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名著《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后感
教學名著《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后感
執(zhí)教班級: 六(4)、(5)班
執(zhí)教科目: 數(shù) 學
執(zhí)教老師: 陳 雄 貴
日 期: 2017年6月
橋頭二小 周齊國
有幸拜讀了張文質(zhì)的《教育是慢的藝術》。細細品讀,“慢教育”所蘊含的教育哲理,如同一股清泉沁入心扉,讓人彌久難忘。
張老師在本書中列舉了很多當前在教育教學中出現(xiàn)的錯誤。他以一種憂國憂民憂學生的心態(tài),以獨特的理性角度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發(fā)表自己前衛(wèi)又符合人性發(fā)展的言論: “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慢,需要平靜和平和;慢,需要細致和細膩;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學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錯誤……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間和時間!
他說:“我們的教育往往過于急切的盼望著出成效,成正果,能夠‘立竿見影’,缺乏期待與從容”。我們的老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思想,我想這與教育者所處的環(huán)境和評價機制是有很關系的。作為一線的老師,我深有感觸,很多時候很多人對眼前的工作都是一種消極應付的態(tài)度,靈魂里面已經(jīng)被注入了消極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比如參加什么比賽,迎接什么檢查首先想到就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或者失敗的結果,卻不能享受參與過程的體驗。每一天,老師們都在忙忙碌碌,每日里無不是面臨著大量的瑣事,這樣的忙碌結果只有一個,吞噬了很多老師鮮活的生命,但是,作為執(zhí)行辦事員一樣的領導們是視而不見的。上好課,考好成績,便是萬事俱備了.身體的勞碌,日復一日,可悲是精神也跟著勞碌,馬不停蹄地疲憊著,應付著,上課,考試,算均分,排名。
這樣浮躁又不安分的空間里,老師能慢下來嗎?比如面對近50人的班級,比如像我一周十幾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還要處理班級里無盡的瑣事,還要面對一次次短話長說或者朝令夕改的會議,老師都有足夠的耐心調(diào)整自己慢慢地去從事教育教學嗎?首先老師慢不下來,何談慢的教育,何談慢的藝術?是我們老師不懂得教育的規(guī)律,缺乏專業(yè)的素養(yǎng)嗎?不是,是我們的耐心早已經(jīng)被扼殺,我們已經(jīng)難得由衷地、無條件地、不假思索地去愛一個孩子,去愛每一個孩子,孩子所有的尊重和理解都在成人的貼標簽的方式里,慢慢地被一刀切下去了.比如,誰都知道要堅持正面的教育,不可濫用權利體罰學生,但是,我們當老師的,又有幾人沒有體罰過學生呢?體罰和變相體罰都是不可取的,但必要的懲罰還是不可或缺的,正面的教育不比懲罰更好嗎?當然更好,但是效果卻不如體罰或懲罰來的快,正面的教育總是太麻煩,太浪費時間,太多的話要多太多遍.老師們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思考真正的教育是什么,無法享受教育的過程,更別說慢慢地去做事了.所以,當領導的就是任務的通知和決策,沒有時間思考怎么辦好教育,老師也沒有時間去讀書、去思考,該關注的事情沒有關注,該做的事情也變得很無奈.急功近利地評價機制,粗糙急迫的節(jié)奏里,忙得何獲——教育的失敗。
當個老師容易嗎?當個孩子容易嗎?都不容易!
作為教師的我們,今天該怎樣理解“教育是慢的藝術”呢?時下的教育太過功利,有時甚至無視孩子的年齡特征:三歲要背《唐詩三百首》,四歲要學外語,五歲要彈鋼琴,未滿六周歲要讀一年級……在學校里,很多教師的課堂像做工程一樣趕搶進度、趕時間,追求所謂的高效率、快節(jié)奏、大梯度……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約而同地陷入了一個令人恐懼的教育誤區(qū)——“快教育”。實際上,對待孩子的成長,來不得半點兒急躁,更不能越俎代庖——教育的成功從等待開始。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寫了這樣一段話:“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她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她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這是一種何等美麗的教育場景,這是一種何等美妙的教育藝術。
教育是慢的藝術,需要學會從容與寬容。對于學生的一次次小錯誤,根本沒必要放在心上,更無需揪出來大做文章(但我不是說對于犯小錯的同學不管理,不教育,而是教育不能放,管理不能放),因為誰都有犯錯誤的時候,因此當你看到這一點,就能從容的看待這一個問題時,在教育學生時,就會多一點耐心,少一些生氣。面對孩子的不良習慣、面對孩子的犯錯,更需要我們老師以一顆寬容的心,引導他,鼓勵他,只有處處為孩子著想,方能達到教育的目的,才是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著想。
正如張文質(zhì)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藝術》中所說的:“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是生命潛移默化的過程,所謂潤物細無聲,教育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潛,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注與規(guī)范”。 讓我們以“慢”的心態(tài)來對待教育,陪著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快樂,慢慢地等待孩子長大。
張老師告誡我們:要加深對教育的理解,確立自己的生命價值與目標.本書中,他提到馬克思?范梅蘭對教師最好的描述:成為學生心目中能夠替代父母角色的人.他還說:“研究教育,最需要的是傾聽、觀察、記錄和描述,研究教育就是回到教育,回到細致、持久的省悟之中”.日本教育學者佐藤學認為,教育往往在緩慢的過程中才能積淀一些有用的東西.在教學中,我們要去慢慢地感悟,教育是浸潤和雕琢的境界,要保持“慢”,慢,代表是平靜和平和;慢代表是細致和細膩;慢代表的耐心和耐性,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的心情。
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會:
1、學會寬容,學會善待學生.我們的孩子每一個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生命密碼,帶著獨特的稟賦,帶著不同家庭的影響來到學校,寬容、尊重差異,就是培植文化與人的多樣性。
2、學會等待.因為每個人都會有智慧的覺醒,有一個精神力量增長的過程,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所以教師要有等待之心。
3、學會傾聽.更多傾聽孩子的心聲。
4、學會欣賞,哪怕孩子只有點滴進步,我們也要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
5、學會贊美.教師應大聲說出對孩子的肯定和表揚。
6、學會參與.參與到學生生活中去,真正和學生在一起。
7、學會合作.任何課堂的成功都有賴于師生的對話、互動、合作,而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只能在合作過程中實現(xiàn)。
8、學會表現(xiàn).教師要有很好的“舞臺感”和課堂表現(xiàn)能力。
9、學會反省.不僅思考教育方法、策略、技術,更要檢討在成全人的方式、價值取向上的對與錯。
10、學會創(chuàng)造,通過成就學生的方式來成就自己.我們的成就感、滿足感離不開課堂和學生。要成為有魅力、有感召力的人,成為引領孩子人生方向的人。(張文質(zhì)語)
作為一個教育一線的教師,我非常喜歡“慢教育”這個詞。教育并不是立桿見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與教育背道而馳。以“慢”的心態(tài)來對待教育,陪著學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成長的快樂,慢慢地陪著學生長成參天大樹,何嘗不是一種睿智,一種氣度?
【教學名著《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后感08-24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后感06-08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后感11-10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后感08-22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書心得11-10
讀教育是慢的藝術有感08-24
讀《教育是慢的藝術》有感08-07
《教育是慢的藝術》的讀后感范文05-23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后感3篇04-10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后感7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