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推薦度:
-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推薦度:
- 讀親愛的安德烈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集合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讓我知道了龍應臺那個年代的貧窮,那樣的生活,那樣的環(huán)境,那樣的落后,是我無法想象的。而安德烈這一代,及我們只一代,這是另一個世界。這個時代,與時尚接軌:瘋狂地聽音樂,無止地跳舞,拼命地玩耍,這些與龍應臺那一代截然不同。而這樣的差異,會選擇的人總是站在安德烈的那一年代,殊不知,當人們的生活,文化隨著時間逐漸提高時,往往會丟棄一些原始的東西,被金錢所束縛而變得殘忍。而那被丟棄的東西,正是龍應臺那時所普遍擁有的單純與互助。現(xiàn)在的人們,在利益的誘惑下,友誼、親情變得一文不值,而身為現(xiàn)代人的我們,又是否看清什么呢?還是在享受著販賣心靈后得到的物質(zhì)呢?也許,我們能期望某一天在我們享受物質(zhì)時,回頭想想逝去的心靈。
也許,我和安德烈是同一代,一個新新時代,懂的快樂,玩耍和音樂的時代。在我們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有自己的.偉大理想。我們不是只懂玩的叛逆少年,我們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向往,所以也請?zhí)煜碌母改改芾斫馕覀,別總用“輕狂”指責我們,別總用“清狂”批評我們,別總用“不行”給我們下死刑。在信中龍應臺寫過這樣一句話:走進人生的叢林之后,自由卻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時間在閃避道上的荊棘。這句話然我感受很深,是呀,人生的荊棘太多,困難太多,每一個困難都需要花上你大多時間去克服去打敗,而在人生的時間中就給自由的,玩耍的卻所剩無幾,畢竟這個社會殘酷。雖然我還是一個初中生,但只屬于小學生的自由,我卻無法在享受,也許這正是龍應臺在信中所說的“寂寞無比”。
信中,安德烈說自己是一個百分百的混蛋,我的想法和龍應臺一樣,我并不認為他是混蛋。人活在這個世上,總有一些有優(yōu)點,不能因為他人在受苦自己在享受而自貶。其中,安德烈與龍應臺都寫了自己對道德的看法,安德烈因為面對道德而厭惡自己,但我認為只管這樣厭惡自己是沒有用。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與他人條件優(yōu)越時,不該更加努力地生活著,用更好的方法幫助他們嗎?畢竟他們的貧窮鄙視自己造成的,我們不必厭惡自己。同樣,既然意識到這一點了,就應該讓自己節(jié)省一點,不浪費東西和金錢,就給需要幫助的人。此外,我們在吃穿住行,也是給自己一個良好的條件去掙金錢和愛心,所以我們需要心存善心并付出行。
在關(guān)于人際關(guān)系方面的感受,我不會像安德烈一樣去煩惱,而是堅決地支持自己的想法。在權(quán)威的世界里,人際關(guān)系仿佛顯得很重要,它可以將你從山峰摔到低谷,也許會讓你一炮而紅,所以,掌握好人際關(guān)系很重要。對每一個人都露出微笑,面對那樣的“英語老師”我們大不用消極的方式去反抗,我們可以與那樣的權(quán)威坐下來溝通,解決好所在問題,而不是將那無謂的反抗化作讓自己受傷的一把劍。至于那對于我來說還很遙遠的愛情,在龍應臺的話中,我也找到了最好的詮釋:你需要的伴侶,最好是那能夠和你肩并肩立在船頭的,淺酌低唱兩岸風光,同時更能在驚濤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的人。對于愛情,也許我還想得很簡單,但這句話卻和我想的一樣,愛情不需要?菔癄,滄海桑田,只需平平淡淡地“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在書中,何必要糾結(jié)于“左”“右”之分呢?就如菲利普所說的,極左跟極右,就像站在一個圓圈上,看起來是在兩個相反的方向走,其實最后會碰頭的。在我看來,只要做出的決定對人民對國家有好處,都可采用,不必計較誰好誰壞。有時候,今天的問題用一種方式解決,明天用另一種。也許,支持“左”“右”之分的人都是為人民好,那不如將左右結(jié)合,即可“左”也可“右”,既能解決政治問題,也可擺平爭吵,豈不萬事大吉,皆大歡喜?有時候,不需要問到底,探個透,適中也是一種解決方法。對于那些有爭議的問題,若你看后解決不了什么,那你不如當做看了一本故事書,不用無風起浪的分出勝負。要知道,有些問題就是這樣。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2
