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德育橫向滲透各門學科的銜接研究
加強德育是上海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重要的指導思想,實行“三線一面”是貫徹這一指導思想的根本措施 。所謂“三線”,一是小學的思想品德課與晨會、中學的思想政治課與晨會的形勢教育和專題教育貫串12年, 形成德育顯性教育的一條主線;二是小學的班隊活動與中學的班團活動一條線,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開展 活動,進行自我教育,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三是社會實踐活動一條線貫串12年,讓學生從了解社會并 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接受以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德育。所謂“一面”,是指面上各門學科、各個領 域都要滲透和貫穿德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學和各項活動之中。本課題著重分析研究的學科德育是“三線一面” 中的一個面。學科德育特點及其實施
(1)學科德育有共同特點又有各自學科的特點
學科德育的共同特點:一是以知識為載體。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學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都是同 本門學科的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語文學科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文質兼美的愛國篇章的學習相結合; 歷史學科以祖國五千年的文明發(fā)展史實為載體,尤其是通過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實、中國人民前赴后繼反侵略斗 爭和無數(shù)仁人志士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地理學科通過祖國的地理環(huán)境、遼闊的 疆域、豐富的資源、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運用我國 燦爛的科技文明史,我國歷代科學家熱愛祖國和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事跡,解放后我國在這些領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對 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等,以上這些事實充分說明,德育以知識為載體具有巨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能夠給 予學生深刻的影響,形成強大的內化力量。
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標志就在于更加重視知識載體的作用,而任何知識、技能的傳授又總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 教育相聯(lián)系的。學科德育以知識為載體,體現(xiàn)了知識與道德、教學與教育、教書與育人的統(tǒng)一。
二是面廣量大時間長。僅以必修課來說,小學有10門學科,初中有13門學科,高中有12門學科。這些學科 遍布所有知識領域,其延續(xù)時間,短的一年兩年,長的貫串12年。授課的時數(shù),義務教育九年,23門學科7792 課時,高中三年,12門學科2513課時,普通教育12年35門學科共10305課時。各門學科都具備德育滲透的功能, 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強大的。
三是有切實保證。學科德育有固定的課程、相對穩(wěn)定的教材、排進課表的課時、專職的教師和評價考核的 制度,而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在學科的學習上。這些條件切實保證了各學科能夠有目的有計劃地在 教學中實施德育。
四是細水長流、潛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從品德行為的養(yǎng)成、基本觀點的確立到世界觀、人生觀、 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個過程中,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知識經驗的積累是基 礎,對教育內容的領會、接受、內化是關鍵,實踐、認識不斷反復由量變到質變是過程。各學科教學給學生提 供大量的感性知識經驗,學科德育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有采取灌輸?shù)姆绞,不少又是采取滲透的方式,使 學生在接受各科知識的同時受到感染和熏陶,潛移默化,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有利于學生吸納,并在學習 運用和實踐活動中逐步深化。
