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
教學反思:
前面學生已經認識了鐘面,學習了時、分、秒有關知識。是在學生認識時、分、秒后學習的一種記時方法,它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用途比較廣泛,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非常密切,通過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養(yǎng)成合理安排時間、珍惜寶貴時間的好習慣。生活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普通記時方法,絕大多數(shù)會用普通記時法表示時刻。因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抓住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異同,加深學生對24時記時法的理解。在教學中注重內容的趣味化、生活化、讓更多的孩子喜歡數(shù)學。
一、情境教學生活化
數(shù)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shù)學。這是對數(shù)學與生活得精彩描述。我把教學內容與學生電視節(jié)目的生活經驗進行整合,找到生活與知識的契合點,為學生創(chuàng)作與真實生活“親密接觸”的機會,并引導學生在生活問題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常使用數(shù)學知識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是孩子獲得知識的重要源泉,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我們在使用教材教學時,應注意創(chuàng)設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使教學活動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導孩子積極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體驗,讓他們親身感悟數(shù)學知識。所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我仍然注重密切聯(lián)系生活,考慮到知識點比較多,所以借助時間軸,使學生直觀的明白了在一天時間里時針走了2圈,共是24小時,同時了解了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并且能夠初步學會二者之間的轉化這幾個知識點。然后,在學生接受了新知識后,就讓他們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也是用24時記時法記錄時間的,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問題,同時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三、教學評價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師生互動,鼓勵學生自主性學習。
關注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是面向“過去”的評價;關注過程的形成寫評價,則是面向“未來”、重在發(fā)展的評價。新課程改革強調評價重心逐漸向更多關心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索的過程和努力地過程,關注學生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在這堂課中,也包括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到,面對我的學生我不做指出不足的老師,而做能提供幫助的'好朋友,用激勵的語言,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提供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努力后獲取成功。例如;一位女生在應聘小小播音員這一環(huán)節(jié)時,第一次雖很流利,但出了點差錯,我并沒有及時指出,而是請同學指出問題,給予幫助,然后再次請她播報節(jié)目。第二次的她發(fā)言既正確又流利,獲得了全班的掌聲,隨即自信的坐了下來。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鞏固練習生活化
提倡“生活化的”數(shù)學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在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xiàn)實世界中尋找教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在看的數(shù)學,摸到數(shù)學。從而使數(shù)學生活化,使學生不再覺得數(shù)學是XX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自覺的數(shù)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虛無縹緲。相信在以后的教改路上,我們會把數(shù)學的生活性挖掘得更深,發(fā)揮得更加淋漓盡致。
五、重視合作交流,重視總結,中師板書,有效突破重難點。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本節(jié)課教師為學生提供了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主動探知。本節(jié)課教師讓學生合作交流的問題是:把普通記時法改寫成24時記時法要注意什么?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合作交流的時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各抒己見,自己派代表向全班發(fā)言。再讓學生完整的說出各小組的發(fā)言,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規(guī)范的簡潔的總結,并通過課件將總結的重點加以圈點,使學生一目了然,有效的突破了重難點的知識。
評析與研討:
數(shù)學課要為學生所喜歡,我認為并不在于數(shù)學內容本身,而在于教師如何藝術地組織材料。這節(jié)課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很好的情景,學生的狀態(tài)是那樣的積極和主動,他們觀察思考,并是通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決問題。
這節(jié)課是大部分學生學得積極主動,但我發(fā)現(xiàn)有少數(shù)學生不太適應這種教學形式,因此,教師要考慮如何全面照顧到所有的學生。
另外,這節(jié)課我雖然做了充分地準備,可是課上仍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由于教室的flash版本老,課件沒有播放出效果,導致學生對新授知識的學習不直觀。教學設計過分注重課件而忽略了實質性內容,聽了李校的點評我知道,自己需要好好錘煉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還太多,需要不斷地鍛煉自己。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買書”的問題情境,探索小數(shù)加減法(沒有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經歷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2、能力目標:能用小數(shù)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情感目標:增加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shù)加減法的豎式計算。
教學難點:
探索小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境激趣
師出示:星期六,淘氣和笑笑一起到書店買書。笑笑買了一套《中國兒童百科全書》,花了148元,還剩下53元。笑笑帶了多少錢?學生獨立解答問題,師巡視。學生計算結果,師注意關注學生計算過程中的進位問題。才同學們幫笑笑解決了這個問題,真棒!在買書的時候,淘氣也遇到了一個問題,你能幫他解決嗎?
二、互動解疑
1、師出示:淘氣在書店買了一本《童話故事》花了3。2元。他又買了一本《數(shù)學世界》,花了11。5元。淘氣一共花了多少元?學生自主列出算式并匯報
板書:3。2+11。5=
2、師:為了幫淘氣解決買書付錢的問題,大家都正確地列出了小數(shù)加法的算式?墒俏覀儚膩頉]有嘗試過兩個小數(shù)怎么相加,現(xiàn)在就來試一試,看誰能獨立發(fā)現(xiàn)小數(shù)加法的.算法。
。1)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3)匯報交流結果。
師:你是怎樣計算3。2+11。5的?
生1: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也就是14。7元生2:可以用豎式計算。 3元2角3。2元+11元5角+11。5元16元7角16。7元
。4)小組討論。
。5)完成課本試一試的題目,你會做嗎?
三、啟思導疑
師:同學們真棒,想出了這么多好的方法,這幾種算法各有什么特點?小數(shù)相加時,為什么智慧老人特別強調“小數(shù)點一定要對齊”?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師:多位數(shù)相加時,個位數(shù)字一定要對齊,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相同數(shù)位(單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個位對齊了,所有的數(shù)位也都對齊了小數(shù)相加時,小數(shù)點一定要對齊,也是這個道理;只要小數(shù)點對齊了,所有的數(shù)位也都對齊了。教材中前兩種算法的共同特點是化去小數(shù)點,把小數(shù)相加變成整數(shù)相加,但“相同單位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算理沒有變。所以,只要把小數(shù)點對齊了,小數(shù)加法的計算與多位數(shù)的加法計算就沒有什么不同了。
四、實踐應用
1、完成課本第7萬狀的第1題。
2、用豎式計算。
2。5+0。2 3。9—2。9 6。5+3。1 3。小小文具店:小麗到文具店購買文具。一把尺子1。5元,一本筆記本2。1元,一個文具盒5。3元,一支鋼筆4。4元。
。1)一把尺子和一支鋼筆一共多少元?
