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尊重學生思想的權(quán)利——《籬笆那邊》的教學和思考
過去,我們曾經(jīng)特別強調(diào)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征,這給以往的語文教學研究和實踐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如今,代表現(xiàn)代語文教學思想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讓語文教學充分凸顯人文精神,已經(jīng)成為人們的共識。說起來,語文教學包含人文精神,這本來就是題中應有之義。就是在特別強調(diào)工具性的時期,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完全不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人文性,恐怕也是不可思議的。那么,在我們進行課程教育改革試驗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在強化人文精神方面做些什么呢? 許多時候,我們?nèi)狈Φ耐皇浅WR。比如,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文精神?當代青年最缺乏的,最需要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加強引導的人文精神究竟有哪些?從理論上說,也許我們對于在語文學科中突出人文性的呼喚并無大的分歧和抵觸,但是,就實踐意義上說,對于人文精神內(nèi)涵的理解,不同的教師之間,卻可能相去甚遠。 我以為,最根本的人文精神至少應該包含這樣的內(nèi)容。承認并尊重學習者的個性差異;努力擺脫統(tǒng)一認識、統(tǒng)一思想等與標準化評價一脈相傳的教育理念;讓每一個學習者都懂得和獲得思想的樂趣,自覺維護思想的權(quán)利;在教學過程中充分享受平等與自由的空氣;自覺養(yǎng)成熱愛科學、講求理性、尊重別人的意識和習慣,等等。而我敢說,這樣的人文精神意識,我們許多教師和學生還是嚴重缺乏的。因而,在這些方面,我們的不少教學工作者也還是做得很不夠的。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進行了初步的改革嘗試。 一、教案設計的困惑 籬笆那邊 有草莓一棵 我知道,如果我愿 我可以爬過 草莓,真甜 可是,臟了圍裙 上帝一定要罵我! 哦,親愛的,我猜,如果他也是個孩子 他也會爬過去,如果,他能爬過! 這是一首小詩。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她是與惠特曼、哈代、霍普金斯齊名的十九世紀中葉西方現(xiàn)代詩歌的先驅(qū)。就在高中二年級的上學期,在外國詩歌單元中,我們和她邂逅了。 詩作沒有更多的意象,意境神韻之類,在這里似乎都無從談起。教師大都有這樣的感覺,不怕內(nèi)容多得講不完,就怕內(nèi)容簡單得沒話說。而我們面對的,偏偏就是這樣的教材。 當然,進行教學還是有辦法的。這里有象征手法。比如,“籬笆”象征著規(guī)矩,戒律,阻隔,或者是保護;“草莓”象征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對于我們的學生,這些內(nèi)容不需要你喋喋不休。這里還有心理描寫!拔摇钡膬(nèi)心矛盾,對于“上帝”心理的猜測,以至于人的天性與社會規(guī)范的沖突……詩,有值得咀嚼的地方。換句話說,根據(jù)我多年來備課和上課的習慣經(jīng)驗,要把這首小詩上出課堂效果,上出訓練質(zhì)量,乃至于上出些新意和高潮,我自信還是可以辦得到的。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很方便地把這首小詩的課堂教學熟練地組織起來,大致如下: 簡單的介紹一下狄金森和西方現(xiàn)代詩歌的發(fā)展歷史和藝術(shù)特色;反復朗讀,整體把握作品中包含的哲理;然后個別回答,詩中寫到了哪些對象?明確:籬笆,草莓,我,圍裙,還有上帝。詩中寫了什么事件?明確,我看到了籬笆外的草莓,想爬過籬笆去采摘,但是又怕弄臟了自己的圍裙,受到上帝的責罵。組織討論:“草莓”在這里象征著什么?“籬笆”又象征著什么?“上帝”又代表著什么?明確:“草莓”象征著誘惑,“籬笆”象征著束縛,“上帝”代表著維護規(guī)矩的人。詩歌朗誦,特別注意“草莓,真甜”和“哦,親愛的,我猜,如果他也是個孩子/他也會爬過去,如果,他能爬過!”體會詩句中包含的感情和思想。 對了,我還可以巧妙地滲透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在自由和規(guī)范之間,我們應該怎么做?面對外界的誘惑,我們應該怎樣把握好自己,筑起理性的“籬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這些,不是很好的人文思想教育嗎?我們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內(nèi)涵,不就是這樣在“體現(xiàn)”著嗎? 但是,這個時候,我產(chǎn)生了深深的困惑。最先引起我警惕的,是我發(fā)現(xiàn)自己正在無意間扮演著詩歌中那位“上帝”的角色,幾乎是下意識地承擔著維護規(guī)矩的責任。