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論旅游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
論旅游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
張磊
(天津職業(yè)大學(xué)基礎(chǔ)課部,天津 300410)
摘要:中國是一個擁有數(shù)千年歷史的文化大國,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自然及人文景觀的旅游資源。中國特有的旅游資源吸引著大批國外游客來中國旅游觀光。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的旅游業(yè)必將迎來一個嶄新的階段。旅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需要運用多種宣傳手段,其中旅游資料是重要的宣傳手段之一。因此,在旅游資料的翻譯中,我們要盡量融合這種差異,追求兩種語言之間最貼切的對等,讓旅游者感受異域文化的獨特色彩和韻味。旅游翻譯是一種涉及文化、語言和思維的極為復(fù)雜的跨文化交際活動。翻譯的內(nèi)容不是語言符號本身,而是語言符號所承載的文化。文化差異處理得好壞是旅游翻譯準確與否的關(guān)鍵。本文從中西文化的差異入手,分析了文化差異對旅游翻譯的影響,提出了有效的翻譯方法和策略,從而實現(xiàn)旅游文本的交際目的,促進我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旅游翻譯;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策略
一、引言
根據(jù)世界旅游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的預(yù)測,到2020年,中國將超過其它國家,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這是一個良機,能夠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擴大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增進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讓中國真正地走向世界。那么,如何既讓外國游客更好地對我國五千年燦爛的歷史文明有所了解,又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接受中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詩詞典故,景點傳說等,就涉及到跨文化交際下的旅游英語翻譯。旅游宣傳資料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因素,文化差異給漢英旅游翻譯造成較大的困難,因此,要以功能派翻譯理論的核心一“目的論”為指導(dǎo),來探討漢英旅游翻譯的原則,提出有效的翻譯方法和策略,從而準確、生動、形象地譯介旅游資料,推動我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旅游文本翻譯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跨文化交際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旅游翻譯中進行跨文化譯介不僅具有理論意義,更有實際意義。優(yōu)秀的旅游譯本能讓祖國大好河山由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使悠遠流長的歷史故事沁入外國讀者的心田,喚醒外國游客對中國名勝古跡的深切向往,從而激發(fā)他們不辭萬里的旅游行為。然而,目前在漢英旅游文本翻譯中存在著很多問題。文軍和高存以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對外國游客理解英譯旅游文本的情況作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漢語旅游文本英譯出現(xiàn)的錯誤有拼寫、遺漏、語法、中式英語、用詞不當(dāng)、累贅、文化誤解等若干類型。因此,漢語旅游文本的英譯亟待有效的研究和探索。根據(jù)美國著名翻譯家尤金,奈達的理論,要真正出色地做好翻譯工作,掌握兩種文化比掌握兩種語言甚至更為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講,旅游翻譯是一項高層次的綜合思維活動,譯者不僅應(yīng)使兩種語言對接成功,更要使兩種文化的內(nèi)涵對接成功。
二、中西文化的差異
