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論語》有感
學《論語》有感
原創(chuàng): 楊鳳霞
作為歷史老師,參加國學班,沒想到去教國學,只想到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鬃釉f,人過五十而知天命。既然到了五十應懂得合道于天,那就應該懂得修為自己,這是我參加國學班的初衷。
的確,每坐到教室聽專家們對儒家思想透徹而精辟的解讀,真是如沐春風,又如九旱遇甘露,另人身心愉悅。就連平時做事,我也和以往有所區(qū)別,語速和行事風格也似乎慢了半拍!奥辈⒉皇钦媛,而是緩和中帶有一定的柔,面部表情在同事們看來也似乎寬展了許多,我想這都應該歸功于國學帶給我的。
隨著對國學的不斷深入了解,對人生與社會的思考也更深一層。比如,有些商人被稱為儒商,說明此商人在求利過程中帶有一定的義。宋明理學所極力宣揚的“三綱五!钡拇_起到了“修為”的作用,這也難怪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以修為自身最為盛行的儒學是從宋開始。
《大學》開篇第一段,就明確提出,欲平天下,則先修其身。實際上,也就是說自身的修養(yǎng)要合乎于道。這要讓人不由得想起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們通常理解成為自己謀福利。實際上,按道家的理解則是人的行為不合乎道的話,天誅地滅。由于后人理解的偏差,自然導致后世的私欲橫流,甚至笑貧不笑娼的社會風氣,這又怎能不讓人為之喟嘆!
我們還經(jīng)常喟嘆,從建國以來中國就很少出現(xiàn)文化大師之類的人物,究其原因,無它,乃是國學的丟失。細想,民國時期的大師們,自出生到成大家,無不受儒家思想之浸染和滋養(yǎng),從骨子里已具有儒雅之氣,,他們大部分都具有一種傲骨,很少有“媚氣”?赡軙腥苏f,政治環(huán)境決定了知識分子的氣節(jié),實際上也未必全是。我們知道在古代也是封建專制,尚有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連浪漫詩人李白也在詩中抒發(fā)到“茍無濟代心,獨善有何益”,足見古人之氣魄!
再看當今之文化名人,總是把自己看的高高在上。有這么一個被稱為國學大師的人,曾經(jīng)在百家講壇上滔滔不絕地講《論語》,初聽起來的確令人肅然起敬,并對她佩服有加。但后來在一次節(jié)目中和一個隋唐史專家談絲綢之路時,總是不斷地打斷別人的話,甚至還搶話,有一種表現(xiàn)的欲望,這不由得讓人心生厭惡。后來還聽說,有一次她到外地講課,由于飯店安排的不合適而大耍名人脾氣,當然,這件事情如果發(fā)生在明星身上,不足為奇,畢竟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不夠,但是發(fā)生在所謂的國學大師身上,就不免讓人費解。老夫子不是說,言先必行,而后從之。不清楚這位國學大師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難道是偽大師?從她的行為來看,總不免有一些嫌疑!
孟懿子曾問孝于孔子,孔子答“無違”后,孟懿子就沒再深問,那么他知道的也只能如此膚淺。之后,孔夫子感到語猶未盡,于是進一步向為他駕車的人解釋: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這才是對無違進行了最好的闡釋。
總之,一言以蔽之: 禮,才是我們學國學的根本所在。
【學《論語》有感】相關文章:
學論語心得06-02
學論語心得11篇06-02
論語學而篇學習心得06-07
論語學而篇的讀后感06-22
論語學而篇讀后感09-11
論語讀后感:初逢《論語》09-13
論語的句子02-05
論語的作文02-27
經(jīng)典論語的語錄11-16
論語的語錄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