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妇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_无码人妻精品视频_久久躁夜夜躁狠狠躁_偷碰人妻无码视频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物理教案>八年級物理教案>八年級物理教案

八年級物理教案

時間:2024-05-20 17:02:56 八年級物理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級物理教案(精品)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物理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物理教案(精品)

八年級物理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知道液體溫度計的構造和原理及常用的實驗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

  3.知道攝氏溫度。

  4.常識性了解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的關系。 5.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重點液體溫度計的原理和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

  難點液體溫度計的原理和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

  教具演示

  演示用溫度計,燒杯3個,冷水,溫水,熱水,家庭用寒暑表、體溫計

  學生實驗室用溫度計(2人1支)

  主要教學過程學生活動

  一引入新課

  熱現象是指跟物體的冷熱程度有關的物理現象。例如大家在小學自然課中學過的物體的熱脹冷縮就屬于熱現象。我們在生活中用冷、熱、溫、涼、燙等有限的詞來形容物體的冷熱程度。但是這樣的形容非常粗糙。開水和燒紅的鐵塊都很燙,但是它們燙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區(qū)別。所以,在物理學中,為了準確地描述物體的冷熱程度,我們引入了溫度這一概念。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溫度

  請一位同學操作圖4-1實驗,并說明感覺

  教師:從這個實驗中可知憑感覺來判斷物體的溫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準確地測量物體的溫度需要使用溫度計。溫度計的種類很多,有實驗用溫度計,家庭用的溫度計--寒暑表,醫(yī)用溫度計--體溫計,等等。

  二.溫度計

  1.構造和原理

  實驗用溫度計的.玻璃泡內裝有水銀、酒精或煤油。泡上連著一根細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當溫度升高時,泡內的液體膨脹,液面上升;溫度下降時,泡內液體收縮,液面下降。從液面的位置可讀出溫度的數值。所以,實驗用溫度計是利用水銀、酒精、煤油等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來測量溫度的。

  2.攝氏溫度

  常用的表示溫度的方法是攝氏溫度。溫度計上有一個字母℃,它表示攝氏溫度。攝氏溫度是這樣規(guī)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guī)定為0度,沸水溫度規(guī)定為100度。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攝氏度,寫作1 ℃。例如,人體正常溫度為37 ℃,讀作37攝氏度。

  教師:自然界中的物體,溫度高低相差很懸殊。請大家看課本圖4-3,

  回答教師的提問。

  教學過程設計

  3.絕對零度和熱力學溫度

  宇宙中可能達到的最低溫度大約是負273攝氏度,這個溫度叫絕對零度。科學家們提出了熱力學溫度,它的單位是開爾文,用K表示。

  熱力學溫度是以絕對零度即負273攝氏度為起點。-273 ℃=0 K,0 ℃=273 K,100 ℃=373 K。所以,攝低溫度的數值加上273就等于熱力學溫度。

  練習:

  (1)水的沸點=____ ℃=____K(2)沸水的溫度=____ ℃=____K

  (3)絕對零度是____ ℃=____K(4)人體正常體溫是____ ℃=____K

  4.體溫計

  學生閱讀課文"體溫計",回答以下問題。

  (1)體溫計是用什么液體的什么性質來測量溫度的(是利用水銀的熱脹冷縮的性質來測量溫度的。)

  (2)它的刻度范圍是從多少度到多少度(刻度范圍是從35℃到42 ℃。)刻度范圍為什么是這樣

  (3)它的最小一格是多少度(最小一格表示0.1 ℃)

  (4)測體溫時,為什么要把體溫計夾在腋下近10分鐘(因為只有時間足夠長,才能使體溫計中水銀的溫度跟人體溫度相等。)

  (5)測體溫前,為什么要拿著體溫計用力下甩(因為體溫計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細的縮口,水銀收縮時,水銀從縮口處斷開,管內水銀面不能下降,指示的仍然是上次測量的溫度,所以再用時必須向下甩。)

  三.歸納總結

  三.思考與作業(yè)

  課本P46,1、2、3;《課課通》

  四板書

  第四章熱現象第一節(jié)溫度計

  一.溫度

  1、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二.溫度計

  1、常見的溫度計:實驗室用溫度計;寒暑表;體溫計。

  2、結構

  3、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

  三.攝氏溫度

  1.1攝氏度規(guī)定:P45

  2.讀法:5℃讀:5攝氏度;-5℃讀:負5攝氏度或零下5攝氏度。

  四.熱力學溫度(T=t+273k)

  五.體溫計

  1.特殊結構:彎曲細玻璃管(內裝水銀)

  2.量程:35℃至42℃,分度值是0.1℃

  五說明

八年級物理教案2

課題

  § 4.1 溫 度

  執(zhí)教

  郭敏

  教學

  目標

  1.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知道攝氏溫度的定標規(guī)定,知道攝氏溫度的表示和讀法。

  3. 了解液體溫度計和體溫計的構造、原理及識別方法。

  4. 知道液體溫度計和體溫計的正確使用、讀數。

  重點

  1. 溫度概念

  2. 液體溫度計的正確使用

  難點

  1. 溫度計的構造、原理。

  2. 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

  教具

  演示

  常用溫度計、體溫計、燒杯、鐵架臺、酒精燈、水;多媒體及相關課件。

  學生

  常用液體溫度計、體溫計、燒杯(2)、冷水及熱水若干。

  主 要 教 學 過 程

  學生活動

  用時

  引入新課

  播放課件 人類生活與熱現象。

  設問 剛才的課件說明了什么?

  導入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新的物理現象--—熱現象。熱現象指跟物體的冷熱程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在生活中用冷、熱、溫、涼、燙等有限的詞來形容物體的.冷熱程度,在物理學中,為了準確地描述物體的冷熱程度,我們引入了溫度這一概念。

  觀看課件

  思考與回答 說明了氣候的冷熱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2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一)溫度的概念

  點撥 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

  引導 請同學們體驗把左、右手分別放在冷水、熱水中片刻后,一起放入溫水中的不同感覺。

  歸納 要準確測量物理溫度必須使用溫度計。

  實驗 體驗溫度。

  結論 靠感覺無法區(qū)水的冷熱度。

  3

  (二)溫度計

  點撥 1.常見的溫度計 2.作用

  引導 3.觀察常用溫度計并歸納:①構造 ②工作原理

  播放課件 攝氏溫度的定標

  點撥 4.攝氏溫度的定標與讀法

  練習 溫度計的讀數

  觀察 溫度計

  交流 觀察結果

  質疑 ℃意思?

