一)認識世界

  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樣的,宇宙到底是什么樣的,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個什么樣子。我們每個人都在有意無意的思考這些問題,這是我們認識的起點,也是我們認識自己的一個思考。作為父母,我們自己在思考,也要向孩子提出這些問題,讓孩子自己提出這些問題,思考這些問題,探索這些問題,從而使孩子學會怎樣學習,掌握認識世界的方法與能力,形成自己的世界觀。

  (二)珍愛生命

  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是短暫的,也是漫長的。我們父母就要培養(yǎng)孩子形成這樣一個習慣:珍惜和愛惜我們的身體,鍛煉我們的身體。生命是時間和空間的結晶。父母要啟發(fā)孩子關于生命的思考,要讓生命富于意義、富于內涵,珍愛生命,讓孩子形成對于生命的態(tài)度。

  (三)關愛社會

  人是社會的產物,是社會中的一員,只有在社會中,人才可以成之為人。社會是我們每個人實現理想抱負的舞臺。父母要教育孩子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人的價值在于奉獻。父母要教導孩子在社會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有一顆關愛社會的心,培養(yǎng)孩子的人生價值觀。

  (四)感恩人生

  人生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過程,是一個挑戰(zhàn)、拼搏、奮斗的過程,是一個精彩、美妙、神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必須要做的事:修身、齊家、創(chuàng)業(yè)。父母在生活中要培養(yǎng)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親人,感恩朋友,感恩社會,感恩人生。

  (五)創(chuàng)造生活

  生活就是人生的過程。父母要讓自己的所作所為,使孩子明白美好生活是需要我們自己通過雙手勞動獲得。教導孩子學會生存、學會生活,懂得如何去獲得幸福生活,如何去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培養(yǎng)孩子對于生活的良好態(tài)度。

  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家庭教育是滲透在家庭全部生活之中的,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家庭中每一天的氛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家庭對社會各種事物的評價,家庭生活、娛樂的習慣,所有這一切,每時每刻都在塑造著孩子的心靈。那么,父母在生活中怎么樣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營造愛和民主的家庭氛圍

  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社會因素之一是家庭環(huán)境。研究表明,那些在單調、貧乏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其心理發(fā)展將受到阻礙,并且會抑制他們潛能的發(fā)展。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也是影響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孩子如果能夠在早期與父母建立和保持良好的關系,對其以后社會適應和人際關系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孩子的過分保護和過分嚴厲,也會影響他們的獨立性以及自信心的發(fā)展。所以,家庭成員之間建立一種相互關愛、相互尊重、民主和諧的心理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是個性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沃土。

  作為父母,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夫妻關系。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父母之間的真正愛情,這是教育兒童最重要的精神力量”,“我們做父母的,應首先以自己相互關心的行為來教育孩子”。如果,夫妻之間“兩天一大鬧,三天一小吵”或形同陌路人,會造成孩子壓抑、苦悶、缺乏安全感、多疑、敏感、心神不寧、無所適從,嚴重的會出現變態(tài)人格和反社會行為。父母只有建立和睦恩愛、平等民主的夫妻關系才能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也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父母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那就要會愛孩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缺乏正常的關愛,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就會受到影響。每個父母也都愛自己的孩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給予孩子有益的愛,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從父母的愛中得以健康的成長。心理學家指出,對孩子心理健康具有不良影響的親子關系一般有以下幾種:

  1、 拒絕型親子關系:父母對孩子的感情冷淡、忽視,甚至放任自流,認為“樹大自然直”,采取漠不關心的的態(tài)度。這種親子關系容易使孩子形成冷酷、攻擊、情緒不安的心理。父母的漠不關心也會使孩子對學校生活失去興趣,情緒控制力很低,學業(yè)不佳,容易出現違法行為。

  2、 溺愛型親子關系:父母對孩子過于寵愛,過于關心,對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有求必應,百依百順,缺乏理智和分寸。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依賴性強,自主能力差,性格幼稚,情緒不穩(wěn)定,意志薄弱,在學校往往表現為責任心不強,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

  3、 支配型親子關系:父母處于權威地位,孩子必須按照父母的意愿辦事,生活受到嚴格限制,這樣會造成孩子的心情壓抑、緊張、情緒低沉,耐受挫折能力差。孩子時時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失去安全感和歸屬感。進而形成行為消極、被動、服從的人格特征。

  以上這三種親子關系中,父母對孩子并不是真正的愛,是不明智的愛,甚至缺乏愛。父母對孩子要關心、要愛而不嬌,相信孩子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思考和選擇,建立民主型的親子關系,在家庭中營造寬松、關愛、平等、民主的氛圍,從而孩子愿意聽從父母的指導而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

  (二)潛移默化,環(huán)境熏陶

  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是父母有意無意培養(yǎng)出來的。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教,這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力量,它對孩子的各方面特別是心理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情緒、性格等尚未成熟和完善,所以,父母的所作所為對他們的影響更深。這就是“潛教育”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質的教育!叭居谏n則蒼,染于黃則黃”、“蓬生麻中,不扶而直,門沙在捏,與之俱黑”,古代教育家的這些論述形象地概括了環(huán)境熏陶對人的深刻影響。因此,潛移默化、環(huán)境熏陶是父母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徑。