。2)一個文具盒比一本筆記本貴多少元?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五、總結評價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舊知,理解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能夠正確筆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不連續(xù)進位的加法題。
2、能根據(jù)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正確、靈活地計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結合所學知識對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不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法則,會正確地進行筆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熱身小游戲
二、復習舊知:
列豎式計算下面各題,并想一想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35+34= 48+29=
230+540= 360+240=
三、新課導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濕地嗎?(學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領略一下濕地的美。(出示濕地圖片)
濕地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濕地野生動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吧。ㄕn件出示四種野生動物)
2、下面是關于中國濕地部分動物種類的統(tǒng)計表,說一說你從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數(shù)學問題嗎?(課件出示:第36頁表格)學生自由回答。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從表格中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數(shù)學信息。今天我們研究的問題就和這些濕地野生動物的種類有關,大家有信心學好嗎?
四、新課教學
1、教學例1
師:出示問題:我國濕地鳥類和爬行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該怎樣計算呢?
生:就是把鳥類和爬行類動物的種數(shù)相加:271+122=
師:這兩個數(shù)有點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數(shù),不容易口算,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生:用豎式計算
師:想一想豎式應該怎樣寫呢?自己試一試。(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豎式計算的方法和結果。
師: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與之前我們學習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相同嗎?
生:都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2、教學例2
出示問題:我國濕地鳥類和哺乳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
算式:271+31=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
指名學生展示豎式的計算方法,重點說清楚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寫0,同時向百位進1.
師:想一想,271+903=?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并說一說你在計算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當百位上相加滿十,不知道怎么辦了?
想:十位上相加滿十,向百位上進一;那么百位上相加滿十,就要向千位上進一。
五、總結提升
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一下:計算萬以內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六、作業(yè)布置:
完成數(shù)學書37頁的做一做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4
一、教學內容
噸的認識。(教材第31~32頁例7、例8)
二、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通過積極的探索活動建立噸的概念。
2、理解噸與千克之間的關系,知道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通過實踐操作、觀察比較、猜測推算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難點:“噸”與“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說說我們學過哪些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并舉例說明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
2、填空。
1千克=( )克
4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6000克=( )千克
師:你們知道世界上最重的動物是什么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呢?(課件出示藍鯨資料,以千克標記體重)
師:克、千克是我們已經學過的質量單位,剛剛同學們也舉了一些生活中用克、千克為單位的物品的例子,想想看,藍鯨的體重用千克作單位合適嗎?
師:的確,像藍鯨這種比較重的'物品再用千克來計量就不太合適了。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種更大的質量單位——噸。 (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師: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板書)
二、學習新課
1、教學教材第31頁例7。
(1)認識噸。
師:楊叔叔有一批貨物要運送,可以選擇集裝箱和火車運送兩種方式,你知道它們分別能裝多少噸貨物嗎?(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例7上圖,點名學生回答)
(2)噸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這個問題讓我們對噸在生活中的應用有了初步的認識,究竟1噸有多重我們還不太清楚。那么,現(xiàn)在就讓這堆大米告訴我們答案吧!
師:說說看,你是如何計算的。(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例7中圖,點名學生回答)
師: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因此我們有1噸=1000千克。(板書)
(3)體會1噸有多重。
師:如果同學們對用10袋100千克裝大米計量1噸感知還不夠清晰,我們再舉一個身邊的例子體會下。
師:同學們都有量過體重吧,你知道自己的體重嗎?(學生小組交流)
師:圖片中的這名同學體重是25千克,你能算出10名這樣重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嗎?40名呢?(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例7下圖,點名學生回答)
師:還記得千克和噸的關系嗎?1噸等于多少千克呢?(學生齊答)
師:40名這樣重的學生大約等于幾噸呢?(學生齊答)
師:正確,就是1噸。大家算一算,多少個和你一樣重的同學體重等于1噸呢?(學生小組交流)
2、教學教材第32頁例8。
師:我們已經知道1噸就是1000千克,那噸與千克這兩種質量單位如何換算呢?我們來看下面這道例題。(點名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師: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一樣,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是1000,將噸轉換成千克,數(shù)字末尾添上3個0;將千克轉換成噸,數(shù)字末尾去掉3個0。(板書)
三、鞏固反饋
完成教材第32頁上方“做一做”,下方“做一做”。 (點名學生回答)
上方做一做第1題:①很重物體的質量,如:大象,鯨魚……②運輸工具的載質量,如汽車,輪船,火車……
上方做一做第2題:2 10 20 4
下方做一做:6 5000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質量單位噸有哪些認識?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教學反思
1、利用生活情境,建立直觀認識。
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了解了1噸有多重。教材用了四個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并感知,教師用課件加以呈現(xiàn),使學生有了直觀、形象的認識。
2、知識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學習興趣。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3、我的補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5
一、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周長
1、剪一剪,初識一周邊線
秋天的樹葉色彩繽紛,形狀各異,每一片葉子都是秋姑娘寫給我們的信。老師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給我的一片樹葉。
師:你能幫我剪下來嗎?可以怎么剪?(師引導突出一周邊線)
師:一定要從他指的這個點開始剪嗎?
小結:從哪里開始剪都可以,只要沿著樹葉一周的邊線,最后回到起點就行了。
(請學生剪下樹葉)
2、描一描,再識一周邊線
老師這兒還有一片樹葉,你能一筆描出它一周的邊線嗎?[板書:一周邊線]
3、比一比,初步認識周長
師:這兩片樹葉一周的邊線一樣長嗎?