學科德育又有各自學科的特點。這次課題研究中,我們分析了中小學所有必修課20門學科德育滲透的主要 內容和特點(詳見《學科德育滲透一覽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是德育的顯性課程,擔負著比較全面和 比較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既是學科德育一個組成部分,又是學校德育體系中的 一條主線,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文科類,包括語文、英語、歷史、地理和作為史地綜合課的“社會”,具有廣泛的德育內容和很強的感染 力,既有顯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隱性教育的特性。
理科類,包括數(shù)學、自然、物理、化學、生物和理化生的綜合型課程“理科”,結合自然科學知識進行辯 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最具特色,說服力強,效果一般都比較好。
技藝類,包括體育與保健、唱游與音樂、美術、生活與勞動、勞動技術、職業(yè)導向和計算機,這些學科的 德育都同一定的知識和技能訓練結合在一起,其德育內除共同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外,在思想、品德、 行為等教育方面又各具特色。
(2)學科德育的實施
課程改革方案是學科德育實施的依據(jù)。
課程改革方案明確提出了加強德育的指導思想;在總的培養(yǎng)目標中,規(guī)定了提高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 質”,“適應社會主義事業(yè)需要”的目標,并相應地規(guī)定了思想品德素質在小學、初中、高中的分階段、有層 次的目標;設計了顯性與隱性結合的“三線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課程體系,要求面上各門學科、各 個領域都要滲透在貫穿德育工作,落實到各科課程標準和各科教材中去,使顯性德育課程外的各科,都作為德 育的隱性課程發(fā)揮各自的積極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學和各項活動之中。 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有明確的德育要求和內容。
學科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和教學的依據(jù),這次我們分析了中小學20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和部分教材德育滲透 的情況。總體上看,課程改革方案加強德育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得到了貫徹和實施,各學科的課程目標、教 材編寫要求、實驗操作和練習、教學評估,都有相應的學科德育要求。各學科課程教材德育滲透的主要內容, 我們在《學科德育滲透一覽表》已作了歸納。這里僅舉高中數(shù)學的課程標準為例作為說明。 學科德育滲透在教師的教學中逐步得到體現(xiàn)。
課程改革方案、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所有關于加強德育、進行學科德育滲透的要求,都必須通過各學科 教師的教學來實施,而對教師是否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最有發(fā)言權的則是學生。為此,我們于6月底、7月初在 10所小學(一師附小、二師附小、虹口區(qū)三中心、復興東路第三小學、長寧區(qū)實驗小學、江寧路小學、青浦縣 實驗小學、金山縣實驗小學、控江路第二小學、曲陽路第四小學)作了1000份學生問卷調查;在11所中學(大 同中學、育才中學、曹楊二中、向明中學、松江二中、梅隴中學、婁山中學、尚文中學、羅店中學、青浦中學 、下沙中學)作了1006份學生問卷調查,了解中小學各項德育內容在各科教學中的體現(xiàn)。調查問卷顯示,在小 學各類課程中,思想品德課作為德育顯性課程,學生認為是最直接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其次為小學社會 學科、小學語文學科,而學科之間在德育滲透方面的不平衡性也不同程度地在調查中得到進一步了解。中學學 科德育的問卷調查則比較清楚地反映了各學科德育的特點和實際。詳細請見《中學學科德育調查問卷》匯總表 。從調查問卷的匯總表上可以明顯地看出:(一)思想政治課在20個德目中,除“審美能力”占40%,其余都在 50%以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占到90%,顯示出思想政治課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并為學生所公認。(二) 語文和歷史是學生所接受德育內容最廣泛的學科,地理相對次之。(三)音樂、美術學科在德育方面審美教育 和情操熏冶最為突出,而體育學科在愛集體、團結互助和頑強意志鍛煉方面的教育作用就比較顯著。(四)縱 向看,在理想志向、科學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尊重事實以及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等四個方面以及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教育等方面則為文科、特別是理科所共有。(五)職業(yè)導向、中學社會、綜合理科等三門課 程,由于試點的學校不多,尚不能充分反映實際和說明問題。調查結果清楚地表明:課改方案中加強德育的指 導思想,課程教材在實施學科德育任務方面的要求,在各學科教師的教學中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實;而學科 德育滲透所具有不同的學科個性和側重,已為廣大教師所認識。
實施學科德育滲透的成效