花了三天晚上,我陸陸續(xù)續(xù)地看完了《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我不敢看快了,即使這本書對只是龍應臺和她的兒子安德烈之間來往信函的收錄。這本書里的信件所談內(nèi)容設計了很多方面,如衰老,死亡,流行藝術(shù),價值取向等等,有許多是我現(xiàn)在這個年紀所不能了解和體會的,但也有我所能領(lǐng)會的——他們都在竭盡全力地去了解彼此,撇開那些深奧的東西,還有母子間的愛與坦誠。
從開頭的兩篇文章,《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連接的“份”》都可以看出,無論是四五十歲的龍應臺,還是她那二十多歲的兒子安德烈,他們都在感嘆時光飛逝,并表示了他們都想重新認識對方。安德烈,MM,每一封信的來往都是兩個世界的交匯。相差三十多歲的兩個人,都在努力地融入對方,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試著再去重新認識一遍我的父母呢?
龍應臺試著忘記那個原來的安德烈——“那個讓我擁抱,讓我親吻,讓我牽手,讓我牽腸掛肚,頭發(fā)有點汗味的小男孩”,而是直面十八歲的安德烈——“臉上早沒有了可愛的“嬰兒肥”,線條棱角分明,眼神寧靜深沉”。而我,想試著用一個正在走向成熟的孩子的目光,來重新審視我的父母。
那么爸爸就不是所謂的“嚴父”。他很少沉下臉來,他也會哈哈大笑,如果他一直都是沉著臉,那只能說他可能是網(wǎng)上所說的“面癱”。爸爸其實很喜歡在網(wǎng)上看職業(yè)游戲選手的比賽,但我總是看不懂那些花花綠綠的游戲界面,也看不懂那些長得奇形怪狀的東西跑來跑去有什么戰(zhàn)術(shù)可言,但爸爸總是看得不亦樂乎;爸爸也在網(wǎng)上看時事和新聞,但除了什么怪事奇事,我對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很少感興趣。當然,我和爸爸也有談論的東西——我們可以在飯桌上,由一碗竹筍雞聯(lián)想到《紅樓夢》,爸爸就會開始講述“紅學”是什么東西;也可以在看電視時就開始你一句我一句地背白居易的《長恨歌》和《琵琶行》。我其實不喜歡作文書里的“慈父”,“嚴父”,那些都太虛幻了。我更希望看到一個真實的人,生氣了就吵,滿意了就夸,會笑會哭,就如安德烈和龍應臺一般,每一句都發(fā)自肺腑,每一句都掏心挖肺的真實,不對就是不對,厭惡就是厭惡。
如果真實,那么媽媽也就不是會半夜起來特意到你房間給你蓋被子的`母親,她會在我生病不舒服時關(guān)心我,但不會跑來蓋被子,除非我發(fā)燒。我的父母一律認為我已經(jīng)不小了,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而且媽媽很新潮,微博,微信,YY(標志為一只可愛小浣熊的語音軟件),眼下最流行的游戲。全都可以在她的手機上找到。爸爸一直說我和我媽是十足的“手機控”,那么我和我媽媽的聊天內(nèi)容自然要豐富一些。媽媽在微博上看到有趣的事會第一時間告訴我,然后兩人一起捧腹大笑;我們倆也會在一天晚上走在街上,兩旁的行道樹投下朦朧的剪影,路燈灑下一團昏黃的光,邊談著今晚某某頻道的歌會,一邊慢慢走回家;也會在逛書店時,看見《飄》媽媽就想起斯佳麗,再想起費雯麗主演的《亂世佳人》和她看過的為數(shù)不多的名著之一《基督山伯爵》。總之看我和我媽的相處方式,就像看一對姐妹,聊游戲,聊好歌,聊小說,有時也會聊聊學習。我總覺得,和父母相處,做到父(母)慈子孝并不是最高境界,正如與老師是亦師亦友,和父母也應該如朋友一般,可以嚴肅地探討學習,也可以侃得天南地北,幾乎是無話不談,也就如安德烈和龍應臺。
