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課后教學反思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課后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詩》課后教學反思1
《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詩有共同之處,又有不同的側重點,站在不同的角度描寫不同的事物。而古詩教學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并懂得一定的人生哲理。
一、教學效果(思效)。
古詩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不好把握的,很多古詩學生早已是背得朗朗上口,但是對于其中的寓意學生又是極難掌握的,把握不好便會將課上得枯燥乏味,所以我試著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如何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這也是古詩教學的重難點。
古詩中有些語句不好理解,比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的內在含義。我告訴學生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象所迷惑!币簿褪俏覀兂Uf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弊寣W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討論,懂得今后應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還有“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也需要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二、教學收獲(思得)。
。1)古詩詞學習以“讀”為本。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能夠做到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領讀,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經驗,注重了資源開發(fā)。在理解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抓住“讀”的根本,結合古詩情境美的特點,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理解感悟。然后讓學生反復吟誦,感悟詩句的意境,培養(yǎng)讀書能力,激發(fā)閱讀興趣。寫字環(huán)節(jié)中若是能夠到學生身邊單獨指導的話會更好。
。2)抓住關鍵詞語加深古詩的理解。比如啟發(fā)學生抓住“鋪”“瑟瑟”等關鍵詞,以及“珍珠”“弓”形象的比喻,“澗、瑟”的字形和字義的理解;比如“可憐”一詞的理解;比如“一道殘陽鋪水中”的“鋪”的'巧妙之處,以點帶面“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從而保留了古詩的整體美,放手給學生自讀感悟的個性空間。
。3)尊重學生的誦讀意愿。課上我給足學生時間,放開手腳盡是讓學生獨立練讀,而不是課堂上那種整齊劃一的齊讀,達到熟讀成誦,培養(yǎng)他們對古詩句的語感,把古詩的語言納入自己的語言中來。
三、不足之處(思失)。
古詩教學說起來簡單,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例如,很多的問題可能并沒有符合年級學生的領悟水平。最大的不足就是課堂局限于三首古詩的學習,沒有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古詩的理解不能僅僅局限于這一首詩,而應該聯系相關資料,拓展大量相關古詩詞,橫向縱向聯系起來體會“處處皆學問”的道理。
四、改進措施(思改)。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以后再學習古詩,要引導學生借助想象,引導學生感受意境美。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想象”的作用,還原再現詩中描繪的場景,使學生進入詩境,解決因古詩時空跨越度大而給小學生帶來的學習困難。
《古詩》課后教學反思2
出于對于語文教學活動的興趣,我總喜歡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各種大膽的嘗試和改革,這樣的嘗試使我在教學的路上,慢慢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這次在市評優(yōu)課上之所以選擇古詩詞復習這種課型,是因為古詩詞復習領域的公開課尚為空白,同時也想大膽的進行一番古詩詞教學的研究和嘗試。
總體來說,兩次古詩詞教學的過程,基本實現了課前對于古詩詞教學的理解和預想。學生通過寫景詩、送別詩、思想詩、詠物詩、愛國詩,這一系列的以內容為專題的古詩詞復習課,有機會嘗試在讀懂詩意的基礎上,鑒賞詩詞的精妙之處所在。通過這一稍微高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設計,以課堂為途徑,讓學生了解了更多與古詩詞有關的文學知識和歷史知識。如:通過《芙蓉樓送辛漸》的鑒賞認識了多位郁郁不得志的文學名家;通過《鳥鳴澗》了解了詩人王維的禪意境界,體會到盛唐時期的政通人和。學生在課堂上所收獲的,遠遠多過傳統(tǒng)的詩詞課堂教學?v觀兩節(jié)古詩詞復習課,我認為自己的課堂呈現出一下幾個亮點:
1、教學過程設計合理:兩節(jié)課均按照大連市標準課堂的四十分鐘教學設計,在整堂課上,孩子們經歷了誦讀、理解、體會、鑒賞、仿用等幾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全面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生的多方面感官。40分鐘的教學因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互動研討,并不覺得冗長。課堂節(jié)奏緊湊,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學效率較高。
2、課堂隨機引導到位:在兩節(jié)課實施之前,分別對于學生可能作答做出了預設。但學生畢竟是活著的、思考著的群體,他們的回答,往往與預設有一定的差距。為了能將預設的`內容與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融為一體,課堂上的幾處預設,就顯得尤為重要。如:送別詩中關于水的拓展,幫助學生積累了更多的古詩名句;寫景詩中關于“禪”字的解讀,讓學生對王維的詩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及時更改不合適的教學設計:在進行第一次教學的過程中,課前首先進行了古詩詞的分類匯報,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課堂可用時間減少很多,知識后邊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趕集一般匆匆忙忙。在第二次教學過程中,果斷的刪除此環(huán)節(jié),代以直接交流復習主題的詩句,目的性強,教學效果良好。
兩課的教學過程總體來說讓人比較滿意,但是也存在一些遺憾之處。在第二次寫景詩的復習過程中,由于學生第一次面對這么多老師來聽課,孩子們既榮幸又緊張,因此課堂上學生的表現略顯拘謹,沒有完全將平日的積累,與學生的真實水平發(fā)揮出來。作為授課老師,只注重對于知識的引導和點評,卻忽視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幫助學生走出緊張的狀態(tài)。
課堂教學容量還是有點大,學生學習的內容本來就已經超過孩子的接受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設計的教學內容的取舍還不夠靈活。教學設計中有多處提升學生的引導,但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夠接受,因此對于難度較大的內容,應當點到為止,或是利用平時的教學時間慢慢滲透給孩子,避免樣樣通而樣樣松。
除此之外,語文的課堂,還是應當換語文以顏色,讀還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課堂上還應當有大量的誦讀過程,此項在課堂上表現的不夠突出。
對于古詩詞的教學,通過這兩次的嘗試,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只有教師自己講古詩詞、讀通、讀懂、讀透,才能引導學生從短短的詩句當中,讀出思想,讀出情感,讀出見解。我會將此次嘗試所得到的經驗,運用于以后的古詩詞教學當中,這樣在六年級的復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課堂,得到更多的收獲。
《古詩》課后教學反思3
前兩天讀了王松舟《詩意語文》,很受啟發(fā),我發(fā)現我愛上了語文,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底蘊有待提高、自己的語文課堂沒有魅力、自己對教材的解讀不夠深入,所以我決定本學期開始挑戰(zhàn)自己的語文課堂,——古詩教學。我在細讀文本《游園不值》,因沒有整理好就想了《春日》。感覺今天的教學效果很好,學生很喜歡,我上的也很輕松。
一、沒有在單純的”解釋”古詩
古詩的美是讀出來的,是悟出來的,是品出來的。但在品中理解了詞語、詩句的`意思。如萬紫千紅: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建立意象的基礎上理解了詞語,我們聯系朱自清的《春》,結合李叔同的《游春》詩句拓展學生的理解。
二、指導學生“吟”詩,不再是讀詩
古詩本來是吟的、誦的,課學生很好能投入進去,看了竇桂梅的《游園不值》教學視頻后,我才發(fā)現語文教師必須帶著學生吟詠古詩詞。我學著竇桂梅老師的樣子根據平仄的規(guī)律指導學生吟詩(當然做的不好),但學生很喜歡,看著學生搖頭晃腦,自吟自賞的表情內心有說不出的高興。
三、牽一發(fā)動全身,找到讀詩的切入點”尋“
古詩不能串講,但還要在品讀中理解詩意,走進詩的意境。課前我想是抓住作者的感受切入,還是抓住”尋“的景色切入?沒有全面的理解,學生的感受無處生發(fā),可又不能串講。最后我決定從”尋“字切入文本的閱讀。一個尋,你尋到了什么?學生的思維被帶到了文本,:無邊光景、一時新、萬紫千紅、春風、勝日。學生尋到后,引導學生建立意象,由萬紫千紅想到百花齊放、想到朱自清、李叔同,由春風想到“春風拂面楊柳風”,由一時新想到很多很多……學生在詩的字里行間穿行,補充了字里行間的空白之處。學生建立意象的同時解決了詞語的理解問題,享受著春光。然后又一個問題“作者的心情怎樣”,孩子們再一次走進文本,走進字里行間,品讀,把自己真正的置身于當時的場景。不再是單調的理解。
四、讀出詩背后的含義“勸學詩”
走進作者,我們會發(fā)現作者不可能有機會到“泗水濱”去“尋芳”,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叭f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五、古詩教學課前熱身“詞語句子對對碰”使學生們走進春天
一節(jié)課的容量有多大,至少不單單是一篇課文。授課之前我們從春字組詞到說四字詞語到說詩句,學生的思維之門被打開,在文字間游玩的同時走進了春天。
古詩、語文教學可以很有趣,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把樂趣“擠”走了。
《古詩》課后教學反思4