但是,只要認真讀讀這首詩歌,我們就會清晰的發(fā)現(xiàn),狄金森的這首詩歌作品中,“上帝”可是個令人懷疑的家伙!我們甚至可以很分明地感覺到詩人對于“爬籬笆”這一行為的同情、理解甚至贊美。我們怎么做起了反面文章? 要說,我還是可以很理直氣壯地解決這個問題——不同文化背景的觀念沖突。雖然我不能夠把詩歌的言外之義說成是什么“階級的局限性”(天哪,我可是親耳聽到某位教師就是這么說的),但是,我畢竟還知道我們的文化背景,主張維護“籬笆”的權(quán)威是我們的主流思想,于是,如果真需要我表達,我會找文化背景不同這件很有些時尚色彩的外套披上的。 但是,我所面對的這些學生,都能夠這么想嗎?萬一他們十分地渴望著“草莓”,十分地厭惡著“籬笆”,我應該怎么辦?畢竟,我所要面對的,是幾十位活生生的人! 還有,我就真的這么相信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我們所持有的思想和觀念,果真是那么值得推廣和維護的嗎? 是的,為人師表,我們從第一天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起,就知道這樣的口號了!氨怼本褪潜砺剩簿褪堑赖驴,如果你在課堂上的教學內(nèi)容都不懂得維護規(guī)范,那你的表率作用可是要打折扣的了。誰說不是這樣的呢? 可是,我們又是曾經(jīng)接受過新教育新思想熏陶的人,懂得人應該擁有思想的權(quán)利。懂得“統(tǒng)一思想”和“統(tǒng)一認識”之類的活只應該是政治家們才能干的,懂得尊重每個人的思想和個性是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最基本的要素,我又怎么能夠大言不慚地擔當現(xiàn)代青年的思想導師呢? 作家王小波說過很俏皮的話:“某種程度的單調(diào)、機械是必須忍受的,但是思想決不能包括在內(nèi)。……假設有某君思想高尚,我是十分敬佩的;可是如果你因此想把我的腦子挖出來扔掉,換上他的,我絕不肯,除非你能夠證明我罪大惡極,死有余辜。人既然活著,就有權(quán)保證他思想的連續(xù)性,到死方休。更何況那些高尚和低下完全是以他們自己的立場來度量的,假如我全盤接受,無異于請那些善良的思想母雞到我腦子里下蛋,而我總不肯相信,自己的脖子上方,原來是長了一個雞窩!保ā端季S的樂趣》)我不幸是很喜歡王小波的人員中的一個,所以,要我去做那只有政工干部或者“上帝”才能做的事情,我就至少會感到困惑和痛苦。 二、課堂上的風波 課還是照常開始了。本來,一切正常——我們向來把按照教師的教學思路順利展開的教學活動稱為正常。已經(jīng)到了課堂訓練結(jié)束,準備總結(jié)課堂內(nèi)容,布置課后作業(yè)的時候了,卻偏偏發(fā)生了一場風波。 “老師,你剛才說中國和美國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對規(guī)范的理解和態(tài)度也有不同。那么,我能不能說,你們老師和我們學生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對規(guī)范的理解也應該有些不同?” 我一怔。這個同學不是別人,正是前不久因為有些早戀跡象而被我“開導”過的那位。我想,我說話得留心。 “我想也可以這么說……” “不同是不是就表示有對有錯?” “我覺得這個問題比較復雜……” “老師,你比較傾向于哪一種文化?” “這個……,我們可以展開討論……” 我沒有想到他的火力這么猛,我知道自己有些冒汗了。我從來沒有在課堂上支支吾吾的習慣,這樣尷尬的場面還遇到得不多。我已經(jīng)感覺到,對方今天的問題,是有備而來。 那就討論討論吧。我提醒自己,必須給學生應有的尊重,堅決不使用“教師的威嚴”。 話題越來越具體了。許多學生針對學校制定的某些規(guī)章制度提出尖銳的批評,有些學生圍繞早戀現(xiàn)象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有為“草莓”正名的,有為“籬笆”辯護的,一時間,奇思異想,精彩紛呈。 “為什么把‘草莓’叫做‘誘惑’?當年夏娃吃下的那個蘋果也被稱為‘誘惑’,這總是給人邪惡的印象。我建議把它們叫做智慧果或者文明果!” “為什么要為‘草莓’設置‘籬笆’?肯定有著‘籬笆’的道理,比如‘草莓’還沒有成熟,或者這‘草莓’是別人家的,說不定那‘草莓’還是有毒的呢。我們不能只看到‘籬笆’阻攔了我們獲得幸福,還應該看到它可能保護著我們不受傷害呢! “愛‘草莓’是我們?nèi)说奶煨,爬‘籬笆’是對于‘籬笆’的反抗,只要有‘籬笆’的地方,就總有爬‘籬笆’的行為。所以說,‘籬笆’在客觀上其實起著誘惑我們犯規(guī)的作用。” “既然要阻隔,那為什么不是砌堵墻?或者再架上‘電網(wǎng)’?一道‘籬笆’,讓我們看得見,拿不著,這不是故意害人嗎?” “魯迅曾經(jīng)諷刺過那些禁止男女同學同泳的法規(guī),說明魯迅也是不贊成太多的規(guī)范的。” “有些法規(guī)是假正經(jīng),就像那個‘籬笆’,說不定是筑籬笆的人自己想獨占那棵草莓呢。” “我其實本來不太喜歡吃‘草莓’,‘草莓’也不是很甜的水果。就是那個‘籬笆’一攔,使我想象那‘草莓’一定很甜,產(chǎn)生了爬‘籬笆’的沖動! “為什么我們?nèi)祟惪傁矚g壓抑人的天性呢?