對呀,邊線是有長度的,有的邊線長一些,有的短一些。樹葉一周邊線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完成板書]
二、結合身邊實例,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
1、摸一摸,圍一圍,說一說
(1)用掌心摸一摸我們坐的課桌的表面。這個課桌面也是有周長的,用手指圍一圍課桌面的周長在哪里。誰能說說什么叫課桌面的周長?(課桌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是課桌面的周長)
(2)拿出數(shù)學書,摸一摸數(shù)學書的封面。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在哪里?比劃給同
桌看。什么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數(shù)學書封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
2、辯一辯,找一找,深化理解
(1)出示一個蘋果,這個蘋果的周長在哪里?
師:蘋果是個立體物體,不好表示周長。但是如果我們把蘋果切開,就露出了一個切面,像這樣的平面就有周長。
誰來指一指蘋果切面的周長?
(2)找一找你身邊,哪里還能找到周長?
生:黑板面的周長,門表面的周長等
(3)小結:剛才我們認識的這些都是物體表面的周長。其實很多平面圖形上也有周長。
(設計意圖:對“周長”概念的建立,我設計首先是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進而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其中通過一個立體蘋果實物,讓學生理解,周長是指物體“表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潛移默化中,起到了物體表面與平面圖形這兩方面的紐帶作用。)
三、注重操作辨析,探索平面圖形的周長
1、操作交流中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
師:描出這些圖形的周長,并說一說什么是它的周長
(幾人板演,其它學生完成在書本62頁)
2、變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圖形周長的認識
師:你們看,房子圖上開了一扇門,現(xiàn)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原來一樣嗎?變得怎樣了?
學生辯論后明確,周長變了,變長了。
師:呀,房子圖上又開了窗,現(xiàn)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開了門的房子圖相比,變了嗎?
學生辯論后明確:周長沒變。
明確:圖形的周長只和外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有關,與圖形里面的線段無關。
師:這也是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認識嗎?它有周長嗎?為什么?
學生辯論后明確:沒有周長,因為從起點圍,圍不到一周。
師:添上什么它就也有周長了?
生:
總結:看來,只有怎樣的平面圖形才有周長?(起點和終點手拉手,封閉起來的圖形只有周長)
(設計意圖: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在描周長、剪周長的具體活動中并不能完全建立“周長”的概念,它還需要一定的觀察、比較、思辨等思維活動的參與。怎樣幫助學生建立較為豐富而深刻的“周長”概念呢?我設計了一個逐步遞進的沖突情境——開門的房子、開窗的房子、以前學過的角,讓學生在經歷沖突的過程中深化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四、自主動手操作、測量計算周長
學到這兒,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有周長,封閉的平面圖形也有周長。
1、探索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測量計算的方法
我想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你有什么好辦法?同桌論討商量。
(用尺量,再計算)
請兩位同學合作到黑板上測量,其它同學在本子上算一算
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用這樣的方法還可以知道黑板上哪些圖形的周長?為什么?
小結:用線段圍起來的圖形,都可以用尺直接量一量,再計算的方法得到周長。
2、探索不規(guī)則圖形周長測量的方法
要是我想知道這片樹葉的周長,可怎么辦呢?同桌再商量商量(用線圍一圍,再量出線的長度)
兩位學生上臺操作,得出這片樹葉的周長大約57厘米。
3、在圖形的變化中體驗周長的變化
這是一個方格圖,每個方格的邊長是多少?
(1)求一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在這個方格圖中來求正方形的周長,我們既可以數(shù),也可以算,都是求這個正方形所有邊線的總和。
(2)求3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圖形是由3個方格拼成的,你覺得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預設:12厘米、8厘米、10厘米
師:答案不一樣了,你支持哪種答案的說說你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觀點可以舉手提問或反駁。
師總結:通過剛才的辯論,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圖形的周長就是它一周邊線的長度,要求周長,關鍵是找準圖形的一周邊線。
(3)求4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圖形是由4個方格拼成的,你認為它的周長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有不同的答案嗎?
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周長都是8厘米,但是你看看它們形狀一樣嗎?
那你想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由3個方格拼成的圖形并不是3個方格周長的總和。我利用這個“認識易錯點”顯現(xiàn)學生的真實思維過程,引發(fā)學生產生強烈的認知沖突,讓學生在爭辯中深入思考,從而強化學生對“周長”的正確認識,有效地避免了錯誤。)
五、實踐應用周長,積累測量經驗
今天,我們和周長交上了朋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長呢?那就讓我們來執(zhí)行幾項任務吧。
1、先請4人小組的組長來抽取任務
2、在做任務時可能需要一些工具(軟尺,米尺等)可以由組長到工具角借,請工具管理員介紹工具的用法3、小組合作,教師指導
1號任務:測量一元硬幣的周長
2號任務:測量課桌面的周長。
3號任務:小組內選一位同學,測量它的腰圍
4號任務:沿中間曲線剪開,想辦法弄清楚剪開后兩個圖形的周長
、僦荛L>②周長()
、僦荛L<②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提示:可以直接比,也可以把圖形剪開來比。)
4、匯報交流
5、教師評價,評選出“智慧小組”、“團結小組”、“文明小組”
(設計意圖:采用分小組來抽取任務的形式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得小組間產生競爭意識,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學生在自主測量物體和圖形周長的過程中,經歷觀察、測量、計算和交流,把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融入生活實際中去認識和理解,讓孩子們在操作中經歷,在經歷中應用數(shù)學知識。)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6
教學目的:
1.學生在已經認識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測量1千米的方法。
2.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能力。
3.滲透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1千米的長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系。
教學難點:
讓學生親自體會生活中測量1千米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我們都學過什么長度單位?你們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嗎?1厘米、1米呢?如果測量鉛筆的長度,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測量教室的'長度呢?
2.小組交流,整理資料(課初,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課外測量的情況)
各小組匯報課外測量情況:
1.測量一下路邊兩根路燈間的距離為多少米?多遠為1000米?
2.測量一下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幾圈是1000米?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課件
師問:請同學們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說什么?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師小結:通過畫面我們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標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樣,同時板書“千米”;
3.設疑:計算比較長的路程,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單位?
