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語文學法指導的原則、方式、途徑和注意問題
中學語文學法指導的原則、方式、途徑和注意問題福建永安一中 陳聿章
縱觀十多年中學語文教改的軌跡,可以看到,中學語文教學是沿著“加強基礎——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學法指導”的方向逐步深入發(fā)展的。當前,中學語文界為引導學生生動活潑、生動有地學習語文,正在深化改革,探索規(guī)律,走“教會學生學習”之路,已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的共識,也是語文學改革的科學總結和深化改革的必然趨勢。
一、學法指導的原則
以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為指導,以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和中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為依據(jù),語文學法指導應遵循以下若干原則:
。ㄒ唬└母锝谭ㄅc指導學法并行不悖的原則
就教學過程而言,教與學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我國古代教育名篇《學記》中就有“教學半”的說法。呂淑湘先生則更是言簡意賅:“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指出,教與學是一回事的兩個方面,兩者在邏輯上是可以分開來研究的,但實質上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就一般而言,好的學法是以好的教法為前提而獲得的,好的教法又是保證好的學法的運用而選定的,教法與學法必須協(xié)調同步。而語文學法指導,則是探索教法與學法融合規(guī)律,解決教法與學法怎樣組合、滲透更科學的問題,它的基本思路就是:實現(xiàn)教法與學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最佳結合。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語文好比指導學生去掰一個殼子,既要講清掰開殼子的目的、知識、方法,又要重視學生在得到知識與方法后更想掰開殼子摸到核心的心理,從而使教法與學法得到有機組合。在這方面,湖北黎世法老師的“六課型單元教學法”給我們提供了不少經驗。他研究中學生學習的八個環(huán)節(jié),并從中抽象出十條心理規(guī)律作為中學生的本質學情,同時根據(jù)中學生最優(yōu)學習方法中的六個主體環(huán)節(jié)設計了相應的六種基本課型:自學課、啟發(fā)課、復習課、作業(yè)課、改錯課、小結課,以此來保證教學適合學情的要求,教法適合學法的要求。這種課堂結構的設計使學法與教法互為作用,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改變了過去單純重視教法改革而忽視學法研究的狀況。
(二)在掌握知識過程中發(fā)展智力的原則
學生的智力,既是教學培養(yǎng)的目標之一,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按照學法指導的理論,傳授知識本身,是為了讓學生在掌握一定知識基礎上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是智力因素中的核心,由此看來,向學生傳授知識的目的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就是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而不是單純的積累知識。
智力是不能傳授的,然而傳授知識與發(fā)展智力又是互相聯(lián)系的。古人云:“才,需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廣學。”一方面,學習知識不僅必須以一定的智力發(fā)展水平為前提,而且必須通過緊張的智力活動才能完成,教學過程中,學生一點腦子不動,不進行一點智力活動,教學活動也無法進行。另一方面,智力的發(fā)展也不是憑空的,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逐步發(fā)展的,離開了知識的學習與傳授,發(fā)展智力就猶如空中樓閣,無所依托。反過來,智力的發(fā)展又促進了知識的掌握,所以,教學的全部努力即是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發(fā)展智力。我國語文教育受千百年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歷來重視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忽視智力的發(fā)展。當前,我國學校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作業(yè)量大、難題多,考試頻繁,學生死記硬背等現(xiàn)象,極大不利于發(fā)展學生智力,這一現(xiàn)象不可避免地影響和左右著語文教學。有的學生抱怨說:“現(xiàn)在學校里語文教學是:記憶力用得過多,而思維力用得過少!边@興許還是學生“重理輕文”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莊子《逍遙游》中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離開了知識就談不上學習,離開了智力就談不上會學,離開了方法就談不上善學。知識積累越豐富,就越有利于智力發(fā)展,學法的掌握也就越容易。因此,學法指導,必須把知識的習得、智力的開發(fā)與學法的掌握有機結合起來。
