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1
孟子曰:“揚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這句話是孟子對楊朱的評價,也側面體現(xiàn)了楊朱的基本思想之一:“輕物重生”。那么,我們是否要做到輕物重生呢?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想我們得討論一下“物”與“生”!拔铩奔礊槲镔|(zhì)。我們?nèi)粘I钪械教幎际俏镔|(zhì)的影子,如:金錢、名利、地位、珍貴的物品等,他們都是物質(zhì)。物質(zhì)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無疑是巨大的:我們的衣食住行,我們能否得到別人的'尊重,我們能否行駛更大的權力,能否滿足自我的虛榮心等這些都與物質(zhì)息息相關。假設說,物質(zhì)消失了,那么我們的生活可能會寸步難行。于是,“物”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接下來就是“生”!吧焙芎美斫,那就是我們的生命。生命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沒了生命,就什么也沒有了。就仿佛是失去水源的魚,失掉了一切,自然也包括“物”。
由此可見,“生”的確比“物”更重要。那么楊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是從何而來了。只是,我對此仍有點異議。我認為,還有比“生”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義”。
《魚我所欲也》中,孟子曰:“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顧患有所不辟也”,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還有比生命更貴重的東西,所以有些災禍我不躲避。這里孟子所說的比生更貴重的東西,就是指“義”!傲x”的解釋繁雜多樣,每個人的心中都不盡相同,但肯定會有相同的一點——不違背自己的道德底線!假使讓一位有“義”的人去為了生命而做一些卑微茍且,違背他們內(nèi)心的事,那么他們一定會覺得生不如死。故此,在這種情形中,“義”更重于生。
每一個人對于自己國家的熱愛,都應該是心中的道德底線。國家的恥辱,滅亡,使得屈原縱身投入汨羅江,這也是屈原“義”的體現(xiàn)。所以,我對于楊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并不認同。
當“生”與“物”出現(xiàn)了碰撞時,“生”比“物”更加貴重,那些因錢財?shù)亩虝菏ィぶ伦詺⒘藬嗟娜,死的并不值得;而當“生”與“義”擦出了火花,那么“義”要更領先于“生”,那些因更好的物質(zhì)生活而背叛了自己的靈魂的人,也不值得!
我們應該做到“輕物重生”,但更應該做到“輕生重義”!這就是我的觀點。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2
“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要到哪里去?”過去聽人說這是哲學里的三大問題。然后還看過的是唯心主義,唯物主義的一些理論。而在看這本書之后,我才知道哲學的意義遠不止如此。哲學是個說太深奧不懂得也能理解皮毛,說簡單卻絕對不簡單的東西。我覺得它更像是你思想的過程中的各種深究,特別特別深刻的那種,深刻到我們這些人懶得去思考,只能留給專門思考這些的人去思考了。
這是一本深入淺出,包含知識眾多的哲學讀物。涉及古今中外、文化、思想、宗教、精神等多個方面。從古代的各種學說到西方哲學的影響,無一不說,內(nèi)容雖然多,看起來卻一點都不覺講得籠統(tǒng)。
眾多說法中總是會有許些相駁的,可是誰說的都有道理。就像孟子和荀子的說法,人性本善也好人性本惡也罷,只要我們在需要的`時候懂得哪些是應該做到的,哪些是不應該去做的就好了。在這個基礎之上,你才可以努力從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向道德境界與天地境界進發(fā)。
這本書我原本就陸陸續(xù)續(xù),反反復復看了很長時間,擱置了好多一段時間,昨日突然拿起來,把后面的一部分草草的看完。雖然每一章講的是一種學說的哲學看法與理解,可章章之間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只能承認我沒怎么用心去看,之前看過的那些,也沒記得多少。
再者我對于文言文太不感冒,大多找白話文看。好在這本書里白話文很多,文言文也有不少令我理解的。就像看詩詞一樣,小時候?qū)W習的時候覺得特別費力,現(xiàn)在再看,有的默默一想便知道就是這個意思,想記住也不是那么難了。其實終歸是那會沒成長,不理解不懂的原因。于這本書里的一些道理,也是這樣,該懂的懂了,不懂的還是不懂,也有一些東西自己是知道的,卻還是做不到。修行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啊。修到了就得道了。
