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信息的重復和缺失:對人民網的稿源分析
【內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媒體網站新聞中心的稿件來源情況,討論了實踐中體現在編輯層面的失誤現象——重復轉載與信息缺失。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相關的數據統計,針對統計數字進一步分析原因,由此提出作為個體的媒體網站在整體媒介運作中進行擴大規(guī)模和打造品牌的操作時的誤區(qū)所在。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在于:搭建完善的技術平臺,建構良好的管理秩序,培養(yǎng)過硬的人員素質。?【關鍵詞】信息;重復;缺失;稿源;原因??
引言?
“關于信息的信息”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掌握和利用信息,因而成為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的焦點。對媒體研究而言,信息源正是這樣的“關于信息的信息”。在資訊如此發(fā)達的今天,信息源的情況對于信息的接受者?①來說,也許意味著判斷信息的價值、真實性、權威程度的一個重要參考;而對于信息的發(fā)布者來說,則常常是身份定位(做原創(chuàng)的信息提供還是集成性的信息整合)和實力大小(豐富的信息資源通常意味著雄厚的實力基礎)的外在指標之一,可以反映媒體的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谶@樣的認識,本文選擇從信息源的角度考察網絡媒體的“關于信息的信息”——稿源的話題。??
第一部分:失誤現象
網絡新聞傳播中,信息的重復與缺失并不是偶發(fā)情況,從稿源的角度來看,這種重復與缺失可能體現在直觀的稿件編排中。?
1.在文章轉貼中出現的重復轉載?
重復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同一篇文章被貼了兩遍,甚至更多。例如《太陽系“找水工程”月球火星上都有水?》?②與《月球火星上都有水?科學家的太陽系“找水工程”》?③內容一模一樣,標題也基本上相同,出現在2002年6月21日千龍新聞網的新聞中心的首頁上。?
另外一種重復的情況是同一個話題的各篇文章之間內容重疊。在不少的例子中,部分段落的遣詞造句都完全相同。例如,2002年2月25日的人民網二級頁面新聞中心首頁經濟頻道中關于“降息對股市的影響”的新聞有4篇?④,其中3篇屬于轉載。這4篇文章的基本觀點相同,所引述的材料也有重合之處,而人民網在轉載這3篇文章時,采取了全文復制、粘貼的方式。?
2.轉貼過程中丟失信息?
這種情況包括在轉貼的過程中沒有注明作者,沒有寫清楚最初的刊載媒體,沒有寫清楚直接的刊載媒體,沒有注明是全文轉貼還是節(jié)選等等。概括來說,就是沒有提供正確的全面的關于稿源的信息,是信息缺失。?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艾滋病一旦流行中國每年損失411億》這篇文章,12月初國內有14家網站轉載了,不同的網站提供了不同的文章來源,總計有8個不同的來源,但沒有一個是準確的,也就是說這篇文章現在根本找不到出處。像這樣的例子雖然不普遍,但性質類似的情況比比皆是。??
第二部分:原因分析
為什么會出現上文所提到的這些現象呢?下面從稿源的角度來探究一下原因。為了方便說明問題,以人民網為例來具體分析。?
人民網的稿源豐富而且方便轉載,這使大量的轉貼成為可能,而自采稿件占的比重較低促使這種可能成為現實;并且類似的大量轉貼行為共存于幾家與人民網性質類似的媒體中,使文章的轉貼關系容易出現混亂的狀況。?
人民網稿源很豐富且方便網絡媒體利用,這種豐富和方便正是網站上出現大量的轉貼文章的前提所在。在人民網的新聞中心中,一個欄目的稿源平均大概會有6到9家媒體,多的時候達到了15家左右,少的時候也有三、四家。稿源的類型,有綜合性的全國性媒體、有影響的地方性媒體及行業(yè)性媒體等等。?