  首先,父母應該做好孩子的榜樣。那么父母應該做怎樣的人呢?要做建功立業(yè)、敬業(yè)進取的父母;要做勤奮好學、自強不息的父母;要做充滿愛心、親切活潑的父母。而不能做只圖享樂、不關心孩子的父母,心胸狹窄、處事不公的父母,缺少教養(yǎng)、不講公德的父母。據調查,父母對孩子影響最壞的行為有:夫妻吵架,互不相容;公共場所,不守公德;鄰居相處,舉措失當;懷疑一切,不滿社會。[3]因此,作為父母應該不斷學習,提高修養(yǎng)。父母希望孩子成為怎么樣的人,那我們父母首先就應成為怎么樣的人。父母期望培養(yǎng)孩子認識世界、珍愛生命、關愛社會、感恩人生、創(chuàng)造生活的心理素養(yǎng),那我們父母就要有這樣的修養(yǎng)和行為。

  另外,父母應該使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第一,安排好家庭的經濟生活。事實告訴我們,很多有作為的人都出身貧寒。有研究指出:家庭經濟地位處于中上的,子女學業(yè)成績較差,而經濟地位相對略低的,子女的成績反而是優(yōu)秀的。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富裕助長了一些孩子的貪圖享樂,不思進取,而貧窮之家的孩子則早當家,艱難的生活磨煉了他們自強不息的性格。所以父母應該注意科學安排家里的經濟支出,勤儉持家,創(chuàng)造良好的經濟環(huán)境,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第二、美化好家庭的生活環(huán)境。家庭是孩子生活時間最長的場所,整潔美觀,優(yōu)雅的環(huán)境足以起到陶冶孩子的情操,培養(yǎng)美感的作用。第三,營造好家庭的學習環(huán)境。我們的社會要求每一個人終身學習,父母應該把“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作為對孩子的終身教育目標。父母應該騰出時間與孩子一同學習,一起探討,平等溝通,從而享受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的成就感。

  (三) 共同游戲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若一根弦一直處于緊繃狀態(tài),則弦易斷。同樣如果人的心理一直保持緊張狀態(tài),那么也就極易崩潰,尤其是對于心理發(fā)展還沒有成熟的孩子。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要讓孩子學會游戲、休閑。樂于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而孩子的智力和情感發(fā)展就是在游戲中得到的。適宜的游戲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也可以陶冶情操,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父母與孩子一同游戲,有利于親子關系的培養(yǎng)。因此,父母與孩子共同游戲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

  父母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可以有意識地將各種心理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滲透于生動活潑的游戲當中。如要培養(yǎng)孩子細致的觀察力,可以引導孩子觀摩某種植物的生長過程或趴在地上觀察小螞蟻搬家;要培養(yǎng)孩子的毅力,可以選擇孩子的喜歡的一項體育運動或藝術項目,與孩子一起參加訓練,并且持之以恒、堅持不懈;要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甚至可以組織孩子與幾個要好的小伙伴在大樹底下乘涼編想象故事。這樣的教育真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達到不教而教的境界。

  (四)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學方法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科學,是一門技藝,所以,父母就要掌握科學方法,不斷學習,熟練應用科學方法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那么,有哪些心理學方法適宜于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以下幾種方法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的較多:

  1、放松訓練法。放松訓練是指身體和精神由緊張狀態(tài)向松馳狀態(tài)的過程。放松可以通過呼吸放松、想像放松、靜坐放松、自律放松等方法實現。那么,是否需要放松,何時放松為好?父母就要觀察孩子的表現,可以從身體、精神方面來了解孩子。從身體方面了解,可以觀察孩子飲食是否正常、營養(yǎng)是否充分、睡眠是否充足、有無適量運動等;從精神方面了解,可以觀察孩子處事是否鎮(zhèn)定、注意力是否集中、情緒是否心平氣和。[4]放松訓練法主要幫助孩子緩解學習壓力,增強適應能力。

  2、強化法。強化法是指系統(tǒng)地應用強化手段去增進某些適宜的行為或消除某些不適應的行為。強化有四種類型:

  (1)正強化:即給予一個積極刺激,為了建立一個好的行為模式而運用獎勵的方式使這種行為重復出現直至保持下來。

 。2)負強化:即去掉一個消極刺激,如較大的孩子仍把手指放在嘴里吮吸,則這種行為一出現就受到指責,一旦這種不良行為停止了,立即停止對他的批評。

 。3)正懲罰:即當不適應的行為出現時,立即給予處罰的一種方法。這種懲罰是令孩子感到不愉快的。

 。4)負懲罰:即當不適當的行為出現時,不再給予原有的獎勵。強化法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代幣獎勵法。代幣是一種象征性的強化物,如小紅星、籌碼、卡片等。代幣法是一種利用強化原理促進更多的適應性行為出現的方法。如孩子做作業(yè)時拖拉、動作慢,常常拖到很晚才寫完作業(yè),父母就可以利用代幣作為強化物,刺激孩子加快動作,提高效率。

  4、消退法。因得不到強化,使某種已學習的反應減少或停止。如有的孩子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采取無理取鬧的方式希望父母改變初衷,父母應平靜告知“不可以得到,即使哭鬧也沒有用”,并平靜地在一邊做自己的事,假裝不予理會。孩子因這種無理取鬧行為沒有獲得相應的結果,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這種行為就會消退。