故,這樣的一本書是適合看很多遍的。要慢慢的反復的去讀,去思考,才能明白更深處的東西。
“人必須先說很多話,然后保持靜默。”這是書里的最后一句話,我理解為,人生在世,必須要去尋找一些答案,必要的不必要的,我們會在逐漸的知曉中成長,獲得一些感悟,讓自己的內(nèi)心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強大。要經(jīng)過了這些沉淀的過程,心才算是真正的安靜平和起來了。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3
”哲學“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似乎不夠了解,它卻充滿神秘色彩。而它在我心中是個很崇高,很神圣,同時也是一個含義深厚的詞。假期我在家中反復的看這本書,但總是感覺不太明白,似懂非懂。哲學它是一個充滿科學權威的領域,令人仰視它。許多事情學了哲學才能真正明白;學了哲學可以使人變得聰明,腦子活、眼睛亮、辦法多”,“不管什么時候、干什么工作都會給你方向、給你思路、給你辦法”。所以哲學給人帶來的魅力是無窮的。
讀了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從宏觀上對中國哲學從古至今的發(fā)展有了認識,原本的一些困惑也逐漸有了答案。任何事物都有個起源,中國人的思想也不例外。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知道了人們常說的哲學是讓人聰明而有智慧的學問,這種說法是學習哲學的最大誤區(qū)。因為沒有學過哲學的人并不一定不聰明,而學過哲學的人也并不一定就聰明。事實上哲學是讓人知道自己沒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熱愛智慧的學問。學習哲學就是“上路”。踏上愛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學史的學習過程就是與前人在思想上進行對話的過程。因為盡管哲學家已經(jīng)不在,但是哲學家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卻永遠不會過時。他們?yōu)楹笕颂峁┝烁鞣N各樣可供選擇的可能方式。放假的時候,爸爸也推薦了這本書給我。當時很不了解,覺得這本書很枯燥很乏味?赡墁F(xiàn)在的我們對讀懂這本書很難,但是我們可以領略到哲學的龐大氣場和魅力,它可以讓我們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根本原理。能夠提升我們的價值觀和擴寬知識面。
書中說,哲學的功能不是為了增進正面的知識,而是為了提高人的心靈,超越現(xiàn)實世界,體驗高于道德的價值。書中還說,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須哲學化,當人哲學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面對壓力與日俱增、經(jīng)濟急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面對期望與現(xiàn)實的強烈沖擊,我們很多人無法在疲憊與焦躁中尋找到內(nèi)心的安寧。書中說:“教的作用,就是使人吧事實上已經(jīng)不同程度上在做的事做完全……一個人若是把他所明白的完全做到了,他就是圣人。”這一個看上去似乎不高的要求正凝聚了千百年來君子修身的理想。該做的事完全做到了,即使是最平凡的事,做“完全”了便是至善,在我們的心中就不會再有遺憾,也就不會再有失望。我想,到了那時,我們的教學中也就不會存在“好生”與“差生”的概念了。
我很感激這本書,因為它激活了我的思想,它讓我認識到即使是在這樣一個學生時代,但仍然需要了解哲學。因為哲學是最具條理化和反思性的思維活動,它可以幫助我們整理紛亂的思緒,尋覓萌芽中的未來希望。,在其中我們也可以學會
我很慶幸我能讀到這本書,它讓我的靈魂得到了一次洗禮和凈化。也讓我真真的了解了哲學。雖然不是很明白,但也讓我受益匪淺。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4
中國哲學簡史,是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的傳世名作。在沒看這本書之前,我對哲學的了解大概就僅限于神秘、晦澀與深奧了——當時的我,甚至以為哲學是各門學科中最無用的一個。直到我翻開了這本《中國哲學簡史》。
有人說,好書就是會讓你在看后反思很長一段時間;有人說,好書就是會讓你在看到中途時便大徹大悟;但這本書不一樣,我在翻開它第一頁的目錄時,便醍醐灌頂了。
“我所說的哲學,就是對于人生的有系統(tǒng)的反思的思想!钡拇_!