文化是一個民族知識、經(jīng)驗、信仰、價值、態(tài)度、等級、宗教以及時空觀念的綜合。不同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理、思維方式和審美觀念。中華民族主張“天人合一”的哲學(xué)理念,強調(diào)客觀融人主觀,喜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書畫、建筑、詩歌都講究神似重于形似。所謂“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看我亦如是”的道理。反映在語言上就有了漢語行文辭藻華麗,情感橫溢,講究聲律對仗、音韻和美的特點。此外,受中庸哲學(xué)思想的影響,中國人的美學(xué)觀念中特別強調(diào)平衡美,除了極為頻繁地使用對仗這一修辭格,還大量使用四字詞組。(論文范文 325224.com)在這方面,西方民族則迥然不同,亞里士多德的形式邏輯使西方哲學(xué)保持物我分離,二元對立,在主觀和客觀的物象關(guān)系上,更多注重模仿和再現(xiàn),體現(xiàn)了“天人各一”的思想,直面物體本質(zhì)特點,再現(xiàn)事物原貌。這種趨勢反映在語言表達形式上,就出現(xiàn)了英語重形式、重寫實、重理性的特點,形成了其句式構(gòu)架嚴整、表達思維縝密、行文注重邏輯理性、用詞強調(diào)簡潔自然、描述突出直觀可感的風(fēng)格。因此,中文旅游資料中極為主觀,有關(guān)感受的描寫,在英譯時可以傾向于選擇細節(jié)。
三、文化差異對旅游翻譯的影響
(一)由文化空缺和文化沖突造成的漢英翻譯的不對應(yīng)性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條件、宗教信仰、社會習(xí)俗使兩種語言的詞匯出現(xiàn)非對應(yīng)和非重合的現(xiàn)象,它們之間沒有語義共鳴,有的只是語義空缺或語義錯位。也就是文化空缺所產(chǎn)生的詞匯空缺以及文化沖突導(dǎo)致的詞匯沖突,這些詞匯我們稱之為“文化負載詞”(culture-loaded or culture-bound words)。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形成了語言的特殊性,象“陰陽”、“五行”、“氣功”、“八卦”等詞匯,嚴格來說,在英語中找不到對應(yīng)的詞。象“餃子”、“粽子”、“元宵”等食品也沒有相應(yīng)的詞來翻譯,如果勉強將“餃子”翻譯成“dumpling”,此詞指英美人常食用的一種水果餡或肉餡的食品,與中國的餃子并不相同,意思要寬泛得多。再如文化上的缺失,“粽子”可以解釋成“s pyramid-shaped dumpling made of glutinous ricewrapped in bamboo or reed leaves (eaten during the DragonBoat Festival)”,但是,外國朋友如果不知道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不知道龍舟節(jié)的來歷,不知道為什么要在那天吃粽子,粽子的內(nèi)涵意義仍然沒有傳遞過去。又如“秦始皇”僅僅譯成“Qin Shihuang”,可能外國游客就無法理解,如果適當(dāng)補充歷史背景,增譯為“Qin Shihuang,thefirst emperor in the Chinese history who unified China in theyear B.C. 221”,就更容易被外國游客所理解。因此,許多專家主張以音譯加注的方式來保留這類詞匯的特殊文化聯(lián)想意義。譯者在翻譯時要克服的不僅有語言障礙,而且有文化障礙,正如王佐良(1989)先生所說的“譯者處理的是兩種文字,面對的卻是兩大片文化”。
(二)譯者對旅游文本中的背景知識理解欠缺造成的誤解
例如,杭州的導(dǎo)游翻譯在向國外游客介紹風(fēng)景名勝時,首先遇到的是如何翻譯風(fēng)景地名的問題。杭州有名的風(fēng)景都有其歷史淵源和文化背景,翻譯時稍一不慎,便會產(chǎn)生錯誤。如人們往往將虎跑泉的“跑”字念成“pao”,結(jié)果虎跑泉的英譯成了“Tiger Running Spring”。其實,“跑”是多音字:一個念pao(即跑步的“跑”),另一個念pao(意為獸用爪扒土);⑴苋摹芭堋睉(yīng)念作“paO”。相傳唐代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有位法名性空的高僧云游至今日的虎跑寺,想棲禪于此,但一直苦于無水,準備遷走。夜里忽然夢見神仙相告:“南岳有童子泉,當(dāng)遣二虎移來。”次日清晨,性空果見有二虎“跑地作泉”,泉水涌出。于是,他就建寺居住,并把此泉起名為“虎跑泉”。因此,虎跑泉可直譯為“Tiger-clawed Spring”。
外國游客在中國除了游覽和娛樂之外,還少不了吃。中華民族的“食文化”博大精深,僅就菜式的取名而言就頗為多姿多彩。例如,有一道菜式叫“金華玉樹雞”。古語“華”和“花”相通,如果照字面翻譯,那便是“Chicken cooked with golden flower and jade tree”?墒牵酥屑葻o花,更無樹,這樣的翻譯肯定會令人聽后摸不著頭腦。原來,浙江金華以產(chǎn)火腿而著名。青菜形似玉樹,這道典型的菜肴不過是“火腿青菜雞”罷了,向外賓介紹,可譯為“Sliced chicken and ham with greens”。
四、旅游文本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策略