  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關乎孩子未來的生活,未來的成就,未來的人生。這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作為一門科學,我們父母就要遵從科學原理;作為一門技術,我們父母就要熟能生巧;作為一門藝術,我們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創(chuàng)造性。讓我們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生活幸福,是我們作為父母對孩子的希望,更是責任。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7

  普天下的父母哪個不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在盡自己所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卻忽視了直接影響孩子學習、干擾好像生活的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及家庭的人際關系等家庭因素有著直接和間接地關系,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xù)。

  家長是孩子最近距離接觸的成年人。他們的一言一行,無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在這個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家長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那么影響最大、受害最深的就是孩子。因為這個時期,他們在心理和生理上均沒有發(fā)育成熟,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任何不良因素都可能誤導他們的心理航線偏移。

  據康奈爾大學統(tǒng)計,中國人的第二大疾。含F代憂郁癥,青少年是高發(fā)群體。而青少年的雙親中有一人患有憂郁癥,其子女患有憂郁癥的可能即可增加10倍。另據調查顯示,吸煙的青少年中,有81‰的家長是吸煙的。他們吸的第一支煙,往往就是從家里的煙盒里拿的。經常有家長抱怨道:“這孩子也不知道像誰,又自私,又暴躁,一點也不聽話!逼鋵嵨覀冹o心思考,孩子的這些問題多與家庭教育有關。

  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家庭大致有三種類型:

  一、溺愛型:家庭成員多是4、2、1型,既祖父母、父母、孩子,過著“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生活處處為孩子著想,有好吃的給孩子吃,有好穿的給孩子穿,剩飯剩菜父母吃,臟話累活父母干。他們的“小皇帝”、“小公主”地位被父母不斷奉獻的仆人姿態(tài)鞏固的堅不可摧,他們盛氣凌人的行為被受昏了頭腦的父母“理所當然”地默認和激化。將原本幼小純凈的靈魂一步步引向自私、孤傲的深淵。在家庭生活以外,就會有失落,心理失衡和因缺乏集體合作能力而處處碰壁。心理調節(jié)不當就會引起抑郁、焦慮、心理閉鎖等心理疾病。遇到稍大的挫折,就會因心理抵抗力差而被擊倒,甚至出現自殺等嚴重的心理危機。

  二、專制型家庭:父或母權利專制。不管對錯要以自己的要求為標準,不能客觀冷靜地處理問題,不能與子女溝通。解決家庭矛盾的方法簡單粗暴,輕者連罵帶損,重者拳腳相加。此類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專橫。有研究認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給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傷害更大。因為他們的家庭可能隨時爆發(fā)這樣或那樣的戰(zhàn)爭,生活是動蕩的。他們的父母,在他們面前表現的是人際關系的`劣性,是痛苦的制作者。使孩子厭倦家庭,敵對父母,更容易去尋找新的溫暖——早戀。

  三、放任型:此類型的家長對孩子的態(tài)度是任其自由發(fā)展,發(fā)現問題再橫加指責。孩子可由于事前沒有指導,事中沒有規(guī)定,事后多加指責,再加上孩子出來問題和解決問題又多表現為不成熟、不穩(wěn)定,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退縮、內向、抑郁、不自信的個性。

  專家認為孩子長期處于孤單、寂寞、失望的境地,不但不能健康成長,而且還會造成心理變態(tài)、人格失落、人性扭曲等情緒或行為的嚴重失衡,嚴重的還會造成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當然過多的溺愛與營養(yǎng)過剩一樣,同樣會引起危害身心健康的副作用。長期精神的高度緊張,極有可能導致孩子產生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問題和疾病,形成不健康的人格和心理。而不正當的“矯正”欲速則不達,也會事與愿違,起到不良效果。

  家庭的因素、學習的壓力、同學間的交往以及青少年時期心理發(fā)育本身的矛盾積聚在一起,每個孩子都或多或少會引起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父母是孩子最近距離的接觸者,能及時地發(fā)現孩子的心理問題,父母正確的情感支持行為,可以減輕孩子的社交退縮、自卑、抑郁、自閉等心理問題。父母的科學指導,就會避免孩子步入心理誤區(qū),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個多事之“春”。那么作為家長,英愛怎樣進行科學正確的心理指導呢?

  一、家長要有正確觀念。家庭教育不等于家庭教訓,而是幫助,不是與孩子對立面、耳提面命,而是和孩子手拉手、肩并肩、攜手同行。

  1、在教育過程中要用科學的、理性的、孩子樂于接受的、循循善誘的教導以及母女間的悄悄話等形式進行。多看孩子的優(yōu)點,欣賞其閃光點。事實上夸大孩子的正面性就等于縮小孩子的負面性,也就等于讓孩子的心靈永遠沐浴在陽光下。不要隨便打罵孩子,傷孩子的自尊心。用拳頭解決問題,只能適得其反。

  2、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就能夠了解到孩子為什么“煩”,并能理解孩子,以至于更好的幫助孩子。家長還有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處處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行動重于說教,不能教育孩子要“心胸開闊、心地坦蕩”,自己遇事卻心胸狹窄、嫉世妒人。因為孩子無時無刻不在模仿父母,學習父母。通常,我們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孩子的一些好的行為,都會被自己不經意的自我放縱而輕易抹去。