一、不少學校的領導重視并組織教師進行學科德育滲透的專題研究,取得可喜成果。例如虹口區(qū)教育局總 結了該校學科德育滲透的三條經驗:一是具體內容的直接滲透;二是思想方法和觀點的滲透;三是結合課堂和 學生實際的隨機滲透。南市區(qū)尚文中學。對初中各門學科的教材,逐課排出了德育點,并印發(fā)給全體教師,使 學科德育扎扎實實地進行。青浦縣青浦中學組織各科教師研究在學科教學中發(fā)揮新教材德育功能的做法,各科 都總結出各具特色的經驗。
二、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積累了學科德育滲透的經驗,一些教師對此作了總結,有的還從理論上進行探討 ,寫出文章”僅從最近幾年不完全的搜集,就有40多篇文章。市、區(qū)縣教研部門自1992年以來,多次組織市和 區(qū)縣的發(fā)揮學科德育功能的經驗交流和研討會。市教研室1990年編輯出版了《中學各科愛國主義教育教學參考 資料》生物、歷史、地理分冊和數(shù)學、物理、化學分冊,1994年出版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學資料》、《情系中 華》兩史一情教學經驗等書。在組織全市學科優(yōu)秀課教學評選中,重視學科德育滲透和教書育人的貫徹。
三、學科德育應根據(jù)學科教學內容,自然、有機地進行德育滲透,但同時還要注意學科之間在德育上的相 互配合,密切合作以形成“合力”。在一所學校,有計劃地確定若干教育主題,組織各學科共同配合進行教育 是一種好形式。就全市來說,近幾年在全國或全市重大教育活動中,如貫徹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綱要、近現(xiàn)代史 和國情教育、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五十周年教育、迎接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教育等,都注意 充分發(fā)揮各學科教學的
[1] [2] [3] 下一頁
協(xié)同作用,使孤立、分散的教育化為整體有序的教育。
四、通過學科德育的落實,學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德、行為規(guī)范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許多 中小學校都作過總結。
學科德育滲透中的問題及原因
課程教材改革幾年來,本市中小學各科的德育滲透雖然取得不少進展,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主要的問題 有以下幾個: (一)學科德育內在聯(lián)系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難以形成“合力”。
各學科智育的任務和內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載體”也就不同,學科德育往往容易強調自身特點,各 行其事,難以形成合力。以中學為例,同一年級學科一般都在十門或十門以上,但所面對的都是同樣的學生。 如果不去研究學科之間德育橫向的有機聯(lián)系,就很容易重復,或有的過深,有的過淺,有的可能缺漏,就不能 綜合實現(xiàn)它們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難成合力,不利于學校德育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同一門學科,在不同年 級面臨著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同樣需要研究它們德育之間縱向有的機聯(lián)系。
(二)學科德育存在明顯的不平衡性,留下“斷裂層”。
一是教師之間的不平衡。教師教書育人的意識強,才能在鉆研教材中注意發(fā)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學中發(fā)揮 學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師育人意識薄弱,即使課程標準有明確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會 視而不見。同一所學校不同學科的教師之間,甚至同一個學科不同的教師之間,學科德育滲透與否,成效如何 ,差別是很大的。對學科德育滲透重視并積極實踐和研究的,總的來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隨意性尚未能得到克 服。
二是年級之間不平衡。小學的低、中年級,初中、高中的非會考年級、非畢業(yè)年級,教學改革、德育滲透 比較注意;不管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到了會考、升學考,教學改革、德育滲透就相對比較弱。這種現(xiàn)象還比 較普遍,連一些名牌學校、重點學校也不例外。不少校長對此也認為無能為力。
三是學校之間不平衡。全市看,只重視智育成績、不重視學科德育的學校當不在少數(shù)。
這些不平衡性的存在,就使學科德育的縱向(年級、學段)之間,橫向(教師、學校)之間的銜接造成一 些不必要的斷裂層。
(三)學科德育評價滯后,缺乏制約機制。
目前較普遍的狀況是,學科教師在上分開課時,參與評課的領導和教師還較重視對該堂課學科德育滲透的 狀況進行客觀地評價,除此外就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和評價手段,對學科德育狀況進行管理和評價。廣大教師 較習慣于應用現(xiàn)有的評價方法測量和評價學生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科德育的評價既缺乏可實用的評價方 法,更缺乏這方面的觀念,學校領導往往僅關注于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科知識的教學狀況,對學科德育落實 狀況缺乏剛性管理;班主任對學生的品德評語,與學科德育教和學之間,呈現(xiàn)著的是松散的無序的聯(lián)系;學生 畢業(yè)、升學、就業(yè)依據(jù)的是學科知識考試分數(shù),本來僅作參考的操行評語還常被“從寬處理”得難以反映學生 操行的真實狀況。顯然,學科德育評價的滯后,嚴重制約了學科德育的健康發(fā)展。
