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救世主》讀后感3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遙遠的救世主》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遙遠的救世主》讀后感1
近期無意間看到電視劇《天道》的片段,很感興趣,就找到了原型小說,也就是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電子書,看了一遍以后還感覺意猶未盡,又買了紙質書,重新閱讀了一遍,讓我感觸很深的是芮小丹對于丁元英王廟村“扶貧”的思考:原來能做到實事求是就是神話,原來能說老實話、能辦老實事的人就是神。
回顧整個事件,從丁元英一開始埋頭在屋子里連續(xù)一周的資料搜集和市場了解,完成一整套市場化運作方式的設計,再到在王廟村的實地走訪調研,以及對格律詩公司運作、農商戶個體生產的思想動員,再到公司從生產、注冊、知識產權保護、認證、宣傳,最后在國際展會上降到成本價進行促銷,和樂圣公司對簿公堂,過程中給格律詩找到實質掌門人,未費吹灰之力做了巨大宣傳,都是基于對市場、文化屬性的認知,采取的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行動,最終促成了格律詩公司和王廟村個體商戶成為樂圣公司生產體系的一部分,構建了兩者階段性長足發(fā)展的基石,樂圣公司也從中整合了資源,降低成本造價。
在格律詩公司運作方面,一方面逐步構建了核心管理班組,同時通過現實的選擇逐步篩除了不合格的管理班子(如劉冰),一方面通過和個體商戶的合作,以及音箱的低成本、高音質的`實踐、國際認證,逐步打造出格律詩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在王廟村農民的生計方面,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的輸出、實踐,農民注冊為個體工商戶,形成內部自生、自循環(huán)的生產、供銷體系,同時基于格律詩公司的音箱需求,逐步擴大供銷網絡到樂圣公司,既為個體商戶提供了造血之道,又創(chuàng)造了市場。
在決定格律詩公司和王廟村個體工商戶關鍵的樂圣公司官司方面,從公司設計之初,丁元英就設計出了一整套可抵抗屆時低價競爭法律空白的生產體系,低成本、商戶和公司無實質從屬關系,唯一置之事外的就是他的個人榮譽甚至生死。
以上設計、實踐,都體現出實事求是。從設計者、參與者到實踐者,無不是一步一個腳印,拼盡個人的全力,充分應用市場運作的規(guī)律,最終造就了王廟村、格律詩公司的“神話”。
通過以上整體事件的閱讀,沿著主人公的思考,讓我引申到工作、生活甚至育兒上,關于實事求是方面的啟發(fā)。
首先,從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來看,丁元英在這套生產體系設計之初,利用個人的知識和法律儲備,充分了解音響市場的資料,以及王廟村村民的實際,構建出一整套生產體系,及未來可能出現訴訟的資料、行動準備,并動態(tài)根據事件發(fā)展提出調整建議或應對措施(如劉冰等的倒戈、肖亞文的出現等)。這說明在做一件事前,既要有理論基礎,又要結合實踐,在做事之前要提前籌劃、未雨綢繆,甚至走一步看十步。
其次,付出多少,收獲多少。實事求是,一步一個腳印,最終能實現最初的初心。想想看,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和實際的付出是否配比:如工作中,想要達到A效果,但是時間卻都大量花在B事件,怎么能夠達到A效果呢?又如學習中,希望在某方面卓有成效、獲得知識儲備和提升,但是時間卻花在學習以外,如何能夠提升呢?又如在育兒方面,希望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卻缺少對孩子的陪伴、觀察和付出,如何能影響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充分的愛呢?
第三,不管做任何事情,如果從一開始能夠進行整體的規(guī)劃,同時付諸實踐、付出時間、想盡辦法組合資源,又有什么干不成的呢?說干不成的,肯定是哪方面沒有做到、沒有做好。
最后,從公司治理的角度,如果一開始就考慮清楚一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運作模式、市場,所有的生產、經營、管理動作都圍繞著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打造、市場拓展,公司才能逐步立足于市場之中,才有長足發(fā)展的基礎。
整體來說,《遙遠的救世主》是一本非常讓人有啟發(fā)的書,可以從不同的視角進行思考和觀察,而關于實事求是這一點,更是可以不斷實踐,充分應用于自身的行動之中。
《遙遠的救世主》讀后感2
《遙遠的救世主》,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丁元英在柏林私募基金撈了國人2個億后,不知處于某種原因思考,突然宣布私募基金解散,結束了他在法律真空地帶利用文化屬性對中國股市屠殺性的掠取,本次獲利最大的金主是擔保方和柏林的資本家,由于半路解散,導致自己的資金被凍結,子然一身回到中國某古城隱居下來。在認識女警察芮小丹后,經過組裝音箱事件,很快成為他的紅顏知己,為了給紅顏知己創(chuàng)造一個神話,一起策劃了對王廟村貧困縣扶貧的故事,道出“本來就沒有救世主,有的是忍別人所不能,苦別人所不能”的自救生存法則;故事最后的結局是,各個階層對困境的解決方法各有不同格局,消極,積極,退縮,憤怒,把面對挑戰(zhàn)的人性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刻畫的淋漓精致,總之,這是值得一部深思的作品!
