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媒介文本的多維讀解:從《流星花園》事件談起
前些時候,一部臺灣生產的電視連續(xù)劇《流星花園》在內地不少電視臺陸續(xù)播放,一時造成了一股聲勢不小的收視熱潮,作為片中主角的4個年輕英俊的大男孩(也就是片中所謂的F4)迅速成為大陸人氣最旺的新偶像。但此后不久,有關主管部門就發(fā)布了命令,讓各地立即停播《流星花園》。這一事件自然導致輿論嘩然,并成為人們在網(wǎng)上爭論的焦點。有人表示理解與支持,也有人表示強烈的不滿,兩派各執(zhí)一詞,唇槍舌劍,一時好不熱鬧。然而,細觀兩派爭論,情緒流溢多于理智分析,多未觸及到這一事件的本質。有鑒于此,筆者以傳播學經(jīng)典理論為框架,對這一事件重新梳理,來解析事件表象下的真實內涵。筆者以為,如果我們把電視連續(xù)劇《流星花園》看作一個媒介文本,或更準確地說是一個電視文本,那么,這一文本至少可以通過以下三種視野來進行讀解。
首先,從媒介文本的生產者角度來看,《流星花園》的本質不過是大眾傳播時代商業(yè)性文本的又一次表演。一般而言,媒介機構生產各種媒介文本其動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把媒介文本當作藝術作品來進行創(chuàng)作,也有的把媒介文本當作一種社會輿論及價值觀的載體來生產,但無庸諱言的是,在現(xiàn)代大眾社會中,絕大多數(shù)媒介文本其生產動機都是商業(yè)性牟利,這也決定了它們關注的是如何讓生產出來的文本能夠賣座,吸引大量的受眾,從而通過隨之而來的銷售或廣告獲利。不過,這種商業(yè)動機,肯定會損害真正的藝術追求,于是生產出來的媒介文本不過是各種流行因素的“拼盤”。
拿《流星花園》來說,它的兩大賣點或者說兩大流行因子無非是青春偶像及浪漫愛情。片中的男主角個個英俊瀟灑,走的是偶像派之路。女主角雖不是什么絕代美女,但這種代表著平凡女性的鄰家少女與具有“貴族”血統(tǒng)的男主角之間現(xiàn)代版的灰姑娘的故事,對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更具有殺傷力。當然,這些男女之間錯綜復雜的三角關系也是浪漫愛情必不可少的調味品。然而,透過這些華麗的包裝,該劇并沒有什么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創(chuàng)新,根本談不上是一部有價值的藝術作品,它的成功無非再一次驗證了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 School)很久以前對文化工業(yè)所進行的批判:大眾社會的媒介機構所生產的商業(yè)性文本以商業(yè)原則取代了藝術原則,市場追求取代了精神追求,通過給受眾提供平庸的感官享受來實現(xiàn)自身的牟利目的。不過,如果從電視的類型理論(genre theory)來看,那么《流星花園》在機械復制中對各種流行因素的組裝還算成功,至少是一部好看的類型片,因而受到歡迎亦在情理之中,但這些技術性的外衣終究隱藏不了其作為商業(yè)性文本的真正訴求。
其次,從媒介文本的消費者或者說讀解者來看,《流星花園》不過是眾多娛樂性文本中的一例。《流》劇的觀眾主體是青少年,他們?yōu)槭裁催x擇觀看這部電視連續(xù)劇呢?其動機既不是為了接受什么教育,也不是為了滿足生產機構的牟利動機,他們觀看是為了滿足其自身的娛樂需求,是因為他們喜歡這部電視連續(xù)劇,從這種電視文本的消費過程或讀解過程中得到了享受,雖然這種享受可能僅僅是表面的及感官的。在這兒我們可以看到傳播學中使用與滿足理論(uses and gratifications theory)在實踐層面的體現(xiàn),那就是作為受眾的青少年通過這種媒介內容的選擇與使用來滿足自身的需要。當然,受眾的需要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在本例中青少年主要是用來滿足自己的娛樂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受眾并不完全是被動的,可以想見,如果《流》劇不好看,那么青少年可以拒絕它或選擇其他電視劇來代替,事實上也正因為這部電視機在某些方面較好地滿足了他們的需求,這才受到他們的追捧。這種視野比起前一種視野,它關注的不再是媒介文本的生產者,而是作為媒介文本消費者的受眾。