(四)學科德育理論研究的不深刻性。
從全市來看,在有了課程改革方案的指導思想和培養(yǎng)目標,有了較注意體現(xiàn)德育的課程標準和教材,下一 步需要著重從總結實際教學經驗、學校管理經驗,引向深入研究:如學校如何形成德育綜合網絡,使“三線一 面”落到實處?學科德育如何有分工又有協(xié)作,發(fā)揮整體效應?學科德育的規(guī)律性和方法論如何?如何從理論 和實踐的結合上解決德育、學科德育的評價問題,建立既有科學性又有可行性的評價機制?等等。
對于上述問題存在的原因,我們還來不及作深入的探討,初步分析,是否有以下幾點:
一是整個教育體系尚未徹底擺脫單純應試教育的模式,新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體系尚未完整地確立 ,突出表現(xiàn)在考試評價、招生、招工的機制上,教書與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學科滲透德育有時就變得可有 可無。
二是學科德育總體協(xié)調不夠,除了課程標準制訂中的問題外,編寫教材、培訓師資、教學研究三者之間也 有脫節(jié)現(xiàn)象存在。
三是教育行政部門在德育的投入、研究隊伍建設、教學軟件的開發(fā)方面,都遠不如像智育那樣的重視。教 育手段相對比較貧乏,這直接影響了教育的形象性、感染力。
對策建議
通過調查分析,各不同類型座談會的研討以及課題組的綜合,提出如下對策建議,供領導參考: (一)加快素質教育新體制建設的步伐。課程教材改革僅是第一步,還需有德育運行機制和升學考試改革 的相應配合,否則新的課程教材也會被納入升學應試教育的軌道,而使改革有名無實。
(二)建立學科德育運行機制,解決分散、孤立、無序的問題。在市和區(qū)縣兩級,需解決教材編寫、教師 培訓、教學研究的協(xié)調機制問題,使其相互協(xié)調、配合、銜接。在學校一級,要有健全的德育組織領導,統(tǒng)一 協(xié)調“三線一面”在學校中的實施,協(xié)調各學科德育的相互配合,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學校德育工作,形 成綜合效應。在學校德育的關系上,作為學校德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與思想政治學科,從教材編寫組,教學研 究人員到教師,尤其要主動了解各學科德育滲透狀況,主動與各學科教師配合,使主線與面相輔相成,相得益 彰。
(三)建立學科德育的評價機制。
從學科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到青少年學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得到明顯的發(fā)展,這過程不是立刻完成的, 而是以他們對教育內容的領會或掌握為其中間環(huán)節(jié),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逐步發(fā)展過程。學科德育有其近期 效應,但也有許多效應將在遠期逐步顯現(xiàn)出來,基于這樣的狀況,目前應用于學科知識的評價手段很難直接用 于評價學科德育的狀況。
德育作為一個系統(tǒng),既從屬于社會學系統(tǒng),又從屬于心理學系統(tǒng),受兩方面規(guī)律的雙重制約,所以不能把 德育建成象數(shù)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那樣的精確評估模式,也不能把它建成象哲學、文學、倫理學那樣的模 糊評估模式。它需要模糊與精確相結合。模糊論并不完全反對數(shù)學測試與數(shù)學統(tǒng)計,但是,由于學科德育具有 鮮明的綜合性,就象數(shù)學中的“集合”。因此,應當象模糊數(shù)學對待“集合”運算那樣,更多的采用“描述” 的方法。
學科德育的評價,如何既借助于傳統(tǒng)的統(tǒng)計數(shù)學進行測試,又采取綜合總體模糊識別方法,建立起一套操 作上易行,能客觀描述學科德育狀況的評價機制,顯然是我們面對的一個非常重要又非得急于花力氣解決的課 題。
(四)加強學科德育的投入,用于課題研究和軟件建設。
學科德育滲透一覽表 學科 課程教材德育滲透的主要內容與學科特點 思想政治課類 思想品德課 進行以“五愛”為中心的社會公德教育和小學生日常行 為規(guī)范教育,內容包括熱愛祖國、尊敬師長、熱愛集體團結友愛、遵 紀守法、努力學習、禮貌待人、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愛護公物、誠 實正直、同情寬容、認真負責堅毅勇敢、惜時守信、知恥自愛、熱愛 科學等17個德目,由淺入深地貫徹于小學五個年級教材中,初步養(yǎng)成 學生良好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初步具有辨別是非能力和健康心理。 屬德育顯性課程和主要渠道。 思想政治課 初中進行公民品德教育,包括道德品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法律意 識教育和愛國責任教育,涵蓋了初中階段培養(yǎng)目標中德育目標的基本 內容,使學生知識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規(guī)范、社會主義理想和社會 責任,培養(yǎng)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集體的思想感 情,養(yǎng)成良好道德品質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 品質。 