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語文課程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
淺談語文課程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彭陽縣白陽鎮(zhèn)中心學校張士玉
【中圖分類號】G636 【文章標識碼】C 【文章編號】1326-3587(2013)07-0026-01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日新月異的進步,人力資源素質的高低決定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優(yōu)劣。人力資源素質的提高必須通過教育才能實現,因此,當今的教育界已有一個共識: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搞清楚素質教育的內涵。簡言之,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是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是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教育,是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素質教育的倡導者認為文化素養(yǎng)是一種基礎性的素養(yǎng),對于其他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那么,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就離不開語文課程的學習,這是語文課程的性質所決定的。2011 年板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币虼耍渌n程的學習離不開語文知識,一切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和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都與語文息息相關,所以語文課程學習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就顯而易見。那么如何看待語文課程學習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呢,使我們從事語文教學者應當探討的問題。筆者根據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的經驗及語文課程本身的特點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傳授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語文意識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彼裕Z文是以傳授語文知識為主要目的的基礎課程。教學生識字,教學生理解詞句,教學生說話寫句子,教學生閱讀,教學生習作,這些都是語文課程所涉獵的內容。語文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字詞句段),而且要求學生學習基本技能(聽說讀寫)。也就是說,語文課程和其他課程的學習重要區(qū)別,在于語言文字的學習,聽說讀寫的訓練。學生語文學得好,語文知識內涵深厚,對于學好其他課程,掌握科學知識,成為建設祖國的人才,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此看來,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意識更是不可怠慢的任務。語文意識如何培養(yǎng),應該在傳授知識時加以滲透,向學生講明白,學習語言文字的目的在于運用。一方面是把學到的基礎知識,通過自己的內化加工,用已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表達出來,也就是本課程中運用,可稱為內化;另一方面把學到的語文知識運用于其他課程。比如解答數學應用題,就要理解題目表述的條件和問題,再分析理解,然后理化出解答方法。還要讓學生明白,無論是物理、化學等課程,還是高科技領域,都離不開語文。比如,電子計算機已遍布現代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真可謂無處不有,但歸根到底,還要用語言文字表達人們的意愿,這些內容均可以稱為外延。只有這樣,學生的語文意識才能得以培養(yǎng),素質教育才能在語文課程學習中得已顯現。
二、根據課程特點,培養(yǎng)做人意識
新課程標準提出:“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地人生態(tài)度,應該根據語文的學科特點,注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滲透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語文這門課程,它的重要特點是思想教育和語文知識傳授的辨證與統(tǒng)一。語文的內容和形式是密不可分的,當學生認識課文的時候,接受的不僅僅是文章的形式——語言文字,同時也接受文章的內容——觀點和情感(即思想教育),語文課程,不只是講授語言文字,讀寫知識的范例,同時也是思想教育的材料。比如一句話、一段文字、一篇文章,形式上是語言文字的表現,實質上總是有一定的思想內容的,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是對內容的反映。因此語文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的同時,注重課文的思想內容與表現形式的內在聯系,正確的把思想教育與語文知識學習結合起來。而素質教育提倡全面發(fā)展,如何做人也是全面發(fā)展的組成部分,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滲透不正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嗎?做什么樣的人,怎樣做人,語文課程中的范例不勝枚舉。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根據語文課程特點,及時捕捉課文信息,把素質教育滲透于語文課程學習之中。比如學習《王二小》、《劉胡蘭》、《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類課文后,教育學生懂得英雄人物勇敢、守紀、無畏的品行。明辨事理,把這些品質內化,升華為自己應具備的品質。學習《草船借箭》、《將相和》、《金色的魚鉤》一類課文后,教育學生做一個機智勇敢、舍己為人的人。同時教育學生學會與人共事,要以誠相待、肝膽相照,這正是素質教育所要求的,是素質教育的精華!虼,語文課程中的課文都是有美好思想教育內容,只要善于鉆研教材,挖掘教材,就可以在進行語文課程學習的同時,對學生實現素質教育。
三、把握課程教材,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創(chuàng)新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的內涵,那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也要滲透于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之中。創(chuàng)新是一種能力,能力靠培養(yǎng),靠學生自己的悟性,具體地講,就是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獲得能力。而學生的實踐活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所以,創(chuàng)新能力也要教師的指導、培養(yǎng)才能形成。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把規(guī)律性的知識教給學生,并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促使學生把知識轉化成能力,這樣的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比如,我教《草船借箭》一課時,按“由‘因’導‘果’式的分析方法,得出前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后果是:“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
而講《將相和》一課時,我卻按“究‘果’溯‘因’”式的方法,分析理解課文內容。問:廉頗為什么事負荊請罪?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經過一番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得出結論:廉頗之所以負荊請罪,是因為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會見屢次立功,職位驟增所致,還因為他的忍辱相讓,顧全大局。
至此,課文中的兩個人物特點已躍然學生腦中,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做人的方式。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有意識的創(chuàng)設一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習氛圍,學生則從這課的學習中,學會了逆序分析課文的方法,(即“由‘因’導‘果’”式,變通為“究‘果’溯‘因’”式)。使學生認識到這就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能力不是循規(guī)蹈矩,而是求異標新。讓其把這種學習方法內化為能力,運用于今后的閱讀學習之中。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為。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一定要把握語文教材特點,因課而異,因人而異,不能千篇一律,真正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能力發(fā)揮自己創(chuàng)新能力的時機和環(huán)境,適時的進行素質教育。
總而言之,語文課程學習是素質教育的基地,只有把語文課程的學習與素質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成為具有良好的語文意識,具有如何做人的素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代高素質的現代化建設人才。
【淺談語文課程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相關文章:
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08-20
淺談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素質教育03-31
淺談職校的素質教育08-18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08-22
淺談政治素質的培養(yǎng)在素質教育中的必要性08-18
淺談素質教育中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論文(通用6篇)05-13
淺談數學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08-24
淺談素質教育與教學改革(通用7篇)07-27
淺談物理教學中的德育08-18
在小數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