你們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么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千米”(把課題補充完整)。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各小組匯報課外實際測量情況。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給予評價,并把有關數(shù)量板書。
2.教師說明:路邊兩根路燈桿間的距離是50米,二十一根路燈桿的距離長1000米;運動場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結合本校實際)跑兩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師問:你們知道1千米和1米之間的關系嗎?(板書;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師問:,1米有多長?50米有多長?100米有多長?兩個里程碑間1千米的長度?(讓學生閉眼想象)
。2)師問: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約是1千米?(小組討論)
。3)師問: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猜測的嗎?想一想,你還知道什么物體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或者是幾千米?
4.記憶進率。
問:還記得手指游戲嗎?現(xiàn)在請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間有什么秘密?
明確: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較遠,正好表示它們之間的進率是1000。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練習十的第1、2題)
1.看下圖,從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遠,把路線畫出來。
學生匯報時,說一說想的過程。
2.把每小時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接起來。
。▽W生訂正時,適時加入交通法規(guī)教育。)
五、實踐
師問:你們想不想體驗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覺?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長時間大約是1千米?(組織學生到操場分小組進行)
匯報:你們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覺?
六、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你們有什么收獲?
2.齊背“手指游戲歌”,加最后一句話“大哥二哥有秘密,這個秘密是1000!
七、課外實踐作業(yè)
查閱有關“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小資料,和同學們說一說。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7
教學內容:新課標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04—10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
2、能夠列出簡單實驗中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具準備:
課件、盒子、棋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同學們,喜歡過元旦嗎?
生:喜歡。
師:元旦你想為同學們表演什么節(jié)目?
生1:唱歌.
生2:跳舞。
……
師:(課件出示教科書104頁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你知道了什么?誰能說一說?
生1:元旦聯(lián)歡會上,同學們每人表演一個節(jié)目,并且是抽簽決定自己表演什么節(jié)目。
……
師:如果我們也以這種方式表演節(jié)目,你還能表演你準備的節(jié)目嗎?
生1:不一定。
生2:可能。
生3:不確定。
……
師: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新問題,可能性。(板書:可能性一)
。ㄔO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新年聯(lián)歡會上抽簽表演節(jié)目”的場景生成問題,目的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使學生體驗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著不確定現(xiàn)象,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ㄒ唬┙虒W例1
1、引領思考,探索方法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坐好,拿出準備好的2袋棋子和2個盒子,將1號袋的棋子倒入1號盒子,2號袋的棋子倒入2號盒子。
請小組長將兩個盒子的棋子搖勻。(1號袋棋子為紅色,2號袋棋子有紅、黃、綠、藍四種顏色,棋子除顏色外完全相同。)
師出示問題:幾號盒子肯定能摸出紅棋子呢?
師:誰來猜一下?
生1:1號盒子。
生2:2號盒子。
......
師:我們來試驗一下。
教案《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可能性(一)》教案》,
注意,每個同學摸之前要先搖勻棋子,摸完后放回,并且不能偷看。
生在小組內試驗并交流。
師:哪個小組說一下你們驗證的結果?
生1:通過實驗,我們小組知道1號盒子一定能摸出紅棋子,2號盒子可能摸出紅棋子。
生2:我們小組知道1號盒子裝的都是紅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紅棋子。
生3:通過實驗,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2號盒子里有紅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的是黃棋子、綠棋子或藍棋子,不一定能摸出紅棋子。
。ㄒ髮W生列舉出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對發(fā)言積極、完整的學生及時表揚,激勵學習。)
……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驗證,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4)師小結:通過猜測、驗證,我們知道1號盒子裝的都是紅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紅棋子;2號盒子里有紅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綠棋子、黃棋子、藍棋子。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0頁例2,練習十五第4~7題。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體驗估算的過程,初步了解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用多媒體幻燈片逐一出示各種圖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
圖片內容是:
郵局郵票出售處,有的郵票一枚80分,有的郵票一枚60分。
百貨商店鞋柜,一雙旅游鞋78元,一雙皮鞋164元。
電影院售票處,日場一張電影票15元,夜場一張電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約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臺,每盒圖釘120個,每包日記本25本。
2.出示課本第70頁例2主題圖:三年一班29個同學去參觀航天航空展覽,門票每張8元。
請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補充提出:如果老師這時只帶250元錢去,夠嗎?
二、嘗試解決
教師先請學生猜一猜帶250元夠不夠?再請學生思考怎么知道我們猜得對不對呢?看看小精靈是怎么說的?
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約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們前面學過的計算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啟發(fā)學生想出前面我們已經學過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口算,我們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數(shù)來估算。
因為8×30=240,所以8×29的積比較接近240,我們可以列成算式8×29≈240。再由小精靈介紹約等號。
可見帶250元夠買門票。
三、拓展引申
估計下列幾道乘法算式的積大約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說明各應看成幾百或幾十。說明因數(shù)是三位數(shù)時,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數(shù)即可。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第70頁“做一做”中的.4道題。先由學生獨立計算,然后集體訂正答案。結合訂正答案的過程讓學生說一說估算的過程。
2.用上課開始時呈現(xiàn)的幾個問題情境和學生們提出的問題,讓學生估算結果,找出答案。
3.請學生舉出幾個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五、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開頭我們碰到了什么問題?是怎么用數(shù)學的方法來解決的?
2.上這堂課,你有什么感受和體會?(生活中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我們應盡可能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9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59-6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讓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通過各種活動準確的體驗一分、一秒。
3、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品質,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秒,并準確建立一分、一秒的時間觀念,知道分秒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鐘表,自制鐘面。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識
出示鐘面喚起學生記憶,并撥幾個學生熟悉的時間讓學生認讀。
師:大家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誰能說說關于時鐘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時針和分針。(與學生共同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的,是及時補充)
生: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走一大格是5分鐘,走一圈是60分鐘,也就是一小時。(若是學生說的不夠完整,教師引導學生共同進行復習)
生:……
師:同學們的記憶里可真好,看來大家學過的知識是難不倒你們了!那你們能正確迅速的說出鐘面上的時間嗎?來比比賽。ń處煋軙r間,學生認讀,對于不正確的給予指正,并說說是怎樣認讀的? )
二、 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也桓依^續(xù)挑戰(zhàn)自己?大家仔細看看老師出示的`這些鐘面上針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嗎?
