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學生大腦“活”起來
——北京市西城區(qū)學校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能力紀實 “處處遇問題,時時想問題。人人提問題,問題伴學習。問題靠合作,問題集思維。問題長能力,問題增志趣。問題伴成長,解決大問題。”北京市西城區(qū)黃城根小學等九校自2001年10月以來,在小學生中進行了通過開展“問題學習”,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實踐研究,取得了顯著效果。 兩年多來,九所學校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編輯、印制了學習材料,開展了對教師的培訓;通過問卷調查和對課堂教學的觀察,進行了檢測統(tǒng)計分析,完成了對小學生問題意識與問題解決能力的調查報告,各個學校從不同角度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問題學習”研究活動。 通過“問題學習”,學生們初步具有了自主的學習態(tài)度,較強的問題意識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學會了運用已有知識、經驗,研究、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初步學會了通過收集信息、提出假設或進行推理,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實踐活動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的方法。 讓思維活起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學習” 開展“問題學習”,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展現的知識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讓學生經歷問題的研究解決,從而體驗知識的發(fā)現與擴展。 課題組組長、黃城根小學校長胡建華概括出課堂教學中“問題學習”的基本模式:在呈現問題階段,采取創(chuàng)設情景、問題引入的方式,培養(yǎng)問題意識、明確研究問題;在回憶反思階段,采取提取已有知識,利用過去經驗,學會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探求未知;在探究研討階段,采取獨立探索,合作研究的方式,養(yǎng)成獨立思考習慣、學會研討、學會合作,培養(yǎng)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概括歸納階段,采取匯報交流、全體參與的方式,學會概括、表達、評價。應用驗證階段,運用新知、解決問題,在問題解決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中,問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教師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應該從創(chuàng)設情境做起。因此,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教師設計教學過程的重要內容。 問題如何呈現,許多教師嘗試以以下幾種方式: 內容生活化。如二年級語文課“壺蓋為什么會動”,當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重現這個生活情景時,重現了瓦特小時候所面對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 比較的方式。如自然課學習卵石一課,教師先出示了兩塊形狀不同的石頭,一塊是有棱角的天然石,另一塊是卵石。問題是:“這兩種的石頭是怎樣形成的,在形成過程中有什么聯(lián)系?” 演示的方式。自然課學習“空氣的壓力”,教師通過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讓學生從一個人輕而易舉打開兩個半球到兩個人在有大氣壓力的情況下拉不開兩個半球的事實中驚詫不已。不得不思考是什么力量形成的反作用力。 此外,許多教師還采用了故事化方式,圖形的方式,數學的方式,操作的方式,競賽或游戲的方式等。不同的呈現問題的方式,有利于揭示問題的特點,提高研究問題的興趣,從多種角度探索問題解決的方法。 什剎海小學在“問題學習”中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敢問”、“勤問”、“互問”、“善問”,逐步提高學生提問的水平。 鼓勵學生“敢問”。為膽小學生營造寬松的氛圍,鼓勵大膽提問,建立自信;兼顧能力,分組討論,同學輪流代表組內發(fā)言;師生共同探討,互幫互問,鼓勵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從不敢問到必須問,最終達到了敢問的結果。 鼓勵學生“勤問”。在“敢問”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勤問”的習慣,使學生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要問個水落石出。 鼓勵學生“互問”。為了培養(yǎng)互相學習的精神,計算機老師將學生組成若干學習小組,要求學生有問題先在組內解決,使學生間互相學習,培養(yǎng)了“互問”習慣。 鼓勵學生“善問”。好問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學生多問,并非不假思索地亂問,而是要鼓勵學生在多思的基礎上勤問,思考后再問,有準備地問,有目的地問,問到點子上,在問中長進,在問中釋疑、解惑,這就是“善問”。 在課題研究中,許多教師都認識到,在“問題學習”的時候,不要急于將爭論統(tǒng)一到正確答案上,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不同意見的比較和爭論,有利于思維的深化;對錯誤答案充分的分析,有利于對正確答案的深刻理解。