時間白駒過隙,“安安”不見了,我也在長大。以后我和父母會怎樣?二十歲時,三十歲時,四十歲時。沒人知道,或許那是已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抑或一切如常。但至少《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告訴了我,每隔一段時間,去重新認識一次自己的父母,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們都在成長,每一次認識都是在拉近我和父母的距離。摒棄如提線木偶一般僵硬的“嚴父慈母”,直面最真實的父母,這樣,我才可能真真正正體會到龍應臺和安德烈在寫信時的那份感受——很高興認識你。
從小時候到現(xiàn)在,每一次重新認識對方,都有一種快樂,都是一種蛻變。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3
“你18歲的時候,最快樂的事是什么?最遺憾的是什么?你和你父母談過嗎?”在一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很多學生都會問我這些問題。當時,他們與父母的溝通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的關(guān)系甚至處于冰點。所以,我決定和我的學生們一起讀一本書《親愛的安德烈》。
這本書的作者是臺灣作家龍應臺。她是一位兇猛的文學斗士,被譽為中國最強大的筆;她也是一位敏感的母親,有兩個反叛獨立的混血兒子!薄队H愛的安德烈》是龍應臺和大兒子安德烈的書信集。它包含36個字母。這36封信反映了母子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它們記錄了兩代人為消除隔閡和沖突所作的努力,為中西文化碰撞提供了清晰生動的例證。
在序言中,作者說:“要遇到一個18歲的孩子,你必須從頭開始。你必須放手!辈还芪覀兪钦l,我們18歲的孩子可能很熟悉,相信理想,向往自由。但面對我們18歲的學生或孩子,我們總是在他們的地位和身份方面與他們進行不公平的溝通。他們會反抗,他們會掙扎,他們甚至會開始逃跑。我們生活中許多18歲的孩子和父母都生活在同一個環(huán)境中,正如作者所說,“就像水上的浮萍,他們彼此分離,對世界其他地方漠不關(guān)心”。我們更需要的是一起努力。讓我們在生活中再遇到一個18歲的孩子。他們也第一次認真地了解父母。無論是通過信件、對話還是游戲,我們都需要找到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聯(lián)系。
想想我18歲的時候,忙碌緊張的高中,我早晚都遇到了父母。我們的談話似乎都是關(guān)于“你想吃什么?”今天學習怎么樣?”考試怎么樣?”這樣的關(guān)心和問候,F(xiàn)在學生的情況也差不多了。家長更注重孩子的學習。似乎他們對孩子的情感、愛好和愿望知之甚少。更不用說深入的交談和理解了,更何況,幾天不跟家長說一句話是不可能的!蔽抑恢烙卸嗌俑改负秃⒆幼≡谕粋房間里,但沒有什么可談的。他們彼此相愛,卻不認識對方。他們渴望接觸,卻找不到一座橋。在《親愛的安德烈》中,兩代人之間的對話可以如此廣泛和直接,沒有說教,而是敞開心扉。從“當?shù)聡嗽诘聡咔驎r,你會為他們歡呼嗎?”為了探索兒童對歷史和國家的理解,從一部關(guān)于階級與貧富差別的電影和社會公正兩方面探討生活中的兩種道德,從一夜之間的新聞事件談起民主理想主義的觀點,從香港和德國的咖啡館談起文化。從彼此的問題中談論死亡和未來。我想如果你想更全面地了解一個人,你可以試著瞄準一個問題,不僅是你的'提問和回答,而且是互動交流,這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