  觀看課件

  練習 溫度計的讀數

  15

  (三)溫度計的使用

  播放課件 溫度計的使用

  點撥 溫度計的使用

  1.使用前: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時:估、放、讀

  練習 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

  練習 用溫度計測量水溫

  10

  四、體溫計及其他溫度計

  觀察 1.測量氛圍、最小刻度 2.特殊結構

  點撥 使用時可離開人體讀數,用完將汞液甩回玻璃泡

  練習 用體溫計測量體溫

  播放課件 展示其他溫度計

  練習 用體溫計測量體溫

  8

  小結 (板書)

  § 4.1 溫 度

  一、溫度的概念

  1. 熱現象:指跟物體的冷熱程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2. 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

  二、溫度計

  1.常見的溫度計:常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

  2.作用:準確測量物體的溫度。

  3.常用溫度計

 、俟ぷ髟恚阂后w的熱脹冷縮。

  玻璃管:內徑細而均勻

  ②構造 玻璃泡:水銀、酒精、煤油等適量液體

  刻度:零刻度、測量范圍、最小刻度

  4.攝氏溫度的定標與讀法

  0℃:冰水共存物的溫度

 、僖(guī)定100℃: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

  1℃:在兩者間均分100等份后的每一等份

  ②讀法:5℃讀作“5攝氏度”;

  -5℃讀作“負5攝氏度或零下5攝氏度”。

  三、常用溫度計的使用

  1.使用前: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時:

  (1)估:估計被測液體的溫度,選取合適的溫度計。

 。2)放:玻璃泡浸沒于被測液體,不接觸容器底、壁。

 。3)讀:玻璃泡不離被測液體片刻后讀數,視線與液面相平。

  四、體溫計

  1.測量范圍:35℃-42℃最小刻度:0.1℃

  2.特殊構造:

 、俨A萆戏接幸缓芗殢澢艿溃ǹ呻x開人體讀數)

 、诓A萑莘e比細管容積大得多(準確到0.1℃)

  3.使用:可離開人體讀數,用完將汞液甩回玻璃泡。

  2

  回家作業(yè)

  完成P19實驗報告及練習1

  估計時間

  15

  課后小結:在本節(jié)教學設計中試圖通過對教材的再處理,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實驗和

  學生活動為主線組織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學物理,體現實驗學科的基本特點。冀此探索老教材的新用法,為迎接二期課改的到來做一些鋪墊和積累

八年級物理教案3

  教學目標: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

  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

  3、知道蒸發(fā)可以致冷。

  過程和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特點。

  重、難點:1、蒸發(fā)、沸騰的相同點與不同點。2、分析一些常見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現象。

  教學器材:燒杯、水、溫度計、酒精燈、鐵架臺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物質從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_____, 熱。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的過程叫_____。 熱。

  2、晶體熔化和凝固時的規(guī)律是什么?

  3、晶體溫度在熔點和凝固點所處的狀態(tài)是什么?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曬在太陽下的衣服一會兒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學生猜想)

  進行新課:

  1、探究:水的沸騰

  ( ) ……提出問題

 。 ) ……設計試驗

  如何進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項、 儀器安裝、酒精燈的使用等

  ( ) ……進行試驗

  數據記錄:

  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溫度/℃

  蠟的溫度/℃

  利用數據作出圖像,學生探究、尋找規(guī)律,教師總結如下:

  2、沸騰:

 。1)、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液體要達到一定的溫度才沸騰,沸騰時溫度不變,液體沸騰的溫度叫沸點。

 。3)、不同液體的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增大而升高)

  3、蒸發(fā):

 。1)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的汽化現象。

 。2)蒸發(fā)只發(fā)生在液體的'表面。

 。3)、蒸發(fā)有吸熱致冷作用

  4、沸騰與蒸發(fā)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汽化的兩種方式)

  5、液化(放熱):舉例說明:降低溫度可以使氣體液化(生活中水蒸氣遇冷會液化)

  壓縮體積也可以使氣體液化(生活中的實例)

 。1)、降低溫度與壓縮體積是氣體液化的兩種方法。

  (2)、液化要放熱(水蒸氣燙傷更嚴重)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1、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2、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液化、汽化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可以舉較多的例子進行分析

  可以討論:吸熱、放熱是必要條件

八年級物理教案4

  學習目標

  1、知道動能勢能的概念。

  2、在探究實驗中理解影響動能勢能的因素。

  3、用能量的初步知識理解分析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過程

  一、學生展示

  1、物體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在物理學中,能的單位是______,簡稱______,符號是______。

  2、物體由于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物體動能的大小跟它的_______和______有關。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_____;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也越_____。

  3、物體由于被_______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物體的重力勢能跟它的_______和______有關。對于高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的勢能越______;對于質量相同的物體,高度越高的勢能越______。

  4、物體由于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彈性勢能。

  5、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統(tǒng)稱勢能。_________和_________統(tǒng)稱機械能。

  6、課本上“探究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和“探究重力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這兩個實驗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7、在“探究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要探究動能和質量之間的關系,應該選質量_______的小球,從斜面上________位置滾下去推動水平面上的木塊,觀察木塊被推出的距離。(填“相同”或“不同”)

  8、在“探究重力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要探究重力勢能與高度之間的關系,應該讓同一重錘從_______高度落下,打擊小桌,觀察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

  9、一個木箱重100N,某人用20N的水平推力推動它前進了5m,則此人所做的功是多少?若把這個木箱搬到5m高的樓上,則此人做功又是多少?

  二、目標定向

  出示斜槽,并演示鋼球從斜槽上滾下,在水平桌面上撞擊木塊,使木塊移動了一段距離。讓學生分析碰撞過程中,做沒做功?