本書中闡述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guī)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guī)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錄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秘笈”,弱勢文化由于易學、易用、易懂成了流行品種。
故事里的三個小人物股東,在公司遇到強力競爭對手的官司起訴時束手無策,在求和失敗后選擇退縮,他們認為公司會敗訴,于是馬上放棄了三年以來辛苦奮斗的成果;而另一個女主的朋友確在這畏難當中選擇入股公司,相信公司。選擇決定了你是誰,在時間、空間與進化的無常中,你的選擇尤其可貴,你甚至可以憑借選擇,而透過無常,看到恒常。生命的意義在于選擇,不同的思維造就了不同的選擇,成就了不同的人生軌跡!
人從根本上只面對兩個問題:一是生存,得活下來;二是得回答生命價值的問題,讓心有個安處。正如心理學家武志紅所說,生命的意義是成為你自己。在浩瀚的宇宙,在時間的長河,在進化的歷程中,渺小如塵埃的你的選擇,至少對你這個個體而言有無限的意義。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給不了我,給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覺到、悟到的,我才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無論是佛學、基督、道學,還是王守仁心學都是在強調內心的修為與平和。
那么丁元英做道了嗎?丁元英扶貧的動機源于是送給芮曉丹"禮物”,雖然意識到中國股市是提款機,但為了芮小丹,還是破戒,指點芮及歐陽雪買股票。芮在臨死前給他給電話,他按照他的思維顯得淡然,而芮死后又口吐鮮血;對于樂圣林雨峰一開始就設計好的殺富濟貧,卻又上五臺山求個心安,他的所作所為.從未感受到他的空,只是感受到他猶如一個殺手般的冷靜冷血,為尋求利益可以不擇手段。其身上還充斥著痞氣,對世俗的不滿,憤青的激動,強烈的控制欲,他的心何曾有一點的平和。沒有內心的安寧自然談不上修為,盡管滿嘴的得道與大悟。他把傳統(tǒng)的習俗觀念與內心修為混淆起采,習俗觀念只是人腦對于客觀世界的基本反映,只是在修腦的層面,無關內心;修心是內心世界與外在客觀世界的協(xié)同,這屬于不同的境界。
修心并不代表需要特立獨行,并不代表一定要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芳自賞。人生處處皆在修心,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當內心不再受外界影響,并且與外界和諧一體,即是心安悟道。
故事最后讓人悲憤的是芮小丹的自殺,用什么去解釋這個?丁元英沒有去阻攔,他認為他理解她,因為她不能無用的活著,難道沒有了美麗的皮囊,就沒有了生存的意義?沒有了完整的軀體,就沒有了生命的尊嚴嗎?但是作為彼此相愛的人,正向價值體現的不應該是責任、義務、生死相依嗎?所謂的道或者自然就可以任意放逐生命?自殺有著千萬種理由,但是不管哪種自殺都是自私的,是一種逃避。現實社會的海子自殺,留給他老母親多大的創(chuàng)傷,這是誰可以彌補的?小說中小丹的自殺,讓她的父母又怎么釋懷。暫且不評價丁元英對小丹是兩個孤獨人的惺惺相惜還是小丹那種女性對超乎自己的男性的崇拜,但是丁元英知道了結果卻沒說一句話,或許他認為自己是神了。
《遙遠的救世主》讀后感3
似乎用“讀后感”這樣的表述方式,顯得特別幼稚,慚愧自己并不是專業(yè)的文字工作者,也不敢貫之“書評”之類的標題,僅作為自己讀后的一些感悟隨筆吧。
在我看來《遙遠的救世主》是作家豆豆最著名的作品,也是最能反映她對于“文化屬性”的理解及觀點的作品。全書通過講述商業(yè)奇人“丁元英”和天國的女兒“芮小丹”因一張唱片結緣發(fā)展成愛情的“發(fā)燒友”,從扶貧公司“格律詩”公司在強力“殺富濟貧”下,與名族音響品牌“樂圣”公司之間的商戰(zhàn)事件,引出了人們對于“得救之道”的討論,和關于“文化屬性”的思考。后在05年根據這本書改編的電視劇《天道》在國內熱播。
