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妇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_无码人妻精品视频_久久躁夜夜躁狠狠躁_偷碰人妻无码视频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學論文>語文論文>高考:名句名篇考查新變化

高考:名句名篇考查新變化

時間:2022-08-17 17:10:58 語文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2004年高考:名句名篇考查新變化

2004年高考:名句名篇考查新變化 發(fā)布時間:2004-2-7     研究近兩年來高考語文試題中關(guān)于“名句名篇”的考查,人們會發(fā)現(xiàn),與上個世紀90年代同類型題目的考查相比,顯然有了新的變化。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詩詞名句考查留意語境。2002年全國卷和兩省一市(山西、江西、天津)卷分別
    要求考生補寫出下列詩句中空缺的部分: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ò拙右住杜眯小罚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都是千古流傳的名句,學生也應(yīng)該能夠熟記;但考生如果對詩歌全篇缺少整體把握,又不知道名句的前面是什么句子,即使記住了名句,也還是派不上用場。這啟示我們:名句名篇的背誦,必須著眼于全篇,尤其要留意名句出現(xiàn)的語境。
    其二,古文名句考查關(guān)注對舉。請看2002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中的試題: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勸學》)
    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韓愈《師說》)
    再看2003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中這樣的試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
    從命題可以看出,無論是2002年全國卷《勸學》篇中關(guān)于“積累”的重要性的名句考查,兩省一市卷《師說》篇中關(guān)于“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在“從師”態(tài)度上的不同的考查,還是2003年全國卷《陳情表》中關(guān)于作者家中孤苦內(nèi)外兩方面情況對比的考查,顯然都是文中的對舉之處,體現(xiàn)了相反或相關(guān)對照的特點。這啟示我們:要求背誦的古詩文篇目,除應(yīng)著眼全篇,整體把握外,還應(yīng)特別關(guān)注對舉之處。
    其三,考查范圍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2003年高考語文全國卷名句考查,除涉及要求背誦杜甫的《登高》、李密的《陳情表》等課內(nèi)篇目外,還涉及課外名句“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這啟示我們:名句名篇的背誦,除抓好課內(nèi)必背篇目外,還須向課外延伸。當然“向課外延伸”是一個比較寬泛也比較籠統(tǒng)的要求。備考時如何把握?我們認為,決不應(yīng)再回到過去那種脫離學生實際,一頭鉆進“故紙堆”里“搜詩索句”的作法,還是應(yīng)以現(xiàn)代日常交際中常見常用的名句為宜。
    其四,考查方式打破單一格局。名句名篇的考查方式,正由單一型向多樣型轉(zhuǎn)化。近兩年的高考中,主要呈現(xiàn)以下三種類型:
    1.填寫上句或下句。如2003年高考上海卷試題:
    默寫下列詩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選兩句)
    曖曖遠人村,________________。(陶淵明《歸園田居》)
    身無彩鳳雙翼飛,________________。(李商隱《無題二首(其一)》)
    ________________,玉人何處教吹蕭?(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2.給出篇目語境,按要求填寫。如前面提到的給出杜甫《登高》詩的首聯(lián),要求填出頷聯(lián);給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兩句,要求填出其后的兩句,等等。
    3.命題者設(shè)置語境,按規(guī)定填寫。請看2003年高考北京卷試題:
    在橫線上填寫所引詩賦的句子。
    白居易《琵琶行》描寫琵琶聲“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蘇軾《前赤壁賦》形容洞簫聲“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都是通過音樂引起想像,運用一系列比喻描寫聽者的感受。
    這種命題方式,既為考生提供了篇目語境,規(guī)定了答題的指向性,又體現(xiàn)了命題者的設(shè)題意圖,包容了命題者的審美體驗?忌挥袑︻}干的這一段話有完整而準確的理解,作出的回答才有可能符合要求。
    上述對近年來“名句名篇”考查新變化的分析說明,應(yīng)引起考生在復(fù)習備考中的密切關(guān)注,以期少走彎路,收事半功倍之效。

2004年高考:名句名篇考查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