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善意”的扼殺
金壇市涑瀆中心小學 徐吉華 近期,學校組織觀看了電影《魯冰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那一幕幕總縈繞于腦際,揮之不去。天真爛漫的林志鴻酷愛繪畫,又由于他是鄉(xiāng)長的兒子,學校特別關注,老師倍加青睞。為了提高林志鴻的繪畫水平,眾老師按著自己的意愿“盡心”輔導,嚴格要求他以實物為主,畫得越像越好,為其預制了一條發(fā)展軌跡。林志鴻不負眾望,畫得較為逼真。然而,面對“畫出自己最想畫的事物”時,他卻一籌莫展。沒有規(guī)定的主題,便不知畫什么;沒有實物觀察,便不知怎么畫。完全喪失了兒童純真的想象,無一點創(chuàng)作能力,不能表現自己的思想。繪畫成了簡單的復制,缺乏個性,沒有生命。其發(fā)展下去充其量是個畫匠,絕非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家!眾老師的意愿是為了促使林志鴻發(fā)展,是善良的,而結果卻扼殺了他的創(chuàng)造力。事與愿違的結果,足以引起我們的深思! 我們的教學中不也有這種現象嗎?有些教師的出發(fā)點是好的——為了使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他們不放心學生獨立學習,希望問題的解決“完美化”,總是把自己的思想硬強加給學生,完全不顧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學時,處處以“標準答案”為準則,不允許學生有其他見解,本來個性鮮明、極富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一個又一個地馴化為機械、呆板、缺乏生氣的“林志鴻”。悲劇不能重演,“善意”應有“善果”!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尊重學生人性,張揚學生個性,解除束縛學生的桎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自由的、健康的發(fā)展。 一、屏棄“專政”,營造“和諧氛圍”,解除學生心理桎梏。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認為,對老師言聽計從,循規(guī)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是“好學生”;相反,不服從教導,敢于頂撞,好動的即為“壞學生”。教學中,在學生對問題有獨到見解,對教師的思維進行反駁時;回答問題有所偏差,幾次引導未果時。有些教師往往為求一時安寧而不分青紅皂白,不顧學生思維簡單粗暴地阻止。長期以往,造成學生心理一直處于防御狀態(tài),認為只有聽老師的話,才能得到表揚。學習時,總是揣摩老師在想什么,就是教師說錯了,也樂于聽從,毫無辯駁意識。從而抹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個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性,張揚學生的個性,不依仗權威強制規(guī)范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1、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個人對自己的自覺因素,即人們依據自己的社會環(huán)境的發(fā)展而形成的有關自己的正確認識以及積極的情感和態(tài)度。正確的自我意識對青少年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青少年的自信心與他們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密切相關,正確的自我意識能夠增強自信,充滿信心地進行創(chuàng)造,發(fā)揮巨大的創(chuàng)造潛力。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引導學生認識一個先天素質正常的人,是很有潛力可挖的。據科學家研究,人的大腦有140億之多的細胞,面積約有2200平方厘米,可以儲存4600萬億個信息單位——相當于目前全世界所有圖書館藏書數量的總和:7/7億冊。而先天素質不正常的人早在幼年時就被淘汰了,我們今天能在這里學習,就證明我們的先天是完全正常的。美國心理學家奧托認為: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所發(fā)揮出來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如果你現在學的還不是很好,那可能你的腦力只被利用了1%,甚至更少,你還很有潛力。實際上,即便是科學家,他的腦力在沒有被挖掘時,也曾表現得很不理想。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三歲還不會說話,小時候功課不好,制作的小板凳連老師都忍不住說是世界上最差的,被老師認為是“智力不佳、反應遲鈍、笨頭笨腦”的孩子,高中畢業(yè)報考工科大學,因植物和法文不及格而名落孫山。相信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你以后肯定也會成為一個成功者。教學時,既要對全體學生提出統(tǒng)一要求,又要照顧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的不同發(fā)展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不斷地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并不斷地超越自我,促使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得以持續(xù)發(fā)展。 2、為學生創(chuàng)設心理自由的氛圍。 只有心理上感到安全時,學生才能敢于表現和發(fā)展他的發(fā)散性思維。在進行發(fā)散性思維時,無須處于防御狀態(tài),從而保持心理自由。評價學生的回答時,只要有益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哪怕是微不足道或幼稚可笑,都應受到賞識和表揚。例:我在一年級的自然教學中,讓學生認識森林時,出示掛圖讓學生說是什么地方。一學生說是大灰狼住的地方,其余學生哄堂大笑。我問其原因,他又說:“你看,有那么多樹,大灰狼最喜歡住在樹林里。”我首先高度贊揚了他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接著才從學生所說樹多的角度引導學生認識森林的特點。