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你在成長過程中有什么想對爸爸媽媽說的呢?(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今天,我們來聆聽一下別人的心聲。(板書課題)看到標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呢?(學生發(fā)言:誰的心聲?什么心聲?為什么有這樣的心聲?心聲有沒有實現(xiàn)?)同學們的疑問恰好抓住了小說三要素: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下面,我們來看課文,解決這些問題。
二:讀一讀,傾聽心聲
1.分角色朗讀課文。
其它學生圈點勾畫生字詞、讓自己觸動及有疑惑的地方。
2.讓學生梳理故事情節(jié)。(指導學生學會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故事的開端:李京京朗讀課文的要求遭到老師的拒絕。
故事的發(fā)展:李京京課下用真情朗讀課文。
。1)李京京在樹林里深情朗讀課文。
。2)李京京糾正同學的朗讀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結局:李京京勇敢舉手,在公開課上朗讀了課文,實現(xiàn)了自己的心聲。
三:議一議,解讀心聲
探討:文章取名為“心聲”,你認為主要表現(xiàn)誰的心聲?(學生很容易明確:李京京)那么李京京的心聲是什么?(要求學生結合文中具體語句談自己的依據(jù)或感悟。)
多數(shù)學生能很快指出李京京“想朗讀課文”是其心聲。在此基礎上,可隨機生成以下問題作點撥:
鋪墊問題一: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別想在公開課上朗讀《凡卡》?
生找有關語句揣摩,一方面?zhèn)戎赜陬I悟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了解本文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即細膩的心理描寫。這種心理描寫有些是通過神態(tài)和動作表現(xiàn)出來的,即間接描寫;更多的是直接的心理描寫,應引導學生品析。
鋪墊問題二:李京京為什么這么想讀這篇課文?
學生會從文中找些語句。如有學生會找“……凡卡,不知怎么,總纏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寫的多像多像!……”正因為京京與文中的凡卡有著相同的不幸,有著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強烈共鳴,所以渴望朗讀這篇小說,表現(xiàn)了京京對親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過朗讀的方式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因為每個人都有傾訴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里有種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來,吐出來!
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可以歸納出對“心聲”的理解。
如:《凡卡》使李京京想起了在鄉(xiāng)下跟爺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兒一起摘桑果、吃桑果的情景,而這些在城里他都得不到,所以他渴望親情、友情,家庭能和睦!八嫦肽钜欢危呐率菐仔凶值哪敲匆恍《文!”他渴望朗讀,其實是渴望內心的感情得到傾訴、宣泄呀!
總之,想讀《凡卡》,他讀到的是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以及澎湃于心中的那一個個深切的渴望,一個個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說一說,感悟心聲
1.以“李京京之所以把這篇文章讀得這么好,是因為______”句式,說說從文中獲得的有關閱讀和欣賞小說的啟示。
隨機點撥:
鋪墊問題一:你從文中那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被這篇文章感動了?
學生自由找語句并作品析。因為李京京在凡卡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的心與凡卡的心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所以在讀的時候能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以至“兩顆晶亮的淚珠從京京的眼睛里涌出來,‘叭嗒’一聲落在手里的講義上,聲音那么響,把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鋪墊問題二:這給我們讀文章以怎樣的啟示?
明確:讀文章時要力求投入情感,在文中讀出自己,這就是“共鳴”。
鋪墊問題三:那么你從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讀出了自己的影子呢?
學生聯(lián)系課文中的某個片斷談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引起情感的共鳴。其中有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有遭遇挫折時的沮喪,有對童年美好生活的懷念,有類似李京京遭遇的往事……
2.探究想像:(1)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對程老師說什么?(2)假如你是程老師,你會如何對待李京京這樣的學生?
五:寫一寫,傾訴心聲
你是否有過像李京京一樣被人遭拒絕的經(jīng)歷?你當時的心情怎樣?又是怎樣面對的?在日記本上寫出你的心聲。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使學生了解各種朗讀、背誦的形式,訓練正確的朗讀、背誦的姿勢幾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讀及背誦習慣。
2.了解課外閱讀的內容和形式,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逐步養(yǎng)成閱讀健康的課外書報的習慣。
3.使學生逐步了解的意義,逐步養(yǎng)成勤的習慣。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掌握正確的讀書、背書姿勢及方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讀、背誦習慣。
教具學具準備:掛圖、投影。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觀察圖畫
1. 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 圖上的小朋友是怎樣朗讀的?