  利用學生分析的結果“鋼球對木塊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可見物理學中,能量和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能量反映了物體做功的本領。

  不同的物體做功的本領也不同。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的能量越大。

  三、學生自學

  自學指導

  一、閱讀課本,知道什么是能量以及能量的單位是什么。

  物體________________,表示這個物體具有_______,簡稱______,它的單位是_______,簡稱______,符號是______。

  二、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動能。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勢能;____________________叫彈性勢能。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勢能;_________和_________統(tǒng)稱為勢能。

  針對練習

  1、下列物體中具有重力勢能的是_______________;具有彈性勢能的是____________

  A、因擠壓而變形的氣球

  B、在水平路面上飛馳的小轎車

  C、正在下墜的樁錘

  D、停在空中不動的直升機

  E、鐘表中卷緊的發(fā)條

  F、高山上的石頭

  G、三峽水庫中的水

  H、被推開的彈簧門的彈簧

  I、跑百米的運動員

  2、“黃河遠上白云間”說明黃河水具有____________能。

  3、“滾滾長江東逝水”說明黃河水具有____________能。

  查看課本小資料中表一的內容,分組討論后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速度大的物體動能一定大嗎?

  2、質量大的物體動能一定大嗎?

  3、你認為物體的動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課堂作業(yè)

  1、關于運動的物體具有的動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速度大的物體動能一定大

  B、質量大的物體動能一定大

  C、速度和質量都大的物體動能一定大

  D、動能是運動物體本身的性質,與質量、速度無關

  2、關于能的概念,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高山上靜止的石頭不具有能

  B、物體已做的功越多,說明物體具有的能量越多

  C、只要物體能夠做功,說明物體具有能

  D、只有正在做功的物體才具有能

  3、如圖所示,讓鋼球從斜面上由靜止?jié)L下,打到一個小木塊上,能將木塊撞出一段距離,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位置的木塊,被撞地越遠,

  表示鋼球的動能越大。現用質量不同的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看哪次木塊被推得遠,回答以下問題

  (1)設計本實驗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讓不同的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實驗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給出了一頭牛慢步行走和一名普通中學生百米賽跑時的數據。

  物體質量m(kg)速度v(m/s)動能E(J)

  牛約600約0、5約75

  中學生約50約6約900

  分析數據,可以看出,對物體動能大小影響較大的因素是_________,你這樣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題

  1、物體所具有的'能的判斷

  例1、下列物體具有什么形式的能,請寫在空白處。

 。1)在水平公路上行駛的汽車__________(2)豎直上拋的小球在最高點時________

  (3)靜止在空中的氣球_______________(4)從空中降落的雨點_________ _

 。5)被壓縮了的彈簧_________________(6)飛流之下的瀑布______________ _

  2、動能、勢能、變化的判斷

  例2、直升飛機在空中勻速上升過程中,它的()

  A、重力勢能增大,動能減小

  B、重力勢能和動能增大

  C、動能不變,重力勢能增大

  D、動能和重力勢能減小

  四、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

  1、認真閱讀課本上的實驗,然后通過觀察教師的演示,回答以下問題:

 、賹嶒炛惺峭ㄟ^觀察什么來反映小球的動能的大小的?

  ②實驗中是怎樣探究動能與質量的關系的?

  ③實驗中是怎樣探究動能與速度的關系的?

  ④這個實驗是用什么方法探究的?

  ⑤這個實驗得出的結論是什么?把結論填到課本上。

  物體的動能與物體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關。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______,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越_____。

  2、閱讀課本的探究實驗,然后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1)實驗中是通過觀察什么來判斷重錘具有的重力勢能的大小的?

 。2)實驗中怎樣探究重力勢能與物體被舉高的高度之間的關系的?

 。3)實驗中怎樣探究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之間的關系的?

 。4)這個實驗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是什么?

  (5)根據日常生活經驗,把課本上的結論填寫完整。

  五、答疑解惑

  1、如圖,小明在做哪些因素與物體的動能有關的幾次實驗中,說明物體的動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的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丙

  六、反饋評價

  1、有一輛汽車和一列火車,若以相同的速度行駛,則_______具有的動能大;處在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度飛行的子彈和炮彈相比較,_______的重力勢能大。

  2、灑水車勻速行駛在平直路面上灑水,則在此過程中灑水車的動能逐漸______。

  3、跳水運動員從最高點向水面下落的過程中,他的速度逐漸_______,所以動能逐漸_______,重力勢能逐漸______(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4、自行車下坡時速度越來越大,它的動能逐漸_______,重力勢能逐漸_______。

  5、下列物體中重力勢能最大的是()

  A、放在一樓窗臺上的質量是4kg的石塊

  B、放在三樓窗臺上的質量是4kg的陶罐

  C、放在五樓窗臺上質量是4kg的一盆花

  D、晾曬在五樓窗臺上的質量是1、5kg的球鞋

  6、下列物體既具有動能又具有重力勢能的是()

  A、在軌道上行駛的火車

  B、從坡頂向坡下跑的運動員

  C、江河中的流水

  D、空中靜止的飛機

  7、空中沿水平方向勻速飛行的一架飛機,正在向災區(qū)空投物資,在空投過程中,飛機的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變化情況是()

  A、動能和重力勢能都增大

  B、動能和重力勢能都減小

  C、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

  D、動能增大,重力勢能減小

  七、知識整合

  1、物體能夠對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2、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3、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也越大。

  4、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tǒng)稱為勢能。

 、僦亓菽埽何矬w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物體被舉得越高,質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勢能也越大。

 、趶椥詣菽埽何矬w由于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彈性勢能。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越大。

  八、課外作業(yè)

  1、練習冊每天1練。

  2、教材課后經典習題。

  中考寶典

  1、打木樁的重錘自由下落時,關于它的動能和勢能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動能不變,勢能不變