  二、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尊重和理解是正確教育孩子的前提,尤其對于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有了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觀點和自己的感情世界。孩子的每一個情緒的反應,都有他這個年齡段充分的理由。這些理由在我們看來可能有些是小題大做,十分夸張。但對于孩子來說,卻都是真切的情感體驗。家長只有站在尊重和理解的角度,才能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

  三、要鼓勵孩子表達和發(fā)泄。既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又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論孩子提出的問題是大是小,都要用心傾聽他所說的話,這樣,既有助于贏得孩子的信任,又有利于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還要給孩子發(fā)泄的機會,因為消極情緒如果得不到及時地宣泄,可能后患無窮。

  四、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父母要主動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交給孩子,和孩子一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當然還要身教勝于言教。如果我們生活態(tài)度積極,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并為之不懈地努力,遇事能正確對待,及時化解問題,就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五、教孩子學會克制。要讓孩子懂得合理宣泄的同時,也要懂得克制自己。如果孩子缺少這一認識,結果也是令人擔憂的。孩子在遭受失敗而痛不欲生時,父母一定要給予安慰,表示同情。但還要讓他懂得:在哪兒跌倒、就要在哪兒爬起。如果從此自暴自棄拒絕努力,將是十分愚蠢的。讓孩子明白這樣一個原則:人不能讓消極的情緒驅使,而去傷害自己和他人。

  總之,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孩子長大以后成為健全的人,就必須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從為人父母開始,就要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利于孩子身心發(fā)展的成長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積極向上的情感,鑄造孩子健康的人格,并把這項工作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yè)而不懈努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8

  而小學班主任做心理疏導的優(yōu)勢在于:與班級學生關系已經建立,有感情基礎,還有充足的互動時間和空間。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大于教育,所謂言傳身教。班主任相對健全的人格素養(yǎng),清楚自己的健康水平,設計出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才具有導向性。班級的評估,根據學生的需求以及教育目標才能針對性的設計教學內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含義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質、開發(fā)智力潛能、增強心理適應能力、激發(fā)內在動力、維護心理健康、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即育性、啟智、強能、激力、健心、導行。

  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個基本理念

  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關注“健康”與“不健康”的教育,而是關注人的教育,是以促進人的發(fā)展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目前存在認識誤區(qū)——健康就是無病,無病就是健康,非此即彼。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不是專指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而是全體成長中的、正常的、健康的幼兒和中小學生。

  目前存在認識誤區(qū):心理輔導是管后進生的嗎?優(yōu)生需要心理輔導嗎?幼兒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嗎?小學生有心理問題嗎?美國紐約市教育局要求每一位教師用下列方法輔導學生:

 、艅(chuàng)造一個溫暖和了解的教室氣氛,在此氣氛下,自由與紀律保持平衡。

 、埔怨膭、稱贊和接納,對學生提供積極的情緒支持。

 、翘峁⿲W生自行設計活動的機會。

 、忍峁⿲W生疏泄情緒的“出口”。

 、闪私鈨和赜衅渖L中或發(fā)展中的問題。

  3、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兩者不能相互替代。在中國目前的國情之下,心理健康教育是納入德育系列的,但這不等于說,兩者存在著包含關系。

  目前存在認識誤區(qū):德育是統(tǒng)率心理健康教育的,F在的德育已經沒有什么實效性,所以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怕撓。中小學生問題行為的產生,不僅有思想方面、品質方面、行為習慣方面及法制觀念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還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德育和心育互為補充,殊途同歸,共同為塑造學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行而努力。

  ⑵區(qū)別。從教育內容看,德育往往注重“高、大、全、遠”的.人物、事件、觀念、原則、規(guī)范、道德、傳統(tǒng)等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則往往注重學生身邊“真、實、小、近”的人物、事件、心態(tài)、理念及價值判斷等等。

  從教育形式看,德育側重由外而內的理論灌輸和教育(盡管它也有榜樣的感染與熏陶),而心理健康教育則側重由內而外的體驗、感悟和個性的自我張揚,通過助人自助實現學生的自我成長。

  4、研究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按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長規(guī)律去教書育人。

  5、教育不是萬能的,德育也不是萬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樣不是萬能的。對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作用的過高估價是不恰當的;同樣的道理,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提出苛求也是不切實際的。

  埃里克森心理社會發(fā)展階段

  (一)、童年階段

  1、嬰兒期(0~1.5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沖突

  2、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或懷疑)的沖突

  3、學齡初期(3~5歲):主動對內疚的沖突

  4、學齡期(6~12歲):勤奮對自卑的沖突

 。ǘ⑶啻浩陔A段

  5、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

 。ㄈ、成年階段

  6、成年早期(18~25歲):親密對孤獨的沖突

  7、成年期(25~65歲):生育對自我專注的沖突

  8、成熟期(65歲以上):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沖突

  老年人對死亡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下一代兒童時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階段和第1階段首尾相聯,構成一個循環(huán)或生命的周期。

