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優(yōu)秀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現象。
了解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時的'偏折規(guī)律。
了解光在發(fā)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認識折射現象。
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獲得對自然現象的熱愛、親近的情感。
重、難點:
掌握光的折射規(guī)律的內容。
利用試驗、現象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
教學器材:
激光源、透鏡、水、紙、角度測量器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現象,說明光是沿傳播的。
2、光在傳播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種介質,就會在介質表
面發(fā)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線。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2、了解測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特征。
4、用實驗方法科學地判定一個直線運動的物體是處于勻速運動狀態(tài)還是變速度狀態(tài)。
教學重點:
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測量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運動的特征。
教學難點:
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過程: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新課引入
師:生活中人們是怎樣比較物體運動的快與慢?
學生回答:(1)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離,看誰先到達終點。
。2)比一比,用相同的距離,看誰跑得遠。
可見,比較物體運動快慢有兩種方法。通常情況下,人們用在“相同時間內比較通過的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在“相同時間內”最簡單的情況是取單位時間,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物理學中用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二、新課教學
。ㄒ唬┧俣
1、速度的物理意義
速度用來表示什么?(速度用來表示物體的運動快慢。)
2、速度的概念
在通常情況下,速度等于什么?(速度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
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時間,用“v”表示速度,則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什么?(v=s/t速度=路程/時間)
4、速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路程的單位是“米”(m),時間的單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單位就是“米/秒”,讀作“米每秒”,可用符號“m/s”或“m·s-1”表示。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單位是“千米/時”,讀作“千米每時”,用符號“km/h”或“km·h-1”表示。
師邊講解邊板書兩速度公式之間的換算關系。
1m/s=3.6km/h1km/h=(1/3.6)m/s
5、課堂鞏固練習(寫出換算過程)
54km/h=m/s15m/s=km/h
720km/h=m/s0.6m/s=km/h
三、速度公式的簡單應用
學生閱讀課本P25例一,觀察計算方法與小學的計算過程有什么不同?
板書解題過程,強調計算格式。
課堂練習
一物體在10min內通過600米,求這個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四、本課,作業(yè)。
閱讀例題,預習速度公式的應用。五、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快與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程度。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v=s/t。
4、速度的單位:km/hm/s
5、速度的測量
六、教學后記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
2、知道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并知道它與其它單位的關系。
3、知道測量存在誤差。
過程與方法:
1、會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會進行特殊測量。
2、會正確使用手表或停表測量時間,并會估測時間。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1、刻度尺的使用和測量時間。
2、單位的換算和特殊測量。
教學難點
1、單位的換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準備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課本、鐘表、錄音機。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在生活、生產和科研中,人們經常要進行各種各樣的測量。體檢時量身高、體重、血壓等,買菜時稱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剛到學校醫(yī)務室去體檢,醫(yī)務人員給小剛量完身高后告訴小剛他的身高是163。小剛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學生討論并得出正確的結果:163厘米或1米63)
講解:上述問題告訴我們,測量時必須首先規(guī)定被測量量的單位。為了世界各國交流的方便,1960年,國際上通過了一套統(tǒng)一的測量標準,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二)進行新課
一、長度的單位及測量
1、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其它的長度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km=103m;1dm=10-1m;
1cm=10-2m;1mm=10-3m;
1μm=10-6m;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離約30km(公里),初二年齡段的同學身高多數在1.5m—1.7m之間,手掌的寬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寬度大概是1cm。
2、長度的估測
問題1:請目測一下黑板的長度。
(請5個同學目測,再用米尺實際測量,比較誰目測的結果更準。)
問題2:人們正常走路一步的距離大約為0.5m,以此為長度標準,估測教室的長度。
。ㄕ垉赏瑢W同時在教室中走路進行估測)
3、長度的測量
長度估測的結果精確度是不高的,當精確度要求高時,可以選擇適宜的長度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展示:各種類型的長度測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標卡尺(精度高)、螺旋測微器(精度高)等]。
介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學生看課本P21并讀出圖2-15及圖2-17的長度)。
活動1:(1人一組):用刻度尺測量物理書的長度和寬度(結果填入P22的表格中)。
。ㄟx擇兩個較為典型的、有點問題的測量數據進行評價。)
活動2:(兩人一組):測量乒乓球的直徑。
(教師巡視,并對同學進行指導。)
介紹:國際乒聯為了我們限制我們中國乒乓球選手,同時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動在全世界更好地開展,把乒乓球的直徑從原來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謂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賽從原來的一局21分制改為現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剛結束的第28屆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選手表現依然銳不可擋,取得男雙、女單、女雙三塊金牌。
4、特殊長度的測量
問題1.如何測量一個碗口的周長?
思路:被測長度的特點:
、偾;
、谝(guī)則(圓)。
測量方法:
、僦苯佑镁沓邷y量;
、诨鸀橹保河眉毦繞硬幣一周再拉直測量或將硬幣在直線上轉圈;
③利用圓周公式C=2πr=πd:兩塊三角板一把尺子夾緊硬幣即可量出直徑或用紙將圓描下,再將紙上的圓對折即可測出直徑或利用幾何方法(有多種方法)找到直徑來測量。
問題2.漳泉肖鐵路通過惠安的唯一一條鐵路線,如何知道這條鐵路的總長度呢?
思路:被測長度的特點:距離太大,難以直接用刻度尺測量。測量方法:
①上網查找(現場上網查找,搜索關鍵字:漳泉肖鐵路全長<128km>);
、诮柚=ㄊ〉貓D間接測量。
問題3.如何測出一盤蚊香燃完所需的時間?
