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導”一得
[作者] 王奎禮
[內容]
語文導讀法教學十分重視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因為教學過程是以學生掌握新知、鞏固新知、運用新知為主要目的的,學生是這個認知過程的主體。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體現(xiàn),必然是教師主導作用的充分發(fā)揮,教師“導”得好不好,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本文擬就語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略陳一管之見。
一、用“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教材本是熔知識性、趣味性于一爐的,特別是一些文學作品,更有別的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吸引力。可是,長期以來,由于我們不少老師的“鉆研挖掘”,使本來頗具魅力較為完美的一件藝術品的教學,變成了一次冷冰冰的解剖,使學生得不到藝術的享受和熏陶,久而久之,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興致索然。因此,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首先注意用教師的“導”,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首先,要注意激發(fā)興趣于導讀起始。在教學新教材之前,可以花一堂課時間富有情趣地給學生介紹本學期的新課本。吊起學生學習本冊課本的味口。在課文新授的開端,也應注意導入新課的趣味性。譬如我在教《花兒為什么過樣紅》的時候,首先給學生做了這樣的演示:往透明的各自盛有氫氧化銅和鹽酸溶液的試管內滴入酚酞溶液,請大家觀看。一會兒,學生發(fā)現(xiàn)一個試管內的溶液變紅了,而另一個變藍了,興趣盎然,很想知道這當中的奧秘。這時我說:“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我們今天要學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就能給我們解開這個謎。你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嗎?”這樣,學生在“心里所思,口不能言”的情況下,產(chǎn)生了急欲看書的念頭,此時,讓學生打開課本閱讀。這種起始階段的興趣激發(fā),使學者進入了亢奮的精神狀態(tài),為進入新境界蓄了勢。
其次,還應注意讓學生保持興趣于導讀全過程。這方面談三點:
(一)注意提問的藝術。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思考的王國!闭n堂的教學中,不宜提“對不對”、“是不是”、“好不好”等學生不需深入思考就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輕易答對的問題,而應設計一些有思考余地的提問,以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讓他們各抒已見。我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時,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資本主義社會人們愛虛榮的心理特點,抓住課文里的關鍵語句這樣提問道:“文中說‘哲爾賽島是窮人們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為什么在船上又會看見兩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呢。”一石激起千重浪。有的說:“這兩位太太也許很有錢。”也有的說:“這兩位太太不一定很錢!苯又覇l(fā)說:“兩人的看法雖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注意了‘也許’和‘不一定’等表示不肯定的推測語氣詞的運用。那么,哪種推測更有道理呢?大家能從課文其他地方找到根據(jù)嗎?”接著全班同學都急切地翻起書來。通過找根據(jù),大家很快理解了作品所表現(xiàn)的社會主義社會人們的虛榮心。
(二)注意讓學生得到短期收益。在課堂教學設計時,可以有意將一些大的教學目標化整為零。課堂上,學生達成每一個零散目標,就會享受一次成功的喜悅,而這種喜悅對學生的思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加之教師對每一個小目標的達成,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更濃了。需要強調的是,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鼓勵手段的運用。學生在小目標達成過程中的思維成果,即使錯了,也不應輕易否定,而應盡力尋找某個側面,給予適當?shù)目隙ê凸膭睢?/p>
(三)注意在適當?shù)臅r候引入競爭機制。心理學告訴我們,中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勝心理,他們總是想在別人面前顯示自己的才能。一次我把兩個班集中起來講語法,當我講好連動句和兼語句之后,我說:“看哪個班能在五分鐘之內想出十句既有兼語又含連動的語句來!币痪湓挻蜷_了學生思維的閘門,不到三分鐘,同學們就在黑板上寫出了二十個句子。然后,我和學生一起給兩班寫的句子分別打分,接著我又說:“看哪個班能用最短的時間將對方的句子分析正確!焙芸旄髯杂址治鐾戤,師生又一起給分析評分。在這樣的競賽中,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得到極大限度的調動,大家都在“其樂無窮”的情境中牢固地弄清了本來比較抽象難懂的語法現(xiàn)象。
除了以上方法,幽默的語言,親切的教態(tài),教具的使用等,也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用“導”,幫助學生解決困難
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碰到的困難肯定比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記的教學多得多,因此,發(fā)揮主導作用的教師,對幫助學生克服自學過程中碰到的困難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可以有以下三種做法:
(一)開展討論,發(fā)揮群體的優(yōu)勢。對于一個難題,讓學生在思維的多向流動和撞擊中,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他們會在多流向思維的交流中,或校正、或補充、或選擇,從而找到正確的答案。
(二)有意控制,使學生思維定向。學生的思維有時難免“旁逸斜出”,而這種多流向的思維,有時會使學生的眼睛蒙上一層云霧,教師如果不進行有竟控制,讓學生思維定向,學生往往不容易走出低谷,因此,教師有意識的“堵”是非常必要的。在引導學生討論如何理解《藤野先生》中“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shù)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乎他們疑惑”一句時,當學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之際,我進行了引導,從而讓學生自己得出這是魯迅巧妙地運用“反語”以表達自己憤激之情、愛國之情的結論。
(三)及時點撥,給學生指點迷津。學生在自覺思維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信號暫時中斷”的現(xiàn)象,教師應及時作出反應。為學生暫時中斷的思維線路搭橋鋪路,促使其“突然接通”。這時候,我常常是借助于學生已有的知識或經(jīng)驗,為學生的思維杠桿提供支點,使學生從“山窮水盡疑無路”的苦惱,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
三、用“導”,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達爾文曾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卞X夢龍先生也說:“教學的過程是教師想方設法擺脫學生的過程!币獢[脫學生,達到“不教”的目的,教師就必須特別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以及運用方法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
首先,有綜合的方法指導。我教初三年級,每一屆學生接到手,總是先花四課時做個講座,對他們進行綜合的方法指導,因為學生經(jīng)過初一、初二的語文學生,具有了較多的語文學習的感性材料,所以,給他們做這樣的講座,他們總有茅塞頓開的感覺。這時的方法指導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閱讀步驟的指導;2.段落層次的指導;3.主題思想的指導;4.寫作特色的指導。
其次,有學習一類文章的方法指導。如教讀初中第六冊第二單元,我利用講讀課文《說謙虛》的教學,引導學生總結出學習立論性議論文的一般方法,即弄清文章提出了什么觀點(論點)、運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支撐論點(論據(jù))、支撐論點時,運用了哪些方法(論證)、論證時語言有什么特色(語言)。在學生掌握了這“四何法”的情況下,到課內自讀課文教學時,我就放手讓學生運用“四何法”去學習,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講得就更少了。
再次,有零散的方法指導。教學中,我注意結合學生閱讀實踐,相機指點,令其開竅。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我還指導學生自修方法、記憶背誦的方法、課外閱讀的方法、預習復習的方法。
【探“導”一得】相關文章:
以“探”導“引”以“引”促“探”08-17
教中悟道 學中探理──拼音教學一得08-17
教中悟道 學中探理——拼音教學一得08-17
農(nóng)村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探導08-17
淺談電教媒體在初中數(shù)學導探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功用08-07
“口語交際”的一得08-07
陳毅探母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