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論語文教學中的“樂學”引導
一、重視語文教學的生動性
從心理學角度講,具有生動特點的信息最能使人興奮,從而產(chǎn)生興趣。啟發(fā)學生樂學就是借此來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魏書生老師十分注重教學的生動性。他認為,“興趣象柴,可以點燃也可以搗毀。興趣的柴在每一個同學的腦子里存在著,區(qū)別不在于學生有沒有興趣,而在于有的教師能點燃興趣,有的教師只能搗毀興趣”。為了把課上得生動有趣,他常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將文字變成圖畫。在引導學生想象時,有四步要求:勾勒出形態(tài),染上色彩,使畫面動起來,讓畫面更細致、更逼真。例如他在講張志和《漁歌子》前兩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時,對學生說:“這是一首景色描寫極其鮮艷美麗的詞,我們應該認真品味,在大腦的熒光屏上放映,下面請大家打開大腦電視機。”同學們閉上眼睛,進入想象狀態(tài),魏老師便接著說:“先勾勒形態(tài),請同學們先在腦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的輪廓。再染上色彩,請把黑白電視變?yōu)椴噬娨,看誰腦子里的畫面更鮮艷美麗!边@時候,有的同學說:“腦中出現(xiàn)了青色的山,粉紅色的桃花,碧清的水……。”
啟發(fā)學生樂學,注重教學的生動性,則由于教學對象的不同而千差萬別,如果說小學教學的生動性側(cè)重于“畫畫說說,做做說說”,那么中學則更進一個層次。如寧鴻彬老師的課堂常規(guī)訓練,求異思維;錢夢龍老師的三主四式導讀法。
當然,教學的生動性雖然主要表現(xiàn)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但教學語言的生動性也不能忽視。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深入淺出地闡明道理,要比空洞說教效果好。如某校有些學生因沒有考人重點中學而產(chǎn)生自卑感,意志消沉,對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娓娓動聽他講述了“官渡之戰(zhàn)”和“赤壁之戰(zhàn)”,用曹操的一勝一敗,告訴同學們這樣一個道理:勝敗乃兵家常事。其目的是讓同學們明白:沒有考入重點高中,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并不是自己天生愚笨,從而使他們放下了自卑的包袱,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實驗證明,要想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樂學,就必須把生動的教學方法和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結(jié)合起來。
二、教學的藝術(shù)性
重視教學的藝術(shù)性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樂學的主要手段。教學藝術(shù)表現(xiàn)在教學語言、教學動作和教學方法上,就是富有幽默感和趣味性。錢夢龍老師認為:“我覺得我們老師不妨有點幽默感,不要把自己打扮成神圣不可侵犯的樣子”。梁啟超認為:“一個人必須生活在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談到語言的幽默風趣,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評書大師袁闊成。一部《三國演義》,經(jīng)過他的口,成了生動活潑的教科書。他的語言藝術(shù),堪稱幽默的典范。當然,教師不一定人人都成為評書家,但一位好的教師,要具備評書家那樣的語言藝術(shù)。如有一次,一只麻雀飛進了課堂,東闖西撞,后來被人位男同學抓住了。老師笑了笑說:“小麻雀沒上小學就想上初中了?可惜它聽不懂咱們的課,送它回大自然吧!”。還有一次,紙卷飛到了黑板旁,老師拾起紙卷,并沒有立即追查,而以輕松的語調(diào)對全班同學說:“海灣戰(zhàn)爭早已結(jié)束,怎么又有人朝黑板上發(fā)射‘飛毛腿’導彈?”幽默的語言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也能化解矛盾,密切師生關(guān)系。教學語言是教學的靈魂,枯燥無味的語言會使學生昏昏欲睡;聲色俱厲的語言能使學生煩躁不安;幽默風趣的語言卻能使學生如癡如醉。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做到語言幽默風趣而不流于庸俗;生動形象而不失于輕。宦曊{(diào)抑揚頓挫而不呆板;教態(tài)大方面不過于嚴肅。
幽默風趣不僅表現(xiàn)在教學語言上,也表現(xiàn)在教學動作和教學形式上。有一次,一位同學想回答問題,膽子又不大,想舉手又不敢舉,魏書生老師便學他的樣子,把手舉了兩舉,縮了兩縮。同學們見老師滑稽的樣子,哈哈大笑起來,這位同學也笑了,并且果斷地舉手回答了問題。教學形式的幽默性主要表現(xiàn)在操作性學習中。如東陽市實驗小學的“課文表演’:老貓在一心一意地釣魚;戴老花鏡的帳房先生正和糶米人陰陽怪氣地對話等妙趣橫生。身臨其境的孩子們在愉快的笑聲中學懂了一篇又一篇課文。總之,教學的藝術(shù)性能夠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向心力,從而深層次地啟發(fā)學生樂學。
三、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qū)W生樂學的因素
常言說,條條大路通北京。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從不同側(cè)面挖掘潛在的、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樂”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實踐中,有些教材本身很生動,如語文教材中的小說、戲劇、詩歌、散文,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這些生動性體現(xiàn)出來并不是一件易事。還有一些教材,如說明文、應用文等,就更需要教師憑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知識功底去從不同側(cè)面挖掘有趣的因素,以達到培養(yǎng)興趣,啟發(fā)學生樂學,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在此方面,于漪老師、寧鴻彬老師都作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于漪老師認為:“教語文,要緊的是把學生的心抓住,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孜孜??、鍥而不舍的學習愿望”。有了這種愿望,學生就想學、愛學、學有興趣,學有收獲。她提出在“苦”字上進行教育,學習語言要下苦功;在“得”字上下功夫,使學生上每一堂課都有所得;在“趣”字上啟發(fā)引導,使學生學得有味道。寧鴻彬老師倡導“三不迷信”、“三個歡迎”來啟發(fā)學生樂學。
他說:“跟我觀點不一樣,我歡迎學生講,有時候我講著,學生就說:‘老師,我跟你的看法不一樣。’我對我的學生提倡‘我認為’三個字。”因此,寧老師無論是講議論文,還是應用文,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都很高。
此外,即使是比較生動的詩歌、散文,也要從不同側(cè)面挖掘樂學的因素,以便對學生進行深入的情感熏陶和美育。在此方面,于漪老師提出了“娛目、動情、激思、勵志”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陶冶他們的性情,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啟發(fā)他們樂學。
總之,興趣培養(yǎng)和樂學啟發(fā)是成功的語文教學應具備的重要因素,它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詩經(jīng)》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惫P者對此略陳管見,望借此起到“攻玉”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