思路:被測時間特點:時間太長。測量方法
。孩僦苯佑檬直頊y量(要有耐心,可邊做事情);
②利用比例測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時間即可。(現場實驗,小段蚊香長度約為1.5cm,蚊香的燃燒速度約12cm/h)
說明:上述三個問題先分析特點,方法讓學生討論后再一一評價。鼓勵學生多找方法,并盡量找到簡單實用的方法。
二、時間的單位及測量
1、時間的單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經常進行長度的測量外,也經常需要對時間進行測量。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其它的時間單位:年(y)、天(d)、時(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時間的.估測
活動3:(集體活動):估測1分鐘的時間長度。(請三個同學上臺面向黑板,其余同學當裁判,講臺桌上的大時鐘面向“裁判”,教師喊計時開始,三名若認為1min時間到則舉手,比比看誰對1min的時間估測更準一些。)
3、時間的測量
講解:時間估測的結果精確度是不高的,當精確度要求高時,可以選擇適宜的時間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活動4:(2人一組):停表的使用。(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對停表的使用方法進行簡單講解,然后教師喊口令,學生按停表計時,請同學相互幫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活動5:(2人一組):跑圈測時。(請三位自認為速度較快的同學分別從教室前門繞到教室后門再回到前門跑一圈,各組同學分別測出每位同學所用的時間,然后請其中一組同學用他們的測量結果判斷誰的速度更快。)
三、測量誤差
介紹測量誤差。(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23信息窗內容)
[課堂小結]
利用多媒體顯現本節(jié)知識結構進行小結。通過對一些特殊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問題的探討,除了掌握這些簡單的物理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學習生活當中處理問題的時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開,如此你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板書設計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一、長度的單位及測量
二、時間的單位及測量
1、長度的單位
2、時間的單位
3、長度的估測
4、時間的估測
5、長度的測量
6、時間的測量
7、特殊長度的測量
三、測量誤差
布置作業(yè)
1.20分鐘能力試卷;
2.完成練習冊題目;
3.自制一個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測量課桌的高度和長度。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4
光的傳播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2、真空或空氣中光速:c=3×108m/s
1、光直線傳播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等
2、光年:光年是長度單位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兩種反射現象: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注意:
1、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平面鏡成像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2)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3)成的是虛象
2、平面鏡對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實像與虛像的區(qū)別:
1、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
2、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
光的`折射
。1)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
(2)光從水或其它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
。3)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依次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這種現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
。1)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
(2)、透明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
看不見的光
1、紅外線:主要特性是熱作用強
2、紫外線:主要特性是化學作用強
紅外線主要應用在遙控器
紫外線主要應用在驗鈔機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
1.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認識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2、認識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3、會制作小孔成像實驗盒進行實驗。
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歸納推理能力和動手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究的精神。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認識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2、認識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教學難點:
會制作小孔成像實驗盒進行實驗。
教學準備:
紙卷成的管、白熾燈;兩個大小差不多能套在一起的小紙盒、半透明的白紙、膠水、蠟燭、火柴、剪刀、針;圖片、動畫、視頻、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假如我們生活中沒有光,會是怎么樣一個世界?
2、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光的知識——什么物體能發(fā)光?光是怎樣傳播的?板書課題:光的傳播
二、學習新課
。ㄒ唬、指導學生認識光源
1、談話:請你想一想,哪些物體能發(fā)光?(學生會說出很多物體,學生在回答的時候,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說出自己會發(fā)光的.物體)
2、演示圖片、課件或播放錄像——各種光源。
3、講述:在我們周圍,有很多物體能發(fā)光:有的是x電能發(fā)光,例如手電筒、各種各樣的電燈;有的是燃燒發(fā)光,例如蠟燭、火把、火柴、煤等;有的是x生物體內部變化發(fā)光,如螢火蟲發(fā)出的熒光;有的是x天體內部變化發(fā)光,例如太陽光,星光。
4、光源定義: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問:你還知道有哪些光源?鏡子是不是光源?月球是不是光源?為什么?
。ǘ、指導學生認識光的傳播
1、播放動畫或視頻(陽光透過門窗或森林,手電筒、汽車燈射出的光)下載
。、以上現象說明光是沿什么方向傳播的?提出假設: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實驗:
、僦v解:為了證明光是否沿直線傳播,我們來做個實驗。(實驗器材:紙卷的直筒、發(fā)光的白熾燈)
、谟懻摚和ㄟ^直管能看見燈光嗎?如果將直管弄彎,還能看見燈光嗎?為什么?
、蹖W生分組實驗。
、軈R報實驗,討論:以上現象證明什么?
。、教師小結:通過對比實驗,我們知道,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并且,光源發(fā)出的光,是沿著直線向四面八方傳播的。
(三)、指導學生做小孔成像實驗
。薄⒄勗挘合旅嫖覀冊賮碜鲆粋實驗,證明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教師邊講述邊演示:選兩個能套在一起的盒;在大盒底部正中用針扎一個小孔;去掉小盒的底,在底口粘一張半透明的白紙作屏幕;把兩個紙盒套在一起。
。、學生分組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4、講解實驗過程:將蠟燭點燃,立在桌上,將盒子扎有小孔的那面對著蠟燭,推或拉小紙盒,調整屏幕和小孔的距離,在屏幕上能看到蠟燭的像嗎?像是什么樣的?
。怠W生分組實驗。(教師加強巡視指導)
。、匯報實驗,看到了什么現象?
7、問:你怎樣解釋這種現象?這與光的直線傳播有什么樣關系?