《池上》這首詩中,詩人用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細膩傳神地刻畫出一個天真可愛的“偷采白蓮”的鄉(xiāng)村小娃,小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在詩人的筆下顯得栩栩如生。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這首詩對學生來說,理解上沒什么大的`困難,所以我在引導學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蓮的原因、采蓮的過程等,通過讓學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愛。
在談對“偷”的理解時教室象開了鍋的沸水,孩子象小麻雀一樣爭論不休。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fā)言,抒發(fā)對問題的感悟與質辯:小娃去采白蓮到底是天真還是“偷”?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最后我們達成共識: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會留下那么明顯的蹤跡了,所以這個“偷”字更能體現出小娃的天真可愛。
課程標準強調:在小學各學段要重視學生的朗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讀書,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要有重點,同時,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況下,讓學生根據簡單而生動的畫面,配上音樂,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其對詩句的理解更透徹。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學生難以體會的詞句展開閱讀活動,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復朗讀,悟出作者的情。在評價中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教師評價,使朗讀層層深入,體會情感,升華情感。在想象中朗讀,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品味語言文字,啟發(fā)想象,在學生想象出現困難時,借助圖片資源,讓學生在心中產生內心視像,感悟課文情感,達到情感的升華,體會出“小娃的天真、可愛、頑皮”。
可惜的是由于時間關系,沒有讓孩子分角色演一演,這項工作可以以作業(yè)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對這首詩有更真切的體悟。
《古詩》課后教學反思5
《英英學古詩》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對話的形式出現,語言淺顯易懂,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了解對話的表現形式,理解《靜夜思》表達的思想感情。第二課時,再開展分角色朗讀訓練,背誦課文,學寫生字,拓展搜集背誦李白的其它詩作。本課的'教學,我首先引導學生背誦了自己積累的古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我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對話的表現形式。通過朗讀對話,使學生理清英英學古詩的過程,最后通過看圖,聯系生活,我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古詩《靜夜思》表達的思想感情,再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古詩》課后教學反思6
1、在教學詩句時,我首先找出詩句中關鍵和難理解的字詞,掃平障礙,繼而再理解詩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詩朗讀同樣也要讀出感情和抑揚頓挫。除了老師示范,我還利用本課現成的朗讀磁帶讓學生連聽幾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讓學生進行朗讀,朗讀的效果的確好多了,真還有些古人吟詩的味道呢!其次老師還在古詩釋義的基礎上再加以聯想和想象,另配上悅耳的輕音樂朗讀給學生聽,讓學生邊聽邊體會詩中的意境,這樣既能把學生帶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為學生后面能順利改寫古詩作了良好的鋪墊,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學古詩大多采用串講形式,這里且不談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為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思維活動,自主合作,帶著問題,由淺入深地學習理解詩句,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不能直接釋題,還得逐詞理解后才能釋題。這是四年級的第一首古詩教學,也算是學習古詩的起步,學生理解詩句的方法還要加強。應以解詞串句法作為理解古詩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課堂部分在以學生為主體這一點做得還不夠,不自覺地以教師為主,應讓“教師為導,學生為主體”成為習慣。
【《古詩》課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古詩《清明》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通用7篇)03-24
課后教學反思02-08
課后的教學反思03-01
寒號鳥課后教學反思12-30
秋天課后教學反思01-28
觀潮教學課后反思02-23
小班課后教學反思03-24
音樂的課后教學反思03-22
大班教學課后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