哲學,其實就是一個人過完一生后,想要對自己的生活做一個總結時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總合。而由于一個人他不可能不活在生活中(或許有人會說莊子的“喪我喪耦”不活在生活中,但我認為其實那一種“人”已不再是人了,他只是大道的一種具象化的體現(xiàn)),因此,哲學離我們其實并不遠,甚至無處不在。
第一頁的`醍醐灌頂讓我對這本書產(chǎn)生了巨大的興趣。很快,我便開始研究起了目錄——于是我便知道了為什么這本書被歷史學家陳來先生贊譽為“在世界上還沒有見過第二本這樣的書”。
蓋因首先,它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將所有的哲學學派、理論、觀點都收集、理解、展示出來的書了,光是這點,便可以勝過其之前的任何古代哲學書;其次,它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將東西方的哲學觀念進行比較、討論、融會貫通的書了,這一點也同樣使它成為了中國哲學史上一座巨大的里程碑。
翻開里頁,我又一次震撼到了!如果說上面所述兩點只能讓馮友蘭成為中國近現(xiàn)代哲學史上的一代宗師的話,那么現(xiàn)在,他可以說是開山鼻祖了。在這本書中,他不僅清楚闡述了各個哲學觀念,還對其進行了延伸探討以及比較討論,例如:在第九章介紹《老子》思想時,他不僅將《老子》所謂道解釋為了哲學家們?yōu)榱诉M一步解釋“名”而所假設帶來的結果,還與西方“形而上學”進行了比較分析,看完不禁覺受益匪淺。
《中國哲學簡史》,真好!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5
剛讀完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先說一下對這本書的理解和感受,再說一下我個人的讀書觀。
我沒有看過其他人寫的中國哲學史,只是從《陳寅恪講國學》中了解到,陳寅恪對馮友蘭的這本評價非常高,覺得它真正發(fā)揮了"了解之同情"的態(tài)度,客觀而公正地去看待中國歷代的哲學觀點。雖然沒有對比,但是我也能感受到它態(tài)度的客觀、公正,對待各家觀點不做過多個人的評判,只是用通俗易懂、直白淺顯、清晰流暢的語言,將中國歷史歷代的大哲學家、著名學派(儒、道、墨、法、陰陽、佛、新道家、禪宗、新儒家)及其主要觀點娓娓道來。他不對讀者的判斷施加任何影響,態(tài)度嚴謹、風格樸實,再加上簡潔語言的魅力,讀起來沒有任何壓迫感。任何人讀完后,都可以從中選取自己喜歡的、認同的學派,去針對性地找相關著作來研讀。不管作為一位哲學史研究者還是作為書的作者,馮大師的這種風格,都是值得推崇的。也難怪這本書在哲學史著作里,堪稱最經(jīng)典。
因為書叫《簡史》,所以對各家觀點和哲學家本人的生平都沒有做深入的介紹。單從入門角度來看,已經(jīng)能勾起人的`興趣了。在看書之前,我不知道儒學在各個朝代都得到了不同的重視和新的闡釋,也不知道禪宗原來是佛學和道家的結合。老莊學說宏大但晦澀隱秘,向郭注解卻把老莊哲學解釋得非常高明而又進步,讓我想要深入探究。道教的產(chǎn)生原來是因為佛教進入中國后,引發(fā)了大眾對民族宗教缺失的憤怒感。新儒學和先秦儒學差別非常大,到底哪個更高明眾說紛紜。中國人并不是沒有對封建禮教的反抗和個人獨立意識的追求,魏晉名士的"風流"佳話一直在歷史長河中閃閃發(fā)光——但也可能正是因為缺乏才顯得可貴吧。
馮大師說,哲學是對人生有系統(tǒng)的反思的學科。我可能在這方面比較晚熟,一直到目前奔三的年紀了,才發(fā)現(xiàn)自己漸漸開始選擇性地去相信和實踐某些哲學學派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清晰了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西方客觀主義、自由主義為主。在我讀書的過程中,對于所有文學哲學書籍中我看到的觀點,我理解其由于歷史環(huán)境的局限而不可避免的弱點,都會從現(xiàn)代社會的角度去選擇稱贊或批判。而現(xiàn)實中我遇到的每個人都有跟我觀點不一致的地方,因為大家都有各自思想的選擇和歸依。我會理解這種差異,不會以自己信奉的為真理而要求人人如此,但對于明顯落后和愚昧的觀念也會不留情面地批判。
這是我目前的讀書觀處事觀。不求完全正確,但求用自己獨立的理性認知,去實踐自己的觀念,完成自己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任務——成為自己。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心得08-22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08-23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07-21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02-21
《中國哲學簡史》讀書心得08-18
讀《中國哲學簡史》有感08-20
中國哲學簡史讀書心得02-23
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有感08-24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精選19篇)04-25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4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