二.小結要領
身正肩平雙手拿書
左右兩臂自然平放
目光課本保持距離
眼睛課本距離一尺
三.模仿評判
1. 請幾個學生模仿練習,并由大家給予評判。
2. 評判中指出一些錯誤姿勢的危害。
四.集體訓練
1. 觀察下圖。讓學生說說圖上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們在干什么。
2. 讓學生說說圖上的小朋友朗讀時身子怎樣,兩臂怎樣,怎樣拿書,眼睛和課本的距離怎樣。
3. 復習要領,全體學生參與姿勢訓練。
4. 指名幾個學生擺正姿勢,朗讀一篇短文。
5. 集體評判。
6. 學生齊讀已學過的課文,看學生是否達到要求。
7. 小結。
第二課時
一. 整體感知圖畫
1. 指導觀察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
2. 簡說圖意。
二.指導學生觀察集體背誦圖(一、二幅)
1. 提問:背誦時課本和文具盒怎么擺放?
2. 這些同學怎樣坐的,他的雙肩和雙臂怎樣?眼睛向著什么地方,態(tài)度神情怎樣?
小結:身正肩平交臂平放
眼向前方態(tài)度認真
3. 背誦時還要注意什么/
聲音響亮邊背邊想
正確流利富有感情
4. 全班學生模仿圖上的學生,集體背誦一段已學過的課文,教師檢查評判。
5. 圖上的小朋友背誦的是哪篇課文,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圖背誦有什么好處?要注意什么?(圖中有文,文中有圖,按序背誦)
三.觀察三幅小圖,按圖模仿訓練
1. 觀察左下方小圖。
讓學生說說:圖上的同學是怎樣站立的?態(tài)度怎樣?老師要他干什么?老師表情怎樣,為什么高興?指名學生模仿表演。
2. 觀察中間小圖。
讓學生說說:這是在什么地方?家長要孩子干什么?孩子表情怎樣,是怎么做的?
3. 觀察右邊小圖。
讓學生弄清:學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態(tài)度怎樣,姿勢怎樣?選取一段課文片段,然后交換檢查同桌的背誦。
四.小結。
第三課時
一. 觀察上邊三幅圖
1. 從第一幅圖你們看到了什么?
2. 圖上的一位小朋友借到一本心愛的課外書,他笑的多開心!閱讀課外書的`好處真多,意義真大!
學習兩條格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 觀察第二幅圖。
讓學生先演示朗讀時正確的姿勢、態(tài)度、表情,然后告訴學生讀課外書報與朗讀的姿勢一樣,態(tài)度認真,神情專一,但是為了保護閱覽室的安靜,閱讀時要做到眼看、心記、不出聲。
4. 觀察第三幅圖。
5. 圖上的幾個同學在干什么?他們的表情則怎樣?
6. 小結三幅圖: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
二.觀察下邊三幅圖
1. 從第一幅上可以看出這是在什么地方?同學們在干什么?
2. 說說去閱覽室看書的過程。
3. 在閱覽室看書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4. 觀察第二、三幅圖講解。
三.小結。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積累文中詞語并熟練使用。
2、領會古人是如何寫“木”的,作者又是如何體察“木”的特征的。
3、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精髓。
4、學會體察詩歌藝術中的精微之處。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精髓。
教學難點:
體察詩歌藝術的精微之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體讀法。
一、教學導入:
教師朗讀幾首寫樹木的詩歌,引入課題;蛘垖W生背誦一兩首寫木的詩歌入題。
二、預習診斷:
1、選擇注音正確的一項(A)
A、陸厥(jue)招徠(lai)橘頌(ju)
B、寒砧(zhen)涔陽(qin)錠藥(ding)
C、窸窣(cui)曙光(shu)號咷(tao)
D、亭皋(gao)竹筌(quan)干燥(cao)
2、用課文前面列出的詞語組一個短語:
炊煙裊裊、北風蕭蕭、風度翩翩、冉冉升起、文意綿密、情意纏綿
3、“木”在形象上有幾個藝術特征?