生:有的鐘面上有三種針,有的鐘面上有兩種針。(師提示:較短的一根指針叫時針,它表示多少時;較長的一根指針叫分針,它表示多少分。)
師:你知道最長最細的是什么針嗎?秒針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對,就是一秒!
今天咱們就來一起來認識一下秒。(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2、說說是幾秒,教師提問:秒針走一大格表示幾秒,從1走到4表示幾秒,從7走到1是幾秒,……同桌再互相說一說。
3、正確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適當?shù)慕o學生講解秒表的讀法)
4、體驗1秒鐘
、賻煟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這是什么發(fā)出的滴答聲?
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shù)一個數(shù),看誰數(shù)得最準確。
看了你們剛才的表演,你覺得1秒的時間過得怎樣?(學生暢談1秒時間感受)是呀,1秒的時間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現(xiàn)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學習1分=60秒,并體驗1分鐘
師:如果秒針從數(shù)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shù)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秒針走一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讓學生靜靜地觀看鐘面上的秒針走一圈。
問: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么呢?請你選一個你喜歡的活動,咱們來做一個1分鐘的體驗活動。
師生共同總結一分鐘可以做的事。
三、 聯(lián)系鞏固
1、填單位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時間單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們還學過哪些時間單位呀?現(xiàn)在老師想來考考你們,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人每天睡覺大約9( ) 系紅領巾大約20( ) 煮飯大約30( )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四、課堂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計量時間的單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過得快不快?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能浪費1秒鐘!
五、課外作業(yè)。(略)
板書設計:
秒的認識
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
1分=60秒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0
本單元共安排了5個例題。主題圖、例1、例2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例3、例4、例5及相關內容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對于紛繁的自然現(xiàn)象與社會現(xiàn)象,如果從結果能否預知的角度出發(fā)去劃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現(xiàn)象的結果總是確定的,即在一定的條件下,它所出現(xiàn)的結果是可以預知的,這類現(xiàn)象稱為確定現(xiàn)象。例如,拋一個石塊,可預知它必然要下落;在標準大氣壓下且溫度低于0℃時,可預知冰不可能融化。另一類現(xiàn)象的結果是無法預知的,即在一定的條件下,出現(xiàn)哪種結果是無法事先確定的,這類現(xiàn)象稱為隨機現(xiàn)象或不確定現(xiàn)象。例如,擲一枚硬幣,我們無法事先確定它將出現(xiàn)正面,還是出現(xiàn)反面。
教科書通過主題圖及例1、例2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xiàn)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1)主題圖的教學。
教科書第104頁呈現(xiàn)了學生熟悉的“新年聯(lián)歡會上抽簽表演節(jié)目”的場景,引入本單元的學習。目的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使學生體驗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著不確定現(xiàn)象,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圖意,描述圖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再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在“抽簽表演節(jié)目”時的實際感受。使學生在觀察、描述和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在用抽簽來決定表演的節(jié)目的活動中,“表演某種節(jié)目”這樣的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性的。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周圍熟悉的情境,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什么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用“可能”等詞語來描述就可以了,如“我可能要表演唱歌”。不必要求學生一定要說出“我表演唱歌這件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2)例1的教學。
教科書呈現(xiàn)了學生摸棋子的試驗,使學生在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活動中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則是不確定的。教科書中給出了兩個盒子裝有不同情況的棋子,是想通過兩個簡單試驗的對比,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教師可以依照教科書中的圖示分別在兩個盒子里放進各種顏色的棋子(也可選用乒乓球等),注意這些棋子除了顏色外應完全相同,并將放棋子的過程完整地展現(xiàn)給學生,而且在每次摸棋子之前都應將盒中的棋子搖勻。
教科書中一共提出了三個問題,提示教學的過程、反映不同方面的要求。
、俳虒W第一個問題“哪個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棋子”。教師可以先提問“左邊的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棋子嗎?”讓學生進行猜測,再讓學生實際摸摸看。通過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認識到在左邊的盒子里裝的都是紅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左邊的盒子里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教師再提問“在右邊的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棋子嗎?”讓學生進行猜測,再讓學生實際摸摸看。通過試驗,使學生發(fā)現(xiàn)在右邊的盒子里有紅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紅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右邊的盒子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冖诘诙䝼問題“哪個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和第三個問題“哪個盒子里可能摸出綠棋子”可一同教學。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猜測“左邊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綠棋子嗎?”“右邊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綠棋子嗎?肯定能摸出綠棋子嗎?”,同樣再讓學生討論交流,并通過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認識到因為左邊的盒子里沒有綠棋子,所以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在左邊的盒子里不能摸出綠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在右邊的盒子里有綠棋子,可能摸出綠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綠棋子,“在右邊的盒子里摸出綠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劢虒W中,教師應充分地為學生提供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機會,有條件的地方宜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可以依照教
科書中的圖示,事先為每個小組準備兩個盒子和兩袋棋子,為了交流方便,可以給盒子標上序號1和2。在教學時,先指導學生分別將兩袋棋子放入兩個盒子,然后逐一提出教科書中的問題。教師還要提醒學生,在每次摸棋子前應將盒中的棋子搖勻。提出一個問題后,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討論、試驗,然后再全班交流。使學生充分經歷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活動過程,豐富學生對確定現(xiàn)象和不確定現(xiàn)象的體驗。