高中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常識的教育,初步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哲學、 經濟學、政治學的基本觀點,初步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建設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的志向,為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基本, 能初步運用所學觀點觀察分析社會經濟、政治現(xiàn)象,指導自己的思想 行為。屬德育顯性課程和主要渠道。 文科類 語文 根據(jù)語言思維密切聯(lián)系、文道統(tǒng)一的原則,選擇文質兼美的文章,使 學生在學習語言和文章過程中增強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結合文 章主題思想和形象感染,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良好道德、心理 教育;在指導課外閱讀和作文中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審美情操。每冊 語文都有三十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某種程度上成為一本思想政治、道 德、倫理、歷史、生活的百科全書,給學生以多角度的思想政治道德 教育和印象深刻的影響,既具有顯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隱性教育的特 性。 英語 通過反復地進行學習英語的目的性教育,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 育;在英語教材的內容和語言訓練中,滲透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國 際主義以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規(guī)范教育。小學通過看圖識字、 看圖說話、對話游戲、唱歌等教學活動進行愛祖國、愛學校、愛父母 家庭及文明禮貌教育。初中主要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 和思想品德教育,高中增加了法制、紀律、安全、心理品質和理想、 情操教育的內容。其特點,主要是隱性教育。 歷史 通過按時間順序敘述歷史,揭示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 育;通過對五千年中華文明的了解,近代落實挨打的史實,中國人民 前赴后繼反侵略斗爭和無數(shù)仁人志士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事跡,進行 愛國主義教育;通過歷史是如何選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走社會主義 道路的,進行熱愛黨和社會主義教育;通過近現(xiàn)代中國國情的了解, 認識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給中國指出了一條正確的發(fā)展道 路。通過世界史學習,加深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對于資本主義社 會本質的認識,對無產階級歷史使命和國際主義義務的認識。歷史人 物的高尚品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內容。歷史學科的德育任務和 內容是多方面的,具有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的特點。 地理 通過講解我國的自然國情(地理環(huán)境、自然資源等)和我國的人文國 情(政治、經濟、人口、文化、教育等)提供我國人口、土地、資源、 環(huán)境治理、生態(tài)保護等方面的大量資料和數(shù)據(jù),使學生既了解鄉(xiāng)情、 國情、基本國策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增強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愛社會 主義、愛中國共產黨的情感,又了解我國人口眾多、資源有限基礎薄 弱的現(xiàn)狀,從而加深對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艱巨性、長期性、復雜 性的認識,激勵起自力更生、艱巨奮斗精神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高 中階段進一步使學生以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認識人類與環(huán)境、國情與國 策、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培養(yǎng)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 觀點。 社會 本學科是社會歷史、地理、知識的綜合性學科,融經濟、政治、歷史、 地理、倫理、法制、科技、文化等基本知識于一體,具有豐富的政治 思想道德及心理品質、行為習慣等教育內容,是一門具有自身特色的 德育課程。