我曾把它推薦給我身邊每一個好朋友,我覺得這樣好的作品不應該被遺忘。這本書對不同文化屬性的人物在面對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思考方式以及處理方式,得到不一樣的結果,這看似是命運實則又是必然。其中涉及很多關于宗教、傳統(tǒng)文化的思考。我想先以我最喜歡的三個人物為線索來分享我的一些感悟,當然,我并不敢為書中的人物下判詞,只作為自己一些感悟的分享。
丁元英
看完這部電視劇后就徹底被王志文大叔圈粉了。這個人物是這本書的靈魂人物,關于這個人物,我只能說,他高明而自知自覺,但是他的高明太過獨到而很難有知己,用書中韓楚風的話說是“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這并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用時下的話,因不可復制無法傳承,而成為絕版。他的邏輯說到高處,是扒拉人靈魂里的那點東西,不可說因為一說就錯。說到簡處,大道至簡,萬物發(fā)展皆有律,按規(guī)律辦事。
肖雅文
肖雅文可以說整部戲里我最喜歡的女性角色,畢竟芮小丹是“天國的女兒”,太過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歸宿往往是毀滅,因為毀滅所以不容玷污、因為毀滅所以永恒。歐陽雪呢,似乎多了一絲絲柴米油鹽味兒,少了那么一點點陽春白雪的感覺。雅文似乎是這兩者之間有更為平衡的體現。
而且雅文的成功是可學可復制的'。我之前說丁元英的“得道”是自覺自知的,這種自覺自知多少有天時、地利、人物命運和那點“慧根”共同發(fā)酵的,讀后感而雅文的“得道”卻是看到、悟到、學到。她的命運發(fā)生的改變,既有自身“結善緣種善果”的初心和一點點運作成分,又有自身本身素質過硬的前提條件,這無疑是給了每一個站在井底的人一種可以爬上井沿兒的可能性。
馮世杰
其實在全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馮世杰。這看似奇怪卻也順其自然,因為我的成長環(huán)境、原生家庭都與馮世杰非常相似。在我看來馮世杰是底層小人物的行為典范,卻有著不世俗的初衷,有著一份難得的“真”。
從某種角度來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道”,是每個人的頭腦中的主宰,是一個人的文化屬性、價值體系、道德底線。也有一套自己“為人處世”“行事作風”的“術”。
馮世杰是最先有拉攏芮小丹、接近丁元英的企圖,這些“術”讓他看起來演技拙劣、不夠憨厚,也引來丁元英的那句“你說咱倆誰成心的?”在芮小丹那兒也碰了一些灰。而他的“道”卻很不俗,他是真想為“王廟村”做點什么,不得不說這個“道”讓我沒辦法討厭他。這并不是出于道德綁架,我不能抨擊他,而是這個社會“有招有術”的人是在太多了,馮世杰只算是演技拙劣的小角色,而有“道”有心的人卻很少。
他自然自知沒有能力拯救王廟村的能力,也不懂“大愛不愛”的道理,即使這樣他也愿意賣力表演求一個機會,而且他實際、他肯干、不怕失敗,是多少傳統(tǒng)農民的寫照。葉小明是個聰明人,劉冰是爬上井沿看了一眼又流落回井底換上精神絕癥的人,而馮世杰能走到最后,是因為他的初衷。
其實這本書,真的不好講,天國的戀情、神話禮物、殺富濟貧、得救之道都不足以蓋之,書中關于文化屬性、關于宗教、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解讀,也很難去討論,因為一說就錯,還是很推薦大家可以去讀一下,電視劇版的現在也可以找到,只是刪減了很多片段。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的話:它給了我一個新的視角,就像開了一扇窗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遙遠的救世主》讀后感】相關文章:
遙遠的救世主讀后感08-23
《遙遠的救世主》讀后感07-24
《遙遠的救世主》讀后感03-08
《遙遠的救世主》讀后感08-23
遙遠的救世主讀后感09-14
《遙遠的救世主》讀后感(4篇)08-10
《遙遠的救世主》讀后感5篇09-19
《遙遠的救世主》讀后感(精選17篇)08-22
遙遠的救世主讀后感6篇03-27
遙遠的救世主讀后感4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