。、教師邊播放錄像邊講解。
9、教師小結:用紙盒的小孔對著點燃的蠟燭,蠟燭光會通過小孔射入盒內,照在紙屏上。因為孔很小,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所以蠟燭火焰上部的光通過小孔后照到紙屏的下部,蠟燭火焰下部的光通過小孔后照到紙屏的上部。這樣,在紙屏上就出現與蠟燭火焰形狀相似、倒立的像。
三、鞏固應用
。薄⒅v述:什么是光源和光的傳播方向(擴展:無影燈應用)
。、提問:
、偈裁词枪庠?舉例說明。
②光是沿什么方向傳播的?
板書: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透鏡》是在前面學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學生進一步的學習透鏡的基本知識,為后面學習透鏡成像規(guī)律,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奠定基礎,可以說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這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兩種透鏡及對光的作用。通過學生動手實驗探究,學生會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探究習慣,學會方法,增強學習興趣。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方法與過程:通過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實物及板圖,得出兩種透鏡的兩種不同構造,培養(yǎng)學生通過觀察時抓住事物本質特征,通過觀察能夠識別不同事物的不同特點的能力.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研究、探索新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研究透鏡的作用及特殊光線的作圖,對學生進行色彩美和線條美的教育.通過教師、學生的雙邊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的美好與和諧.
3.重點難點
重點:探究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
難點:指導學生對實驗進行仔細觀察、分析,最后通過概括得出結論.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于發(fā)育、成長階段,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學生在上一章學過《光的折射》基礎上,已經對光的折射規(guī)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對于生活中很多光學儀器中用到的透鏡的學習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但是他們剛接觸物理,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掌握欠缺,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還需要直接經驗的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事物和現象引入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加強直觀教學,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三、教法與學法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jié)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啟發(fā),評價方案,分析討論,指導實驗,歸納結論。運用討論法、直觀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教學方法。
八年級學生處于中學期間的過度階段,自學能力和觀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了討論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學習方法,著力開發(fā)學生的活動空間、思維空間、表現空間。
四、教學過程
為實現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南極大陸冰天雪地,四季如冬,在有陽光充足的時候,小企鵝們經常會躲到一些特殊形狀的大冰柱后面來取暖,為什么這樣就不會冷呢?
利用企鵝取暖的現象引入課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中來。
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探究一:凸透鏡和凹透鏡
教師拿出兩副眼鏡請學生觀察,其中一副為近視眼鏡、另一副遠視眼鏡(俗稱老花鏡),并提問你發(fā)現它們有什么區(qū)別?學生經過觀察可以發(fā)現近視鏡中間薄、邊緣厚;遠視鏡中間厚、邊緣薄。教師由此引出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概念,并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圖片,讓學生區(qū)別認識。然后展示課本圖3.1-2引導學生認識主光軸和光心。
利用實物直觀和模像直觀相結合的方法教學,有利于學生接受理解知識。
探究二:透鏡對光的作用。
組織學生分組做實驗:分別讓平行主光軸的光入射到凸透鏡、凹透鏡上,觀察折射光線的路徑,最后用筆畫出入射、折射光線的路徑(教師強調該實驗中的現象就是一種光的折射現象,透鏡是薄透鏡,發(fā)生兩次折射看作是一次折射)。
學生通過實驗發(fā)現透鏡對光的作用,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光的路徑,學生觀察與自己所畫路徑進行對比,教師由此向學生講解焦點、焦距的概念,并引導學生發(fā)現過光心的入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
學生自己動手,經歷探究的.過程,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理解誒知識,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體驗物理學習的樂趣。
第三環(huán)節(jié):感悟收獲,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今天我們一起探究了哪些問題?你獲得了什么知識?
通過問題式的小結,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本節(jié)課的重點,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四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鞏固升華。
課外作業(yè)是課內作業(yè)的延續(xù),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有效地進行第二次學習,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布置了以下作業(yè):
必做題:第62頁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第1、2、3、4、5題
選做題:如果一個戴著老花鏡的老人,被困在一個小島上,他想生火烤點東西吃,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你能幫助他生火嗎?
設置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個層次的作業(yè),滿足不同學生能力的需求,既使學生進行了基礎知識的訓練,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獲得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 了解聲音的特性
● 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fā)音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fā)音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
●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響度與振幅有關的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fā)聲是豐富多彩的,從而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 讓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和總結出對音調、響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關因素。
● 本節(jié)中出現的名詞:樂音、音調、頻率、超聲波、次聲波、響度、振幅、音色。
【教學難點】
● 引導學生在動手中動腦。
● 學會自我構建知識體系。
【教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
鋼鋸條(25根),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鐵架臺、音叉、乒乓球、細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引課
世界上的聲音千差萬別、各種各樣:有悅耳動聽,使人心情愉快的樂音(如:音樂廳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雜刺耳,令人厭煩的噪聲(如剎車時的摩擦聲、打磨工件的聲音、電鉆的聲音)。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樂音的特性。
新課教學
1.3聲音的特性(板書)
樂音:是物體作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
但同是樂音,有的調子高,有的調子低,有的聲音大,有的聲音小,這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聲音是由振動著的物體發(fā)出的,我們會這樣猜想:聲音的差別必然跟物體的振動情況有關,是不是這樣呢?
[師演示]:請聽:用吉他彈幾個不同的音。
提問:你感覺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聲音的高低不一樣。
我們先來研究聲音的高低與振動的關系:
一、音調──聲音的高低。(板書)
讓我們一起來探究:[生分組試驗]
物品:鋼鋸條,記錄表格。
過程:把鋼鋸條緊壓在桌邊上,(1)將鋸條1/5伸出桌外;(2)將鋸條1/3伸出桌外;(3)將鋸條1/2伸出桌外,使其振動發(fā)聲。
操作關鍵:(1)按鋸條的手要用力壓緊。(2)使鋸條兩次振動的幅度大致相同。
觀察:鋸條伸出桌外長短不同時:振動快慢情況?發(fā)出聲音的特點?
