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降水量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jīng)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測量降水量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測量降水量教學反思1
本節(jié)課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并學會制作雨量器以及用自制雨量器來測量降水量。
上課時首先是以降水的形式有哪些來引入,關于這個問題很多學生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回答也是千奇百怪,所以也讓我反思平時應該多介紹一些關于天氣的專業(yè)名詞,拓展知識面。
整節(jié)課的主要活動就是制作雨量器和模擬降雨,活動操作比較簡單,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很高?潭葪l由我來提供,學生只需要將刻度條貼在雨量器上面即可,制作完成后小組上講臺展示分享,其余小組評價,最后選出做的.最好的一個作品來進行模擬降雨過程的展示。在這個步驟上,開始想的是每個小組都進行模擬降雨,但是在一個班上完課后發(fā)現(xiàn)時間不夠用并且整個過程很亂,有些同學會趁亂玩灑水壺。針對這些問題,最后調(diào)整了后改為選一組學生進行展示模擬降雨的活動。
測量降水量教學反思2
降水量是天氣單元學習的第二個天氣特征。在聚焦環(huán)節(jié),出示水在自然界的三態(tài)循環(huán)的圖片,請學生闡述水的循環(huán)過程,這不僅是對前面溶解單元相關知識的鞏固與復習,還順勢導入了今天的教學內(nèi)容。那自然界中有哪些降水形式呢?有了前面的復習,學生自然就能說到下雨、下雪、下冰雹等。探索環(huán)節(jié),我們怎樣才能知道雨下得究竟有多大呢?學生會說到看雨的大小、雨下的密不密等等。我們常常在天氣預報中聽過大雨、小雨、中雨、暴雨等等,區(qū)分的標準是什么呢?我們根據(jù)什么來分的?引出降水量。什么是降水量呢?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液態(tài)或固態(tài)水,未經(jīng)蒸發(fā)、滲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它的.單位是毫米(mm)。測量降水量的工具是什么呢?播放介紹雨量器的微視頻。這是氣象學家測量降水量的工具,我們可以制作一個簡易雨量器。播放制作簡易雨量器的微視頻。需要的實驗材料有透明直筒杯、寬的透明膠帶、安全剪刀、刻度紙條。
。1)在這里,第一個班嘗試讓她們制作了刻度紙條,但是學生畫的不是很標準,而且很費時間,所以后面的班級我給它們直接打印準備的刻度紙條。
(2)透明直筒杯子,由于透明直筒的杯子也不是那么容易找,所以我提出假如用礦泉水瓶制作的話,上部分是直的,底部是凹凸不平的,怎么辦呢?學生說到把下面割了再補平,有沒有更簡單的辦法?學生說到填,拿什么填?有學生會說到水。所以我們貼刻度紙條的時候0刻度往上一點,從直的部分開始貼。口徑大小不同的塑料杯會不會影響降水量的測量呢?學生會有誤解,認為口徑小的塑料杯測量的降水量要大些,反之小些。在這里,我播放了微視頻(用浴室噴頭模擬下雨測試不同口徑大小杯子是否會影響測量降水量)幫助學生理解。
。3)安全問題。為了防止學生用剪刀受傷,我是要求學生讓家長幫助把礦泉水瓶的上面的部分割開,如果沒有剪的,我是請同學舉手,我來操作的。發(fā)布用簡易雨量器測量模擬降水的任務。怎么來判斷降水等級呢?出示24小時降雨等級標準,幫助學生認識,簡單記憶。最后在班級課堂用澆花的噴壺進行模擬降水,演示正確讀數(shù),然后根據(jù)降水量判斷等級。最后拓展,怎么測量雪、冰雹的降水量呢?學生能夠說到等它融化,再進行測量。
測量降水量教學反思3
本節(jié)課學生容易將降水和降雨混淆,所以要強調(diào)降雨只是降水的一種形式。
制作雨量器時,器材的選擇粗細可以不一樣,影響不大,在這里解釋的時候,我想了很久怎么解釋,后來我覺得可以這樣來,假設粗細不同的.直管的天空上掉下來100滴雨水,粗管將100滴雨水全部收在容器中了,那細管是否也可以呢?粗管和細管接受水的能力一樣嗎?哪個容器中水接受得多但是上升得慢,哪個容器水接受少但是上升得快呢?最后其實我們只看降水的高度而不看多少,然后大家就能理解其實粗細不同的直管,并沒有什么影響。另外在制作中還必須強調(diào)直管的上下口徑一致,可以以一種不同口徑的和塑料直筒接收雨水的能力舉例,然后看降水的高度是否一致。