小學三年級“認識周圍社會”進行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 體、“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道德教育;四年級“認識祖國和 世界”,進行心中有祖國、有人民的愛國主義教育;五年級“了解世 界與中國的變化”,形成現(xiàn)代意識世界意識。中學第一冊了解個人在 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責任;第二冊了解中國基本國情;第三冊隱含社 會發(fā)展史的基本觀點,培養(yǎng)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第四期振興中華, 愛黨、愛社會主義教育;第五、六冊,開闊視野,培養(yǎng)改革開放意識, 樹立“中國應當對人類有較大貢獻”的思想。具有德育顯性課程的特 點,涉及內容廣泛。 理科類 數(shù)學 小學階段結合數(shù)學知識,選擇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通過例題、習題、統(tǒng) 計圖表及閱讀材料(“你知道嗎?”)等形式,滲透教育(如計算祖 國疆域、海岸線,許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體積、南浦大橋的長度等)。 中學階段通過數(shù)與形、常量與變量、靜止與運動、直線與曲線、有限 與無限等等進行辯證關系教育;從實際問題引出數(shù)學知識,進行數(shù)學 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的認識論教育。用有力的數(shù)據(jù)、百比分說明 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用我國數(shù)學發(fā)展史料介紹祖國數(shù)學科學的悠久歷 史和燦爛成就,弘揚歷代著名數(shù)學家的優(yōu)秀品格,進行愛國主義、社 會主義教育道德品質教育、科學精神教育。 自然 結合自然現(xiàn)象的探索進行相信科學、破除迷信教育,通過我國古代、 現(xiàn)代科技成就(如地震預報、四大發(fā)明、煤和石油的最早使用等等) 進行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實驗等實踐活動進行遵守紀律、 愛護公物、勤儉節(jié)約等道德品質教育;通過科學家的創(chuàng)新精神、科學 技術對社會的重大影響,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等進行科學態(tài)度的教育。 物理 通過種種物理現(xiàn)象,揭示其規(guī)律,進行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探 索精神的教育,通過物質存在形式的多樣性、物質不滅和能量守恒、 波粒二象性、物理定律的普遍性和局限性等內容和教學,進行辯證唯 物主義觀點教育通過我國古代和當今物理科技成就和科學家事例的介 紹,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優(yōu)良品質的教育。結合實驗操作進行 遵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守紀律、愛護公物、團結互助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等教育。 化學 介紹我國古代工藝成就和我國當今化學工業(yè)、化學科技成就以及著名 化學科學家業(yè)績,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高尚品德的教育。結合 化學知識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如在物質結構學習中進行物質無限 可分觀點教育,在化合與分解的學習中掌握對立統(tǒng)一觀點,在元素周 期率學習中掌握量變質變觀點,在溶解平衡中掌握運動的絕對性與相 對性觀點等等。結合化學實驗操作進行科學態(tài)度和遵守紀律、愛護公 物、團結互助等品德教育,結合我國自然資源和國情教育,增強歷史 使命感教育。教材中大量關于我國古代和當代化學工藝及建設成就照 片圖表,增強了德育感染力。 生物 在“人體與衛(wèi)生”中,通過我國解放前后流行病的不同遭遇,進行愛 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養(yǎng)成衛(wèi)生習慣,吸煙有害,禁止吸毒等教育。 在介紹我國生物資源、我國古今在生物栽培和生物科學方面的成就中, 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獻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志向。在生命起源、 生物體內部矛盾,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的統(tǒng)一,生物體和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 生物的進化等教學中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此外還在生物遺傳 與人口教育中進行婚姻法和計劃生育等有關的政策教育;在生物實驗 與觀察中進行品德紀律和科學態(tài)度教育。 理科 本科學是理、化、生等自然科學學科的綜合課程,包含有這些學科的 主要內容和相關的德育內容,強調從整體上認識自然界的普遍聯(lián)系的 法則,了解科學技術對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意義。