提示:“木”在形象上有兩個藝術特征:首先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種落葉的因素。它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模板”等的影子,這使讀者更多地想到了樹干,而很少想到葉子,“葉”因此常常被排除在“木”的形象之外,這排斥暗示著落葉。其次它還按時了它的顏色,可能是透著黃色,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我們所習見的門栓、棍子、桅桿等,就都是這個樣子。于是“木葉”顯得更加空闊!澳救~”中的“葉”帶有綿密的意思,“落木”則連“葉”這個字所保留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
三、理清全文內容,歸納全文大意: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列舉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木葉”成為詩人筆下鐘愛的形象。而“木葉”形象的關鍵在一個“木”字。
1段:“木葉”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2段:說明“木葉”就是“樹葉”,但用“樹葉”的十分少見,大量的是用“木葉”,又發(fā)展到用“落木”。
3段:說明“木葉”“落葉”與“樹葉”“落葉”的'不同,關鍵在于“木”字。在詩歌中,概念相同的詞語,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區(qū)別。
第二部分(4~6段)說明“木”的兩個藝術特征,以及為什么有這些特征。
4段:說明“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含有落葉的因素。
5段:說明“木”為什么含有落葉的因素——詩歌語言的背后含有暗示性。
6段:說明“木”的第二個藝術特征:有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帶來疏朗的秋天氣息。
第三部分(7段)作出小結:說明“木葉”與“樹葉”在概念上相差無幾,在藝術形象上的差別幾乎是一字千里。
四、畫出文中所引的古詩文語句,再用8分鐘左右的時間體會其中的“木葉”包含的意味。學生有不理解的地方,請教老師。
五、完成課后的第二題。
1、朗讀這三首詩詞。
2、學生先獨自體會其中“梅”這一意象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與同學交流。
提示:王安石的《梅花》表現(xiàn)了梅花的“凌寒獨自開”的高貴品格,這與我國把松、竹、梅譽為“歲寒三友”的文化傳統(tǒng)相一致,三個意象同是高貴圣潔的象征。陸游的《卜算子·詠梅》表達的是“寂寞開無主”的無奈、“黃昏獨自愁”的凄涼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毛澤東的詞與陸游的詞題、調相同,意境卻截然不同,毛詞巧妙地把陸游詞中對梅花不幸遭遇的傾訴和孤芳自賞的表露化為對她達觀堅定的描述和高貴純潔的贊頌,詞中有一種超越時空的壯美和豪放樂觀,振奮人心。
3、另外再搜集幾首寫梅花的詩詞,體會其中的梅花包含的思想感情。
瀟湘神
劉禹錫
斑竹枝,斑竹枝,
淚痕點點寄相思。
楚客欲聽瑤瑟怨,
瀟湘深夜月明時。
長相思·雨
萬俟詠
一聲聲,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燈,
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
不道愁人不喜聽,
空階滴到明。
菩薩蠻·落梅
孫艤
一聲羌管吹嗚咽,
玉溪夜半梅翻雪。
江月正茫茫,
斷橋流水香。
含章春欲暮,
落日千山雨。
一點著枝酸,
吳姬先齒寒。
六、你同意作者對“木葉”的理解嗎?請?zhí)岢瞿愕目捶ā?/p>
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營造一種小小的學術氣氛,激發(fā)學生對學術興趣,塑造學生做學問的信心。
教師提示:“咬文嚼字”有可能牽強附會,但作為初學詩歌的學生來說,“咬文嚼字”有利于打下扎實的基礎,值得重視。
七、布置作業(yè):
1、完成同步練習。
2、選取一首詠物詩,體會其中的意象包含的思想感情。
語文教案 篇4
6.小巷深處
林莉
總體構思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本文人物性格和思想變化過程,加深對本文中心的理解。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價值觀:感悟母愛、贊美母愛。
教學思路
按照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品讀課文、感悟課文這四大板塊層層推進,讓學生從文章中體味到母愛,感受母愛的偉大。
教學學法
用孟郊的《游子吟》導入,用感人動心的MTV《懂你》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自主、 合作、探究,讓學生的心靈愛到?jīng)_擊與震撼, 引起共鳴,張揚學生個性,真正理解、
感悟母愛的偉大。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MTV《懂你》,創(chuàng)設情境。
一、導入
同學們,幾年前香港曾經(jīng)舉行過一次我最喜愛的一首唐詩評選活動,大家知道是哪一首榮登榜首嗎?
想一想,人們?yōu)槭裁磿绱绥姁圻@首詩呢?
我們自從降臨到這大世界,就感受到了這濃濃的母愛?墒悄懵犝f過這樣一個故事嗎?一個出生一個月的嬰兒,被遺棄于荒野,一個雙目失明的母親把她抱回家,并傾注了她所有的愛。
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走進林莉的《小巷深處》,來聆聽這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二、感知課文
這是一個______________的故事。
三、理解課文
、倌赣H為我做了哪些事情?