旅游文本翻譯的日的是向外國游客介紹景點情況,傳遞相關(guān)信息。從目的論理論出發(fā),譯者在翻譯中可以根據(jù)譯文預(yù)期的交際功能,結(jié)合譯文讀者的社會文化背景、對譯文的期待和感應(yīng)力以及交際需要等,來決定具體的翻譯策略和手法,不必因拘泥于與原文對等而影響譯文在譯語文化中的交際功能。因此,在翻譯旅游資料時應(yīng)該以中國文化為取向,以譯文為重點,盡量保留中國文化信息。在翻譯過程中,既要忠實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要從游客的角度出發(fā),對信息進行適當(dāng)調(diào)整?刹捎玫牟呗灾饕腥缦滤姆N:
(一)增添
增添是指為了使外國游客更好地理解某些字、詞、名而增加一些相關(guān)資料,對旅游資料中的一些人名、地名、朝代、歷史事件以及典故等做出背景資料的增加和說明。
例如“林邊有一個洞,叫白龍洞。傳說《白蛇傳》的白娘子曾經(jīng)在這里修煉。”譯為“Near the forest is the WhiteDragon Cave which is said to be the very place where LadyWhite, the legendary heroine of The Story of the WhiteSnake, cultivated herself according to Buddhist doctrine.”白娘子是何許人也?她為何在此修煉?若不加以說明,游客實難理解。
再如“元宵節(jié)那天,大紅燈籠高高掛。”譯為“Duringthe Yuanxiao Festival, also caUed Lantern Festival, which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red lanterns(Lantem Festival exhibition began in the Han Dynasty, about2,000 years ago. some people believe its origin to be relatedto Buddhism) can be seen everywhere.”這份旅游文本英譯文中對“元宵節(jié)”和“燈籠”的補充解釋,便于外國游客對元宵節(jié)有更為透徹的了解。
增添還可采用音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的方式,這種方式常用于地名和景點名的翻譯。例如“第三個殿是永佑殿,原是雍正皇帝為皇子時的起居之所”譯為“The third mainhallis called Yongyoudian, or the Hall of Etemal Blessing. Itused to be the bedroom of Emperor Yongzheng when he wasstill a prince.”音譯讓游客了解該地名的漢語發(fā)音,意譯則形象生動,加深了游客對該地名含義及來源的理解。
在采用增添這種策略時譯者必須遵循的原則是:所補充的內(nèi)容必須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措辭也應(yīng)簡練,切不可喧賓奪主。
(二)刪減
在旅游文本中大量雋句的反復(fù)引用使得原文更為流暢和充滿感情,但如果直接翻譯為英語,則難免有多余之嫌。因為在對風(fēng)景的描述中,大量的描繪沒有實際上的意義,僅僅是為了增強語言的節(jié)奏或增加感情等,這時我們就要運用刪減這一翻譯策略,對中文文本進行合理加工,把原文翻譯成簡明清新的英語。
例如“(黃山)巨松高數(shù)丈,小松不盈尺,或聳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凌空倒掛,似雄鷹展翅;或虬根盤結(jié),如蛟龍人海……”譯為“Pines on the mountain cling to the rocksurface instead of taking roots in soil. The ancient pines infantastic shapes rise high into the sky, or hung upside down.”原文的描述用詞講究,給中文讀者很大的想象空間。譯文刪減了原文的排比句式和四字詞語的疊用,選詞樸實直接。少了渲染,卻是忠于原文,讀者易于接受,事半功倍。
再如陽朔興坪的一段導(dǎo)游文本“這些山峰,連同山上綠竹翠柳,岸邊的村民農(nóng)舍,時而化入天際,真是‘果然佳勝在興坪’。”譯為“These hills and the green bamboos andwillows and farmhouses merge with their reflections in theriver and lead visitors to a dreamy world.”中文文本的最后一句“真是‘果然佳勝在興坪”,是對前面描繪的烘托,而譯成英語則顯多余,因前幾句已細膩地描繪了興坪的佳境,譯成“dreamy world”則能起到引人人勝的作用,且英語翻譯讀起來自然、流暢。
(三)改寫