遇到學生發(fā)言時思維不暢通、表達不準確、甚至欲說不能時,要表現出極大的耐心和期望,親切地鼓勵他們,適當時進行點撥,讓他們嘗到學習的甜頭。對性格內向的學生,更要加倍呵護,為他們設計降低練習的坡度,用商量的語氣請他們發(fā)言。甚至還可以撫摸他們的頭,拉著他們的手,為他們壯膽、助威。但千萬不能左右他們的意見,更不能以先知先覺自居,直接否認學生的觀點。要讓學生意識到你也是在發(fā)表個人的見解,只是在和他們進行商討;意識到教學只是一種信息交流,每個人都有發(fā)表并堅持自己與眾不同觀點的權利。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解決問題時,能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充分表現自己思想上的火花而無須壓抑,不怕別人笑話和諷刺。 二、放棄“標準”,貫徹“百家爭鳴”,解除學生思維桎梏。 “標準答案”是束縛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桎梏。究竟何為標準答案?經調查發(fā)現,它是教師借助工具書,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而確定的。所謂“標準”只是對教師本人而言的,忽視了學生有著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奇特的想象,他們的思維往往與成年人不一致。如:熊給大象做褲子時,按自己的身材定做,給大象穿的結果怎樣?老師的“標準答案”是不能穿。而學生卻說能穿,因為那是具有高彈力的新型面料。你說不標準嗎?然而,有的老師卻不顧實際,偏偏死抓住“標準答案”不放,時時處處以“標準答案”為準則,解決問題求“標準”。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就在這樣的標準中一點一點地被鈍化,甚至完全銷蝕。 1、解決問題時,答案不求統(tǒng)一,方法不要拘于單一的形式,要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現和提出新方法。 在教學中,知識的學習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認識科學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的手段。在教學中強調的是發(fā)現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獲得結果,強調的是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索精神。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經常面對的是沒有統(tǒng)一答案的問題,是不知道結果的情景。學生不再是消極的聽客,而是主動的求知者。我在教《養(yǎng)花》一課時,一位學生在閱讀后提出:“作者在搬花時忙得腰酸背疼,為何還說真有意思?要是讓我干,討厭還來不及呢!”我笑著說:“你說得很好,能表述自己獨到的見解。其他同學還有不同的看法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都積極舉手,踴躍發(fā)言。有的說:“因為作者熱愛勞動,認為勞動是樂趣而覺得有意思。”我肯定地說:“是呀,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能不高興嗎?”有的說:“搬花是一種體力勞動,它有利于作者進行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調節(jié),有意身心健康,還勝于吃藥,所以說有意思!蔽尹c頭說:”搬運花對身體的健康都有好處,還勝于吃藥,真有意思!边有的說:“作者喜愛養(yǎng)花,把它當作樂趣,搬起花來自然覺得有意思。”我贊許地說:“同學們說得都很正確,包括提問的同學。一個問題可以有許多不同的答案,希望大家以后能象今天一樣勇于思考,敢于表述!币粋問題竟然引起這么多精彩至極的見解,充分展示了學生獨到的思維。教師應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堅持正面評價,不能簡單地以對或錯來判斷。重視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堅持正面引導。對經學生認真思考而得出的所有的回答應給予肯定,并贊揚他們愛動腦筋。教學中,鼓勵學生展開爭論,提倡標新立異,使其創(chuàng)新思維得以培養(yǎng)。 2、正視差異,同一內容,允許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理解。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因學生中存在個別差異,同一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生有著不同程度的理解。教師要尊重學生中存在的差異,對基礎薄弱的、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要多鼓勵,不要簡單地用對或錯評價。應靈活機動、降低要求,肯定他們的理解,贊賞其閃光點,并逐步引導他們。解除“標準答案”對他們的打擊。教學《海上日出》時,針對“我也變成光亮的了,我為何會變光亮?”這一問題,有的學生說:“太陽的光線已經很強,照在我身上當然變亮了。”還有的學生說:“作者被眼前的景色所陶醉,忘記了自我,仿佛已經和日出融為一體。”對上述兩種答案都應先給予肯定,而后才是啟發(fā)學生思考,哪一種更有意義。評價要因人而異不可用過高標準評價能力較低的學生。同時高度重視學生的個性,善于發(fā)現個性,研究個性,反對教育的整體劃一與陳舊僵化。堅持教育目的、方法、教學組織多樣化、靈活化、個別化,有效實施因材施教。挖掘每個學生的特點、優(yōu)點和閃光點,并以點帶面,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營造創(chuàng)新的空間。 新時代需要創(chuàng)新型人才,新時代呼喚創(chuàng)新型教育。在充滿競爭的世界里,沒有創(chuàng)新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淘汰。無論是學生的發(fā)展,還是民族的存亡,都需要我們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創(chuàng)新個性,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努力吧!同仁們,不要做時代的罪人! 該文獲北京教科所2001.6.全國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