、芰硗,在匯報時只要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用“在左邊的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右邊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紅棋子”等描述進行表達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學生一定要說出“在左邊的盒子里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在右邊的盒子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⑤(3)例2的教學。
⑥教科書呈現(xiàn)了六幅與現(xiàn)實世界的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緊密相關的畫面,通過生活實例豐富學生對確定和不確定事件的認識,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學會判斷哪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哪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⑦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圖意,獨立思考,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做出判斷,再引導學生討論。使學生在描述、思考和討論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確定和不確定現(xiàn)象。需要注意的是,在讓學生判斷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時,只要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表述就可以了,如“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轉動”“三天后可能下雨”“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升起”等。不必要求學生一定要說出“我從出生到現(xiàn)在沒吃過一點東西這件事的發(fā)生是確定的”“吃飯時,人用左手拿筷子這件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每天都有人出生這件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
⑧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周圍熟悉的情境,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什么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什么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另外,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尋找一些帶有感情色彩的事件讓學生來判斷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如“明天的拔河比賽我們班會贏”。讓學生認識到對于某一客觀事件來說,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與個人的愿望無關。
、2.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怆S機現(xiàn)象雖然對于個別試驗來說無法預知其結果,但在相同條件下進行大量重復試驗時,卻又呈現(xiàn)出一種規(guī)律性,我們稱它為隨機現(xiàn)象的統(tǒng)計規(guī)律性。概率論正是揭示這種規(guī)律性的一個數(shù)學分支。
為了敘述的方便,把條件每實現(xiàn)一次,叫做進行一次試驗。例如對“擲一枚硬幣,出現(xiàn)正面”這個事件來說,做一次試驗就是將硬幣拋擲一次。如果一個試驗在相同條件下可以重復進行,而每次試驗的可能結果多于一個,在一次試驗中結果無法事先確定,這種試驗就叫做隨機試驗。把隨機試驗中,可能發(fā)生也可能不發(fā)生的事情,稱為隨機事件。
一個隨機事件的發(fā)生既有隨機性(對單次試驗來說),又存在著統(tǒng)計規(guī)律性(對大量重復試驗來說)。隨機事件的統(tǒng)計規(guī)律性表現(xiàn)在:隨機事件的頻率──即此事件發(fā)生的次數(shù)與試驗總次數(shù)的比值具有穩(wěn)定性,即總是在某個常數(shù)附近擺動,且隨著試驗次數(shù)的不斷增多,這種擺動幅度越來越小。我們給這個常數(shù)取一個名字,叫做這個隨機事件的概率。概率可以看作頻率在理論上的期望值,它從數(shù)量上反映了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上述關于概率的定義,通常稱為概率的統(tǒng)計定義。
由于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他們一般只能在感性的層面理解概率的知識。因此,教科書通過例3、例4和例5的教學,使學生在試驗活動中,認識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初步感受隨機現(xiàn)象的統(tǒng)計規(guī)律性,并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對可能發(fā)生的結果和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斷,并正確使用恰當?shù)脑~語描述發(fā)生可能性的大小,與同學進行交流。
2、在活動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及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正確建立對“等可能性”的理解;讓學生能夠利用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每組用的同型不同色的小球;轉盤原材料;記錄表等。
教學實錄:
一、復習導入
介紹兩種顏色的乒乓球。
師:你喜歡什么顏色的球?如果我把一只黃球與一只白球放在這個口袋里,讓你來摸一摸,你能摸到你喜歡的顏色嗎?
生:大概,可能摸到。
二、初步認識可能性大小
1、猜一猜。
師:老師帶來的口袋里放了放5個黃球和1個白球,如果讓你來摸一摸,你估計情況會怎么樣呢?
生1:很容易摸到黃球。
生2:也可能摸到白球。
生3:我認為摸到黃球的次數(shù)會多一些。
師:情況真是這樣的嗎?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們知道自己猜得對不對?
生:動手摸一下就知道了。
2、試一試。
師:那我們就來親自動手試一試吧。
教師呈現(xiàn)活動要求:“每人每次任意摸出1個球,記錄員記錄摸得的結果,把球放回口袋搖一搖,換下一位繼續(xù)摸。每組一共摸20次!
師:按照要求,摸球時我們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不能搶。
生2:不能偷看。
生3:是任意摸、隨便摸的意思。
3、說一說。
師:請按小組匯報一下,并說一說你們是怎樣統(tǒng)計的。
生1:我們是用打勾的方法統(tǒng)計的;
生2:我們是用畫橫線的方法統(tǒng)計的;
生3:我們是數(shù)正字的;
師:能介紹一下你們小組是如何用數(shù)正字的方法進行統(tǒng)計的'嗎?
學生介紹方法。
師:你們覺得數(shù)正字的方法怎么樣?
生1:簡潔,一目了然。
生2:一個正字五畫,數(shù)起來很方便。
師生根據(jù)統(tǒng)計表共同分析結果。
4、議一議。
師:通過摸球活動,你覺得能驗證你剛才的猜想嗎?
生:能。
師: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嗎?
生: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大。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生:黃球多比白球多,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就比白球的可能性大。
師:也可以怎么說?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黃球小。
教師板書:可能性大小
三、理解等可能性
1、變式思考,明晰概念。
教師出示圖并提問:口袋里裝著5個黃球和一個白球,任意摸,情況會怎樣呢?
生:摸到白球
師:一定是白球嗎?
生:不一定,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黃球。
師: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會怎么樣呢?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黃球大。
2、實驗比較,加深感悟。
教師出示圖并提問:如果把口袋里的球換成4個白球、2個黃球呢?
生1: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黃球大一些。
生2:黃球摸到的次數(shù)可能比白球少。
師:讓我們來繼續(xù)通過試驗驗證我們的想法吧。
學生動手實驗,教師針對各小組的不同情況,分別給予指導。
統(tǒng)計各小組摸到不同顏色球的情況,記錄并分析。
師:同樣是可能性有大有小,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嗎?
生1:摸到黃球和摸到白球的次數(shù)相差沒那么大了;
生2:因為白球和黃球相差沒那么多了,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也就沒那么大了。
3、促進遷移,深化理解。
教師出示圖并提問:如果是3個黃球和3個白球,任意摸球,又會怎么樣呢?
生:可能摸到白球,也可以摸到黃球。
師:現(xiàn)在摸到這兩種球的可能性是……?
生:一樣的,相等的。
師:為什么?
生1:因為它們的個數(shù)一樣的。
生2:球的個數(shù)相等,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
……
教師板書:相等
4、引發(fā)探究,鼓勵創(chuàng)新。
教師出示口袋,里面放著5個白球。
師:要使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一些,怎么放黃球?
生1:擺6個。
生2:擺6—9個。
師:這幾種擺法中,哪一種只多那么一點點?
生:應該擺6個。
師:要使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得多,怎么放呢?
