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再讀《我們仨》有感
再讀《我們仨》有感
原創(chuàng): 兔小寶
生活清貧,可能精神世界就比較豐富,品質(zhì)也更堅韌一些。
時隔幾年再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有了很多不同的感受。
年輕時候讀不了太溫情諾諾的平鋪直敘,一心向往詞藻豐富生動,情節(jié)曲折動人。
初讀時我心為外面的世界所擾,覺得力行去遠方勝過讀萬卷書,只有真實體會到了危險才知道平安的可貴,眼見了畫卷般的美景才能接納平凡生活的另一面,并且堅信學(xué)識可在旅途路上日漸增長。
后來呀,發(fā)現(xiàn)路走多了人也會偏執(zhí)和變傻,還是要不時回到書本里。
書本里的許多故事,是如今的我們再也體驗不到的,一個原因是每個人的世界觀不同,另一個原因可能就是時代。
我喜愛藍色,所以老家里的房間許多添置也都是藍色
。ㄒ唬⿻r代
錢鐘書和楊絳先生的一生,如果只簡單總結(jié)為兩個學(xué)識淵博的年輕人相愛于清華,共同赴洋留學(xué)共筑一段異國他鄉(xiāng)的生活,后得一女回國半生的工作與成名,若放于現(xiàn)今,便少了很多樂趣。
當(dāng)時出國留洋的中國年輕人不多,而不似我們現(xiàn)在出國如此方便,所以憑添了幾分"探險".楊絳先生也常常在書中自詡她和鐘書的各項活動,散步,游玩皆為"探險",這也是他們對這個世界保有好奇心的一種表現(xiàn)吧。
放在那個時代背景下,他們的出國深造,租房學(xué)烹飪,以及和那個時代各個名字響亮的友人的留學(xué)生活,便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先驅(qū)。
這是"盛世"下的我們所想象不到的,只能從楊絳先生平淡質(zhì)樸的文字里略窺一二。
回國后二位先生及女兒所經(jīng)歷的國內(nèi)一切特殊時期,更是讓人津津樂道。太平盛世下很多人尚在"茍且",又怎能在那樣的年代保持品格且留有真情呢。
書中很多文字描述乍看真是輕描淡寫仿佛不是當(dāng)事人一般,可細細嚼來便覺其中酸苦又微甜。
(二)為人處事
錢鐘書曾引用修改桐城先輩語:一個人二十不狂沒志氣,三十猶狂是無識妄人。
很喜歡這句話。
年輕時狂妄自大其實是天性,是初入社會以及人生的自信和清高。
但隨著年歲漸長,學(xué)識漸多,人反而會愈發(fā)謙遜,因為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而你只是浩瀚人海中的一葉扁舟。
里面關(guān)于錢鐘書和胡喬木的交往,有一段話非常睿智:"我們讀書,總是從一本書的最高境界來欣賞和品評。我們使用繩子,總是從最薄弱的一段來斷定繩子的質(zhì)量。坐冷板凳的書呆子,待人不妨像讀書般讀;政治家或者企業(yè)家等也許得把人當(dāng)作繩子使用。鐘書待喬木同志是把他當(dāng)書讀。"
這段話道盡了為人交友的玄妙之處。
這是早些年我看到但并沒有讀到心上的文字,如今再讀能辨識到,只能得益于我這幾年的經(jīng)歷了。
。ㄈ┯星樽栽谌碎g
不記得哪日早上起床陪爸媽看電視,我聽到一句:管他親情還是愛情,都是情,人活在世上,就是要有情世界。
頗覺提點。
每個人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島。
這是《島上書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
其實很多故事都在告訴我們相同的道理,只是敘述的方式不一樣。
一開始我覺得《我們仨》和《浮生六記》頗有相似之處,都在說明一個道理:愛情遲早會在日復(fù)一日的熟悉中變得平淡,但深植于內(nèi)心的認(rèn)同感才是最珍貴的,并且無法被替代。
但是看到后來還是有很大差異。
雖然《浮生六記》的寫作角度是從封建男性出發(fā),顯得異常難得溫情,但畢竟這位"頗具慧根"的發(fā)妻和楊絳先生的學(xué)識無法比擬(雖然是時代造成的),這也就是夫妻之間認(rèn)同感的差異。
所以《浮生六記》最后的結(jié)局悲情,而《我們仨》是生離后的相濡以沫,是死別后的牽腸掛肚。
這一生如果只用這一本書來總結(jié),那自是清貧但溫情,有限但又無價。可即使是在我們看來已經(jīng)很美滿的一段人世夫妻子女因緣,楊絳先生依然感嘆:
"世間好物不堅牢, 彩云易散琉璃脆。"
要多深的感情,才覺得這一世都不夠。
后記:
這本書是前幾日在阿誠家看到,于是想著借來再看一遍?赐晡液退f:"這書以前看不覺得有啥,現(xiàn)在讀起來甚是有趣。"她說她當(dāng)時看也沒有覺得很有趣。
有些書可以重讀,也許就有新的收獲。
2017年末去看一個玻璃琉璃展覽又看到了這句話
【再讀《我們仨》有感】相關(guān)文章:
再讀《黨章》08-06
再讀《黨章》-new08-06
再讀《水滸》作文08-11
再讀《為人民服務(wù)》08-16
再讀入黨誓詞感想08-16
再讀《孔乙己》有感07-30
再讀《圍城》有感08-24
再讀《狼圖騰》有感07-19
再讀平凡的世界有感08-06
再讀《移動的學(xué)!酚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