  B、動能增大,勢能不變

  C、動能增大,勢能減小

  D、動能減小,勢能增大

八年級物理教案5

  (一)教學目的

  知道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

  (二)教具

  量筒,硫酸銅溶液,燒杯,細長玻璃管等。

  (三)重點難點

  重點:分子動力論的基本內容

  難點:對分子間作用力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1.全章導言

  自然界存在著各種熱現象:物體溫度的變化,物質狀態(tài)的變化,物體熱脹冷縮的現象等。這些熱現象的解釋,都涉及到熱現象的本質是什么?這也是人類長期探索的問題,直到17世紀和18世紀期間,人們才開始認識到熱現象是由物質內部大量微粒的運動引起的,這種認識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科學理論棗分子動理論。到19世紀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們又逐漸認識到與熱現象相聯(lián)系的能量棗內能。用分子動理論和內能的觀點,可以解釋很多熱現象,這一章我們就學習分子動理論和內能的初步知識。

  2.引入新課

  我們生活在物質世界中,我們的周圍充滿著物質:水、空氣、石頭、金屬、動物、植物等都是物質。而對于物質是怎樣構成的,這一古老課題,很早就有過種種猜測,有的主張萬物之源是“氣”,有的主張萬物之源是“火”。公元前5世紀墨子提出的物質的最小單位是“端”,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的德漠克利特認為宇宙萬物,是由大小和質量不同的,不可入的,運動不息的'原子組成。此后經過近20xx年的探索,直到17世紀末,才科學地認識到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3.進行新課

  (1)分子和分子運動

  ①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極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徑約10-10米,這是一個極小的長度,不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現代的顯微鏡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極小,所以物體含分子數目大得驚人。通常情況下,1厘米3空氣里大約有2.7×1019個分子,如果人數數的速度能達到每秒數100億個,要數完這個數,也得用80多年。

 、跇嫵晌镔|的分子永不停息地運動著。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無法直接觀察分子的行為,但我們可以從宏觀的實驗現象,來判斷分子的行為。

  演示實驗:擴散現象

  出示事先裝有二氧化氮(或溴氣)氣體的廣口瓶。說明瓶內紅棕色的氣體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廣口瓶,其實瓶內裝滿了空氣。將裝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傾倒,這時看到紅棕色氣體流入空瓶,開始先沉到瓶底。此現象說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課本圖2梍1所示,將其倒扣在裝有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上。這時要強調:裝有密度較大的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在下,裝有空氣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氣體不會流進空氣瓶內,F在我抽掉隔板,沒有出現二氧化氮氣體流動的現象,我們停一會兒再來觀察瓶內出現的現象。

  在等候期間,組織學生自己做墨水擴散實驗:同學們課桌上的燒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動桌子,保持清水平靜。請大家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觀察墨水的變化情況。滴入的墨水將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跡,過一段時間墨跡的輪廓變模糊,墨跡變淡,周圍的水色變墨。

  組織學生觀察前面已做的氣體擴散實驗。此時空氣瓶出現了紅棕色,下面紅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顏色變淡。實驗現象表明,二氧化氮氣體進入了空氣,空氣進入了二氧化氮氣體中。像這樣,不同的物體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做擴散。

  擴散現象也可以發(fā)生在液體之間。請大家再觀察一下剛才大家滴入清水的墨水,已經沒有明顯的墨跡了,整杯水都變黑些了,說明墨水和水也發(fā)生了擴散。為了說明液體的擴散現象,我們再來做個實驗。(按照課本圖2-3液體的擴散實驗演示)現在我們看到無色的清水和藍色的硫酸銅溶液之間有明顯的界面,要觀察到擴散現象需要較長的時間。為了節(jié)省課堂時間,幾天前我就做了同樣的實驗,請大家看幾天前的實驗。(出示提前二天、四天、六天做的實驗樣本)這些實驗告訴我們,靜放的時間越長,界面變得越模糊不清,彼此進入對方越深。

  分子運動論

  固體之間也會發(fā)生擴散現象。將鉛片和金片緊壓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將它們分開,可以看到它們相滲入約1毫米。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觀察到過固體的擴散。煤矸石有的原來就是石炭巖,由于長期地跟煤擠壓在一起,它的內部也變黑了。

  大量事實說明氣體、液體、固體都有擴散現象,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能找到許多事例。例如,某同學擦點清涼油,周圍同學就能聞到清涼油味。

  擴散現象表明: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只有分子不停地運動才能相互進入對方。同時也說明分子不是緊密地擠在一起,而是彼此間存有間隙。

  (2)分子間的作用力

  固體、液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且分子間又有間隙,為什么分子不會飛散開,反而聚合在一起呢?引導學生猜想,這可能是分子間存在著吸引力,這個猜想是否正確呢?需要我們用實驗來證實。

  演示實驗:分子引力實驗

  出示演示分子引力的兩個鉛圓柱。隨意將它們對在一起,這時兩鉛塊并沒有表現出吸引力。實驗似乎得到分子間沒有引力的結果,但是我們不要輕易地放棄我們的猜想,應再進一步分析原因。大家都知道磁鐵能夠吸引鐵釘,(邊講邊演示)但把鐵釘遠離磁鐵,這時磁鐵不能吸起鐵釘(演示),這是為什么?(距離太遠)。剛才兩鉛塊沒有表現出吸引力,是不是也是因為分子間的距離不夠近呢?那么我們想法讓兩鉛塊靠的更近些。(再做實驗時,用小刀將兩鉛塊表面刮光亮,然后用力將兩鉛塊擠壓在一起)

  實驗結果兩鉛塊能吸引在一起,并能負重達500克以上。這表明分子之間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只有在分子靠得很近時,才能表現出來。一般分子距離要小于10-9米時才能表現出引力。

  在實際生產中,人們早就利用分子間有吸引力,來進行金屬焊接了。一般焊接是靠溶化金屬,從而使分子間的距離足夠近,金屬冷卻后就焊接到一起。近代還有爆破焊接技術,它是將金屬表面清潔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產生的巨大壓力,將兩金屬壓接在一起。