人民網稿件中自采的比較少,要維持很大的稿件量,就得大量轉貼。而與人民網性質相似的其他媒體也采用了大量轉貼的方法,故而網站之間文章相互轉貼成為一種慣常的、頻繁發(fā)生的行為,使轉貼中出現失誤的概率增大了。人民網對中國新聞網和中國日報網站的轉載比較多,這3家網絡媒體的受眾構成在國內的這一部分是很類似的。很多情況下,人民網轉貼其他媒體的稿件時,國內的幾大綜合性網絡新聞媒體,例如千龍網、東方網等等,也常常會有同樣的行為。而比起新聞內容來,稿源信息的全面完整保留的意義并沒有完全被大家認可,失誤中和稿源有關的情況也就尤其多。?
上文分析過的稿源豐富、自采稿較少、同質媒體轉貼較多等等現象的存在客觀上要求人民網有一個強大的新聞編輯系統,來確保在這樣一種以轉載為主的媒體狀態(tài)下,失誤率最大可能地降低,那么人民網在這方面做得如何呢??
現在,人民網已經基本上達到了每篇文章都注明責任編輯。在人民網二級頁面新聞中心的首頁上,在時政等《人民日報》的傳統強項方面,會有3到9位責任編輯。特別是有重大的時政活動時,例如兩會的召開,會有專人來負責。而在科教、社會、IT等等的領域,一般只有一位責任編輯來負責。?
從具體的數字來看,責任編輯的工作量還是比較大的。平均每個責任編輯負責的文章數?⑤是8.53,但是這個數字不能靜止地來看,因為網絡新聞不是定時定點出現的,而是需要時刻關注的,近9篇的工作量只是最后作為一天中的精華選取的東西。而且這個數值的波動特別大,從1.56到20,正是因為上文提到的不同領域的區(qū)別所致。?
信息的重復和缺失:對人民網的稿源分析
具體從一個子欄目來看,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不同的責任編輯的不同取向。以經濟類為例,有的責任編輯比較注意金融方面的消息,有的比較注意和平民生活更相關的消息,還有的比較在意經濟界名人的活動情況。相應的稿源的情況也有類似現象,有些編輯比較喜歡選取地方媒體的報道,有些更偏愛所謂的大媒體登載的新聞,有些編輯比較在意媒體的新聞取向是不是嚴肅,有些更熱衷于貼一些能最大程度吸引眼球的東西。?
可以從人民網的20條左右的消息編排中看到這些興趣傾向,這本身就已經說明了一點,人民網在現階段,整個網站的編排特色還不夠明顯,很多時候新聞的編排體現出的是編輯的個人興趣。同時,編輯力量未形成系統的另一方面也就意味著出錯可能的增加,在實際工作中,每一位編輯工作量又相當的大,極大的新聞量不允許嚴格的審閱,所以失誤出現很難避免。?
這兩方面的原因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如果深究下去,便會出現問題不止于此,可以說還有更多的東西值得思考,不妨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來看:一是網絡新聞傳播所允許及需要多大的信息重復;二是稿源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對一個具體媒體的影響。?
克勞德·香農和韋弗(Clavde Shannon & Weaver)的經典傳播學模式中提到了噪聲,噪音(noise)被定義為——不是信源有意傳送而附加在信號上的任何東西。噪音是假的信息。對發(fā)送者或信源來說,高度的不確定性或選擇的自由性(熵)是他們所希望的。但是從信宿的觀點看,由于含有錯誤或噪音,因此不確定性不是他們所希望的。為了得到有用的信息,信宿必須從接收到的消息中刪去假的信息(噪音)。傳播者必須增加講話中的冗余(通常是對要點的重復)以抵消來自一個有競爭性信源的噪音。?⑥通過冗余來克服傳播渠道中的噪音,在特定時間內可傳送的信息量就會減少。?⑦?
論文信息的重復和缺失:對人民網的稿源分析來自
作為一位好編輯,所需的主要就是處理好熵和冗余之間平衡的藝術,即在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之間達到平衡。反過來說,如何實現這種平衡,又要看編輯的作用,他要確定觀眾需要什么,什么是他們能夠吸收的,什么是應該給予的。當然,所有這些都受制于傳播所使用的媒介。?⑧?