  埃里克森的“人生八段”(心理社會期)理論

  期別/年齡/心理危機/發(fā)展順利/發(fā)展障礙

 。保0-1歲/信任-不信任/有安全感/交往焦慮

 。玻1-3歲/自主-不自主/自控自信/膽小多疑

 。常-6歲/自信-不自信/勇于表現/畏懼退縮

  4/6-青春期/進取-不進。心芰Γo能

 。担嗄昶冢y(tǒng)合-不統(tǒng)合/方向明確/角色混亂

 。叮赡昶冢褠-疏離/感情生活好/常孤獨

  7/中年期/有活力-頹廢/愛家庭/自我放縱

 。福夏昶冢療o憾-悲觀/安享天年/悔恨往事

  三、心理教育內容:自我發(fā)展、情緒管理、人際關系、學習心理、生涯規(guī)劃、環(huán)境適應。

  1、內容之一——自我發(fā)展

  小學低年級,使學生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初步學會自我調控。小學中年級,幫助學生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小學高年級,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缺點和興趣愛好,在各種活動中悅納自己。

  心理學家?guī)炖P于自我的定義:“對每個人來說,他人都是一面鏡子,個人通過社會交往了解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從而形成自己的自我”。

  2、內容之二——情緒管理

  小學低年級,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學習體驗情緒并盡可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小學中年級,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解決困難的快樂,學會體驗情緒并表達自己的情緒小學高年級,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正確面對厭學等負面情緒,學會恰當地、正確地體驗情緒和表達情緒

  3、內容之三——人際交往

  小學低年級,培養(yǎng)學生禮貌友好的交往品質,樂于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小學中年級,樹立集體意識,善于與同學、老師交往,培養(yǎng)自主參與各種活動的能力,以及開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小學高年級,開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導學生進行恰當的異性交往,建立和維持良好的異性同伴關系,擴大人際交往的范圍。

  舉例:三年級男孩,長得也高高大大的,但是媽媽看得太緊了!在沙坑跟一些更小的孩子玩,媽媽一直站邊上全程盯著,第一時間說不許揚沙子之類的話,孩子的交往能力的確弱很多,要加入一群孩子需要拽媽媽衣服陪著過去。不知這個怪圈何時能被打破!越怕被欺負越護孩子越弱。

 4、內容之四——生涯規(guī)劃

  小學低年級,了解與體驗職業(yè)類型。小學中年級,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角色意識,培養(yǎng)學生對不同社會角色的適應。小學高年級,積極促進學生的親社會行為,逐步認識自己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

  四、心理教育目標認識

  長時間來,很多人陷于一種誤區(qū):將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出現問題,將心理咨詢類比為心理產生疾病避而遠之。孩子成長什么更重要是心理素質還是知識技能?情感重要還是記憶重要?行為重要還是知識重要?交往重要還是學習重要?今天的孩子怎樣成長?當前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怎樣?當今孩子經歷相對單純,交往過于簡單,學習壓力增強,今天孩子的特點:頭腦聰明,心靈脆弱,人際不良,極端自私。

  五、幾點建議:

  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博士開創(chuàng)了多元智能理論。他的理論認為,人生來就有八個方面的智能:詞匯智能、邏輯智能、圖形智能、音樂智能、肢體智能、自然智能、人際智能、自我智能。每個孩子在不同方面的智能有強有弱,而每種智能在養(yǎng)育過程中是否得到喚醒,也決定了這種智能的發(fā)展情況。

  我們教師的心態(tài)和位置放端正,教育很多時候是無形當中的傳授與影響。低年級學生對老師的身份認同像神一樣,孩子會不由自主的去模仿和觀察。對孩子有正面預期,建設性的教育,從正面出發(fā),多正面引導。

  我們應該把力氣用在教給學生技能和方法上。比如說,只有你教給孩子怎樣處理負面情緒,孩子才會少鬧一些。你教給孩子怎樣拒絕、怎樣表達不同意見,孩子就會少一些無禮行為。教給孩子怎樣看待失敗和錯誤,孩子心理就會少受打擊、少一些挫敗感,多一些收獲。教給他積極的自我評價,他就少一些自卑。教他自律方法,他就少一些紀律問題。

  我們去愛孩子,他才可愛!用我們關注的光,照到孩子,他就會發(fā)光、有閃光點!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9

  希望能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是學生的一種心理需要,當一個學生感到周圍的人對他都十分關心時,他心中便會有一種溫暖、安全的感覺。就會充滿自信和快樂。在多年的教育教學中,我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有如下做法:

  1、用教師的情感來感染留守兒童。在教學中,教師的情緒感染力是一種間接的、同時又是無形的情緒情境。教師是影響學生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教師平時有意無意的`眼神,表情,語言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家,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所以他們比一般學生更加需要教師的關心和愛護。需要教師通過“以情動情”來培養(yǎng)積極情緒,喚起學習的信心。

  2、充分發(fā)揮集體的力量,使留守兒童真正體驗到在集體中的溫暖。在教學中,我一方面采取正面疏導,一方面在班級開展“手拉手”活動,動員班里的優(yōu)秀生在學習上幫助他們,使他們感到老師和同學都是真心實意關心、愛護他們,從集體的溫暖中樹立信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10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心理、生理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新世紀人才的重要任務,不僅要重視培養(yǎng)青少年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新課改實施這幾年來,對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得以了體現充分,特別是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更是得到了充分的關注。