生:擺1個,2個,3個都可以。
師:你們也能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提出類似的問題嗎?
生:摸到的黃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差不多。
生1:6—7個。
生2:摸4—5個也行。
生3: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相等,要擺幾個黃球?
生4:5個。
四、體會等可能性的公平性
1、感受等可能性在實際生活的運用
播放錄像:足球比賽拋硬幣選擇場地的情境。
師:誰知道裁判在干什么?
生:用拋硬幣的方法選場地,還可以確定誰先發(fā)球。
師:你覺得用拋硬幣的辦法決定場地和誰先發(fā)球,是不是公平合理呢?
生1:因為硬幣有兩個面,只要兩個隊長選擇一個面就可以了,很方便。
生2:拋到正面與反面的可能性一樣的,就比較公平。
師:類似于這樣的公平競爭的方法還有哪些呢?
生1:鐵錘、剪刀、布。
生2:擲骰子。
2、設計等可能性。
多媒體播放兩學生下棋場景,兩小朋友正用擲骰子的方法決定誰先走棋。
畫外音:“擲到六點朝上就你走,擲不到六點就我走!
師:如果是你,你愿意按這個規(guī)則與他下棋嗎?
生1:不愿意。因為六點只有一面,甩不到六的有好幾面,不公平。
生2:六點很難拋到,1、2、3、4、5很容易拋到。
師:如果你來下棋,同樣用擲骰子的方法,你能設計一個公平的規(guī)則嗎?
生1:如果擲到單數(shù)就你走,扔到雙數(shù)就我走。
生2:如果擲的點數(shù)大,你大你就走。
生3:如果擲到1,2,3面,你走,如果擲到4,5,6我走。
生4:如果擲到單數(shù),或是雙數(shù)也可以的。
師:為什么這些規(guī)則你愿意接受呢?
生:因為它們的可能性相等。
五、綜合應用可能性大小的知識。
師:老師前兩天我去逛商場,看到商場里正用轉盤搞一場“轉、轉、轉,轉出幸運星”的有獎促銷活動,我們來看一看。
電腦出示轉盤
教師先指導學生觀察轉盤,并說一說轉動這個轉盤,結果有幾種可能。
師:如果你是商場的經理,你會制定怎樣的中獎規(guī)則?
生1:綠色沒有獎,紅色一等獎。
生2:綠色三等獎,紫色二等獎,紅色一等獎……
師:我注意到,你們都是把紅色定為一等獎,為什么呢?
生1:因為轉到紅色的可能性比較少。
生2:一等獎獎品貴,應該由少數(shù)人得,不然老板就虧了。
師:其它幾個商場的老板看到這個轉盤,也都想用轉盤搞一場有獎促銷的活動,不過每個商場老板的想法不太相同。你能不能根據(jù)老總的要求來設計一個轉盤?
分小組按要求制作轉盤。
交流各組制作的轉盤。
師:如果你是消費者,你最希望去轉哪個轉盤?為什么?
生1:我最希望轉我們自己的轉盤。
生2:我最希望轉這個,因為獲獎的可能性很大。
生3:是,要求中獎的可能性很大,不中獎的可能性很小。
師:如果你是老板,你希望設計哪個轉盤?
生:當然希望是得大獎的人數(shù)少的了。
師:想想這幾個轉盤都是按哪個要求制作的?
生:中獎和不中獎的可能性相等。
師:在生活中,象這樣的事例是隨處可見,關鍵是要靠我們用明亮的雙眼去尋找、去發(fā)現(xiàn),用你智慧的大腦去分析、去判斷。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活動,學會推算出日期。
2、培養(yǎng)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和推算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實際情景學會根據(jù)條件推算日期。
教學難點
掌握倒推和跨月的日期推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 結合生活,引入新課。
1、說一說。
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生日。
2、猜老師的生日
你想知道老師的生日嗎?誰來猜一猜?
逐步給出提示,如:
。1)第二季度。
(2)這個月是大月。
(3)是這個月的第12天。
二、 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推理。
1、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獨立思考)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情境,收集數(shù)學信息。)
2、說一說,解決簡單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簡單的推理過程。(可以適當?shù)亟o學生出一些模仿練習,如:一年的'倒數(shù)第5天是哪一天?)引導學生討論:淘氣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你自己的看法。
3、議一議。
師巡視、提示、糾錯 。重點關注沒有想到解決問題的學生。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思考。
三、教學效果測評
1、完成書上P72上的填一填。
2、讀一讀。
引導學生讀你知道嗎?你想到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3
教學內容:教材第83頁例3及相關題目。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能測量并計算出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演示操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能計算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知道周長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圖形、樹葉、直尺、三角尺、繩子。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ǘ蝹湔n)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操場跑道圖。
師:同學們,我們經常在學校操場的跑道上賽跑,我們操場一圈是400米,我們繞著操場跑一圈,就是跑了400米。同學們想,“圍繞操場跑一圈”還可以說成“圍著操場跑一周”,這里的“周”是什么意思?誰來說一說你的理解?(學生思考,指名說一說)
師:同學們表達的都不錯。一周,可以理解為從一點出發(fā),沿著操場邊緣走,走到與出發(fā)的地方重合;還有的同學說,一周就是從一點出發(fā),圍著操場走,直到首尾相接。好,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就與這個“周”有關系。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1.認識物體的周長。
師:我們課桌上有這么多的實物,請大家摸一摸這些物體的邊緣。
學生摸一摸樹葉、三角尺、數(shù)學書等物體的'邊緣。
師:請同學們沿著物體的邊緣一周,再摸一摸。
教師指名學生前來演示,其他同學跟著操作。
師: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物體一周的長度叫“周長”。
2.探究平面圖形的周長。
課件出示教材第83頁的平面圖形。
師:同學們,這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里?快用彩色的筆描描吧。(學生在課件上描周長。投影展示)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這些圖形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它們都是首尾相接的。大家看這個圖形的周長指哪里?
