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將社會引進課堂 讓課堂走向社會
社會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事物和現象,初步了解一些家鄉(xiāng)的,祖國的世界的社會常識,從小培養(yǎng)他們正確觀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初步能力,進行愛國主義以及法制觀念的啟蒙教育。培養(yǎng)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社會的知識是包羅萬象的,而我們書上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我們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公限于書本上的,抱有一種唯書獨尊的思想,這樣的教育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在進行教學時,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要將社會引進課堂,讓課堂面向社會,充分發(fā)揮“小課堂、大社會”的作用。
教育具有開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和窒息創(chuàng)造精神的雙重力量,我們社會教學應當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作為重要的目標。這就對社會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我們的教學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去做。
1、補充教材內容,培養(yǎng)求異思維。
社會課教學內容來源于書本,但我們又不能拘于書本,教師在教學時應結合當地社會實際和學生實踐有選擇地組織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如蘇教版第二冊第四單元的一課《參加儲蓄》一文中有一圖“存款和取款的顧客排起了長隊”。這里有點與現實不符,我們這兒的銀行由于設備齊全、先進,服務到位,儲蓄并不見忙,因此教學時,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今社會現象。又如文中沒有存款取款的符號,教師可以補充擴殿學生知識,總之,我們應讓學生注重現實以現仿狀況為準,不能迷信于課本,使學生思維更具有客觀性和變通性,將不斷變化的社會知識補充到課堂中去。
2、發(fā)揮學生主體,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教學中應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教材中的“說一說”、“讀讀議議”、“討論”等題目,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鉆研的基礎上組織討論,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做好課前調查,培養(yǎng)質疑問題。
社會課是幫助學生透過紛繁復雜的社會事物,把學生從“自然人”培養(yǎng)成“社會人”。教學前,可以讓學生扮演小調查員,小記者的身份去做社會小調查,讓學生在調查中產生問題,提出總是。然后在上課,就有了動力。
4、進行課后實踐,溫故而知新。
當問題解決于課堂后,應讓學生實踐于社會,走出課堂。例如《參與儲蓄》一文學好后,可讓學生回家將自己的零用錢積攢儲存起來。另外還可讓學生收集信息,查詢資料,以此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以及社會交往面,更讓我們的課堂面向社會。
社會課是一門新興學科,它的知識廣,內涵又深,有許多探研之處,以上我的幾點淺談,僅作探討。
【將社會引進課堂 讓課堂走向社會】相關文章:
社會大課堂活動總結08-17
讓課堂從教學走向教育課堂教學08-24
《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高效課堂的體現08-16
關于初中社會課堂有效評價的探析08-23
找準讀寫切入點把練筆引進課堂08-15
如何使英語課堂走向高效08-17
將課堂教學程序評價化08-17
將新、“奇”、“趣”帶進習作課堂08-17
讓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走向生活08-18
讓語文課堂從“導學”走向“自學”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