實驗總結:請?zhí)畋怼?/p>
鋸條伸出長度振動快慢聲音高低
伸出1/5最快最高
伸出1/3較快較高
伸出1/2慢最低
我的結論 振動的越快 發(fā)出的聲音越高(音調越高)。
同學們,剛剛的探究活動很成功,讓我們一起為同學們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加油!
我們得到的結論是:物體振動的越快,發(fā)出聲音的音調越高。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8
第一章 聲現象
第一節(jié)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1.本課設計中,力求體現用身邊常見器材進行物理實驗的思想。這節(jié)知識跟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好章節(jié),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學好物理的信心。
2.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茖W探究是初二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探究學習方法,讓學生知道解決物理問題常采用這種方法,即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實驗、檢驗,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條件。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fā)生的。
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究聲有是如何產生的?如何傳播的.?
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師的引導、組織和學生的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在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參與、交流、合作的意識。
【教學器材】
1.錄音機、磁帶、外接喇叭、大米數粒。
2.直尺。
3.杯子、勺子、適量水(學生自帶)。
4.小鈴鐺、接有抽氣機的玻璃罩。
【教學過程】
一、提高授課藝術,創(chuàng)設最佳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提出問題
1.重視課堂授課藝術,富有魅力的語言,對吸引和保持學生注意力起重要作用。教師指導學生觀察章首圖,教師用抑揚頓挫、有聲有色的語言朗誦配文,給學生美的享受。教師巧妙設疑,我們生活在充滿聲音的世界里,聲音是自然界普遍存在且非常直觀的現象。根據圖文,你們有哪些困惑的問題?激勵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如大象靠什么進行交流?
2.教師組織學生觀察:課本圖1.1-1四幅圖,讓學生模擬它們發(fā)聲,激活課堂氣氛。學生交流討論:發(fā)生體發(fā)聲時,有沒有共同特征?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從生活經驗中體會樂音的特性:響度、音調和音品,能用實驗驗證影響樂音特性的主要因素。能知道影響常見樂器發(fā)音特性的因素。
【重點難點】
體會樂音的特性:響度、音調和音品。
【課時】
1課時。
【教具】
收錄機、磁帶(幾種樂器的獨奏曲)、吉他、橡皮筋。
【教法】
以觀察、實驗為主,輔以講解、討論。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鑼發(fā)聲時,有手按住鑼面,鑼聲就消失了。為什么?
2、甲同學把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乙同學在長鐵的另一端敲一下這根鐵管,甲同學聽到了兩下響聲。這是為什么?學生回答
3、為什么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地站在一起,也無法聽見對方的聲音,只能靠無線電交談?學生回答
二、新課引入
用吉他奏出幾個音,讓學生分析有何不同。原來是這幾個音的音調不同。
三、新課講授
樂音和噪聲
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聲音,有規(guī)律、好聽悅耳(使人感到愉快)的聲音叫做樂音;無規(guī)律、難聽刺耳或污染環(huán)境的聲音叫做噪聲。
演示,先一段優(yōu)美的輕音樂,后用鐵片刮,讓學生感覺。
講述:同樣是樂音,有的高,有的低有的聽得見,有的聽不見。為什么呢?樂音有一些特性。
樂音的特性
1、響度(loudness)
。1)聲音不但有高有低,還有大小(強弱),在物理學中,把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
(2)響度與什么有關系
演示:先輕敲音叉,再稍重敲音叉,比較兩次聽到的聲音強弱,叉股把塑料球彈起的幅度怎樣?學生回答
學生實驗:將一根橡皮筋張緊,先輕輕撥動張緊的橡皮筋,再稍用力撥動張緊的橡皮筋,注意兩次聽到聲音的強弱有什么不同?橡皮筋振動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得出
聲源振動幅度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
演示:打開錄音機保持其音量不變,教師拿著錄音機走近學生時,學生聽到的聲音變大,遠離時學生聽到的聲音變小。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
響度還跟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系,離聲源越遠,聲音聲音越小,響度也越小。
。3)響度的量度
在聲學上,人們學用分貝作為單位來計量聲音的強弱。
閱讀課本上一些聲音的分貝數和人耳的感覺情況
2、音調
在物理學中,把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pitch)。通常我們把音調高的聲音叫高音,音調低的聲音叫低音。
再欣賞音樂,由學生區(qū)別高音、低音,反復二三次。
彈吉他兩個音,讓學生區(qū)分高、低音。
音調由什么決定的?