  本學期,我在課外拓展時間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實驗,針對某些學年的班級學生在班上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情況下,我設計了一堂“如何理解家長的.嘮叨”的集體輔導游戲課,這個活動通過“家長”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懂得:理解、表述、質疑、回應都是有效溝通的基本要素。讓學生體會溝通過程中單向與雙向、封閉與開放、盲目與探索的區(qū)別;通過游戲,使學生明確有效溝通的基礎是雙向溝通。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自己與家長的表述、溝通方式。同學們在這個游戲中都體會到了平時工作和學習中的不足,并說出自己將來努力的方向。

  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課對改善,調整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的教學效果。今后,我要繼續(xù)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制定科學可行的實施辦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習觀,人生觀,使學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發(fā)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11

  轉眼間,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班的學習已結束,這一期的學習讓我深深感受到此次機會彌足珍貴。學習時間雖短,但收獲頗豐。此次培訓學習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要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給孩子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天空和殿堂,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讓學生們能夠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教師本人首先要學會正確認識和駕馭壓力,化壓力為動力。要將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看作生活之必然存在,把出現的各種問題作為自己能力鍛煉的機會。我們日常工作要做到有松有馳,不能憑一時的工作熱情,面對某一項工作就耗盡心理、生理上的能量,以致對以后的工作產生倦怠,喪失激情。教師應先學會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關心自己,珍惜自己,然后才能教書育人,身正為范,教育和影響學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一、教師要審時度勢,自覺加強心理調適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可能導致學生的性格不完整,就不能正確的處理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家庭之間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旦爆發(fā),就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教師要做到語言規(guī)范。小學生認知水平比較低,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發(fā)展。另外,作為教師就要“學高為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fā)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二、教師要加強修養(yǎng),堅決抵制各種誘惑

  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給人們帶來種種誘惑,因此,尤其需要教師樹立起自尊、自強與自律的人生態(tài)度和高尚情操。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yōu)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tài)非常重要。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jié)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yōu)缺點。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三、教師要發(fā)掘潛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我對心理調適的技能,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對個別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認識與識別心理異,F象有了認識,而且有了一定的輔導思路。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借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yǎng)的基礎上,培養(yǎng)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掘自己的潛能,發(fā)揮自己的才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四、教師要面向學生,爭做一名陽光教師

  作為教師,要以當人民教師為榮,提升人生信念,面向學生,擔負起教育的責任,堅守崗位。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看不起教師職業(yè)的教師,決不會成為好教師,更不能培養(yǎng)出杰出的人才。教師要力爭做一個陽光教師,具有健康、平和、寬容、大度、崇高、自信、積極的心態(tài),有化尷尬為融洽,化壓力為動力,化痛苦為愉悅,化陰霾為陽光,化腐朽為神奇的魅力。面對孩子,要有陽光般燦爛的笑臉;面對同事,要有陽光般溫暖的態(tài)度;面對家長,要能陽光般真誠的交流;面對教育,要有陽光般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教研,要有陽光般積極的熱情;面對發(fā)展,要有陽光般不息的能量。給自己陽光,就會給學生撒播陽光,給大家?guī)黻柟。讓我們永遠記。骸敖o你點陽光就燦爛!闭{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熱情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幸福地工作。

  培十天的培訓學習已結束,我找到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相信這次培訓給予我的東西決不止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xù),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xù)認真的學習,并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12

  通過全鎮(zhèn)教師心理調適培訓會,懂得心理調適對每個人都有非常大的益處。每位教師都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活出自我,活出健康,搞好工作。

  人要學會感恩、學會知足、學會把壓力當做動力,要心中有愛,關懷家人,與人友善。

  一、教師心理要健康

  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除了要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精熟的教學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與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但事實上,教師是心理問題的多發(fā)群體。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凡是對他人高度負責的角色,都要經受相當多的內心沖突與不安。教師工作除了腦力勞動強度較高外,還要對社會、對家長、對年輕一代的成長高度負責。教師每天都要接觸帶有情緒色彩的活動,體驗情緒上的緊張和痛苦,使得他們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比其他人群高。那么,教師群體的心理問題、職業(yè)壓力和職業(yè)倦怠表現在哪些方面?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只有清楚地認識這些問題,教師才能很好地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更好地教書育人。

  1、心理健康與道德修養(yǎng)密不可分

  事例:我上課說話你就能打我一巴掌?以前上學的時候因為上課說話被老師狠狠打了一巴掌,我是個臉皮薄的人,而且是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我的自尊心大受打擊,從此心里就留下了陰影。

  缺乏師德的深層是什么?應該是反映出了教師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某些教師的心理不夠健康,心理扭曲,有些教師由于心理失調、行為失調導致敗德行為,以致出現犯罪的.事例。某些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對教師的品德心理產生了影響,使某些教師對職業(yè)道德產生懷疑,師德表現受到干擾,對一些道德信念產生動搖,失去道德的約束,丟掉道德誠信。若心理不健康,很難體現出應有的道德價值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的教師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不能盡到“教書育人”的職責,更不能為人師表,表現出優(yōu)秀的職業(yè)道德。

  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形成良好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的內在基礎。心理健康與職業(yè)道德雖然是兩個不同概念,但是相互影響的,教師的心理健康對職業(yè)道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2、教師的心理健康影響學生心理健康