  液體分子之間也存在吸引力。課本圖2梍18的小實驗就說明液體分子間的吸引力。

  實驗證實了我們關于分子引力的猜想。我們再進一步思考,又會發(fā)現新的矛盾:分子之間有間隙,分子之間又有引力,這兩者是矛盾的,分子想互吸引最終應該相互靠緊,而不應該有間隙。既然分子間有間隙,物體應該很容易壓縮,但事實卻是固體、液體極難壓縮。我們只有根據事實,深化我們的認識,事實表明我們對分子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還有沒認識到的方面。

  原來分子之間還存在斥力。分子之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會不會兩種力總是相互抵消呢?當然不會,只有在特定的距離r時,分子間的引力不等于斥力,這個距離r就是通常的分子間隙的距離,大約是10-10米。當分子距離小于r時,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快,分子間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距離增大時,斥力和引力都減小,但斥力減小得更快、分子間表現為引力。當分子距離再增大,分子引力繼續(xù)減小,當分子距離大于10r時,分子間的作用力將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有了對分子間存在斥力的認識,前面所說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3.小結

  通過實驗和思考,我們已經對分子和分子的運動有了初步認識,現在我們共同回顧一下,看看我們已經有了哪些認識。

  1.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直徑大約是10-10米。

  2.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guī)則運動著。

  3.分子之間有間隙。

  4.分子之間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兩種,即引力和斥力。

  以上幾點,就是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要點,利用這些要點,能夠解釋很多熱現象。

  板書設計:

  分子動力論的初步知識

  1.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直徑大約是10-10米。

  2.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guī)則運動著。

  3.分子之間有間隙。

  4.分子之間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兩種,即引力和斥力。

八年級物理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色散現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過程和方法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顏色的混合,獲得有關的知識。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親身的體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通過親身的體驗與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重、難點:

  1、 掌握光的三原色、顏料的三原色

  2、 知道決定物體顏色的因素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無……前面無相關內容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我們?yōu)槭裁纯梢钥匆娢矬w?……物體有光線射入我們的眼睛。

  ②學生探討:光線是如何傳播的'?

  ○3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4生活中有哪些光的折射現象?

  進行新課:

  1、光的色散現象:彩虹現象

  實驗:三棱鏡分解太陽光

  光譜:紅、橙、黃、綠、藍、靛、紫

  2、光譜中紅光偏折程度最小,紫不偏折程度最大

  3、物體的顏色:

  (1)、試驗:光的色散……說明什么問題?

  結論:白光是由各種顏色的光組成的,不同顏色的光混合后會變成其他顏色。 不同顏色的光分散的過程叫光的色散。

 。2)、顏色之迷: 不透明物體:由物體反射的色光決定。

  透明物體:由透過的色光決定。

 。3)、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4)、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八年級物理教案7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通過觀察、實驗,檢驗大氣壓的存在。能通過實例說出大氣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能簡單描述托里拆利實驗,能說出標準大氣壓的數量級,能說出大氣壓隨高度變化的規(guī)律。

  3.能說出液體沸點跟氣壓的關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機的工作過程和原理。

 。ǘ┻^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和生活中的例子,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實驗的測量原理,掌握大氣壓的測量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觀察和思考,培養(yǎng)認真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了解大氣壓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二、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前一章已學過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對壓強知識有所了解。但由于氣體看不見、摸不著,氣體的壓強也容易被人們忽視。大氣壓強更為抽象,雖然我們生活在大氣中,但卻很難感學科網(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受大氣的存在,因此通過實驗和生活實例讓學生體驗到大氣壓的存在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很難感受到,學生對大氣壓的認識不深甚至不正確,在教學中應通過實驗加深或糾正學生的認識。用大氣壓解釋生產、生活中的現象,對學生來說難度也比較大。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聯(lián)系學生身邊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和訓練,以強化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規(guī)范表達的能力。大氣壓的測量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但不是重點。教學中,可以采用播放托里拆利實驗視頻的方式,使學生形成直觀的認識。學好本節(jié)知識,有利于加深對已學的固體、液體壓強知識的理解,還能加強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大氣壓的存在、用大氣壓解釋生產、生活中的現象。

  難點:大氣壓的測量。

  三、教學策略

  本課的基本教學思想是──通過大量的.實驗和生活實例使學生感受大氣壓確實存在;知道大氣壓以及大氣壓對生活的影響。通過本節(jié)課培養(yǎng)學生觀察現象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認識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其基本教學思路是──由學生設計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而后展開教學。在教學中,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及幻燈片的展示,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增強學生對大氣壓知識的了解。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只空杯、吸盤兩個、飲料瓶、水、大小試管等。

八年級物理教案8

 。ㄒ唬┙虒W目的

  1、使學生知道幾個電阻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的阻值都小。

  2、復習鞏固并聯(lián)電路電流、電壓的特點。

  3、會利用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解答和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ǘ┙叹

  每組配備干電池二節(jié),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和開關各一只,定值電阻2只(5歐和10歐各一只),導線若干條。

 。ㄈ┙虒W過程

  1、復習

  (答略)

  1題。

  U=IR

  6題。(請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自做,然后教師講評。在講評中要引導學生在審題的基礎上畫好電路圖,按規(guī)范化要求求解。)

  2、引入新課

 。1)請學生閱讀本節(jié)課文前問號中所提出的問題,由此提出本節(jié)學習的內容。

 。2)問: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的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

  1、并聯(lián)電路的總電流等于各支路中電流之和。即:I =I1 + I2!

 。4)問:并聯(lián)電路電壓的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

  2、并聯(lián)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5)幾個已知阻值的電阻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跟各個電阻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本節(jié)將學習的知識。

  3、進行新課

  (1)實驗:

  R1=5歐和R2=10歐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然后用伏安法測出R1、R2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RR1、R2進行比較。

  3、幾個電阻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都小!