演示:轉動齒輪(如課本圖3—20所示),注意聽兩次發(fā)聲有何不同?同時注意觀察齒輪的齒數。
問:音調跟聲源振動的快慢有何關系?學生回答。后再次驗證
小結:振動快的音調高,振動慢的音調低。
振動的快慢取決于每秒振動的次數,每秒振動的次數越多,振動得越快。物理學中把聲源每秒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其符號是Hz。如果聲源每秒振動50次,它的頻率就是50Hz。
頻率高,振動快,頻率低,振動慢,F在我們可以總結音調高低的原因了,請大家填好課本方框中的'填空。
聲源振動的頻率高,聲音的音調高;聲源振動的頻率低,聲音的音調低。
簡單說就是“頻率高,音調高;頻率低,音調低。”
人發(fā)音的音調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小孩的音調比成人高;女人的音調比男人高。同樣是成年的男人(或女人),音調也有不同,故在音樂界有男(女)高音、男(女)中音之分。人的發(fā)聲頻率,大約在85Hz到1100Hz左右。
音樂上的調,就是根據物理上的音調得出的。如中音“C調”中的“1”的頻率是262Hz,“1”的頻率是524Hz;;“D調”中的“1”的頻率是294Hz,“1”的頻率是589Hz。
除弦樂器外,其他樂器通過別的辦法也奏出不同的音調,如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我國古代編鐘,奏出了中國古代的文明,奏出了世界音樂史上的奇跡。
看“信息窗”圖3—21編鐘
編鐘屬打擊樂器,你也可以發(fā)明一個“編鐘”請同學們自己設計,回家自己計劃試試,如成功還可做為你的保留節(jié)目在文娛活動中演出。
3、音色
放錄音:放兩、三曲獨奏曲
請學生說出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樂器發(fā)出的聲音不同,聲音除了音調和響度外還有第三個特征,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與特色。
每個人的聲音都具有與別人不同的音色,所以我們能從電話、廣播的聲音中分辨出是不是熟人?是哪位熟人在講話;同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大,以及飲食、起居和健康狀況等因素,也在發(fā)生變化。
通過鍛煉可以改善和保持音色。
“迷你實驗室”
問:為什么弦樂器上要安裝幾根粗細不同的弦。學生回答(在弦的松緊、長短相同的情況下,可改變粗細來改變音調,使音域更為豐富。
問:二胡、吉他等是怎樣調節(jié)弦的長短和松緊的?學生回答
四、小結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我們知道聲音的三個特征:響度、音調、音色。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pitch)。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響度跟聲源振動幅度有關,還跟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系;不同的發(fā)聲體的音色不同。
四、小結(學生總結)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我們知道
五、布置作業(yè):
1、閱讀課文;2、P4;3、作業(yè)。
【板書設計】
§3—2樂音與噪聲
一、樂音和噪聲
二、樂音的特性
1、響度: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
2、音調: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pitch)。
3、音色:xx。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0
一、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
2、初步了解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通過他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的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探究性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光的色散現象,物體的顏色。
2、難點:色光的混合。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資料,學生光源,三棱鏡,紅玻璃片,藍玻璃片
五、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選學內容,教材通過光的散射實驗,介紹白光的組成,進而由實驗說明透明體和不透明體呈現不同顏色的道理,說明色光混合和顏料的情況.這些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中經常見到用到,是科學常識,也是很有趣味的知識.
六、教法思考
本節(jié)介紹的知識都是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中經常見到用到的,是科學常識,有很強的趣味性,可用實驗法將各種光的色散現象展示出來,在日常生活現象的分析上可采用啟發(fā)式教學.為明確顏料的三原色與色光三原色的不同,可采用實驗教學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方式.
七、教學設計
(一)新課引入
溫故知新:光的.折射的兩道習題。
導入:
方案一:教師可向學生講述牛頓分解色光的小故事,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引入新課.
方案二:學生實驗:太陽光通過棱鏡分解成色光.
這個實驗學生在小學自然課中知道,對于這個實驗,教師可稍加指導.在學生興趣被激起后轉入新課教學.
。ǘ┬抡n教學
1.學生實驗:太陽光分解成的色光經棱鏡混合成白光.這個實驗學生是生疏的,為保證實驗質量,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指導學生注意以下兩點:
。1)兩個棱鏡要靠得很近
。2)承接混合成白色的屏不要離第二個棱鏡太遠,避免能量損失太大,亮度過弱,看不清楚.
2.物體的顏色教學應分為兩部分.
(1)透明體的顏色
演示太陽光通過棱鏡和紅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條紅色光帶,啟發(fā)學生解釋此實驗現象的原因.如果此實驗現象不明顯,可適當增加幾塊紅玻璃或多層紅玻璃紙.
再用藍玻璃重復上面的實驗步驟,啟發(fā)學生分析總結玻璃是藍色的原因.
總結學生的發(fā)言,得出: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它能透過的色光的顏色決定的.
(2)不透明體的顏色
演示實驗:在白屏上貼一張紅紙,屏上只有被紅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換用一張綠紙,屏上只有被綠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總結實驗結論:有色的不透明體反射與它顏色相同的光.
3.色光的混合
首先說明彩色電視機的色彩是利用紅、綠、藍三種色光合成的.讓三種色光各自所占比例不同,就合成形形色色的各種色光.
演示實驗:用手搖轉臺裝上紅、綠、藍三色盤進行演示.調整三色比例,旋轉時就看到三色盤呈灰白色.對于紅、綠色光的混合,可調整三個色盤,使其只露出紅色和綠色部分,改變各色比例,旋轉時就會觀察到隨著紅、綠比例不同,會依次出現橙紅、橙、黃和綠黃幾種顏色.各種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給學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幾個即可,其余可由學生在課下完成.
4.顏料的混合
方案一:向學生展示課本彩圖顏料的三原色,使學生明確顏料的三原色與色光的三原色不同,混合原理不同.
方案二:由學生用各種顏色的顏料畫畫,對比展示顏料的三原色與色光的三原色不同,并指出混合原理不同.
。ㄈ、課堂總結
建議由學生發(fā)揮主動性,討論總結本節(jié)課的內容.教師可在課前準備好板書演示,配合學生的總結發(fā)言.