、谖覍δ赣H的思想感情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
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品讀課文
1、學生速讀課文,找出自己最感動的句子或事例,試著有感情地讀讀
2、學生朗讀,全班學生點評
3、老師范讀
4、學生齊讀
五、感悟課文
1、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說一說,在平凡的生活中母親是如何關愛他的。
2、播放《懂你》
六、總結
[板書設計]
教學探討
本文的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從文章中體會母愛,感受母愛的偉大。我認為教學中應以情字為突破口,達到用真情實感去感動學生。
設計亮點
把品讀課文設計為亮點。
專家點評
《小巷深處》是語文版義務教育七年級語文上冊的第六課,課文主要記述了一個盲母親收養(yǎng)我,為我付出了無私、深沉的愛的感人事跡,通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表現(xiàn)出深沉、無私、偉大的母愛。本教案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感受母愛的偉大,整個教學過程把讀讀、議議、品品、說說當作最基本的手段,配以電教媒體的輔助手段,使教學進行得順暢,主線突出,重點明確,同時使教學的絕大部分時間讓更多的學生都獲得了實踐和表述的機會,從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學科融合, 自讀自悟,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學理念。
1、努力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學科間融合的語文策略,應當是二十一世紀閱讀教學改革的'重要命題,本教案教師在教學中努力體現(xiàn)了這一現(xiàn)代教學理念。教師把語文與音樂結合起來,將音樂融入語文課堂,借助音樂形象解讀語言文字,觸發(fā)學生的情感情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更好地領悟文章的中心。
2、本教案教學過程設計了質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出了學生學習任務,體現(xiàn)了教師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為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媒體運用恰當、適度,為突破重、難點服務。
媒體,作為語文課堂教學信息傳播的中介,其重要作用是毋庸質疑的。它雖然只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但如果在教學中恰當、適度的運用,可以極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這一點在本教案中體現(xiàn)較為明顯。本教案中MTV的運用,既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服務,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加強課堂訓練意識,培養(yǎng)學生能力。
1、課文之美能夠意會,卻很難言傳,而讀則能充分發(fā)揮出表情達意的作用。所以說,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缎∠锷钐帯窋⑹龅氖且恍┥瞵嵤拢稍谄綄嵉臄⑹鲋袇s蘊含著深沉而真摯的感情。感情是抽象的,很難通過字面分析理解。本教案的讀貫穿始終,默讀、輕聲讀、自由讀、范讀、配樂讀等舉措,大大增加了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意境,從而把課文的內容理解和感情體會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同時,也逐步獲取朗讀的技巧,提高了朗讀的水平。
2、練習設計也由課內拓展到課外,課內感受到母愛,再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母親是如何關愛自己的,從而拉近了課文與學生生活的距離。
另外,本教案的結課較為成功。課堂總結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俗話編筐編籮,全在收口,是因為有了好的收口,筐,籮才會結實耐用。一堂課的收口也是如此。本教案的結課從上一環(huán)節(jié)MTV入手進入課內,又拓展開來,真誠地請學生珍惜這份濃濃的親情,這樣的結尾有如品嘗香茗,回味雋永。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朗讀的基礎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內涵。
2、體會、揣摩和學習抒情性語言和多種手法。
3、體驗和培養(yǎng)樂觀精神。
教學重點:
1、賞析海燕形象,領會作品的象征內涵。
2、在反復誦讀中,揣摩作品的語言和手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疏通文意,通過誦讀初步感知課文。
2、搜集高爾基的有關資料。
3.教師準備錄音帶,錄音機,投影儀或多媒體
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悟,賞析海燕形象。
教學步驟:
一、導入美文。
介紹《海燕》的深遠影響,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它是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高爾基所寫的一首散文詩。它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自問世以來,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它的讀者,超越國界、超越時代,超越年齡、性別、種族。它屬于過去、屬于未來、屬于全世界。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體感悟。
1、 教師配樂范讀課文,或者播放課文錄音。
要求:學生聽讀時不看書,凝神細聽。
2、學生交流聽后感受,談自己在聽讀時候的所感所想。
3、學生再進一步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和討論:這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散文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節(jié)律和流動感的畫。以時間為序,文章著重刻畫了幾個場面?在不同的場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樣的表現(xiàn)?