另外,學生一般沒有直筒這種玻璃杯,可以用近似圓柱的飲料瓶代替,下部如果不平整可以先加入適當?shù)乃蛊淦秸,將?”刻度線提高。本課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理解杯子的口徑對降水量的測量沒有影響。降雨量的六個等級學生一般很難記住,需要在課堂上反復提醒記憶,在課堂中也應強調(diào)毫米和毫升的區(qū)別,以免學生混淆。
測量降水量教學反思4
《測量降水量》是20xx年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在本課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學會制作簡易的雨量器,并學會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水量,會使用區(qū)分降雨強度的雨量分級表;保持對天氣現(xiàn)象觀測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認真仔細的觀察習慣,能在課后持續(xù)地進行降水量的觀測。
經(jīng)過實際教學實踐后,有一些感悟和體會,現(xiàn)將本節(jié)教學的得失簡單總結一下。
收獲:
本節(jié)教學中,學生了解了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初步學會了制作簡易的雨量器,并學會了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并學會了使用區(qū)分降雨強度的雨量分級表。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學習效果較好。
不足:課前準備仍不夠充分,制作材料缺乏,學生粘貼刻度條要到前面來抹膠水,耽誤了時間。制作過程中指導不足,有一組學生刻度條貼的過高,沒按要求把零刻度線與容器內(nèi)部的底面對齊,導致返工重做,也耽誤了教學時間,導致上課有些壓堂。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不斷吸取經(jīng)驗教訓,揚長避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測量降水量教學反思5
本課在上課中有如下問題:
1、學生會把降水和降雨混淆,降雨只是降水的一種形式,需強調(diào)。制作雨量器時,器材的選擇,學生一般沒有上下口徑一樣的玻璃杯,那么可以用等近似圓柱的飲料瓶代替(或用一次性紙杯代替),降低難度。而且,雨量器的底部需要平整的,如果不平整可以在底部放些許水。刻度必須是從平整的地方開始量。杯子的口徑對降水量的測量有沒有影響,這點學生較難理解,還是自己講解的不夠清楚。
2、降雨量的劃分,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很難記住,需要多次反復記憶。學生容易將降水量的.單位毫米與毫升混淆。雨量器的制作不算難,也可以讓學生回家動手制作,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測量降水量教學反思6
這是四上第一單元第五課的內(nèi)容,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了解到降水量是天氣日歷中的重要數(shù)據(jù),根據(jù)經(jīng)驗會將降雨量分為小雨、中雨和大雨。本課以說一說降水形式有哪些導入,學生都能說出雨、雪、冰雹,但也有人會說到霜、霧,在這里沒有將霜和霧這樣不能測量的水歸為降水量,因為降水量是指從天空降下來的液態(tài)或固態(tài)的水,解釋之后應該不難理解。
現(xiàn)在這個季節(jié)最常見的還是雨這一種降水形式,恰好上周又剛剛下過雨,于是讓同學們回憶下上周下的.是什么雨。有人說是中雨,有人說是小雨,為了讓同學們能夠更清楚地說出判斷依據(jù),我又放了一段大雨視頻,視頻中雨聲很響,地面積水很多,車開過也會激起水花,再讓同學們來說一說憑什么說上周的是小雨或中雨,視頻中的是大雨或暴雨。有同學說到可以通過雨聲(聽)判斷,有同學說到通過看地上激起的水,也有同學說用一個杯子/量杯去積水,積到多下的就是大雨,但沒有同學說到可以看雨是成滴下下來還是成線下下來。
雨量器的制作沒有讓同學們操作,雖然知道制作簡易雨量器是教學要求,但由于劃刻度太浪費時間,所以課堂上只集體學習了如何制作,動手制作作為回家作業(yè)。在學習中有三點:1、透明杯子必須是直筒型的(出示大三個杯子,一個是圓口直筒、一個小圓口直筒、還有一個是非直筒明確什么是直筒);2、透明杯子要15厘米以上(學生能想到是防止雨太大,雨溢出無法測量);3、制作刻度條時以毫米為單位,零刻度與杯子內(nèi)側底部對齊。
在出示三個透明杯子時有人認為大圓口、小圓口直筒杯子都可以,但也有同學認為只有一個可以,那就只能通過實驗來驗證,盡管在實驗前學生自己也提出了要盡量模擬地像真實下雨,也就是平行組灑水時間要相同,灑水壺拿的高度要相同(使雨一樣大)。但由于種種原因有些小組還是無法嚴格做到導致有幾組平行組最后測得數(shù)據(jù)不一樣,那就只能重新再實驗。另外由于灑水壺數(shù)量有限,也無法做到人人參與。