  教師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會滲透在教學工作中。心理不健康的教師會源源不斷地“制造”出心理健康水平較低,或有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學生。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證。研究表明,教師心理健康水平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

  事例:老師,你甩書砸我,那單詞我就能記住嗎?上黑板默寫單詞,寫錯了,老師在眾目睽睽之下甩起書本給了我一下。下課后跟我說這是為我好,我以后就不會忘記這個單詞了,其實早忘是什么單詞了,就記得他這下打了,屈辱啊……

  為什么教師的心理健康影響學生心理健康?這是由于教育活動的性質與師生關系的特點決定的。教師對于學生具有性,在師生互動中占據支配地位,所以學生極易受暗示。

  3、教師的心理健康影響師生關系

  心理不健康對社會交往的影響:對外界缺乏正常的認識過程和認識能力,不善于協調與控制自己不良情緒,理解他人和與他人交往的能力下降,理解學生的行為的能力下降,對學生出現的各種矛盾不能及時化解,甚至用一些違反心理學規(guī)律的做法來對待學生,不但會降低教師的教育教學效率,帶來工作的失敗,傷害學生的心理,從而導致學生心理失調,產生師生沖突。

  4、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教師心理問題對認知活動產生的影響:感知覺障礙:感覺過敏,感覺減退,錯覺,思維障礙:思維混亂,思維散漫,思維破裂,語言支離破碎,強迫思維,妄想,注意障礙: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記憶障礙:忘事,記憶力下降,情感障礙:麻木,反應遲鈍。

  二、教師要能頂住壓力

  教師的職業(yè)壓力主要來自下列四個方面:

  1、壓力來源:學生難教;

  現代學生的特點:獨生子女,戶外活動與學生安全,知識學習與心理發(fā)展,自私、自我中心,怕挨批評,不愛聽批評,教師往往生怕一句話傷害了孩子。

  2、壓力來源:家長難處;

  家長的角色定位,家長不理解,不配合,放任,不重視親子關系,對孩子期望過高。

  3、壓力來源:學校難待

  工作環(huán)境條件差,檢查、評比過多,難以應付,與教學無關的事情過多,影響正常教育教學,殘酷競爭,人際關系復雜。

  4、壓力來源:教師難當

  工作量增加,工時過長,身心得不到休息,生存空間受威脅,付出的心血得不到社會的認同,收入減少,知識增長太快,持續(xù)進修,期望過高,覺得自己失敗,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感到有心無力。

  其他壓力:生存壓力:房子,醫(yī)療,物價;家庭壓力:孩子教育,老人贍養(yǎng);

  三、壓力會對教師的影響

  心理健康的水平影響身體健康,心理狀態(tài)可以引起生理功能的變化。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是維持生理機能正常進行的前提,可以避免不良的生理反應。喜愛、愉快、自信、平和等良好的心態(tài)和情緒能夠激活免疫系統(tǒng),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襲,從而促進身體健康。

  消極情緒的危害:一旦遇到壓力,人的身體會分泌交感神經素與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等荷爾蒙,其中交感神經素會讓人的心跳加快,而交感神經長期太興奮,易發(fā)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壓力太大時,身體所分泌的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會減少免疫系統(tǒng)淋巴球的數量,而使人的抵抗力減弱,而免疫力一低。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13

  這類教學方法主要是依靠小學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維等認知活動來達到教育目標。它包括以下幾種活動:

  (1)閱讀和聽故事;

  (2)多媒體教學;

  (3)藝術欣賞;

  (4)聯想活動

  即:通過小學生的觀察聯想活動,來訓練小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以及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經驗。

  (5)認知改變,即教師通過暗示、說服和質疑等等方法,來改變小學生非理性的信念,從而恢復和建立合理的思考方式,解決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和促進小學生健全人格的發(fā)展。

  (6)參觀訪問。

  2、操作法

  這種類型的教育方法主要通過小學生的言語和動作的操作活動來達到心理教育的目的。具體包括:

  (1)游戲活動;

  (2)勞動,如集體打掃環(huán)境衛(wèi)生、種樹和出墻報等等,來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愛勞動的品質。

  (3)測驗,讓學生做智力、性格、態(tài)度和興趣等等各種心理測驗,幫助小學生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特點、長處和不足,以促進小學生自我的發(fā)展。

  (4)講演,這種方法可以訓練口才,培養(yǎng)機智,增進同伴間的相互了解。

  (5)繪畫,即通過繪畫的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

  (6)唱歌,即通過唱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小學生的情緒和積極性。

  3、集中討論法

  集體討論可以集思廣益,溝通思想和感情,促進問題的解決。這類方法有多種,如分組討論、專題討論、辯論等等,均可用于心理教育課程之中。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種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來影響個體心理過程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讓小學生以一種類似游戲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為問題,進而起到增進自我認識,減輕或消除心理問題,發(fā)展心理素質的作用。例如:一個學習不好的小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畏懼學習。教師可以讓他扮演這個學生,從而了解自己內心感受和問題的所在,再通過角色的轉換,扮演考試成功者,使他嘗試新的行為和獲得新的體驗。