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直線式,多采用演繹推理;而中國人是螺旋式思維,多采用歸納推理。在展開一個話題時,漢語往往迂回曲折,先分說,再總括,多用掉尾句;而英語則開門見山,先總括,再分說,多用松散句。翻譯時有必要對原文的結(jié)構(gòu)加以修改,使其與西方讀者或游客的習(xí)慣相吻合。
例如“在四川西部,有一處美妙的去處。它背倚岷山主峰雪寶頂,樹木蒼翠,花香襲人,鳥語婉轉(zhuǎn),流水潺潺。這就是松潘縣的黃龍!弊g為“One of Sichuan’s finestscenic spots is Huanglong (Yellow Dragon), which lies inSongpan County just beneath Xuebao, the main peak of theMinshan Mountain. Its lush green forests, filled with fragrantflowers, buhbling streams, and songbirds, are rich inhistorical interest as well as natural beauty.”譯文用兩個句子改寫了原文,并且將“松潘縣的黃龍”放在了句首,這樣更符合英語的寫作方式,也更符合西方游客的思維習(xí)慣。
另一種改寫是關(guān)于歷史古跡的資料,常會出現(xiàn)古代紀年、古地名、古官職,應(yīng)改寫為公歷、現(xiàn)地名、現(xiàn)職務(wù),否則會令外國游客迷惑不解。例如“戰(zhàn)國初年,諸侯割據(jù),各霸一方”,這句話中有古年代、古官職各一個,可以改寫成“At the beginning of penod of Warring States (475BC-221BC), the dukes and princes crowned山emselves kingsand carved up the country.”
(四)解釋
解釋是指增加的部分是對字、詞、句的字面意思加以解釋。例如“這是定陵,是朱翊鈞和皇后孝端和孝靖的寢陵!比糇g為“This is Dingling,山e tomh of Zhu Yijun and hisempresses,Xiaoduan and xiaojing.”外國游客恐怕很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若加上解釋,譯為“This is the tomh ofthe thirteenth emperor of Ming Dynasty、Vhere he was buriedwith his two empresses.”這樣游客一聽就十分明白。
再如我國云南傣族的“潑水節(jié)”以潑水的方式祈求快樂祥和。若只譯作“Water Sprinkling Festival”,外國游客只能體會到相互潑水的意思,對于節(jié)日的由來、意義不甚了解。如果譯成“Water Sprinkling Festival-a big festivalfor the Dai nationality to wish everone happiness bysplashing water to one another.”對于特殊的民族風(fēng)情稍加解釋,這樣外國游客理解中國風(fēng)俗文化就會更深刻全面。
五、結(jié)語
薩姆瓦等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此陳述交際的定義:“一種雙邊的、影響行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方(信息源)有意地將信息編碼并通過一定的渠道傳遞給意向所指的另一方(接受者),以期喚起特定的反應(yīng)或行為!币虼,不管我們采取何種策略來處理旅游翻譯中的問題,我們必須要有跨文化意識,克服中西文化差異所引起的翻譯障礙,實現(xiàn)源語文本的交際功能,達到旅游翻譯的最終目的。譯者可以發(fā)揮譯語優(yōu)勢,靈活變通,增加譯文的可讀性和可接受性,在傳播中國文化的同時,使外國讀者和游客得到身心的愉悅和美好的享受,從而促進中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和中西文化的交流。
【論旅游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相關(guān)文章:
論大學(xué)英語翻譯教學(xué)中文化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08-05
論翻譯的原則08-08
論翻譯的原則08-08
論中西方繪畫雕塑的差異08-18
英漢習(xí)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08-17
英漢習(xí)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08-08
英漢習(xí)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08-08
論怎樣處理醫(yī)患關(guān)系08-05
翻譯標準多元互補論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