如果我們再進一步通過英國文化研究學派的接受理論(reception theory)來進行分析,那么顯然這部電視劇在從生產者到受眾這一過程中經(jīng)歷了兩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編碼與解碼。電視劇的生產機構通過一定的規(guī)則來制造或生產這部電視劇,并表達一定的意義,這一過程就是編碼。我們在前文中說過,生產方把這部電視劇定位于青春偶像劇,因而其生產制作完全是按照這種類型劇的規(guī)則來編寫與拍攝的,并且他們把各種流行因素組合得很好;而受眾在觀看這部電視劇時,他們同樣會依據(jù)一定的規(guī)則,從作為媒介文本的電視劇中讀解意義,這一過程便是解碼。從這部電視劇大受歡迎我們基本可以認定,作為青春偶像劇它是成功了,這也就是說編碼意圖與解碼實踐的一致性是《流》劇流行的關鍵。當然,這與其商業(yè)牟利動機并不矛盾,因為只有受歡迎,這部電視劇才能給生產者帶來利潤。但正如著名學者霍爾所揭示,人們在讀解電視文本時存在三種不同的讀解方式,那就是完全接受文本意義的優(yōu)先式閱讀(preferred reading)、部分接受文本意義的協(xié)商式閱讀(negotiated reading)以及明知文本想表達什么卻按自身的想法另行一套的反抗式閱讀(oppositional reading),那么對《流》劇的讀解只怕也存在著多種情形,不可一概而論。其中我們想指出的是,正如在劇中學校教育似乎全然不可見,看到的只是打架與戀愛,那么我們的青少年喜歡這樣的電視劇,我們一方面對他們的分辨能力深感擔憂,但另一方面,我們不禁要問,是不是我們的學校生活也過于單調壓抑,讓學生們望而生畏但又無法逃脫,于是逆反心理使他們從這種文本閱讀中通過一種反抗式讀解來獲得一種快感。倘若如此,那么要反思的只怕不僅僅是我們的大眾媒介。
媒介文本的多維讀解:從《流星花園》事件談起
再次,從媒介文本的社會監(jiān)督者來看,《流星花園》作為一種價值導向型文本是不可取的。對于媒介內容實施一定的社會控制,這在所有的國家都一樣,雖然控制的程度及控制的方式并不相同?刂泼浇閮热莸幕緶蕜t是價值導向,當然這種導向要通過一定的具體內容表現(xiàn)出來。一般說來,有兩種價值導向經(jīng)常受到關注。一種是政治價值導向,這主要涉及到意識形態(tài)因素,而《流》劇作為一部抽掉了歷史語境的青春偶像劇在這方面并未觸犯什么禁忌。另一種則是社會文化價值導向,這也是《流》劇被停播的主要原因。有關部門之所以停播該劇,是因為它錯誤地描述了學校生活與受教育的目的,在劇中人們看不到任何真正的學習場景,代之的是紈绔子弟的惡作劇以及男女學生之間的打情罵俏,受教育的動機也被簡化為嫁一個有錢人,它對青少年的誤導作用是顯然的。此外,劇中一些由階級差異所帶來的沖突也被一種簡單的、廉價的好人自有好報的公式所消解,它不能給我們的青少年提供任何健康向上的東西。正是因為這種價值導向上的嚴重偏差,對有關主管部門來說,對這部電視劇實施停播理由是充足的。筆者在此想指出的是,主管部門的這種做法也是建立在傳播學中一種理論前提下,那就是媒介強影響理論(strong media effects theory),它認為媒介會對社會產生影響,并且這種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如果媒介不能產生影響或影響很小,那么我們的主管部門就根本不必去采取什么措施了。然而,這種理論的弱點是它把受眾當作完全被動的接受媒介信息的對象,忽視了受眾具有一定的主動性。這正如許多反對停播《流》劇的人所指出,我們的青少年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被誤導的,他們決不是那么弱智,而且不應該忽視他們從該劇中所獲得的快感。不過,只要我們不能肯定所有的青少年都是那么理性,都是那么具有分辨力,那么,哪怕是為了挽救其中一部分,停播該劇也都是合理的,因為至少我們還找不到理由來說明它究竟能提供給我們什么有價值的東西。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關于《流星花園》停播事件的爭論主要來源于不同人所持的不同立場,而這些立場所產生的話語都隱含了一定的傳播學理論前提。如果說爭論的雙方其基本思路源于上述的第二種及第三種視野,那么,事實上把它視為文化工業(yè)產物的第一種視野才是事物的本源。對筆者來說,在充分理解受眾的主動性及參與性快感的同時,同樣認為,從總體社會效益來看,主管部門的做法無可厚非,雙方所需要的無非是更多的相互溝通。
媒介文本的多維讀解:從《流星花園》事件談起
【媒介文本的多維讀解:從《流星花園》事件談起】相關文章:
“毒姜”事件等時鮮素材多維解讀08-18
從“法”談起08-17
從“家長簽字”談起08-08
從“家長簽字”談起08-17
從口水娃談起08-23
讀解眼睛的信息08-17
新聞策劃:多維的視野08-11
談法治的多維視角08-12
名人素材多維解讀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