如果18歲的擔心不是生死攸關(guān),肯定是一些小事,但會影響一整天的心情。家長會告訴我們,我們需要學會像雞湯一樣平衡,但很難體諒別人的感受,照顧好自己的位置。但這是我們生活中應該學會處理的麻煩,因為我們的思想是獨立的,但我們是社會群體中的人。對于未來,我們需要牢記龍應臺的話!睂ξ襾碚f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成功,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xiàn)代生活的框架下,什么樣的工作更有可能給你帶來幸福?首先,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你的工作對你很有意義。如果你的工作沒有綁架你,讓你成為工作的囚徒,讓你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更有可能幸福。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時,你就會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了你時間,又沒有剝奪你的生命時,你就有了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感會讓你快樂!遍L久以來,無論是高考、考研、就業(yè)、升學、戀愛、婚姻、家庭等,都需要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自我,認清生活的本質(zhì)。我們的最終責任對象是“我們自己”。而那些18歲的老路,無論誰有高人的指點,有多少深坑和險情你都要避免,還是自己走。
安德烈與母親龍應臺的交流,是我們生活中的望遠鏡和放大鏡,它使我們能夠看到遠處的天空,以及我們生活中的困難和平凡。我們也可以在這里找到18歲問題的正確答案。我們也慢慢地用眼淚和離開去理解:所謂的父母是那些不斷地快樂和悲傷到背后,想要找回擁抱卻不敢說出來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這是第一次出生并成為人類。再說,他們是第一對父母。我們也是第一批孩子。事實上,我們都在成長。當孩子因為父母而幸運時,他們?yōu)楦改父械津湴。這是我們必須獨自走的路!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4
“你18歲時,最開心的事情是什么?最遺憾的事情是什么?你跟父母會聊天嗎?”在一年的班主任生活中,很多學生會問我這些問題,而那時他們與父母的交流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關(guān)系甚至處于冰點。于是,我決定和學生共讀一本書《親愛的安德烈》。
這本書的作者是臺灣作家龍應臺。她是一位激烈的文學戰(zhàn)士,被譽為華人最有力的一支筆;她也是一位敏感的母親,有兩個叛逆而獨立的混血兒子。《親愛的安德烈》是龍應臺與他的大兒子安德烈互通書信的集結(jié),全書共收錄了36封書信。這36封書信呈現(xiàn)了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思想意識的影響,記錄了兩代人試圖消除隔閡與沖突所做出的努力,也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個清晰而生動的范例。
在序言中,作者說“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你得從頭學起。你得放空自己!睙o論是誰,我們的18歲或許都似曾相識,信奉理想,渴望自由。但面對我們18歲的學生或者孩子時,我們卻總是以后來人的立場與身份與他們不平等地溝通。他們會抗拒、會掙扎,甚至開始逃避。生活中很多18歲的子女與父母的現(xiàn)狀正如作者所說“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蕩開,從此天涯淡泊”,我們更需要的是共同努力地去做嘗試。讓我們?nèi)ピ俅握J識人生里一個十八歲的人,他們也第一次認真去認識自己的父母。不管是通過書信、交談還是游戲等形式,我們需要去尋找一個溝通孩子與父母的紐帶。