特別是對青年人,好像所有的天性都是需要壓制的。” “好像錢鐘書先生說的圍城心理,我們總是對不容易得到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其實如果真的采到了那個‘草莓’,我們也許會發(fā)現(xiàn)那根本不值得我們?yōu)榇巳ヅ馈h笆’呢! “古人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词鼓莻‘草莓’真的有毒,如果我愿意,我也想先痛快,再痛苦,省得自己老是牽腸掛肚! “所以人類要有理性!h笆’雖然不很堅固,但是它至少可以起到喚醒人類理性的作用。有時候,由于一時沖動而犯的錯誤會讓我們后悔莫及,在這種情況下,有一道籬笆擋一擋,就可以使我們獲得清醒的時間和機會! ………… 我瞠目結(jié)舌。但是,我隱約感到,這堂課沒有失敗。我甚至覺得,只有上了這樣的課,我才能夠獲得樂趣,我們的學生也才更深切地讀懂了這首小詩。 三、課后的思考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課上,作為教師可以教給學生的是任何運用語言表達思想的技巧,而思想是不能教,也無法教的!保ā度~圣陶全集》第13卷)以往強調(diào)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常常就是依據(jù)了葉老的這個論點。其實,這恐怕是我們對葉老文章的誤讀。我注意到:葉老說不能教和無法教的是“思想”而不是“思維”。作為“思維”,我們可以說它是不是合乎邏輯,具有什么樣的方式特點(比如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等加以評價和探索,應該是完全可以教學的。而“思想”則常常是以獨創(chuàng)性、區(qū)域性、時代性等為標志,受到個體的閱歷遭際等因素的制約,你當然可以灌輸,但卻很難教學。你想得到的,學生未必也能夠想到甚至也不意味著你的學生也應該想得到;你所服膺的,同樣不意味著你的學生也必須繼承衣缽,不越雷池。我們所說的師表,更應該關(guān)注的是你的知識形象和基本道德形象,而沒有人可以把自己當作“正道皆備于我,真理皆備于我”的圣人。作為教師,面對學生,也應該尊重每個個體思想的權(quán)利,傾聽他們出自真誠的思想表達,充分理解他們表達出來的未必正確的思想。在探索真理的路途上,我們要學會寬容每一位“離經(jīng)叛道”者,這才是我們呼喚的人文精神的核心。 我覺得,當學生的思想火花迸發(fā)之時,你千萬不要試圖去做任何定于一尊的努力。在我們這個民族,思想的資源本來就相當有限,思想的空間也相對比較狹窄。即使是十八歲上下的年輕人,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在思考問題時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也是難能可貴的了。作為教師,怎么忍心去扼殺這樣的人性光芒?要知道,斫殺了青年人的思想,最終受害的人中也有自己在內(nèi)。難道我們沒有被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文字徹底敗壞過作文批改的興趣嗎?我們不是在呼喚優(yōu)秀作文的時候,盼望著大量有思想的文章涌現(xiàn)嗎?少一點“明確”什么,少一點統(tǒng)一認識和統(tǒng)一思想的行為,多留一點質(zhì)疑的空間,應該是我們可以做到的。我在下課時沒有對剛才的討論發(fā)一通議論,不作左右袒,不是沒有話說,是不想多說。讓同學們把討論延伸到課后吧。我們不缺少似是而非的結(jié)論,我們?nèi)鄙俚氖亲杂伤枷氲木瘢? 面對著某一時刻思想的決堤,我們可以做些什么?我想,作為教師,我們自己應該盡可能地多擁有些思想資源。對于這個世界,對于我們的人生,我們除了知道馬克思主義,知道些儒家的道理以外,還應該多少知道些蘇格拉底、柏拉圖、笛卡爾、叔本華、尼采甚至弗羅伊德、?,還應該知道些老莊、佛陀甚至穆罕默德。我們不是要用這一切去給學生的思想貼標簽,我們只是希望能夠懂得一個道理。在我們的心目中,許多所謂的離經(jīng)叛道其實也許倒是由于我們自己孤陋寡聞。 不是什么時候都可以激發(fā)出思想火花的,特別是我們這些長期被習慣思維左右著的師生。不是什么時候都能夠坦然面對眾說紛紜的,尤其是特別在意自己的形象權(quán)威,并且經(jīng)常性地接觸著標準化教育的教師們。尊重與寬容,這是我們一向比較欠缺的人文精神。只有教師真正具備了這樣的人文精神,我們才有可能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真正閃耀出人文精神的光輝。
【尊重學生思想的權(quán)利——《籬笆那邊》的教學和思考】相關(guān)文章:
《竹影》教學思考和教學設計08-18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生化的理性思考08-25
政治權(quán)利和義務教案04-01
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08-25
《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04-02
大海那邊教學反思01-25
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01-13
新課程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思考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