網絡從出現之初就是以海量傳播著稱,但是冗余(信息的重復)也同樣如影相隨。是不是只有一篇文章被到處轉貼時才可能在網絡上達到大眾傳播的效果?如果的確如此,那么就算帶來的資源浪費可以忽略不計,信息接收者的注意力的浪費是否也能不管不顧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那么對于具體的網絡媒體有什么影響呢??
以人民網為例,從稿源的情況來看,人民網在極力追求無所不包的媒體傳播效果,但是編輯力量沒有相應的加強,就出現了很多失誤,這正是所謂規(guī)模和效益的問題,究竟是要架子搭得越大越好,還是要每一篇都經得住推敲?在人民網的宣傳冊上,沒有對這個問題的明確表示,“最大”“精品”之類的字眼似乎要說人民網可以做到兩者兼顧,這實際上容易產生“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到最好”的現象。雖然在現階段,人民網不必考慮盈利的問題,但是投入與產出的比例關系,硬件軟件投入的比例關系等等要求即使作為國家重點的網絡媒體建設對象,也要算算是不是攤子鋪得太大。冗余信息的消除應當是媒介的責任所在,但是如果試圖在網站上體現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話題以及每個話題的方方面面,同時又要求極低的信息冗余,就必然需要極大的工作量。這僅僅是把問題假設為冗余是由同一位編輯的失誤造成,如果是不同子欄目中不同編輯之間“撞車”,又由誰來監(jiān)看和處理呢?這就不僅僅是資金的問題,還包括了管理的問題。?
和稿源的豐富同時出現的是自采稿件少以及對同質媒體稿件的采用。也就是說,面對同樣的受眾,不同的媒體網站的面孔越來越趨同,現在我們幾乎不能在網絡媒體上單純從采編上看出來人民網、新華網、千龍網等等的區(qū)別,這是否意味著網絡媒體品牌打造的失敗??
在后工業(yè)化時代的今天,品牌已經是在消息選擇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因素了。但如前所述,類似的內容,類似的服務種類,類似的編輯方式,讓媒體網站都是類似的面孔。當然就談不上品牌形象的問題。?
另一方面來看,雖然不停地點擊,不停地開窗口,但是真正想要看到的東西卻不是很多。精神消費品如果不能提供最大限度的滿足與愉悅,購買的欲望就會大打折扣。對網絡新聞最初的好奇與驚異消失之后,如果再沒有實實際際的服務,已經成熟的其他媒體當然還會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不斷的拷貝、粘貼的過程中,很可能會有添油加醋,缺斤短兩或者以訛傳訛的事情發(fā)生。雖然在很多情況下,人們并不能清楚地記得是從哪一家具體的媒體網站上面得到的錯誤信息,但是長期下去的結果是網絡新聞整體公信力的下降。??
第三部分:問題解決
上文提到的問題在整個網站來看也許只是個小小的問題,但是問題的解決并不是小事一樁,需要整個系統的努力。?
1.技術平臺的完善?
首先需要解決的是硬件的問題,在信息技術如此發(fā)達的今日,智能控制和信息處理完全可以由計算機來解決。例如上文提到的信息冗余,如果人民網內部的數據庫管理軟件可以對這一問題合理地解決,可以大大節(jié)省人力和時間。?
信息的重復和缺失:對人民網的稿源分析
2.管理秩序的建構?
金字塔式的管理曾經是媒體管理中最為常見的方式,但是信息的層層缺失、錯誤概率的增加、效率的降低是這種管理模式無法避免的。管理的模式現在談論最多的莫過于扁平模式——讓每一個節(jié)點多一點自主決定的權力,也有不少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鑒,但是媒體的特性、中國的國情、人民日報報業(yè)集團的整體體制賦予人民網的管理自由度等等都會對管理模式的構建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其他的網絡媒體也都要面對這個問題。?
在純理論狀態(tài)下來討論的話,盡可能依賴硬件作常規(guī)性的監(jiān)控,讓每一位編輯有盡可能大的決定權,同時讓媒體整體的目標定位和風格取向成為不言自明的軟規(guī)則應該是最佳的管理狀態(tài)。?