想想自己的18歲,忙碌而緊張的高中時期,我與父母都是早出晚歸地碰面。我們之間的對話好像也都是圍繞著“想吃什么?”“今天學習怎么樣?”“考試怎么樣?”諸如此類的關(guān)心與問候,F(xiàn)在的學生情況也同樣類似,父母更多的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似乎對孩子的情緒、愛好、心愿少有了解。更別說深度的交談與了解,更有甚者,一言不合可能和父母好幾天不說話!拔也胖,多少父母與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彼此卻互不認識,他們向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梁,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倍凇队H愛的安德烈》中,母子兩代人,兩國人交談的話題可以如此廣泛、直接,沒有說教,而是袒露心聲。從“作為德國人在德國隊比賽時,會為他們加油嗎?”探討孩子對歷史、對國家的認識,從一部關(guān)于階級跟貧富差異、社會公義的電影探討生活中的兩種道德,從一晚上的新聞事件談到對于民主理想主義的看法,從香港與德國的咖啡館談到文化,從對彼此的提問談到死亡與未來。我想如果你想更全面地去了解一個人,那么不妨嘗試著針對一個問題,不僅僅是你問我答,而是交互式溝通交流,也許就會有意外的收獲。
十八歲的煩惱如果不是什么關(guān)乎生死大事之類,就一定是一些芝麻小事,但是卻會影響一整天的心情。家長們會像說雞湯文一樣告訴我們,我們需要學會平衡,可是既要體貼到別人的感受,又要照顧到自己的立場,是很難的事情。但這是我們一生中要學會應付的煩惱,因為我們思想獨立但卻是社會化群體中的人。對于未來,我們需要將龍應臺的話牢記于心。“對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xiàn)代生活的架構(gòu)里,什么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你去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漫長的.人生,不論是高考、考研、就業(yè)、升職還是戀愛、婚姻、家庭等,你都要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自己,認清生活的本質(zhì)。我們最終極的負責對象,還是“自己”二字。而那些十八歲的路,無論有哪些高人指點,幫你避過多少的深坑艱險,還是得靠自己走一走。
安德烈和媽媽龍應臺的通信就是我們生活的望遠鏡和放大鏡,讓我們看到了遠方的天空,也窺測到了生活中的不易與平凡。我們十八歲的問題,在這里也能尋找到合適的答案。我們也慢慢用淚水與離開去懂得: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在這世上,生而為人都是第一次,何況他們是第一次做父母,我們也是第一次當兒女,其實我們都是在長大。當兒女的因父母而幸運,當父母的因子女而驕傲。這些路,是我們必須獨自去走的!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5
親愛的孩子:
你好!我不知道你什么時候會降臨于世,由于你生得晚、長得遲,因而錯過了媽媽美好的青春年華。但沒關(guān)系,媽媽都一一說予你聽。
媽媽的童年很快樂,是在陽光的溫暖、雨露的滋潤下,歡笑多于煩惱而成長起來的。放心,作為90后生人,媽媽不曾受過什么物質(zhì)的貧乏、精神的空虛,諸如此類的苦。當然,也有可能是我安貧樂道的原因。童年是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孩子,我將竭力,為你培育這樣的土壤。我堅信,它將成為你一生前進的動力,吹在荊棘途中的春風徐徐。
孩子,你終將長大,不再整日依偎在媽媽的懷抱,邁入我曾踏過的“青春期”。這個時期的你,會與我面紅耳赤、還是沉默疏離?抑或,二者兼有,并且如同日落月升,只是不規(guī)則無規(guī)律的輪轉(zhuǎn)?孩子,媽媽沒有把握。不管怎樣,叛逆總會過去,血緣之親,不會因為幾句偏激的話語、幾件離經(jīng)叛道的輕狂事,而斬斷。在那之后,你應該會掙扎于學業(yè)的壓力,再之后,成年,從“有圍墻”的大學跳入到“無圍墻”的社會。那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那時,就該真如龍應臺所寫,我倆“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蕩開,從此天涯淡泊”,你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別人”,從媽媽的血肉身軀分離開,從媽媽的殷殷目光中遠去,正如我之于你的外婆。