重視人口、能源 資源和環(huán)境等與人類相關的問題,重視觀察實驗能力和綜合考察自然 的能力,并結合著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良好行為 習慣教育(如克服偏食、抽煙、喝酒、不良習慣,培養(yǎng)文明衛(wèi)生習慣 和安全意識等)。 體育與保健 通過介紹新中國建立以來發(fā)展體育運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造就一 大批運動員創(chuàng)全國和世界紀律的有力數(shù)據(jù)和運動材料,進行愛國主義 和民族自信心教育。結合體育運動和訓練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和行為訓 練。如遵守紀律和社會公德,尊重愛護他人、集體主義精神,愛護體 育器材和場地等公共財物的教育。體育在培養(yǎng)良好心量素質方面,如 誠實正直、積極向上、堅毅勇敢、不怕困難、敢于創(chuàng)新,競爭進取, 嚴格要求,不驕不餒,自我鍛煉和自我管理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 技藝類 唱游音樂 強調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tǒng)一,音樂教學與思想情感教育的緊密聯(lián)系, 從認知、操作、情意三方面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家鄉(xiāng)、愛祖國音 樂文化、愛社會主義、愛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教育。通過編選教材《國 歌》、《我愛你中國》、《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祖國頌》、《豐收 之歌》、《我們的中隊》等寓意深刻的歌曲,欣賞高雅的音樂作品, 進行高尚情操,活潑開朗、愛美棄惡的品德情操教育,把思想政治教 育貫徹于歌曲的演唱、評述、音樂家的介紹等教學活動之中。 美術 通過繪畫、欣賞、創(chuàng)作等培養(yǎng)學生愛美、追求美的思想感情,逐步形 成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從愛自然 美到愛家鄉(xiāng)美、祖國美,為祖國悠久燦爛的繪畫文化而自豪。通過古 今中外優(yōu)秀美術家生平作品的介紹,用他們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追求真理、 向往光明、嚴謹認真、辛勤勞動的精神,啟發(fā)、教育學生,并在實際 的繪畫練習中引導學生向他們學習。 生活與勞動 勞動技術 小學“生活與勞動”、中學“勞動技術”在德育方面擔負著勞動教育 的任務,其突出的特點除勞動技術的學習,主要是結合勞動操作進行 教育訓練!吧钆c勞動”中的德育滲透,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緊 密結合,如愛惜糧食,愛惜學習、生活用品,節(jié)約水電,積極參加學 校組織的各種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家務勞動,愛護公物, 保護環(huán)境等等!皠趧蛹夹g”課加強了勞動觀點、勞動態(tài)度、勞動紀 律及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等教育。高中,進一步明確勞動 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意義,培養(yǎng)正確的勞動觀念、職業(yè)觀念和質量意識 以及勞動中好品德、好作風。讓學生在勞動技術的學習和操作過程中 直接感受勞動的艱辛和樂趣,逐步培養(yǎng)熱愛勞動、愛護工具、勤勞節(jié) 約等良好習慣,這是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最大特點。 職業(yè)導向 通過社會分工和職業(yè)形成等內容,使學生“了解職業(yè),了解社會”, 懂得各行各業(yè)在社會主義事業(yè)中的地位和作用,樹立行行光榮的思想, 正確對待升學和就業(yè),為參加勞動和工作,獻身社會主義建設奠定基 礎。 計算機 通過世界和我國計算機的發(fā)展,激發(fā)學生開拓進取精神,在wps中選用 具有愛國主義等思想教育的文章段落;通過計算機的操作訓練,培養(yǎng) 科學的態(tài)度和嚴謹?shù)淖黠L,遵紀守法(軟件知識產權保護法),團結 協(xié)作等品德行為。在高中還滲透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教育。
中學學科德育調查問卷
__中學__年級__班 一、中學各門學科的學習,不僅能增長有關文化科學知識,而且有助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在下列表格 中,請你就學過的學科,用“√”標出該學科有助于你培養(yǎng)良好思想品德的有關德目。  
上一頁 [1] [2] [3]
【中小學德育橫向滲透各門學科的銜接研究】相關文章:
中小學德育橫向滲透各門學科的銜接研究08-07
團結學校學科德育滲透計劃07-29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05-20
德育管理—淺議德育滲透于學科教學08-12
談在體育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08-04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01-30
中小學德育工藝研究08-17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研究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