  5、行為改變法

  通過獎懲等強化手段可以建立某種新的良好行為,或者消除某種不良行為。例如,我們利用正強化(精神或物質獎勵)來促進小學生舉手發(fā)言;或者我們通過負強化(如批評或懲罰)來削弱小學生課堂上的多動行為等等。在使用這種方法時,要明確具體指出所要強化的行為和所要達到的標準。例如,把某學生上課時離開座位的次數從原有的.每節(jié)#次,降為每節(jié)不超出%次。選擇適當的強化物(強化物可分為原級強化物,如糖果、玩具、書籍等等;次級強化物,如分數、籌碼、符號、紅星等等;社會性強化,如微笑、贊許、摸頭、陪同游戲等等。)不同的學生,應選擇不同的強化物,以適應他們不同的需要。強化的時間要及時,延誤時間越長,強化對行為的作用就越小。

  以上心理教育方法分類不是絕對的,不同種類的方法之間有一定的交叉或包含關系。例如,在心理教育的認知法中包含有行為活動的成分,而在操作法中有包含認知和活動的成分,只不過兩類方法的側重有所不同。在心理教育中,要根據教育的特殊目標和心理教育方法的特點,選擇出最適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在小學生心理發(fā)展過程中,認知活動的成分與行為活動的成分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因此,要使心理教育課程達到最佳的效果,應采用多樣化的心理教育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14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要有健康的體魄就可以了,其實并不是這樣,在現在的社會背景條件下,我們不僅要有健康的身體,還要有健康的心理,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現在學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有:師生關系、家長關系和伙伴關系不協調,在這三種關系中,師生關系是比較重要的因素,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源,應試教育不可忽視。要克服這種困境,調整好師生關系,主要就是調整好人際關系,我們可以才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1、孩子普遍喜歡正性刺激,簡單的說就是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喜歡被肯定、贊揚,即使心里明白是虛假的也愿意去相信。

  作為我們教師就要抓住這一特點,在平時的教學中、班級管理中等,做好相應的工作,如:贊賞、表揚、認同等,因為贊賞可以改善學生的機體氣氛,可以促進心理健康成長,同時我們的贊賞認同必須是真誠的,只要這樣才能起到相應的功效。

  2、注意自我性。

  一般情況下,人都會為自己多考慮一點,其實這是人的正常的心理現象,但有時就會出現偏差,比如過于自私自利、出現嫉妒心等。我們在平時的日常管理過程中,就要及時的了解、觀察學生,盡量在避免這種現象的發(fā)生。

  3、培養(yǎng)心理歸屬感。

  無論是什么樣的人都會害怕、孤獨,尤其是小學生,作為教師就應該時時關系他們,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外界的關懷和溫暖,讓他們認為他們也是整個班級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平時要注意發(fā)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自信心,讓他們不再感到孤立無助,每個學生都希望被老師、同學、家長去認同,也希望自己在遇到困境時能有人幫助和支持。

  4、心理調適。

  學生自我心理調適能力需要我們慢慢去培養(yǎng),我們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心理咨詢師,引導學生應學會正視學習或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現象,教會他們如何面暫時的挫折和失敗,讓他們在精神上不氣餒,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學生在學習中覺得厭倦是,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講注意力轉移至新的內容或思維模式中去,讓他們覺得學習很新鮮,心情上很暢快,我們教師還應當結合學生遇到的具體問題,有針對性的解釋和訓練,同時鼓勵學生和他人溝通,共同創(chuàng)建輕松愉快、團結協作的學習氛圍。

  現在不時有媒體報道出現自殺啦、離家出走啦、誤入歧途等一些社會悲劇,我們不妨去想一想,如果作為教師的我們能夠真正做到去關心他們、教育他們、幫助他們,這些悲劇也許就不會發(fā)生。學生中出現了很多問題,究其原因,會有很多種,這些出現問題的學生,正需要我們的幫助和包容,我們要真誠的去幫助他們,也不應該嫌棄他們,當我們真正做到這一點的時候,這些經受過挫折的孩子就會想經歷過風雨之后的彩虹一樣,綻放出不同尋常的光彩。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15

  我作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名兼職教師,深感自己身上的責任重大,因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

  初中學生大多是十歲的孩子,他們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大多是獨生子女,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有一個和諧寬松的良好環(huán)境,而且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fā)展自我的方法與能力。作為他們的心理健康老師及班主任們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來發(fā)展。

  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按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盡可能充分發(fā)展并提高學生的心理潛能,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和諧發(fā)展,F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素質教育也不是日呼聲日緊,而是提上日程化的位置,對教育的關注,從家庭到社會,處處可以體現。然而,我們不得不注意到,隨著獨生子女群體數量的增大,家庭問題的復雜化,現代觀念更新的加快,素質教育,特別是心理素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個新課題,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學習、生活、擇業(yè)和人際關系,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些心理素質是他們學業(yè)成功、事業(yè)成功的重要保證。過去人們只重視學生的智力因素,認為智力高就能成功,這其實是一個誤區(qū)。教育界、心理學界越來越明確地意識到,個體的心理素質對其成功、成才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其影響作用甚至比智力大得多。注視學生的心理教育,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更好地促進他們成才。

【心理健康教育的隨筆】相關文章: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隨筆02-11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范文11-12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精選19篇)07-02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精選15篇)08-07

教育隨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08-03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隨筆(8篇)02-11

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隨筆02-25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隨筆11-25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隨筆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