說實話,我不能想象,會與你無話可說。在我的想象里,我們也許爭吵、辯論,但不會“話不投機半句多”。哪怕是寧靜閑暇,忙碌聒噪的時光,我們不能對話,但孩子,你會知道,我的耳朵永遠為你傾聽,我的心靈永遠受你觸動。即使無言,空氣中也該浮動豐富的安靜。
在你養(yǎng)成的品質(zhì)當中,我希望有這么一條:愛閱讀,善分享。我們除了擁有母子或母女情分外,我們還將是兩個讀者的關(guān)聯(lián)。我們共讀同一本書,我們分讀不同的.書,都可以交流、分享。觀點無關(guān)對錯,是否正確、代表權(quán)威,只是態(tài)度和品位;蛟S,你會繼承我的天性,天馬行空,說著說著,常常離題;也或許,你是理智的一個,常常拉我回正題,對我既生氣又無奈。
親愛的孩子,我將告訴你,那些歷史書上無甚多著墨,甚至一字不提、被時代遺忘的過往——屬于你媽媽的過往,增添了許多不必要的多愁善感。我的小學,課外讀物更倡導閱讀外國名著,比重上輕忽了國學。你問我是怎么統(tǒng)計的?孩子,從我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感性的統(tǒng)計,雖然不夠嚴謹,但充作參考應該無礙。媽媽那個念書的年代,大家閱讀外國名著,遠遠多于國學。可以看看我們的書目,如《簡·愛》《蘇菲的世界》 《霧都孤兒》《老人與!贰峨p城記》《湯姆·索亞歷險記》《魯賓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傲慢與偏見》《茶花女》《復活》《母親》《百萬英鎊》《童年》《嘉莉妹妹》《理智與情感》《飄》《福爾摩斯探案集》《野性的呼喚》《呼嘯山莊》《愛的教育》《基督山伯爵》等等,這些都是媽媽那個年代,學生偏愛的書目;而國內(nèi)的作品,如冰心、沈從文、魯迅、老舍、蕭紅等,都是比較靠后才去閱讀過,認識到國內(nèi)作品的魅力。而我國四大名著,很慚愧,媽媽至今沒全部將它們“拿下”。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書目差異,媽媽要好好思考才行。
主要接觸的體裁的順序也很有意思。先是長篇小說,然后是中短篇,其次散文,到如今偏愛的詩詞,孩子,這是媽媽在給你寫信時,才發(fā)現(xiàn)的有意思的規(guī)律。真的,交流和分享,受益的不僅是聽眾,傾訴者本身更是開闊思路,觸發(fā)靈感的過程。那么,孩子,你最愛的書是什么?為什么喜愛它?它在你的成長中扮演什么角色?你最愛的作者是誰?你是否敢于袒露自己,將心聲傾注于文字?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甚至批判抱怨的事,我真的,真的,真的不相信我們會無話可說,只要有心,努力嘗試。
孩子,你未來的媽媽,為人還不穩(wěn)重、處事尚未通達,你莫“嫌棄”;蛘撸瑡寢屜蚰銓W習,課堂上稱你為“小老師”。
孩子,媽媽雖然還未見過你,對你一無所知,但是,這世上,一個人自他/她的出生起,就讓我毫無保留的去愛,去付出,當屬你一個而已。噓,這個秘密,莫告訴你的外公外婆,姑姑和舅舅,尤其是你的爸爸,別說哦,他們會吃醋。噓!
媽媽
20xx年3月25日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6
曾被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深深的感動,感動于這位偉大而深情的母親,能用一顆尊重、包容的心和她的孩子們共處。年后,拿起的第一本書就是《親愛的安德烈》,像一部長篇的連續(xù)劇,從孩童階段看到了青少年時期,一頁接一頁,恨不得一口氣讀完。
這本書信集收錄了龍應臺和兒子安德烈三年來的36封書信。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當看到這樣一個介紹時,心底涌出的是些許的羨慕:如果我的孩子在她18歲的時候,還能和我保持書信聯(lián)系,那該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一件事!就像安德烈在書里說到的“我跟我的母親,有了聯(lián)結(jié),而我同時意識到,這是大部分的人一生都不會得到的份,我卻有了……回頭看,我還真的同意你說的,這些通信,雖然是給讀者的,但是它其實是我們最私己、最親密、最真實的手印,記下了、刻下了我們的三年生活歲月——我們此生永遠不會忘記的生活歲月!