討論明確:(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出示三幅場景畫面以及相關文字)
課文以暴風雨漸次逼近為線索,按海面景象的發(fā)展變化可分為三個大的場景畫面:暴風雨“將來”――“逼近”――“即臨”。
暴風雨將要來臨,海燕“高傲地飛翔”,渴望著暴風雨的到來。
暴風雨逼近之時,海燕搏風擊浪,迎接暴風雨。
暴風雨即臨之時,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姿態(tài)呼喚暴風雨的到來。
三、品味探究,賞析海燕形象。
1、 自主品味,進行個性化解讀。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讀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樣的形象?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讓學生深入接觸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
2、 聯(lián)系時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內涵。師生共同明確: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這本是自然現(xiàn)象。因此“海燕”一詞在俄文中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高爾基在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這個“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精靈”般的藝術形象,旨在呼喚即將到來的革命風暴,為登高一呼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高唱贊歌。
3、 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讀、勾畫、體會和品味其形象給人帶來的美感。師生共同評析。
預期成果示例一:“黑色的閃電”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給人一種足以體現(xiàn)海燕的矯健、勇猛之美,“閃電”使人眼前閃出亮光,看到光明。
示例二:“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擲地有聲,這是海燕的戰(zhàn)斗宣言,體現(xiàn)一種豪情與力量之美,是全詩豪壯之美的最高點。
示例三:海鷗的“呻吟、飛竄、恐懼、掩藏”、海鴨的“呻吟、嚇壞”、企鵝的“膽怯、躲藏”與文中海燕的“高傲的飛翔、歡樂的叫喊”形成鮮明對比,突出海燕的英勇樂觀之美;寫大海,寫風、云、雷、電,是渲染一種激烈的斗爭環(huán)境,烘托出海燕形象的高大之美。
4、學生齊讀課文,深入體會。
四、布置作業(yè)。
1、反復誦讀課文,體會文中形象和作者感情。
2、寫話“海燕的宣言”(結合練習三)。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朗讀課文,揣摩和學習抒情性語言和寫作手法。
教學步驟:
一、學生交流“海燕的宣言”,深入領會海燕的內心活動。(師生共同評點,充分肯定學生的個性化見解,肯定學生的合理想象。)
二、朗讀課文,揣摩和學習抒情性語言和寫作手法。
。、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類總結自己在文中所勾畫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討論明確:關鍵詞句的使用,使大自然人格化了,各種景物具有不同人的動作、感情,也就是說,擬人化使象征體具備了被象征體的特點?偟膩碚f,“海燕”象征英勇善戰(zhàn)、大智大勇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暴風雨”象征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一觸即發(fā)的革命形勢,一場醞釀中的推翻沙皇獨裁統(tǒng)治的無產階級革命;“大!毕笳鲝V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海鷗”、“海鴨”、“企鵝”這一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會破壞他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不革命者。
2、精讀第三個場面,探究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
著重啟發(fā)學生理解和體會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在表情達意,增強文章語言抒情性色彩方面的作用。挑出典型例句反復品讀、深入分析,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預期成果示例:“大海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用擬人的`手法,“抓住”、“熄滅”突出了大海巨大的聲勢和強大的力量!皑D―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用反復的手法,以強烈的感情表現(xiàn)了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和呼喚,強調了革命暴風雨已近在眼前,歷史潮流已不可逆轉。
3、朗讀課文。
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朗誦語調的處理,共同編注朗讀腳本。教師要尊重學生對課文的獨特理解與編注,善加引導。
腳本示例一:“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保ā/”表示很短的停頓,不換氣。“”表示語氣加強。)
腳本示例二:“――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是全文之高潮所在,全詩的最強音,應蓄積力量以最豪壯的語氣,最強烈的感情,一字一頓讀完這個感情十分強烈的祈使句,并嘎然而止。)
然后,學生用個人表情朗讀、小組讀和全班齊讀等方式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品感情及抒情性色彩。同時,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朗讀評點。
三、拓展延伸。
結合練習四,以“面臨生活的暴風雨”為話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探討。
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意見,充分肯定“與困難作斗爭,其樂無窮”的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樂觀精神和生活態(tài)度,鼓勵學生積極追求勇者風范。
四、小結:
我們在美的享受中解讀了作品,感受到作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的情感態(tài)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時空的壯美。作品運用多種手法,使全詩集詩情、畫意、理趣為一體,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瑰麗明珠,其產生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意義是無比巨大的。同學們,讓我們在生活的暴風雨中也做那勇敢飛翔、搏擊長空的海燕吧!
五、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誦讀課文,為參加本單元散文詩朗誦表演比賽作準備。
2、 模仿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寫一首散文詩,字數(shù)不定。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詩經(jīng)教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