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適應素質教育的德育管理體系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構建適應素質教育的德育管理體系
德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和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 一定的社會思想、道德轉化為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它體現教育的社會性和階級性,是學校教 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高校德育工作自身結構體系來看,包括系統的學科德育,即“兩課”教育;行為德育, 即操行規(guī)范;滲透在專業(yè)學科知識教學中的功能德育,即理性思維素質、治學精神、意志和崇尚真理的精神和 獻身精神等。德育與智育、體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共同育人。
從靜態(tài)來看,德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在素質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兩者在內容和目標上具有同一性、 一致性和包容性,是個體和整體、包容和被包容的關系。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包括德育的基本素養(yǎng)、功底和潛能 。德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對于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各項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 證作用,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從某種意義上說,素質教育觀念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人們在長期的德育實踐和探索 中的一種感悟和突破,是對全面發(fā)展教育觀念的繼承和發(fā)展。它極大地豐富了德育的內涵和外延,使德育的重 要地位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征和意義。
從動態(tài)看,素質教育對德育具有反作用,德育最終是為素質教育服務的,兩者在過程上具有連續(xù)性、遞進 性和循環(huán)往復性,是相輔相成和互為促進的關系。德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基礎和內核,對素質教育具有導向和輻 射功能,從人類發(fā)展和社會需求出發(fā),通過外部運行機制和內部作用機制的相互滲透和作用,向人才發(fā)展的終 極目標進行導向和輻射,達到預期的整合效果,從而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反之,素質教育奠定人的理性、體能 和素養(yǎng)方面的基礎,使其在更高的層面上促進各方面素質的協調發(fā)展。素質教育實際上為德育創(chuàng)設了一種良好 的機遇和氛圍,對德育起著鳴鑼開道的作用。
黨的十五大明確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著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痹21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諸素質中,思想道 德素質是根本。1994年中共中央頒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國家教委制定了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進一步明確了德育的重要性和艱巨性,不僅為德育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依據和 行動指南,也為實現素質教育轉變明確了方向。
正確認識德育與素質教育的辨證關系,深刻理解德育在素質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對于進一步提高對加 強和改進德育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構建適應素質教育發(fā)展體系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構建適應素質教育的德育管理體系的緊迫性
德育管理包括高校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行為規(guī)范教育管理、學籍管理、社團組織管理、生活管 理、宿舍管理、學生活動管理等,涉及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環(huán)節(jié)龐大且層次復雜。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德 育日益受到廣泛重視,在激勵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以及維護高校的穩(wěn)定,促進學校改革和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著重 要作用,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在理論尤其在實踐上,一些老問題沒能得到根本有效解決,同時又暴露出一些新 問題。就高校德育管理而言,目前還較普遍存在體制不順、規(guī)劃不實、隊伍不穩(wěn)、落實不力、運行不暢、機制 不活等問題,主要表現為三個不適應:
①在人才培養(yǎng)上存在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發(fā)展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大學是融理論性、實踐性、社會性和 服務性于一體的知識傳播場所。社會經濟和高科技的迅猛發(fā)展,決定了大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包括 適應社會、開拓創(chuàng)新、人際交往的能力,寬厚的基礎知識,堅實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廣博的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 知識。由于德育自身的內在規(guī)定性的制約和歷史原因,造成了“重智育輕德育”、“厚專業(yè)薄人文”和“強調 教育,弱化管理”等現象。近幾年表現尤為突出的是,學生社會公德水平、心理調適及行為控制能力、人際交 往及社會適應能力等與智力水平出現明顯反差,與社會發(fā)展需求和世界科技發(fā)展趨勢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雖 然不能涵蓋大學生主體,但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②在教育管理方法與隊伍建設上有待進一步改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沖擊著傳統的思想、觀念和行 為。市場經濟的求利競爭、自主等特性在大學生思想上不同程度地打上印記,使思想意識、學習態(tài)度和日常行 為等方面發(fā)生相應的變化,給我們的教育管理觀念及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然而,許多高校仍然 沿襲或固守著計劃經濟體制下單一、封閉的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效益低下,直接影響著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 進程。
③在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配套管理上缺乏力度。適應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高校逐步改革了招生就業(yè)制 度,先后引入了完全學分制、收費制以及推行雙休日等改革,為高校教育管理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也使與日俱 增的貧困生問題,勤工助學規(guī)范運作和發(fā)展問題,學生基礎文明建設等問題日益突出,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難度 ,給高校德育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一些院校紛紛推出配套管理舉措,但目前還沒有形成適應院校自身特點 的管理體系,以教育代替管理的現象仍十分突出,使德育管理處于相對滯后的被動局面,游離于學生思想和生 活實際。如長期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勢必給人才培養(yǎng)和社會發(fā)展帶來不良影響。
上述問題在近兩年的全國高校八省市大學生滾動調查中較為突出,并呈現出發(fā)展態(tài)勢,表明高校德育管理 問題具有不可回避的普遍性。德育是使受教育者知、情、意、信、行不斷發(fā)展的完整過程,是一項艱巨的系統 工程。當今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為代表的信息化時代的迅速到來,將會給高等教育帶來重大影響,在 教育目標、任務、內容、形式和方法諸方面發(fā)生根本性的變革。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因此,構建 適應素質教育的德育管理體系,是德育內在的發(fā)展動力使然,也是適應外在的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然,是目前亟 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構建適應素質教育的德育管理體系的思路及對策
素質教育已成為整個教育界和全社會的共識。面對新的希望、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zhàn)的高校德育工作,如何 適應并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針對高校德育管理現狀和問題,科學構建和完善德育管理體系,積極探索德育的有 效途徑和方法,著力在增強德育工作的現實性、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上水平,充分發(fā)揮德育管 理在學生教育成長過程中的決策、指揮、協調和控制功能,努力開創(chuàng)德育管理新局面,是目前我國高校急需解 決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落實德育管理體制改革,確保決策規(guī)劃的全面性。改革完善高校德育的領導體制、管理的組織結構 及運行方式,是適應素質教育的前提。建立和完善在黨委統一領導下,校長及行政系統為主實施德育的管理體 制,是適應素質教育的客觀需要,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要增強質量意識 ,加強德育的領導,合理規(guī)劃德育發(fā)展目標。要進一步強化有關職能部門和院系的學生管理職能,把立足點放 在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中心上來,主動發(fā)揮基層組織的德育功能。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行全員參與,互聯互動的 系統管理。
(二)實現高效的現代信息化管理,促進方式方法的科學性。加大科學管理力度,促進傳統教育方法與現 代教化手段的有機結合,從根本上提高管理的時效和水平,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基礎。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把德育放在一個大系統、大背景、大環(huán)境中研究,納入經濟體制改革和發(fā)展的實踐中探索。繼承和發(fā)揚傳統的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實現德育管理的程序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和現代化。要加大投入,加快現代化步伐,至少 在院系學生辦公室一級配置計算機等現代管理設施,建立國際互聯網絡,主動促進學校與經濟社會、與國際高 校及相關行業(yè)接軌,促進學校內部綜合信息傳遞與交流,以利隨時調控各個層面和層次的教育管理工作,實現 科學高效的信息化管理。