由于本節(jié)是選學內容,可適當創(chuàng)造機會,發(fā)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ㄋ模┳鳂I(yè):P52第2、3題
。ㄎ澹┌鍟谖骞(jié)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原因:白光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
二、色光和顏料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2、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
三、物體的顏色
1、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通過它的色光決定。
2、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能根據日常經驗估測長度,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能根據常見的周期現象估測時間,能使用秒表、手表測量時間。
知道測量有誤差。了解誤差和錯誤的區(qū)別。
了解計量長度和時間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
1.2過程與方法 :
通過具體的測量活動對常見物體的尺度和時間段有大致的了解,對長度和時間單位大小形成具體概念。
通過實際測量活動使學生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使用計時工具測量時間。
1.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
結合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的興趣和習慣,養(yǎng)成認真細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通過根據日常經驗估測長度和時間,體會物理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激發(fā)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2.1 教學重點
長度的單位、長度的測量。
2.2 教學難點
測量長度單位概念的具體化和測量中的讀數。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6.1 引入新課
【師】看下圖,同學們覺得中心的兩個圓面積一樣大嗎?
【生】不一樣大。
【師】憑感覺看,是不一樣大,那么大家拿出手頭的尺子或者選擇一根繩子作為參照物,來測量測量兩個圓的大小。
【生】兩個圓原來是一樣大的。
6.2 新知介紹
一、長度的單位
【師】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長度的單位——米,也學習了米的相關進率。
下面我們來總結: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符號為m,常用長度單位還有千米(符號為km)、分米(符號為dm)、厘米(符號為cm)、毫米(符號為mm)、微米(符號為μm)、納米(符號為nm)。它們同米的換算關系為: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25px=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師】下面是小亮同學做的長度單位換算的幾個算式,請指出他在換算過程中的錯誤,并寫出正確的算式。
5.2m=5.2m×100=13000px
【生】5.2m=5.2×2500px=13000px
【師】對,進行單位換算時,正確的格式是數字不變,把相應的單位作等量代換。
二、長度的測量
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
【師】從這幅圖里可以看到,我們熟悉的常用的直尺,其零刻度線在左端(離最左端邊緣有一小段距離),沒有磨損,它的量程為0~200px,也就是說它最多能測200px的長度,它的分度值(最小刻度)是0.25px。
【師】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師:首先請同學們測量一下物理課本的長度和寬度,在測量過程中總結一下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A:使用前:
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在哪里,是否磨損),量程(測量范圍)和分度值(兩條相鄰的最小刻度線間的距離,它決定著刻度尺的準確程度)。
B:使用中: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
讀數時,視線與尺面垂直。
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記錄時,結果應包括讀數和單位兩部分。
對于較厚的刻度尺,應使刻度線貼近被測物體(如圖丙所示)。零刻度線磨損時,要從其他清晰整數刻度線作為起始刻度測起,測量結果應該等于讀出的刻度值減去作為起始的刻度值(如下圖所示)。
讀數:視線要正對刻度線(如下圖所示);除讀出分度值以上的準確值外,還要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值(估讀值)。圖中鉛筆長度為69.5mm,其中69mm是準確值,0.5mm是估讀值。
4.記,指記錄。記錄測量結果應包括數值和單位。
【師】下圖中木塊長度是多少?
【生】答:2.1925px。
測量誤差
【師】在剛才的測量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大家的測量結果有稍微的差別,但是我們的測量方法卻都是正確的。之所以有差別的存在,是因為我們最后需要進行估讀,估讀就難免有大有小。這就形成了誤差。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師】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盡量減少誤差。
減少誤差的方法: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誤差不是錯誤。測量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讀數時粗心造成的,是不該發(fā)生的,是能夠避免的。
【例題】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一木塊的長度,測量的結果是( )
B.96.25px
C.19mm
D.47.5px
【分析】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之前,要明確其分度值;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0刻度線量起,起始端沒從0開始,要以某一刻度當作“0”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前面的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圖知:刻度尺上25px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2.5px=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木塊左側與50px對齊,右側與96.25px對齊,所以木塊的長度為L=96.25px-50px=46.25px。
故選A
【例題】某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對同一物體的長度進行了4次測量,結果如下:308.5px、309px、308.75px、323.75px,則該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
B.308.5px
C.312.5px
D.309px
【分析】偏差較大的讀數是錯誤的,去錯誤讀數,取其余3個正確測量值的平均值值即為測量結果;
在測量長度時,通常采用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故只要計算出四次測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結果的確定時,還要注意小數位數的保留規(guī)則與測量值相同;
從題中提供數據可知,323.75px與其它數據相差較大,所以323.75px是錯誤的,應該去掉;
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故物體的長度最終應記錄為:L=12.34cm+12.36cm+12.35cm
=308.75px
故選A
三、時間的測量
【師】許多同學手上都有帶一只手表,大家都知道,手表是用來看時間的,所以是時間的測量工具。那么除了手表以外,大家知道,還有哪些是用來測量時間呢?沒有手表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怎樣的方法判斷時間呢?(不要告訴我說可以看手機時間。)
【師】
下面我們概括介紹計時工具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在古代,人們用日晷、沙漏等器具來計時。
16世紀后,歐洲出現了有重錘的擺鐘,近代機械式鐘表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F代利用石英晶體制成了穩(wěn)定、輕巧、方便的電子鐘表,它們一天的偏差不超過0.5秒。目前最準確的計時裝置是天文臺使用的原子鐘,30萬年的偏差只有1秒。
【師】古代人和現代人測量時間的工具、測量方法?