。ㄈ┰诎l(fā)展智力因素過程中開發(fā)利用非智力因素的原則
語文教學目標的完成,固然與學生的智力因素,諸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等有直接的聯(lián)系,以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也著重抓了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但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情緒、學習意志等不無關系,有時甚至有很重要的關系。根據(jù)學生感知教材的心理分析,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是通過對教材的感知、理解、鞏固、應用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來實現(xiàn)的,而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意志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巴班斯基說:“如果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如果他們有認識興趣,有獲得知識技能和技巧的需要,如果他們形成了義務感、責任心以及其他的學習動機,那么他們的學習活動就一定會更有效!鄙虾煷笱鄧慕淌谠爬ǔ龉剑篈=f(I·N),意即在其他條件相等的情況下,學習的成功(A)是由智力因素(I)與非智力因素(N )共同決定的,學習的理論告訴我們,除了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因素外,還要開發(fā)和利用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學法指導的實踐證明,不解決“愿學”、“樂學”的問題,也就談不上“會學”、“善學”的問題。學習方法的掌握和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作為一個動態(tài)過程,“愿學”和“樂學”是推動其發(fā)展的前提和動力。
。ㄋ模⿵膶W法理論指導操作訓練中體驗學法的原則
對學生實施學法指導,必須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學習的理論知識。例如,指導學生掌握記憶的方法,就應當先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記憶和記憶的心理過程,如何提高記憶水平等有關知識。又如,智力水平問題,對學生而言是一個極其敏感的問題,教師有必要就智力的內涵,各要素的核心及其相互間關系,發(fā)展開發(fā)智力的途徑等知識作精要講解,使學生明確學習的關鍵及其指歸是什么。然而學法指導絕不可停留在對方法知識的介紹上,而應當通過實際的操作訓練,讓學生體驗到學法是否可行有效,以資轉化為技能,養(yǎng)成習慣。這里的“訓練”不等于一般的“練習”。練習往往放在新課結束之后,常常僅限于書面作業(yè),教師的“主導”作用并不明顯,而訓練則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之中,使學生在有計劃有指導的訓練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發(fā)展智力。
理想的中學語文教學過程應當是:“在教師的激勵、組織、啟發(fā)、誘導下,學生主動地獲取有關語文的真知,逐步學會語文的方法,初步地掌握聽、說、讀、寫、思的能力,并為進一步發(fā)展這種能力終至形成習慣提供基礎。這樣一種有領導的學習思考、研究和練習的過程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自始自終多方面受到嚴格、認真的語文訓練,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這是一種以提高訓練效率為中心組織教學過程的思想。在具體的教學中,力求每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都由若干互相聯(lián)結滲透的有關聽、說、讀、寫、思的練習群組成的,盡量壓縮非訓練性因素,突出訓練性因素,或變非訓練性因素為訓練因素。
。ㄎ澹﹫猿纸y(tǒng)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原則
統(tǒng)一指導是學法指導的重要形式,它可以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掌握學法的一般知識。但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性格特點、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只有當學法指導和學生各自的特點、各自的知識與經驗水平產生共鳴時,才更有針對性,才能發(fā)揮方法的功效。因此,教師在重視統(tǒng)一指導的同時,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別指導,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特點的行之有效的科學學習方法,使二者相輔相成。
二、學法指導的方式途徑
。ㄒ唬┚挠媱潱嘈问竭M行學法指導
