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本解讀的“三多三少”
文本解讀的“三多三少”作者/李聲智 王 敏
文本解讀是語文教師不可或缺的一項基本功,教師解讀文本的能力關系到其確立教學目標的合適與否,教學方法的選用合理與否,教學設計實用簡潔與否,以及課堂教學的高效與否。怎樣解讀文本,要關注什么樣的價值取向?筆者覺得要做到“三多三少”。
一、多關注言語表達,少糾纏文本內容
相當一部分教師教學中往往專注于文本講了什么,要么在人文上深挖洞,要么滿足于緊張的故事情節(jié),忽視了對文本表達方式,諸如文本語言的特色、謀篇布局、句式標點以及遣詞煉字等方面的重視與挖掘。而閱讀活動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感悟、把握、領會優(yōu)秀讀物表達的“秘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前,要敏銳地捕捉到文本表達的“秘妙”,在設計時要依據(jù)文本的表達特點,設計出致力于學生“言”“意”兼得的預設程序,真正讓學生在學習文本表達方式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我曾經(jīng)組織過《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的集體備課,有不少教師說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描述了圓明園過去的輝煌和宏偉,應該在課前將各景點制成優(yōu)美的課件,課堂上舍得花時間讓學生欣賞、感悟圓明園的輝煌和美麗,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英法聯(lián)軍燒毀圓明園行徑的痛恨。在課堂上,教師對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思路是找出描寫圓明園過去輝煌和宏偉的句子——采用各種方式,邊朗讀第三自然段,邊欣賞優(yōu)美的課件——引導學生談感受?上攵,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獲得更多的是非語文的能力。
對此,我們進行了二度備課。備課之前,我就第三自然段的解讀以及教學談了自己的看法: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不假,學習這段確實有助于幫助學生感悟圓明園的宏偉,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但是我們所教的是語文,在實際教學中,這節(jié)課我們是否彰顯了語文課程意識,即是否關注了語文課堂教學要發(fā)展學生的言語智慧,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言,提升言語品質等目標;诖,第三自然段雖然羅列了眾多景點,但絕不雜亂無章,那就是善于從對立面進行羅列,即建筑風格的大小相間、城鄉(xiāng)結合、仿創(chuàng)并舉、中西合璧。雖然進行了大量的羅列,但是我們讀起來不覺得噦唆,原因就是使用了不同組別的連詞,如“有……也有……”“有……還有……不僅有……還有……”。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將這種特殊的構段方式告訴學生,要將抽象的語文知識極為巧妙地滲透到具體的情境和文字中去,使學生理解言語內容,品味言語形式的妙處,真正把握言語形式的運用規(guī)律和技巧,從而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濃濃的語文味。
二、多關注學生的視域,少彰顯教師的精深
教師對文本的解讀要設“生”處地,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發(fā)展需要去權衡取舍,即多考慮教學目標的可達成度以及學生的可接受度。(語文教學論文 325224.com)但教學實際卻恰恰相反,尤其是在很多公開課上,不少教師為了顯示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以及教學功力,顯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往往進行視角獨特、旁征博引、縱橫捭闔的文本解讀,超越了學生的認知水平,遠離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往往是霧里看花。
特級教師朱瑛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在一次公開課上,一位教師教學《長城》時,問學生:“你從課文中讀出了什么?你對長城的感受是什么?”似乎不滿足于學生回答的“偉大”“氣魄雄偉”“長城是中國人的驕傲”,教師也談了自己讀了長城的感受:“我還讀出了阻隔,長城隔開了中原與塞外,隔開了關內與關外,阻隔了中華文明前進的道路!敝,教師還引導學生談為什么修建長城,同時還出示了清朝康熙皇帝不修建長城的文字資料,大談特淡康熙不修長城的原因是為了“融合”。
這種“阻隔”與“融合”的解讀,完全出自教師的一廂情愿,沒有遵從文本的共識價值取向。筆者以為,教師追求深度解讀文本時,一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生現(xiàn)在在哪里?學生將走向哪里?我們如何與學生一起走向那里?切不可將本應用一輩子去瀆的書,苛求學生在童年用一堂課讀完。
三、多從整體去考慮,少對文本進行斷章取義
我們之所以重視對文本的解讀,實際上就是要準確認識文本的主旨,明確寫作的目的。如此,才有可能將文本解讀有效轉化為教學內容與教學設計,即面對豐厚而深刻的內容,進行整合與重構、鑒別與取舍,實現(xiàn)問題和結構的優(yōu)化,真正對文本解讀做到教材化、教學化處理。
我聽過不少教師講《鄉(xiāng)下人家》的公開課,也看到不少教師寫過的該課文的教學設計,大多將它當成寫景的文章來講。而當我們細讀文本后就會發(fā)現(xiàn),文章只有第一、二自然段有寫景的成分,后面的幾個自然段分別寫了雞群覓食、鴨群嬉戲、院落晚餐、夜聽蟲鳴等內容。因此,從整體上審視,這篇文章本是描寫鄉(xiāng)下人家生活環(huán)境、生活習俗、生活情趣的生活散文。這樣,了解了其主題內容并非是寫景的,其主題思想也就不是贊景詠物,那么在教學時就不能當作寫景的文章來設計。
基于此,我在設計《鄉(xiāng)下人家》的教學時,首先考慮了我的學生生活在農(nóng)村這一現(xiàn)實情況,確立了“要注重引導學生關注身邊風景,了解我們的生活習俗和生活環(huán)境,把學生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熱愛之情表達出來”的人文目標,把“掌握生字新詞”“積累優(yōu)美句子”“讀書想畫面”以及“體會擬人句式表達效果,嘗試表達運用…初步感知作者將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結合的敘述方式”作為語言文字學習目標。其次,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側重考慮學習目標的達成策略。如達成“讀書想畫面”這一目標的基本策略:將每個自然段當作一幅不同的畫面一出示關鍵詞句,學生描述腦海中的畫面一將六個畫面拼成一幅完整的大畫面一出示描述鄉(xiāng)下時經(jīng)常用到的詞語,想象描述一最后體會作者是從什么角度、說的哪些現(xiàn)象是獨特的、迷人的。
雖然對文本解讀存在著“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但是我們一定要從整體上理解心中的“哈姆雷特”,并力求做到準確,切不可無視知識、價值的正確性。
。ㄗ髡邌挝唬汉睗摻泻蠛W)
【文本解讀的“三多三少”】相關文章:
文本解讀,更要有“兒童視角”08-20
閱讀教學文本解讀策略08-23
許三多語錄09-20
許三多名言08-23
許三多語錄08-23
對初中語文教學中文本解讀的思考08-18
許三多語錄(12篇)02-13
許三多語錄12篇12-28
許三多語錄7篇01-24
許三多語錄9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