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繼承孔子德育主體思想的建議
1、獨立人格,自主意識。孔子十分重視培養(yǎng)其學生的獨立人格和自主意識。
曾贊揚伯夷、叔齊是人格偉大的人,認為他們能做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具有獨立意志自主意識,不為任何外部壓力所屈服。并強調(diào)這種人格能夠做到識禮、知人,是非分明,意志堅強。識禮,就是能認識和掌握社會規(guī)范;知人,就是能正確認識別人,也能正確認識自己。在此基礎(chǔ)上然后“能好人,能惡人”,即是非分明,能堅持正確信念,與邪惡勢力斗爭。
2、理想如命,志堅如鋼?鬃右笏麑W生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這就是仁,即“仁以為己任”,這樣才能力行仁道,力拒惡道;并要求學生義無反顧地去追求仁,他說:“欲仁而得仁”、“求仁而得仁”;還要求學生“志于仁”,時時刻刻不離開仁,“茍志于仁,無惡也”,“君子無終食之間述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要求學生在關(guān)鍵時刻以生命捍衛(wèi)仁,“志士仁人,無求人以害人,有殺生而成仁”。同時認為作為積極的道德主體,必須有如鋼的堅強意志,“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其志”;強調(diào)堅持精神,“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復一簣,進,吾往也”;還強調(diào)要能經(jīng)得住艱難的考驗,“磨而不磷,涅而不緇”。
3、愛人寬人,立人達人。孔子十分注意行為主體自覺性的培養(yǎng)。他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仁愛精神,使之成為學生的人生原則和理想。仁愛精神今天理解就是一種利他精神,包括利群、利社會、利國家,即為仁,就是能寬厚待人。他對學生子張說:“能行五者(恭、寬、信、敏、惠)于天下為仁矣”。利他精神體現(xiàn)在與人交往中,就是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4、篤實躬行,重義輕利?鬃又貙嵵匦,不僅說的要符合仁,而且要付諸實踐,做到篤實躬行。在處理言與行的關(guān)系上,他向?qū)W生提出“言必行,行必果”;少說多做,要“訥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先做后說,要“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做不到的不說,“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在行的過程中,?要重道義而輕私利。他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還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若浮云”。長期以來,人們以為孔子只追求道義而排斥功利,其實這是誤會。孔子認為,作為社會的積極道德主體,為維護有益于公眾的大義而排斥害義的一己私利,這是與西方以極端個人主義為基礎(chǔ)的人本主義的區(qū)別所在。
5、積極進取,人能弘道?鬃诱J為積極的道德主體,應是奮發(fā)進取,可以弘道的人。他堅持用這種精神教育學生,“為仁由己”。其實,孔子的成長過程就是積極進取的典范他向?qū)W生說他就是“飯蔬人食飲水,由肱而枕之,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還教育學生不要僅僅拘守現(xiàn)在的道,要在道的修煉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去發(fā)展道,完善道,強調(diào)“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在倡導積極社會道德主體過程中,探索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自樹榜樣法,啟發(fā)誘導法,因材施教法,正面贊揚法和針對弱點教育法。并積極指導學生自我修養(yǎng),如勤于自省,勇于自訟,自戒慎獨,責己從嚴,反求諸己等,為春秋戰(zhàn)國培養(yǎng)了許多顯赫的社會賢達,成為推動社會變革和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繼承孔子德育主體思想的建議】相關(guān)文章:
孔子仁學的價值取向——孔子仁學思想新探08-18
孔子的精神思想境界論08-18
高中思想政治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教學設(shè)計08-22
重視受訓主體的實體差異發(fā)揮受訓主體的主體作用08-16
烘云托月彰顯主體08-20
淺談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08-20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