【生】可以用日晷、沙漏計時。
日晷:在太陽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圓盤上的桿在圓盤上形成影,隨太陽升降運
動,不同時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對應位置標上對應的時刻,就可以用來計時了;
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數量的沙子,根據漏下的沙量計時。)
【師】對,大家概括得很好,有時候在野外我們也可以根據太陽的位置確定大概的時間,接下來我們具體來學習時間。
時間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符號為s。除了“秒”之外,常用單位還有小時(符號h)、分鐘(符號min)。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h=60min,1min=60s,1h=3600s
計時工具:生活中使用的各種石英鐘、電子手表;運動場和實驗室常用的機械停表、電子停表。
【實驗】機械停表的使用
(1)練習停表的使用:如何開啟、停止、歸零;如何讀數。
(2)用停表測量脈搏跳動10次所用時間以及1min內脈搏跳動的次數。
【歸納總結】秒表的外形如上圖所示,A為歸零按鈕,B為計時秒針控制按鈕。使用時,你應該先進行調節(jié),就是按下歸零按鈕,使秒針指在“0”處。再按動秒針控制按鈕開始計時。計時結束時,要按動秒針控制按鈕,這時秒針會停在最后計時處,就可以讀出時間值。
【師】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木棒都能成為杠桿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師】一根硬棒成為杠桿的要有如下兩個條件:
①要有力的作用;
、谝芾@著某固定點轉動
誤差處理:
【師】時間的測量也會有誤差,如果減小誤差,如長度測量類似: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將物體運動所經歷時間或路程分解為若干段,測量不同階段物體的運動速度。
2、通過實驗測量數據,會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3、知道個人見解的正確與否必須通過實驗來證明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測量數據,會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2、學會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
2、學會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斜面、金屬片、小車、停表、刻度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勻速直線運動?
2、什么叫變速直線運動?
3、你是如何探究運動物體的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的?(要求學生參照課本P27探究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時間內,運動物體通過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過相等的路程,運動物體所用的時間是否相等。)
4、科學探究有幾個主要五一節(jié)?
二、新課教學
學生閱讀課本P29“提出問題”有關內容。
對于“提出問題”,在沒有獲得證據之前,人們對于問題所做的解釋,發(fā)表的見解就是猜想或假設。為了證明你的猜想或假設是否正確,需要用證據來證明。證據可以從圖書館、互聯或書店等處收集,也可以做實驗收集數據。在收集證據時,應操作規(guī)范、實事求是,具有嚴謹客觀的科學態(tài)度,不隨意涂改實驗數據。
自己做實驗需要考慮什么是有價值的證據,用什么方法,什么儀器來收集證據,以及如何讓別人相信證據等,這就是設計實驗。
下面有三個問題,請同學們提己的觀點,通過實驗收集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現在我們先選擇第一個問題:小車沒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變化?如何變化?
分組討論、交流:
1、你要探究的問題
2、你的猜想或假設
3、你設計的實驗(方法、儀器、步驟、數據、數據記錄表格),并寫好實驗報告。
(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提示實驗的方法)
三、實驗。
四、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科學探究:速度的變化
。ㄒ唬┨骄繂栴}
1、從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如何變化?
2、從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塊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如何變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學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如何變化?
。ǘ┨骄繉嶒瀳蟾
1、提出問題。
2、猜想與假設。
3、設計的實驗(包括實驗器材)
4、實驗步驟及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5、實驗結論。
6、評估。
7、交流。
五、教學后記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從信息中了解超聲的特點,了解超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
2.從信息中了解次聲的一般特點,了解次聲的應用和危害性。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及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和科學技術的興趣,熱愛科學,勇于探究的科學。
教學重點1.知道超聲、次聲的概念。
2.知道超聲的應用。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懼信息的能力及對自然和科學技術的興趣。
教具準備音像資料,圖片或光盤,電腦及多媒體的設備。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聲現象的一些性質并探究了它的規(guī)律,這些現象不僅有趣,而且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學道理。物理知道是從實際中來的,又要應用到實際中去。一句話,學習物理知識就是要應用它來人類服務,提高人們生活的水平,改善生活的質量。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超聲和次聲。
。ǘ┻M行新課
研究發(fā)現,聲波的頻率范圍是很寬的,由10-4Hz到1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聽到20Hz到00Hz之間的聲音,低于和高于此頻率范圍的聲音人都聽不到。通常把高于00Hz的聲音稱為超聲,低于20Hz的聲音稱為次聲。
一、超聲
1概念:頻率高于00HZ的聲音
2特點:⑴頻率高,能量大(強穿透力,強破碎能力)
、蒲刂本傳播,可反射
3應用
學生閱讀圖3-32,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發(fā)聲頻率、人和一些動物的聽覺范圍。例如:狗能聽到頻率達50000Hz的超聲,蝙蝠能聽到頻率為十幾萬赫的'超聲。
(1)利用超聲雷達(又叫聲吶)探測物體位置等。
。2)超聲有很強的穿透能力。超聲診斷儀(如B超);超聲金屬探傷儀。
(3)超聲對物體有很強的“破碎”能力。舉例。
。4)用超聲處理過的種子可以縮短發(fā)芽時間,提高發(fā)芽率。
其他:超聲空氣加濕器、犬笛
二、次聲
1概念:頻率低于20HZ的聲音
2特點:⑴頻率低,傳播遠
⑵能量很高的次聲具有極大破壞力
3應用:
人聲也聽不到次聲。自然界中,火山爆發(fā)、地震、風暴等都能產生次聲;核爆炸、導彈發(fā)射等也能產生次聲。
⑴預報災害:發(fā)生前會輻射次聲源
⑵醫(yī)療:人和生物對次聲波反應,某些器官也會發(fā)生微弱次聲源,可了解人體生物器官活動
⑶軍事:核武器
4危害:
使機器設備破裂,飛機解體,建筑物遭到破壞
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破壞,會產生惡心,暈眩,旋轉等癥狀,嚴重的造成內臟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由于次聲的破壞性強,危害大,但人耳無法直接聽見,所以在生產等活動中要盡量防止次聲的產生,盡量遠離次聲源。
課堂
1、超聲和超聲的應用。
2、次聲和次聲的危害。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超聲與次聲
1、人耳聽到聲音的頻率范圍20—00Hz。
2、超聲與次聲
3、超聲的應用
4、次聲危害
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作業(yè)題1、2題。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4
【課程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
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沸騰的條件。
3.知道蒸發(fā)可以致冷。
·過程與方法
1.觀察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汽化現象。
2.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的溫度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樂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學用具】
水槽、塑料袋、酒精、熱水、燒杯、鐵架臺、溫度計、酒精燈、石棉網、紙蓋。
【教學過程】
一、引入b課
老師用棉紗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寫幾個字,不一會兒,字跡不見了,引起同學們的思考。
二、進行新課
1、演示。
2、教學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汽化,物質從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液化。
3、實驗“探究水的沸騰”
[提出問題]:我們把水燒開稱為沸騰,請同學們來說說你所見到的、感受到的沸騰現象?