。所以,我開始嘗試用文字來記錄我和涵涵之間的點滴片段,希望在將來某個時候我想念她時,回頭翻看這些文字,播放一段自己的電影,看見她稚嫩的小臉、清澈的雙眼和甜甜的笑容。
整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他們母子倆因為年齡差距和東西文化背景差異,在很多問題上有分歧,但是,他們只是就事論事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沒有試圖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看法。龍應臺不像是安德烈的母親,而更像是他的朋友,一個愿意聆聽的朋友。十八歲的安德烈能和母親堅持通信三年,在信中,他們無話不談——政治、喝酒、旅行、戀愛、各種困惑,如果沒有長久以來的彼此尊重,我想,他們母子是不可能有這份信任的。
我也一直在努力做到和涵涵平等相處,并為此常常有些沾沾自喜,然而,安德烈的一段話卻讓我陷入了沉思,他說“MM,你跟我說話的語氣跟方式,還是把我當十四歲的小孩看待,你完全無法理解我是個二十一歲的成人。你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嗎?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quán)’或‘施予’,你并不覺得那是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quán)利!”
是啊,孩子的“自由”和“權(quán)利”不應該是我們賦予的,而是他們來就應該享有的。這種“自由”和“權(quán)利”不能因為家長心情不好而被隨意剝奪,也不能因為家長怕麻煩而被隨意剝奪,更不能因為家長怕失去自己的“權(quán)威”而被隨意剝奪。
這讓我聯(lián)想到了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一個話題——“我的孩子不聽話”。我們似乎從小就被我們的.父母念叨著“要聽話”,如今,我們理所當然的又希望我們的孩子“聽話”。其實,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所要求的“聽話”,到底是希望孩子能自覺的“配合”,還是希望孩子的“服從”?如果我們漠視孩子的“自由”和“權(quán)利”,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服從我們,不難想象,那會引起多少的權(quán)力之爭,會迫使孩子想出多少辦法“對付”我們。如果是希望孩子的“配合”,那是不是首先應該尊重孩子,把孩子放在和我們平等的位置上,然后,相信孩子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呢?
在這本書里,我同時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兩代人之間的隔閡和鴻溝,感受到了父母對子女不離不棄、貫穿始終的愛,就如龍應臺在書中說的“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至死不渝的”。正是因為這份愛,父母渴望了解我們的世界,心思急切,但是,這樣的感覺卻常常讓我們厭煩,覺得父母干涉我們太多,于是我們就會不自覺的遠離他們。漸漸的,不愿意和父母分享更多的東西,偶爾的電話也是例行公事一般的枯燥無味——“最近好嗎?”“還好啦!薄板X還夠用嗎?”“夠!”我們在重視對孩子的愛的同時,是不是忽視了日漸衰老的父母日復一日的站在原地守護著我們的身影?是不是忽視了父母模糊雙眼背后流露的失落與渴望?