如果把問題分為封閉性和開放性兩類情況,則封閉性問題是將答案限定在一個或少數幾個答案之內的問題;而開放性問題或許沒有惟一正確的答案,但可能有錯誤的回答。這類問題的解決在生活和工作中是要求最多的行為,這類問題的解決有利于知識的運用和智能的發(fā)揮。 同時,鼓勵學生爭論和發(fā)問!皢栴}學習”需要安全的充滿趣味的學習環(huán)境。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允許答案的多樣化,在研討和探究中,重視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在合作學習中,最可貴的是對任何答案的質疑,最不值得提倡的是缺乏理解和爭辯的統(tǒng)一。因此,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爭論和發(fā)問。經常問:“有問題嗎?請你提問!倍蝗枺骸罢l和他的答案一樣?同意嗎?”以此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敢于懷疑、相信自己、不迷信權威的態(tài)度。 讓學生動起來課外活動中的“問題學習” 開展“問題學習”的另一途徑是使課內學習向課后延伸,使課內學習與課外研究相結合。在“問題學習”中,教師可以用問題研究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將學習向課后延伸,使學生在主動的學習中學會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研究和解決問題。 開展課外活動中的“問題學習”,一般由教師設計,這里“問題學習”需要解決相對復雜、相對綜合的問題,是學生從來未經歷的缺少現成信息和經驗的問題。教師在進行“問題學習”的設計時,從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影視節(jié)目、報刊雜志及社會、學校生活中發(fā)現含有問題的情境。并考慮:這里有需要解決的比較復雜的問題嗎?解決這樣的問題對學生有什么意義?這個問題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和問題,教師應提供哪些幫助,怎樣提供? 活動中的“問題學習”常常由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經過比較和評價,最終確定要解決什么問題。這種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西四北四條小學在“問題學習”中,引導學生主動將學習向課后延伸,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學會搜集信息、利用信息。例如:小學自然課中“水的凈化”一課向學生介紹了用明礬和過濾紙凈化水的辦法。在這里學生只是獲得了凈化水的知識,但未真正引起對水的關注。在“問題學習”中,老師向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yè):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北京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北京有多少水資源,北京一年需要多少水?哪些水能用,哪些水不能用?水的污染是怎樣造成的,應該怎樣保護水資源?在作業(yè)完成的過程中,同學們通過多種渠道搜集資料,還采訪了區(qū)節(jié)水辦公室主任。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不僅獲得更多的有關水的知識,而且還增進了環(huán)保意識,學會了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研究解決問題。 不少學校還在學生中開展了“問題學習”活動,在“問題學習”中,同學們選擇了許多自己感興趣又有意義的問題進行研究。如美術教室應如何布置,學校的飲用水離我們有多遠,怎樣學會花錢,玩什么樣的玩具最好,怎樣上網學知識等。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們不僅學會了提出問題,還學會了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研究解決問題。 課外“問題學習”增強了學生們利用周邊資源的能力。一個學生通過向家長學習,掌握了百分率的計算方法;有的同學為了研究國家保護動物,主動采訪國家動物保護協(xié)會的主任;有的為了調查哪些玩具適合小學生玩,主動通過家人聯(lián)系市場調查;還有兩名中年級小學生為了研究“學生自理能力”,竟然去采訪清華、北大的校長。有的同學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跑了好幾個圖書館。一個學生說:“以前,我從不關心新聞,從來不看報紙,自從參與“問題學習”后,我學會了到圖書館借書,學會了從網上查找資料! 開展“問題學習”還促使了學生從身邊的生活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2003年,在學生中興起了“玩暴龍幣”的游戲。學生三個一群,兩個一伙兒,跪在地上,你輸我贏,吵架時有發(fā)生。于是,他們在學生中開展了“玩暴龍幣好不好?”的調查活動,安排對這個游戲非常有興趣的學生參加,一個月后,一份調查結果出來了,報告中羅列了玩暴龍幣的種種害處,同學們還發(fā)出倡議,拒絕這種不良的游戲,從此,暴龍幣游戲在校內消失了。
【讓學生大腦“活”起來】相關文章:
如何讓中學生的寫作“活”起來08-18
讓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活”中“動”起來08-18
讓識字教學“活”起來08-18
讓數學課堂“活”起來08-24
如何讓語文課堂“活”起來08-24
怎樣讓英語課堂教學“活”起來08-24
語文教學論文:讓多媒體教學“活”起來08-24
優(yōu)化信息化教學,讓中職英語課堂"活"起來08-25
大腦是硬件,文化是軟件03-23
最強大腦作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