[猜想和假設]:
[設計實驗]:正確選擇所需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酒精燈(加熱)、燒杯(盛水)、燒杯蓋(防止熱散失)、鐵架臺(支撐燒杯)、溫度計(測水溫)、石棉網(燒杯受熱均勻)。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將觀察到的現象和數據記錄下來。
[分析和論證]:將實驗數據進行處理,作出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象。
對表格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說明,使學生較好地了解沸騰的特點,知道沸騰的條件。
[評估]:讓學生回顧操作,評估探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你認為這些探究還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方,請?zhí)岢鰜,最好能說出改進的措施。本實驗可能因使用的溫度計質量問題,以及本地的大氣壓影響使測出水的沸點不是100℃,可結合小數據括號中的“在標準大氣壓下”作簡單說明。
4、教學沸騰相關知識
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汽化現象。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與大氣壓強有關。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和繼續(xù)吸熱。
5、學生自學課本第88頁的科學世界《不燙手的“開水”》并回答問題。
6、回憶童年。
回憶小學時科學課上“紙鍋燒水”的實驗,結合剛才所學的知識,說明紙鍋為什么不會燃燒并且還能將水燒開?
7、討論。
8、教學蒸發(fā)相關知識
、僬舭l(fā)的概念及特點。②體驗蒸發(fā)制冷的作用。③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
9、試一試。
三、小結
比較蒸發(fā)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更進一步地掌握汽化的兩種方式。
四、作業(yè)布置
課本91頁第3題,第92頁第4題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5
重點:
領略物理的神奇,產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難點:
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神奇的簡單解釋。
釋疑知識點:
例題:
你對神秘太空有哪些了解?你對大自然有哪些驚嘆?生活中你發(fā)現了哪些神奇?請舉出幾例,大家一起交流。
[解析]:
神奇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宇宙的形成是由于大爆炸產生的,太陽發(fā)光是核反應,蘋果落地是
由于地球引力產生的,筷子在水中彎了是由于折射原因等等。
例題1:
平日你是怎樣喝飲料的?你細心觀察過嗎?如果一個瓶子裝滿飲料,蓋子蓋上,在蓋子上開一小孔,剛好能插進吸管。這時再用吸管吸飲料,能吸上飲料嗎?試試看,如果吸不上來,怎樣做才能將飲料吸上來?
[解析]:
本題應從大氣壓方面進行考慮。
答案:之所以能吸飲料是由于大氣壓的原因。如果封閉很緊,飲料瓶內氣壓減小,就吸不上飲料了?蛇x擇擴大插吸管的口,或再開一小孔,問題就可解決。
例題2:
圓珠筆方便耐用。你是否探究過圓珠筆油是如何從筆管流到筆尖的?如果你將筆朝上使用,使用一會筆還會出油嗎?
[解析]:
圓珠筆是靠重力供給油墨。
答案:圓珠筆是靠重力供給油墨的。寫字時小圓珠和紙面接觸,受到手沿筆桿向下的力。小圓珠就和筆尖間有一空隙,此時油墨就由重力作用流了出來,如果朝上使用寫一會就寫不出字了。
A類
1.你發(fā)現過身邊的神奇嗎?與同學們一起研究一下。
略
2.收集世界十大自然奇觀的相關資料。
B類
觀察、實驗:自制一個浮沉子。
準備的`器材:礦泉水瓶、帶膠皮塞的口服液小瓶(塞子上有小孔)
(1)將空的礦泉水瓶裝上適量水,再將裝上適量水的蓋上帶小孔的膠皮塞的口服液小瓶迅速倒置放進礦 泉水瓶中。試試看,你的小瓶能浮在水面上嗎?
。2)蓋上礦泉水瓶蓋,并扭緊,你的沉浮子就制成了。扭一扭礦泉水瓶,小瓶能上浮和下沉嗎?
觀察:小瓶什么時候下沉?
小瓶什么時候上?
C組
開學伊始班級進行大清掃,小明和小麗一起擦玻璃。小麗指著玻璃的下面說:“這兒還沒有檫干凈!奔毿牡男∶黝D時發(fā)現:為什么她能看清,而我卻看不清楚呢?哈氣是怎么回事呢?圍繞哈氣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物理八年級上冊教案12-24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12-22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1-10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11-15
八年級物理上冊《速度》教案08-05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優(yōu)秀】06-08
物理八年級上冊教案 15篇12-24
八年級上冊物理運動的快慢教案10-25
(必備)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06-09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熱門]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