  10歐和1歐的兩個電阻并聯(lián)的電阻小于多少歐?(答:小于1歐。)

  (2)推導并聯(lián)電路總電阻跟各并聯(lián)電阻的定量關系。(以下內容教師邊講邊板書)

  R1、R2;R1、R2并聯(lián)的總電阻是R

  I1 =U1/ R1,I2 =U2/ R2,I =U/ R,

  I =I1 + I2,

  U/R =U1/ R1+ U2 / R2。

  U =U1 =U2,

  1/R =1/ R1 + 1 / R2。

 。≧1 =5歐,R2 =10歐)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

  學生演練,一名學生板演,教師講評,指出理論計算與實驗結果一致。

 。3)練習

  1:請學生回答本節(jié)課文前問號中提出的`問題。(回答略)

  nR =R'/n1中:R′=10千歐,n =2,所以:R =10千歐/2 =5千歐。

  2、在圖8—1所示電路中,電源的電壓是36伏,燈泡L1的電阻是20歐,L2的電阻是60歐,求兩個燈泡同時工作時,電路的總電阻和干路里的電流。(出示投影幻燈片或小黑板)

  L1和L2是并聯(lián)的。(解答電路問題,首先要認清電路的連接情況)。在電路圖中標明已知量的符號和數值以及未知量的符號。解題要寫出已知、求、解和答。

 。ㄟ^程略)

  U1/ U2 =R1 / R2。在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中電流在分流點分成兩部分,電流的分配跟電阻的關系是什么?此題中,L1、L2中電流之比是多少?

  答:(略)

  I1/ I2 =R2 / R1!

  4、小結

  5、布置作業(yè)

  1、2;本章末習題9、10。

  參看課本本章的"學到了什么?,根據知識結構圖寫出方框內的知識內容。

 。ㄋ模┱f明

  1、關于并聯(lián)電路總電阻的計算,教學大綱上未做要求,建議對基礎較差的班級不增加這部分教學內容。

  2、在課時安排可能的情況下,建議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增加一節(jié)復習題。總結第4—8章所學內容,并做適當的練習。

八年級物理教案9

  (一)教學目的

  1.知道什么是慣性,認識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2.會用物體的慣性解釋慣性現象,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

  3.通過慣性現象,向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二)教具

  慣性球、慣性小車和木塊.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二、慣性

  教師:從牛頓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體都具有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這種性質叫做慣性.也可以說物體有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這里提出了一切物體都有慣性,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三、慣性現象

  教師:一切物體都有慣性.下面我們做幾個表現物體具有慣性的有趣實驗.

  1.慣性小球實驗

  我們把一個小球穩(wěn)穩(wěn)地放在小木片上,用彈簧片迅速地把小木片彈出去,注意觀察發(fā)生的現象.

 。ㄑ菔荆

  小木片彈出去后,小球落在了原處.

  大家都知道這是由于小球有慣性.但是如何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解釋這個現象呢?

  我們用慣性解釋物理現象,必須抓住慣性的實質.慣性的實質是物體有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所以我們必須認清物體原有的'運動狀態(tài).以小球為例,木片被彈出去之前,小球處于靜止狀態(tài).小球由于有慣性,還應保持原有的靜止狀態(tài),所以小球落在原處.簡言之,物體原來是什么狀態(tài),由于有慣性,它要保持什么狀態(tài),這是解釋慣性現象的關鍵.

  2.鋼筆帽的慣性實驗.

  教師示范:拿一個小紙條放在桌邊上,在紙條上壓一個立著放的鋼筆帽,將紙條迅速抽出,鋼筆帽不倒.

  (學生操作)

  教師提問:請大家解釋當紙條抽出時,筆帽為什么不倒?

 。▽W生回答,教師講評)

  鋼筆帽是靜止的.當紙條迅速抽出時,由于筆帽有慣性,還要保持靜止狀態(tài),所以筆帽不倒.

  3.剎車時的慣性現象

  教師:我們在小車上立一個木塊,使小車和木塊一起運動,小車突然停住時會發(fā)生什么現象?

  (演示,并請學生解釋,教師講評)

  教師:剎車前木塊和小車一起運動.剎車時,木塊底部和小車都停住了,但是由于有慣性,木塊上部還要保持向前運動,所以木塊向前傾倒.

  這個實驗再現了汽車緊急剎車時乘客向前倒這一普遍現象.

  4.汽車起動發(fā)生的慣性現象

  教師:請大家解釋汽車起動時乘客為什么向后傾倒?

 。▽W生回答:教師講評)

  四、學生練習

  1.章后習題1

  (教師講評從略)

  2.章后習題4

 。ń處熤v評從略)

  3.習題3

 。ń處熤v評從略)

  4.習題2

  (學生答)

  教師:飛機投擲物體前,被投擲物跟飛機一起運動.投擲物離開飛機后由于慣性仍要向前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可是被投擲物受重力作用,它向前運動的同時還要向下落,物體的實際下落軌道是一拋物線.所以必須提前投擲.

  飛機速度越大,高度越大,提前量也應該越大.飛機投彈也遵循這個規(guī)律.

  5.節(jié)后練習4

  (學生答)

  教師:跳遠運動員起跳前經過了一段距離的助跑,踏跳時具有較大的水平向前的速度.由于人有慣性,踏跳后還要向前繼續(xù)用較大的速度運動,這樣可以跳的更遠些.事實證明,跳遠運動員都是短跑好手就是這個道理.

  五、學生閱讀“汽車剎車之后”

  教師:從閱讀材料可知,汽車的停車距離等于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之和.如果你是一位汽車司機,應該注意怎樣防止發(fā)生交通事故?12

  教師:車速不能太快,十次事故九次快.駕駛車輛應該精神集中,這樣叮以縮短反應時間和減小反應距離.司機應保證汽車的剎車機件的性能良好,縮短制動距離.下雪、下雨天尤其應減速慢行.

  我們同學騎自行車也應如此.不騎快車、精神集中、車閘要靈.

八年級物理教案10

  教學目標:1、理解溫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環(huán)境中常見的溫度。

  3、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重、難點:1、設計測溫度的儀器(溫度計) 2、正確使用溫度計

  教學器材:燒杯、冷熱水、溫度計、體溫計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欣賞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問題:你知道物質有幾種狀態(tài)嗎?這些狀態(tài)如何轉化?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學生猜想)

  教師:剛才有同學說“溫度”(熱),下面我們就來學習

  有關溫度的知識 → 溫度計

  二、 進行新課: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1)、試驗:課本70頁試驗:圖4.4-1示

  結論:人們憑感覺判斷物體的溫度往往不可靠, 必須采取其他較好的辦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較好的判斷出這哪杯水的溫度比較高?

