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券商“誤買”行為的法律責任
券商“誤買”行為的法律責任我國證券交易所內進行的證券交易,采用當代最先進的電腦系統(tǒng)。在證券交易期間,由券商進行買賣申報之后,電腦系統(tǒng)按照“價格優(yōu)先、時間優(yōu)先”的原則排序撮合成交。其交易速度之快、交易量之大均相當驚人。為贏得時間,券商們就要求自己的“紅馬夾”(交易員)既快又準確地完成買賣申報。然而,買賣申報畢竟是通過“紅馬夾”人工操作電腦鍵盤完成的,在緊張的操作過程中發(fā)生差錯在所難免。常見的、最易引起糾紛的差錯有:該按“S”鍵(賣出)卻敲在了“B鍵”(買入)上,于是投資者委托賣出的證券非但未賣出,反而在帳戶內增加了一份同品種的證券;投資者張三委托買進證券,成交的證券卻輸入了李四的股票帳戶;實際成交的證券數量多于投資者委托買入的數量,等等。此類差錯(下稱”誤買”)在使用股票帳戶的證券(股票、基金、記帳式國債〕交易中都可能發(fā)生。對于”誤買”的防止問題自然會引起券商的重視,然而由”誤買”引發(fā)的法律問題亦值得加以研究和探討。
我國證券商在證券二級市場上一般都扮演雙重角色,即以自己的名義為自己買賣證券的證券自營商和以他人的名義為該他人買賣證券的證券代理商。作為證券代理商時,投資者與券商之間的關系從法律上講顯然是一種代理關系。上述“誤買”情況均發(fā)生在券商代理投資者買賣證券過程中,且存在這樣的特點:1、券商均以他人的股票帳號(即以他人的名義)申報買入證券,結果買入的證券進入該股票帳戶(行為的法律效果歸屬于該他人);2,券商以他人的名義買入證券但未經該他人授權。這兩個特點符合無權代理須具備的要件。代理制度中的無權代理是指沒有代理權或者代理人不依據代理權的范圍而進行的代理活動。無權代理須具備以下兩個要件:1、行為人所為的民事法律行為,具備代理行為的表面特征,即以他人的名義獨立對第三人為意思表示,并將其行為的法律效果歸屬于該他人。2、行為人就該項民事法律行為沒有代理權。無權代理有三種情況:1、絕對沒有代理權而以他人名義為民事行為;2,超越委托代理權限范圍所進行的代理活動;3、代理關系終止后,仍以被代理人名義進行民事活動。顯然,投資者委托賣出證券,券商卻為其買入或買入量超過委托數量,這種情形屬于券商“超越委托代理權限范圍所進行的代理活動”;張三委托買入證券,成交的證券卻輸入了李四的股票帳戶,實際上是券商輸錯股票帳戶而以李四的名義買入證券(未經李四授權委托),這種情形屬于券商“絕對沒有代理權而以他人名義為民事行為”。通過上述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券商的“誤買”行為從法律上講是無權代理行為。那么這種無權代理的后果歸屬如何確定?這正是本文所要討論的中心問題。
法律承認無權代理行為效力未定。被代理人可以拒絕承認無權代理行為,也可以追認和不作否認表示。如果被代理人拒絕承認無權代理行為,行為人與其所謂的“被代理人”之間實質上便不存在任何代理關系,無權代理行為則是行為人自己的行為,即行為人要對無權代理行為承擔責任。這種責任包括兩個方面,即對被代理人的責任和對第三人的責任。關于對無權代理行為的追認和不作否認表示問題,我國《民法通則》第66條規(guī)定:”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終止后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痹摋l又規(guī)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薄睹穹ㄍ▌t》的這條規(guī)定明確了無權代理情況下被代理人承擔民事責任的兩種情形。在實踐中,“誤買”這種無權代理發(fā)生后通常會出現以下幾種情形:1、被代理人拒絕承認無權代理行為,又無意返還無權代理所買入的證券;2、被代理人明知是無權代理買入的證券仍擅自將其賣出并占有價款。出現第一種情形,鑒于券商與“被代理人”不存在任何代理關系,買入證券的行為實質是券商自己的行為,券商在承擔了對第三人的責任(給付價款)后,該證券所有權歸券商,券商可依不當得利的規(guī)定請求”被代理人”返還該證券。對第二種情形的處置問題爭議較大。從已審結的這類案例看,法院對第二種情形亦是按不當得利的規(guī)定處理的。筆者認為,券商無權代理買入證券后,被代理人將此證券賣出并占有價款這一行為應推定為被代理人對無權代理行為的追認,該無權代理行為因被追認而自始有效,被代理人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在這里是被代理人給付買入證券的價款等)。理由有三:第一,按照法學理論,追認這種法律行為應符合三個條件:1、應具備民事法律行為的一般有效要件;2、被追認的行為,須是無權代理人的行為;(325224.com)3、被追認的行為,應具備代理行為的表面特征。上述被代理人賣出無權代理人為其買入證券的行為符合這三個條件。第二,追認的意思表示方式,在法律上沒有限制,無論是口頭、書面抑或其他方式均可。被代理人明知是無權代理買入的證券而將其賣出,這是以自己的行為對無權代理行為的追認,應該說這是最明確有效的追認,除此以外別無解釋。即使事后被代理人拒絕承認無權代理行為,仍不能否定其追認這一事實。第三,按照無權代理追認規(guī)定處理這類糾紛最為公平合理。上市證券的價格是在波動的,有時波幅相大,不當得利人賣出不當得利證券時的價格
可能高于或低于無權代理買人證券的價格。如果按不當得利規(guī)定處理,那么買入賣出之間的差價損失或盈利的歸屬如何確定?顯然由任何一方承擔這部分差價損失或盈利在法律上都是說不通的。而作為無權代理追認處理,無權代理行為因被追認而自始有效,也就是買入證券的行為即是被代理人的行為,被代理人應支付價款并享有該證券的所有權,這時持有證券的損益風險由被代理人承擔,這是比較公平合理的,且與法不悖。
【券商“誤買”行為的法律責任】相關文章:
違法行為應該承擔法律責任08-17
違法行為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學習目標08-17
違法行為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教案208-17
第三冊違法行為應該承擔法律責任08-17
違法行為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 初中政治第三冊教案08-17
第七課 第一框 違法行為應該承擔法律責任08-17
法律責任培訓心得07-16
務工不要誤孩子08-08
“導誤”導出真探究08-17
聰明反被聰明誤作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