測量降水量教學反思7
《降水量的測量》是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五課的內(nèi)容,本課講述的是天氣日歷中形容天氣的另一個特征降水量。首先讓學生知道降水包括很多形式,下雨、下雪、冰雹等都是降雨的形式。降水量可以用雨量器測量,首先介紹雨量器的制作方法,書本上有詳細的介紹,讓學生對照書本學習制作的方法。老師再提醒制作雨量器需要注意的問題,如選擇的器材必須是上下口徑一樣大的,必須是透明的等。再講到測量降水量,降水量分為不同的等級,不同的等級有不同的降水范圍。
本課中,學生會把降水和降雨混淆,降雨只是降水的一種形式,需強調(diào)。制作雨量器時,器材的選擇,學生一般沒有上下口徑一樣的.玻璃杯,那么可以用“酷兒”等近似圓柱的飲料瓶代替,降低難度。而且,雨量器的底部需要平整的,如果不平整可以在底部放些許水?潭缺仨毷菑钠秸牡胤介_始量。杯子的口徑對降水量的測量有沒有影響,這點學生較難理解,還是自己講解的不夠清楚?降雨量的6個等級的劃分,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很難記住,需要多次反復記憶。學生容易將降水量的單位毫米與毫升混淆。雨量器的制作不算難,應該讓學生回家動手制作,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測量降水量教學反思8
《降水量的測量》這一課要讓學生制作一個雨量器,主要是讓學生制作一個刻度線,貼在直筒玻璃杯的外面。課前,我想到學生的制作速度可能不快,因此在材料的準備上,我用即時貼代替白紙,讓學生在即時貼上畫刻度,這樣就節(jié)省了粘透明膠帶這一環(huán)節(jié)。
在上這節(jié)課之前,我覺得這個制作應該不成問題,也非常簡單。但沒想到,學生的畫線水平是非常差的,有的學生不知道如何畫,怎樣起筆,且速度超慢。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我在學生畫線之前已經(jīng)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指導,而且是邊示范邊指導的,告訴學生先畫一條直線,底部標為0,再像直尺刻度一樣畫下來。在看到學生畫線能力如此差的情況下,我原來設計讓學生畫100MM的刻度,后來改為畫60MM,但大部分學生的制作時間花了近半節(jié)課。這樣一來,就導致了下面關于雨量的.實驗和雨量大小的判斷非常匆促。
課后,我從數(shù)學老師口中得知,這屆四年級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很差,特別是畫圖能力。如果不畫刻度線,學生更會將雨量的單位:毫米還是毫升搞混。那么如何從學生現(xiàn)有水平出發(fā),加快畫刻度線和制作能力,提高教學效益呢?
我在后來材料準備上,利用即時貼的背面來畫刻度線,因為背面剛好有像尺子一樣一厘米一段的長度標記。如果用這個來畫圖,學生只要標上數(shù)字,畫出毫米刻度線就可以了,速度會大大提高。不過要準備一個透明膠帶進行粘貼。
測量降水量教學反思9
降水量的測量這一課,我精心做了準備,制作了課件,想好了思路,比起以前的課應該算是準備充分了,可是上完課后還是覺得效果不是很好,我仔細分析了下主要原因如下:
1、課件設計不是很合理,條里不是很清楚,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的銜接不是很緊湊,以至于課堂上出現(xiàn)了講完了這一部分內(nèi)容,下一部分內(nèi)容忘記了,或者是引不出來了。再就是課件內(nèi)容,沒有很生動的圖片,以至于讓學生學完內(nèi)容,沒有引起學生的注意。
2 課堂內(nèi)容準備的不是很充分,課堂的整個思路還沒有很明確的`調(diào)理清楚,課堂怎樣導入,課堂內(nèi)容究竟包括哪些,沒有去環(huán)環(huán)想清楚,所以導致課堂內(nèi)容不緊湊。
3、自制簡易雨量器這個環(huán)節(jié),很可惜的是沒有讓同學們準備好材料,沒有具體讓同學們動手親自做一做,只是說說就算了。應該說很可惜。
從學生效果方面講,應該算是良好,學生知道了這節(jié)課重點與難點,基本內(nèi)容算是知道了,就是有的地方還不很細致。以后吸取這節(jié)課的教訓,努力把課堂完善好。
【測量降水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測量降水量》教學反思03-18
《測量降水量》教學反思6篇04-14
測量教學反思04-07
《測量》教學反思11-26
測量電阻教學反思04-04
有趣的測量教學反思03-27
《測量氣溫》教學反思10-28
測量電壓教學反思04-08
有趣的測量教學反思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