(三)適應當前機構與人事制度改革,強化隊伍建設的實效性。建立一支專兼結合、功能互補、素質優(yōu)良 、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德育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保障。要把德育隊伍建設問題納入當前機構和人事制度改革 的重大議程,以德育工作崗位進行科學的再設計,要通過明確的政策導向和制度規(guī)范,加強隊伍建設和投入, 促進德育隊伍的合理流動。尤其要加強專職德育隊伍和管理工作人員中的業(yè)務指導和培訓,提高現代化管理知 識和技能,改善隊伍知識結構,增強隊伍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發(fā)揮德育管理隊伍的骨干和主導作用。
(四)量化德育工作評價指標,加強檢查評估的督導性。強化目標意識,量化管理指標,建立適應素質教 育的評估監(jiān)控體系,是實現素質教育轉變的重點。德、智、體等綜合測評是對學生個體的素質進行定量考核的 一種方法,力求運用科學手段對人才的培養(yǎng)和全面發(fā)展進行反饋督導,使規(guī)章制度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使 德育由虛變實。要結合學校自身發(fā)展狀況,建立和完善校、職能部門和院系班三級評估體系,加強德育評估的 督導性,實行多層級評估。在評估的價值取向上,體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協調,適應未來與服務當前的互 動;在時空觀念上,體現個體與群體的結合,質與量的平衡,從而構建一個完整的鏈條,使德育由軟變硬。加 強適應新時期教育管理研究,建立科學的德育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是實現學生成長全過程的動態(tài)管理,發(fā)揮職 能部門管理效應的當務之急。
(五)完善德育管理運行機制,力求實施過程的整合性。明確有關部門的責、權、利關系,完善德育管理 運行機制,整合教育主體、客體和環(huán)境育人的力量,是適應并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
優(yōu)化高校教育資源配置,形成以教育為先導、以服務為基礎、以管理為依托的宏觀教育格局。要充分發(fā)揮 思想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環(huán)境育人的功能和優(yōu)勢,真正實現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過程育人。加 強教育與科學管理緊密結合,增強服務意識,建設良好的校風和學風,是當前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務。要不斷 改善學生學習生活條件,完善文體活動設施,提供全方位服務,強化管理育人,使學生管理貼近學生思想、生 活和學習,達到入理、入情、入境的完善效果,繼而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潛能,發(fā)揮學生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和自我完善的作用。
著眼德育管理機制的轉換,健全體制改革的配套管理。要結合招生就業(yè)制度改革和教育改革,著力研究和 探索學分制、并軌條件下的學生管理機制轉換,把握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切實加強學生德育工作的針 對性,增強德育管理的力度。
進一步加強以宿舍為基礎群體單位和管理基本環(huán)節(jié)的管理機制。要切實加大宿舍管理的力度,改善學生宿 舍的軟硬環(huán)境,樹立學生主體的教育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政治方向和主流價值觀的引導,激活主 體的深層次需求,使學生能夠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眼前與長遠的相互關系,以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健康的寢室文 化輻射整個學生群體,促進班級整體素質的提高,從而帶動和推動學風建設和校風建設,形成豐富的、進步的 、穩(wěn)定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進一步完善學生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勤工助學及減免學雜費等“五位一體聯動助學”的激勵保障機 制。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斷加強內部“造血”功能,完善外部“輸血”機制,全面因材施教。把視角 投向社會,主動與經濟社會接軌,爭取社會團體和個體的經濟支持與教育管理協作,多渠道、多層次設立獎學 金、資助金,廣開勤工助學渠道,激勵學生自立自強,奮發(fā)有為。通過適當設立中介服務組織,建立學校與社 會大循環(huán)的管理回路,發(fā)掘高校服務社會、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管理潛能,形成互利互惠、互相促進的良 性循環(huán)。
進一步深化以“主題周末”活動為主體的社會實踐活動機制。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是德育的外化形式,是 課堂教育主渠道的必要延伸,是達到知行合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雙休日從時空上為學生提供了個性發(fā)展機遇 ,管理者應充分利用和有效占領學生業(yè)余這塊管理領域,深入調查了解學生需要,針對不同的需要層次進行管 理,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要;通過舉辦人文知識講座、心理健康宣教及咨詢、就業(yè)指導及培訓, 開辦現代實用知識技能培訓班,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健全人格,促進個性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素 質、業(yè)務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培養(yǎng)跨世紀的復合型人才。
【構建適應素質教育的德育管理體系】相關文章:
構建適應素質教育的德育管理體系08-17
素質教育與德育08-17
素質教育運行機制的構建08-05
素質教育運行機制的構建08-17
班級素質教育目標體系的構建與實施08-17
適應高考新模式,加強地理素質教育08-07
適應新形勢加強中學地理素質教育08-07
小學英語教學素質教育模式的構建08-05
談小學美術教學如何適應現代的素質教育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