屏幕展示:
學生討論后指名說一說。
師:這個圖形有一個開口,不是封閉的圖形,或說沒有首尾相接。這樣的圖形是沒有周長的。因為“周長”是一周的長度,這樣的圖形沒有形成一周。所以周長指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
3.測量周長。
師:我們怎樣才能知道一個圖形的周長呢?請同學們每小組選一樣圖形,用你手中的工具,測量一下周長吧。(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指名學生匯報計算周長的方法,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方法一:用直尺一段一段地測量,最后把這些結果相加。
方法二:用一條繩子繞著圖形轉一周,然后用直尺測量繩子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八第1題。
指名學生回答。
2.完成教材第83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名學生匯報。
五、拓展提升
下面圖形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是1厘米,你能算出這三個圖形的周長嗎?
12厘米
10厘米
12厘米
六、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認識了周長,還學會了測量周長的方法。測量周長時,同學們想法真是太妙了,老師為你們點贊!
七、作業(yè)布置
教材練習十八第2~4題。
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的情境,讓學生在回顧親身經歷后,感受“周”的含義,為下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教師根據(jù)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通過摸一摸,理解周長的含義。
通過演示,讓學生明白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
測量周長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注意搜集各種方法,對于方法二要給予肯定和表揚。
板書設計
周長
例3
周長:物體或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
測量周長的方法。
方法一:用直尺一段一段地測量,最后把這些結果相加。
方法二:用一條繩子繞著圖形轉一周,然后用直尺測量繩子的長度。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得很好,效果不錯。
不足之處:拓展提升的題目難度較大,教學評價欠缺。
教學建議:精心研究數(shù)學問題,要讓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有效,有價值。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4
第一單元時、分、秒
單元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2、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單元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第一課時時、分、秒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shù)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诔鍪剧娒妫ㄓ忻脶槪核c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塾^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苷乙徽遥赫乙徽易约簩W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俳沂荆好脶樧1小格的時間是1秒。
、诿脶樧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僬n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蹖W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發(fā)現(xiàn)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僬n件出示。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④讀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菽氵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1分鐘能做哪些事?
、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fā)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薷惺軒酌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課本第6頁第2題。
2.課本第6頁第1題。
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
第二課時時間的換算及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游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佟鞍又傅氖鞘裁础保俊案邆指的又是什么?”
、凇胺轴樧咭恍「竦臅r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邸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分
。1)教師:1時等于???(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
2、完成第4頁“做一做”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shù)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后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方法(1)時、分、秒是從大到小的單位,像百位、十位、個位一樣;
方法(2)時、分、秒中從小單位向相鄰大單位換算,即秒向分換算,分向時換算是滿六十進一,進位原理與個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進位類似。
60秒=1分(10個1=1個10)
60分=1時(10個10=1個100)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5頁“做一做”。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jié)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時。
3、競賽:
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回歸評價:
教師:現(xiàn)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xiàn)在經過了幾分?一節(jié)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笔前,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第三課時時、分、秒的鞏固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shù)據(jù)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并要求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5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上冊練習二十三的第7——10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的含義,進一步明確簡單的分數(shù)大小的比較方法和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認識分數(shù)的含義
教學難點:
認識分數(shù)的含義、建立分數(shù)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這節(jié)課的復習內容是“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板書),F(xiàn)在,請同學們數(shù)一數(shù)今天一共來了多少同學?其中男同學占全體同學的幾分之幾?女同學占全體同學的幾分之幾?
1、學生答師板書(師故意把順序寫錯),讓生發(fā)現(xiàn)后一齊用手寫,并由學生說出分數(shù)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含義是什么。(出示一些圖形學生讀并說出含義)
2、剛才同學們已經說出男、女同學各占全體同學的幾分之幾,現(xiàn)在請比較這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并說出你是怎樣比較的(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數(shù)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數(shù)大),說到這里老師有個小故事叫“貪吃的豬八戒”到時要小朋友運用知識幫忙解決問題,“話說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有一天孫悟空找到一個大西瓜,聰明的孫悟空靈機一動,想逗一逗豬八戒,就說:“這西瓜咱們四人分著吃,四人分別吃這個西瓜的,怎樣分?”豬八戒搶著說:“我來分,俺老豬飯量大吃得多,所以我吃,師傅吃,沙師弟吃,大師兄飯量小就吃吧。”聽完八戒的話,三人都笑了,你們知道為什么笑八戒嗎?你能幫八戒按他的想法給他們分一分嗎?
學生說并總結出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小,分數(shù)越大(同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3、話說回來剛才男同學多還是女同學多,多幾分之幾?并說出計算方法。
分母相同,分子相加、減。
出示卡片以開火車形式進行分數(shù)加減,比賽看誰回答得又對又快。
二、升華總結:同學們回答得很好,現(xiàn)在請那位同學來說一說本單元有哪些知識點。(師板書)
(一)分數(shù)的含義;(二)分數(shù)大小的比較;(三)分數(shù)的加、減法;
三、拓展練習:為了檢查和鞏固你掌握的知識,請大家做如下練習。
1、下面哪個圖里的涂色部分是(多媒體出示)。
2、填空。
(1)、把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①5份是它的( ),②一份是它的( )。
(2)、讀作( ),讀作( )。
(3)、有( )個,1里有( )個。
(4)有5個( ),是( )個
(5)1可以平均分成( )個,可以平均分成( )個。
3、判斷(對的畫“√”錯的畫“X”并說明理由。
(1)把一張紙分成6份,每份是6(1)( )
(2)4分米是1米的( )
(3)+=( )
(4)1===( )
(5)8個蘋果的是2個。( )
4、(1)把一個蛋糕平均切成8塊,爸爸吃3塊,媽媽吃2塊,小英吃1塊,他們各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
(2)小紅看一本書故事書,第一天看了全書的,還剩幾分之幾沒看?
5、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問題都和分數(shù)有關,誰能出一些題考考大家(生提生答)。
四、質疑問難。
五、評價:表揚學得好的同學,讓學生再歸納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板書設計: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
一、分數(shù)的含義
二、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
三、分數(shù)的加減法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2-14
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9-09
數(shù)學上冊教案01-15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2-29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1-02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9-06
三年級上冊的數(shù)學教案01-10
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5篇07-26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2-27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