  學生結論〔 …… 〕

  2、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儀器

  實物觀察……各種溫度計

  結構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規(guī)律制成的。

  分類: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實物、錄像觀察)

  3、攝氏溫度:字母C代表攝氏溫度 ℃是攝氏溫度的單位,讀做攝氏度;

  它是這樣規(guī)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guī)定為零攝氏度,

  把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guī)定為100攝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負數表示

  例:37℃讀作37攝氏度 -45℃讀做零下45攝氏度

  4、體溫計: ○1 結構、量程、分度值 ○2使用

  5、實驗用溫度計的使用:

  探究:怎樣使用?要注意些什么問題?

  總結:(1)使用前 觀察量程……所測溫度不能超過或低于量程

  認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數值

 。2)使用時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 待溫度計的示數穩(wěn)定后再讀數

 、 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繼續(xù)留在被

  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ㄗ寣W生讀數,把結果寫出來)……單位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

  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

  溫度計的使用方面,按課本要求讓學生進行探究,但一定要把步驟總結并進行板書。

  可以對幾種溫度計進行對比

八年級物理教案11

  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現象。

  了解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時的偏折規(guī)律。

  了解光在發(fā)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認識折射現象。

  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獲得對自然現象的熱愛、親近的情感。

  重、難點:掌握光的'折射規(guī)律的內容。利用試驗、現象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

  教學器材:激光源、透鏡、水、紙、角度測量器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現象,說明光是沿 傳播的。

  2、光在傳播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種介質,就會在介質表

  面發(fā)生 ,其反射角 入射角。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現象:筷子折了、圖像通過玻璃后變形了? 是什么原因?

 、诠獾闹本傳播……均勻介質,如果介質不均勻,光的傳播不是直線嗎?同學們猜一猜

  進行新課:

  1、試驗: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光線向哪個方向偏折?

  (先讓學生猜想:光線會往哪邊折?)

  結果:

  2、光的折射規(guī)律:

 。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

  (2)、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

 。3)、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

  結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從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4、有關現象:

 。1)、池底變淺:做圖說明

  (2)、筷子彎折:做圖說明

  (3)、海市唇樓:做圖說明

  (4)、漁民刺魚:做圖說明:

  (5)、通過透明物質看物體,都是折射現象,成的都是虛像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完成課本練習。

  光的折射現象在生活中的實例(200字以上)

  教學后記:

  折射的三種情況要清晰,最好能做圖。

  折射現象的解釋:教師應先示范

八年級物理教案12

  課程標準:

  1、通過實驗探究,學會使用簡單機械改變力的大小和方向

  2、認識杠桿和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

  3、能從常見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

  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認識杠桿。認識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2、 能從常見的工具中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3、 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及其杠桿的應用。

  ●過程能力目標:

  1、經歷繪制杠桿示意圖的過程,體會科學抽象的方法;

  2、觀察和操作杠桿,體會杠桿的作用,學生形成的觀察力、抽象概括力。

  3、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掌握初步的科學探究方法。

  ●情感態(tài)度目標:

  1、關心生活、生產、自然現象中杠桿的使用,體驗科學源自生活,提高對生活的關注和對科學的.學習興趣;

  2、樂于在周圍生活中發(fā)現和分析各種杠桿,具有利用杠桿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識。

  學習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學生對杠桿這種簡單機械的感性認識比較豐富,特別是對使用杠桿能省力有比較豐富的體驗(但認識上有誤區(qū))。因此,將本節(jié)從認識杠桿這一熟悉的簡單機械著手,來改觀學生的感性體驗,到杠桿平衡條件的探索學習,來深刻認識杠桿知識內涵,再到杠桿應用的理解,將知識內化,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熟悉到陌生的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

  能初步描述實驗數據或有關信息,并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簡單比較。

八年級物理教案13

  一、學情分析

  物理是一門新接觸的自然學科,學生基本沒有物理基礎,經過八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習,對于初中物理知識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習方法逐漸成熟,但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卻很欠缺。物理這門自然學科有著非常明顯的特點,充分以探究活動為主,注重實驗與觀察的方法,同時具有很強的神秘感與奧妙。教師應充分把握這一特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學科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更好地探究活動的能力,尋找物理規(guī)律,學習掌握好物理知識與技能,樹立起正確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運用科學的辯證的思維方式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尤其是這下學期的學習任務很重,時間緊,內容多而且知識內容難,因此更要抓好學生的雙基教學和創(chuàng)新教學,尤其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新課標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目標,以及課程基本理念:注重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fā)展,構建新的評價體系等思想。在此基礎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的課程培養(yǎng)功能的體現;注重從自然與生活現象中引入物理問題,通過探究尋找物理規(guī)律,然后將其用于生活、生產實踐;注重將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huán)節(jié)滲透于不同章節(jié),讓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不僅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還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養(yǎng)成科學探究的能力,以便學生學習科學精神與科學態(tài)度,客觀了解科學的社會功能,樹立正確的科學觀等。

  本學期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第七章力;第八章運動和力;第九章壓強;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第十二章簡單機械。主要是力學知識、簡單機械類、近代物理知識的物理知識體系。其中第九章壓強、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是重點,難點在浮力、功和機械能,這部分內容綜合性比較強。

  三、教學目標

  1、加強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2、掌握學科的基礎知識,包括定義、概念、定理、公式、原理,以及實驗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如科學探究、解答問題的能力、實驗操作能力。

  4、能運用課本上的知識,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5、樹立正確的科學世界觀。

  四、教學方法

  1、在熟悉教材、綱要、標準的基礎上,認真鉆研《課程標準》,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制訂有效的計劃,選擇好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同學生共同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探究歷程,認真批閱作業(yè),輔導學生,認真做好物理實驗活動的探究,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的究能力。