語文學法指導,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以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過程和認知規(guī)律為研究對象,揭示語文學習的本質、規(guī)律、探索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加強語言修養(yǎng),指導學生學習,提高語文能力。學法指導從內容上講,首先要注視指導學生掌握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節(jié)的方法;其次要從端正學習態(tài)度、堅韌學習意志、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方面,對學生加強激發(fā)學習動力的方法指導;再次要加強開啟智力潛能,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才干的指導。從具體操作上看,應當長計劃,短安排,堅持循序漸進,一以貫之。
。ǘ┯袡C滲透,寓學法于教學之中
課堂教學,是學法指導的根本途徑,也是學法指導經;⒕唧w化,出效益的最有效途徑,因此,學法指導必定應走滲透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課堂教學應當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支離破碎、雜亂無章、隨意組合的復合結構。在這個過程中,要為學生“怎樣學習”導向,教學生學會學習。為此目的,就必須改革傳統(tǒng)的“教”為中心的課堂結構,設計以“導”為核心的課堂教學結構。按此結構,課堂教學應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有機滲透學法指導:(1)備課要明學情,備學法, 即了解本班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2)預習設計要指點方法,即要教會學生全冊預習法、 單元預習法,又要根據(jù)課文特點指導相應的具體的預習方法。(3 )教法的選擇應有利于指導學法,為學生良好學法的形成提供借鑒和規(guī)范。(4 )教師講解過程要示范學法和點撥學法。(5 )整個教學過程要重視指導自悟和總結學法。(6)練習設計要有助于學生運用學法,遷移學法, 使之“受用終身”。
(三)建章立制,確保學法指導到位
學習常規(guī),是學法指導的合理積淀,能對學生學法實行有效調控,并處于有序運行和良性運行狀態(tài),具有較強的激勵、制約和導向作用。葉圣陶先生給《中學生》雜志寫的復刊詞中特別強調,“凡是好的態(tài)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tài)度才能隨時隨地運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币箤W生形成良好習慣,就要幫助學生擬定一些學習常規(guī),如自學(預習)常規(guī)、上課常規(guī)、閱讀常規(guī)、作業(yè)常規(guī)、復習常規(guī)、課外學習常規(guī)等等。讓學生按常規(guī)學習,以便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按一定規(guī)范形成的習慣,才是良好的習慣,這是人們常說的“大匠誨人,必以規(guī)矩”。如,指導學生自學(預習),按照“讀查思寫”程序進行,要求按“自讀”(閱讀感知課文內容,動筆進行圈點批畫),“自查”(查閱工具書和有關資料,參閱課文下面的注釋和課文前后的“學習重點”、“學習提示”、“思考和練習”等),“自思”(思考自學目標提出的要求,思考課后習題與課文內容的關系),“自學”(寫出自學筆記,檢索積累自學收獲)四個步驟進行自學,每一步都有具體有效的操作規(guī)范。學法指導設計的特點:(1)每課學法指導都要緊扣教學目標;(2)每課的學法指導都要依據(jù)課文特色;(3)每項學法都要有具體的操作要領;(4)每項學法都有相應的系統(tǒng)訓練題配套,從而保證了學法指導的到位。
。ㄋ模M向聯(lián)系,實現(xiàn)學法“三個溝通”
橫向聯(lián)系,就是要在學法指導中把語文學科的學習同其它學科的知識廣泛聯(lián)系起來,由局部轉向全面,由微觀轉向宏觀,使語文知識同其它學科知識在相互滲透中融會貫通,協(xié)同發(fā)展,產生相互促進的“共生效應”,從而有利于學生結構向智能結構轉化,有利于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美國著名教育家華特·B ·科勒涅斯說:“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彼^“三個溝通”,就是語文學法指導與社會生活溝通,課內語文學習與課外活動相溝通,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相溝通。學法指導不能教師“剃頭挑子一頭熱”,還必須重視學生在學學法、用學法、創(chuàng)學法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三個溝通”,溝通了學法指導的多種途徑,充分發(fā)揮家庭、社會環(huán)境和相關學習背景的指導滲透作用。
三、學法指導應注意的問題
。ㄒ唬┮选爸浮焙汀皩А苯y(tǒng)一起來,對已揭示出的學法不可時過當堂便棄之不用。
。ǘ┮唧w可行,即不可用“只言片語”或“教條”揭示學法,導致學生自主學習時不能遷移操作和靈活調控。
。ㄈ┮呀處熆偨Y與學生自我總結結合起來,避免再次落入“包辦式”和“注入式”的窠臼。
。ㄋ模┮褜W法指導納入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而不是大撒手的“放羊”,致使其名存實亡。
(五)要力戒“模式主義”,防止盲目的生搬硬套,而背離教學重點。
。┮驖u進,由簡到繁,從淺入深,形成過程,忌要求過高,急于求成。
。ㄆ撸┮獔猿侄鄻踊慕y(tǒng)一,注重有系統(tǒng)的歸納與分類運用。
。ò耍┮WC區(qū)別教法與學法,不把自己的教法當學法顯示給學生,使學生得不到必要的合適的學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