通過龍應臺的文字,我似乎重新認識了我的孩子,我的父母和我自己。我們的孩子在慢慢長大,他們需要的空間與界限每一天都在悄然的發(fā)生著變化,想要真正進入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需要不斷整理自己積年累月的想法與觀念,能有新的活力去跟隨孩子的腳步。我們的父母帶著對子女不變的關(guān)心正在老去,他們所需要的有可能只是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句問候、一句肯定。我想,當我們努力去改變、去理解、去包容,我們和父母、孩子之間也終將會建立起一座通往彼此世界的橋梁。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7
如果用“如饑似渴”來形容我讀這本書的感覺,應該絲毫不過分,當我一邊聽著舒緩的音樂一邊以驚人的速度讀完這本書的時候,突然覺得,遇到《親愛的安德烈》一書是我的幸運,更是我的幸福。
每個做母親的都希望能夠跟自己的孩子,以恰切的方式進行交流,了解孩子,靠近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大概是地域和工作的原因,龍應臺選擇了通信的形式跟兒子溝通:她跟兒子有一個約定,就是母子共寫一個“專欄”并發(fā)表。三年的時光,在母子之間的“飛鴿傳書”中,徐徐度過。
《親愛的安德烈》共收入了龍應臺和兒子之間的三十多封書信,每一篇讀來都是那么親切自然。他們談生活、談學習、談工作……讀他們的文字,似乎是在體驗一種別樣的人生,不僅可以增長智慧,而且可以豐富心靈。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本觀點明晰、思想深刻、充滿睿智的“教科書”,也許它會幫助許多彼此越來越陌生的母子、或者“隔膜”不斷加劇的父子敞開心扉,走出“陌生”、“冷漠”的泥潭,走向灑滿陽光、開滿鮮花的美好境地。
可以說,龍應臺和安德烈,無話不談,而他們選擇的話題往往給人以觸動和啟迪。他們談音樂,談交友,談愛情,談貧富,談種族,談環(huán)保,談文化,談國籍,談品位,談成敗……甚至談到生死,但他們的交流總是在一種平和、平等、尊重、商討、自然、溫婉的氣氛中進行的。一場交談,就是一場傾心的“華章”,沒有咄咄逼人,更沒有與粗暴與輕率。兒子永遠保持自己獨立的秉性與人格,他大膽表達自己認識世界、感受周遭的體驗、收獲和疑惑,母親的言語則有種春風化雨的力,講故事,打比方,拉家常,旁征博引……不論采取那種方式,總能讓兒子明白其中的是非曲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fā)從而接近事物的“真相”。
比如,龍應臺跟兒子談到“玩”的問題時說,不懂得“玩”確實是一種缺點。她引用席慕蓉的話說“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沒有接觸過大自然,譬如摸過樹的皮,踩過干而脆的落葉,她就沒辦法教他美術(shù)。因為,他沒有第一手接觸過美”。她還說:“上一百堂美學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到大自然里走一天……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寫作者在市場里頭弄臟自己的褲腳,可以說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
但是她又對兒子說:“我是否一點也不擔心我的兒子將來變成冬天里的蟋蟀,一事無成?我當然擔心……性,藥、搖滾樂是少年輕狂時的自由概念,一種反叛的手勢;走進人生的叢林之后,自由卻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時間再閃避道上的'荊棘!
這樣的談話多么富有魅力而充滿藝術(shù)色彩啊,看得出,她即鼓勵兒子玩,但又要兒子區(qū)分玩的界限,把握玩的方式、方法和度。如果說勸誡是一種藝術(shù),那么在龍應臺這里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再比如,談到“將來想做什么”的時候,作者跟兒子說:“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裁礃拥墓ぷ骺赡芙o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你的工作是即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你去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至于金錢和名聲,哪里是快樂的核心元素呢?……每天為錢的數(shù)字起伏而緊張而斗爭,很可能不如每天給大象洗澡,給河馬刷牙!斈愕墓ぷ髟谀阈哪恐杏幸饬x,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有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多么生動而又震撼的聲音啊,發(fā)自心底,娓娓道來,入情入理,怎么能不讓聽者為之感動?
讀到這些話,我就在想,不管是為人師,還是為人父母,我們是不是也曾經(jīng)或者常常這樣替孩子著想?讓孩子快樂而又尊嚴的活著?就像有些孩子說的:“媽,你過你的人生,我過我的,好嗎?”
……
讀《親愛的安德烈》,每一封信,都有一個明確、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或者主題,它帶給讀者的思考是深遠的。因為,也許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讀這些信,讓我們看到了作為母親的龍應臺的良苦用心和思維智慧,也讀懂了作為母親的心愿、責任和使命,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十八歲的男孩子的成長過程。也許,他的成長正是我們自己孩子未來人生的一種印證。
不過,我明顯的感覺到,用書信和文字交流,確實有種特殊種特別的感覺。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精選28篇)04-06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5-13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5-15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6-13
【推薦】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1-19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熱】11-19
【精】《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9-28
【熱門】《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9-28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推薦】11-06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薦】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