  2、重點培養(yǎng)中優(yōu)等生,注重全體學生的充分全面的發(fā)展,加強他們的思想德育工作,充分有效地提高初二物理的教育教學質量。

  3、加強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4、及時下班輔導補缺補差。

  五、具體措施:

  1、鼓勵科學探究的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參與科學探究。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通過有目的探究活動,學習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體驗到學科學的樂趣,了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逐步樹立科學創(chuàng)新的意識。幫助學生盡快進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學習的軌道。

  2、幫助學生盡快進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自己進行知識模地的構建,而不是去復制知識,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問題才是至關重要的。激發(fā)并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3、激發(fā)并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與日常生活,技術應用及其他科學的的聯(lián)系。

  4、加強與日常生活,技術應用及其他科學的聯(lián)系。由于物理學與生活、社會有著極為深密和廣泛的聯(lián)系,困此在實際教學中,要結合本地實際,進取學生常見的事例,盡可能采作圖片、投影、錄像、光盤、課件進行教學。

  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初步認識聲、光等自然界常見的現象,了解這些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⑵初具了解物理學及其相關技術中產生的一些歷史背景,能意識到科學發(fā)展歷程的艱辛與曲折,知道物理學不僅物理知識,而且還包科學的研究方法,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⑶具有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能測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⑷會記錄實驗數據,知道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會用科學術語,簡單圖表等描述實驗結果。

  2、過程和方法

  ⑴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⑵能在觀察物理現象或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峭ㄟ^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韧ㄟ^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

 、蓪W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guī)律,嘗試應用書籍的科學規(guī)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誓軙婊蚩陬^表達自己的觀點,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意識,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拍鼙3謱ψ匀坏暮闷妫醪筋I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凭哂袑茖W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zhàn)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的喜悅。養(yǎng)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科不態(tài)度,不迷信權威,具有判斷大眾傳媒是否符合科學規(guī)律的初步意識。

 、扔袑⒆约旱囊娊夥珠_與他人交流的愿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書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

  ⑸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有理想,有報護,熱愛祖國,有振興中華的使命和責任感。

八年級物理教案14

  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

  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使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

  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重、難點:眼鏡怎樣矯正視力。

  教學器材:近視眼鏡、遠視眼鏡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完成光路圖:

  空氣

  F F

  水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 眼睛是如何看見物體的?為什么有的人會近視?

  進行新課:

  1、眼睛:

  (1)、眼睛的結構:圖3.4-1示

  各部分的作用…… 晶狀體:

  睫狀體:

  視網膜:

 。2)、眼睛如何看到物體:課本P63示

  總結:眼睛實際上是一個可以改變透鏡焦距(厚度)的高檔照相機

  2、近視眼與遠視眼的產生原因:

 。1)、近視眼: 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

  眼球前后方向太長 光線會聚在視網膜的前面

  (2)、遠視眼: 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差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 光線會聚在視網膜的后面

  探究:如何調整?

  3、眼鏡: (1)、近視眼鏡:讓光線發(fā)散……凹透鏡

  (2)、遠視眼鏡:讓光線會聚……凸透鏡

  4、眼鏡的度數: 度數越大,折光能力越強。

  遠視眼鏡(凸透鏡)……正數

  近視眼鏡(凹透鏡)……負數

  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完成課本練習。

  教學后記:實物眼睛……凸透鏡 比較

  總結規(guī)律:眼睛是可調的凸透鏡

  可以播放動畫說明近視眼、遠視眼及調整方法

八年級物理教案15

  [教學目標]⑴知道彈力是怎樣產生的;⑵掌握彈力產生的條件和彈力三要素;⑶知道胡克定律及實際運用所適用的條件,物理教案-彈 力。

  [課 時]1課時

  [教學方法]實驗法、講解法

  [教學用具]鋼尺、彈簧、重物(鉤碼)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重力是怎樣產生的?其方向如何?

  2、復習初中內容:形變;彈性形變。

  二、新課教學

  由復習過渡到新課,并演示說明(板書)

  (一)形變

 。1)形變

  (2)彈性形變

  演示圖示1中的實驗,請同學們注意仔細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重物受哪些力?(重力、支持力。這二力平衡。)

 、谥С至κ钦l加給重物的?(鋼尺)

 、垆摮邽槭颤N能對重物產生支持力?(鋼尺發(fā)生了彈性形變)

  由此引出:

  (二)彈力

 。1)彈力: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直接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就叫彈力。

  就上述實驗繼續(xù)提問:④由此可見,支持力是一種什麼樣的力?

 、葜匚锓旁阡摮呱希摮呔蛷澢,為什麼?(重物在重力作用下與鋼尺直接接觸,從而發(fā)生微小形變,對鋼尺產生了向下的彈力即壓力,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彈 力》。)

  可見,壓力支持力都是彈力。并進一步分析得出:

  (2)彈力產生的條件:物體直接接觸并發(fā)生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

  提問:課本放在桌子上。書給桌子的壓力和桌子對書的支持力屬什麼樣性質的力?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什麼?方向如何?

  與學生討論,然后總結。

  ①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壓物體)。

  ②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支持物體)。

  提問:電燈對電線產生的拉力和電線對電燈產生的拉力屬什麼樣性質的力?

  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什麼?方向如何?

  分析討論,總結。

  ③繩的拉力是繩對所拉物體的彈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有關,同一物體,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 形變的關系為:

  在彈性限度內,彈力的大。娓鷱椈傻纳扉L(或縮短)的長度x成正比,即:f=kx。式中k叫彈簧的倔強系數,單位:N/m。它由彈簧本身所決定。不同彈簧的倔強系數一般不相同。這個規(guī)律是英國科學家胡克發(fā)現的,叫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的適用條件:只適用于伸長或壓縮形變。

  三、小結

  四、學生練習:閱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1)(3)(5)與學生一起討論。作業(yè)本上寫(2)(4)。

【八年級物理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物理教案11-13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1-23

八年級物理教案11-30

八年級物理教案《彈力》08-23

(熱門)八年級物理教案09-19

蘇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04-26

八年級物理教案:慣性08-25

初中八年級物理教案12-21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12-22

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