而考慮了實際中的變通可能的話,缺席應該提供一個適量的對失誤的允許的空間以及及時的糾錯機制。設計再好的軟件也會有出錯的時候,經驗再豐富頭腦再聰明的人也會有犯暈的可能,嚴格的制度的意義不言自明,但是不能假想沒有違規(guī)的情況發(fā)生,所以什么樣的制度空間可以讓失誤最大限度地減少是值得考慮的問題。其中涉及到對不同的人個性的包容和對人際關系的調整等等諸多方面。?
3.人員素質的培養(yǎng)?
俗話說,“再好的經也可能被念歪了”,所以好的管理秩序也需要高素質的人員來實現,可見人員素質的培養(yǎng)很重要。這顯然不是單憑一家媒體之力就可以完成的,整個行業(yè)對網絡傳播特性的認識,行業(yè)規(guī)范的可行度和力度,職業(yè)教育的實施情況,個人的態(tài)度和能力等等都是造就一個合格的網絡編輯必不可少的。?
綜合看來,問題的解決是一個系統的建設過程,沒有一步登天的好事,但是沒有理由因為不能立竿見影或者可能會舉步維艱就輕言放棄。?
參考書目:?
1.[美]托馬斯·鮑德溫史蒂文森·麥克沃依查爾斯·斯坦菲爾德著,龍耘、官希明譯:《大匯流:整合媒介、信息與傳播》,華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2.陸曄著:《整合傳媒:傳媒競爭趨勢與對策》,中信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3.[美]麥克爾·辛格爾特里著,劉燕南、和軼紅、朱霖譯:《大眾傳播研究:現代方法與應用》,華夏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4.[美]沃納·賽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鎮(zhèn)之、孟穎、趙麗芳、鄧理鋒、鄭宇虹譯:《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華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注釋:?
①在這里,用“信息的接受者”而不是“受眾”一詞,是考慮到“受眾”一詞會暗含被動接受、身份隱匿性、缺乏發(fā)言權等等的附屬信息,而在媒體的意義已經不局限于傳統的三大大眾傳播媒介的時候,這樣的附屬信息是不恰當的。?
②文章所在的地址:http://tech.21dnn.com/28/2002-6-22/74@297857.htm千龍新聞網科技〉〉今日要聞2002-6-228:04:32(編輯:沈英甲來源:人民網)。?
③文章所在的地址:http://tech.21dnn.com/28/2002-6-21/76@297166.htm科技〉〉科技大觀〉〉科學探索2002-6-2115:01:04(稿源:科技日報)。?
④這4篇文章分別是:①《降息使存款和游資流入股市?長遠眼光看降息》(《上海證券報》)②《降息促股市馬年開門紅》(新華網)③《股市有望開市大吉高開幅度過大須謹慎》(《北京晨報》)④《25日股市盤中現報:降息春風急馬年開門紅》(人民網)載于人民網2002年2月25日新聞中心首頁經濟頻道。?
⑤這一數字的計算方法如下:每一欄目中平均每個責任編輯負責的文章數÷這一欄目中出現的媒體總數。數據來源從2002年2月15/25號,3月5/15/25號人民網二級頁面新聞中心的首頁新聞,范圍包括新聞中心首頁的頭條,以及下設的時政、國際、經濟、科教、社會、IT方面的新聞。?
⑥⑦⑧《傳播理論》,第51頁、第47頁、第51頁。關于本書的詳細情況參看參考書目4。?
(作者單位:北京廣播學院)?
【責任編輯:姜依文】
信息的重復和缺失:對人民網的稿源分析
【信息的重復和缺失:對人民網的稿源分析】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幾點缺失08-17
人民網的目標:權威性、大眾化和公信力08-15
重復作文08-11
色彩的重復08-16
《最后一課》有關資料:烘托和重復08-16
幼兒園男教師缺失的原因與對策分析論文08-15
生動的重復作文08-03
嘮叨可以重復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