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黑格爾論作為科學出現(xiàn)的形而上學如何可能(下)
黑格爾論作為科學出現(xiàn)的形而上學如何可能(下)發(fā)布時間: 2003-3-17 作者:秩名
既然這樣,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思考的問題是,黑格爾是怎樣完成這座巍峨的科學哲學體系的。
(一)回到古希臘,重祭赫拉克利特之魂
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在《形而上學導論》一書中曾經說過:“西方哲學最先的和決定的發(fā)展是希臘時代。對存在者整體本身的發(fā)問真正肇端于希臘人!盵16](15頁)不過什么是“存在者整體”在哲學史上歷來存在分歧。本文開篇認為,這種發(fā)問始源于愛菲斯學派的晦澀哲人赫拉克利特,是他最早使用“Iogos”這一概念來表述存在的真理的。不約而同,黑格爾也把他的哲學稱為“邏輯學”。在《哲學史講演錄》里,黑格爾說:“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哲學的理念第一次以它的思辨形式出現(xiàn)了……[像在茫茫大海里航行],這里我們看見了陸地;沒有一個赫拉克利特的命題,我沒有納入我的邏輯學中!盵3](295頁)黑格爾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在黑格爾看來,無論在巴門尼德那里對“存在”的發(fā)問,或在亞里士多德那里對“存在之所以為存在”的發(fā)問,在本質就是一個“存在是什么”的邏輯思辨。同樣,海德格爾也認為“Iog06”的原始本質,也就是深入存在本質之思,即思維存在的真理之思。什么是存在的真理?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赫拉克利特“邏輯原理”章中指出:“這個勇敢的精神第一次說出了這樣深刻的話:‘有不比無多’,它是同樣的少,或者:‘有與無是同樣的’,本質是變。真理只有被認作對立物的統(tǒng)一;我們見到在愛利亞派那里的抽象理智:惟有‘有’存在。用我們的話來表達赫拉克利特的意思應說:絕對是有與無的統(tǒng)一!盵3](299頁)沿著赫拉克利特的思路,黑格爾回答:了康德作為“任何一種科學出現(xiàn)的未來形而上學”的首要問題:“必須用什么作科學的開端?”[17](51頁)黑格爾認為作為科學的哲學的開端應當是“開端包含有與無兩者,是有與無的統(tǒng)一,或者說,開端是(同時是有的)非有和(同時是非有的)有!盵17](59頁)回到赫拉克利持,黑格爾天才地解決了作為科學哲學的開端問題。這一“開端”既否定了巴門尼德片面的抽象理智的存在論,又以高度概括的形式納入了赫拉克利特的全部辯證法:“我們存在又不存在”、“我們踏進又不踏進同一條河”、“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條路”、“對立造成和諧”、“太陽每天都是新的”,等等。
既然科學的開端已經確立,往下就是“科學認識的運動——這就是實質”[18](84頁)。列寧在《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中如是說。并且摘錄了黑格爾的這樣一句話,“邏輯學構成真正的形而上學或純粹的、思辨的哲學”[18](83頁)。返回赫拉克利特,把“Iogos”定義為真正的“形而上學”,正是形而上學的始原涵義,也是任何一種科學的形而上學的最后歸宿。張志揚、陳家琪兩位學者在《形而上學的巴比倫塔》一書中也說:“形而上學的‘是’。不管用法再多,總歸兩類:一類存在、‘存在于’;一類邏輯、‘從屬于’。前者管同,后者管異,但異始于同而歸于同。這種辯證法或邏輯學,其實在形而上學的大限中。因為它們的前提始終如一,即‘本體論同一,。從巴門尼德開始,中經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普羅提諾,一直到后來的笛卡爾、康德、黑格爾甚至胡塞爾,他們歸根到底都守著一個單一的、現(xiàn)時的‘本體’——它。這個‘本體’,既是主詞(同),又是表語或賓詞(異),而其中的自我分解(異)的聚集(同)的設置擺在相對的位置或‘存在于’、或‘從屬于’,不是別的,正是發(fā)自本體的‘同一異一同’的‘是’!盵5](146?47頁)
我以、為這正是赫拉克利特之魂——“Iogos”。
“Iosgos”是有與無的辯證法,也是真正科學形而上學的開端和進展,在西方哲學發(fā)展史上“只有赫拉克利特最初說出了‘存在(是)’的非形而上學性質:無”[5](147頁)。在赫拉克利特那里,當他說“一切皆變”時是“非存在”——無法言說;當他說,只有“變”才“非變”時是“存在”——可以言說!癐ogos”就是“變”與“不變”、“存在”與“非存在”的同一,是真正的形而上學!癐ogos”是一條自己構成自己的道路。列寧在《哲學筆記》中摘錄了黑格爾的這樣一句話:“只有沿著這條自己構成自己的道路……哲學才能成為客觀的、論證的科學!盵18](84頁)黑格爾在《邏輯學》中,對“存在之所以為存在”用“有”與“無”的范疇,作反復的、逐步深入的邏輯思辨,為解決科學的形而上學如何可能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極富獨創(chuàng)性的樣板。在《邏輯學》中,黑格爾從“有”與“無”開始把一系列的形而上學問題概括為多種多樣依次遞進的范疇和規(guī)律,把人類的知識鍛造為相互聯(lián)系的各種理性形式,從而完成了科學的形而上學體系的構成。列寧在《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中關于這一點就已經指出:“邏輯不是關于思維的外在形式的學說,而是關于‘一切物質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學說,即關于世界的全部具體內容及對它的認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學說,即對世界的認識的歷史的總計、總結、結論!盵18](89?0頁)
這種評價難道不是指對形而上學作為科學存在即《邏輯學》的總結嗎?
(二)確認和論證“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是一種科學的哲學
本文在開篇時緊接著赫拉克利特的“Iogos”,又指出巴門尼德“思想與存在同一性”思想,這種思想在歐洲哲學史上的遭遇和演變是很難說清的,不過發(fā)展到黑格爾這里才正式確認和論證了“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是一種科學的哲學。
“思維與存在的同一”在古希臘哲人和巴門尼德那里的原初涵義是企圖用思想的合理性去說明宇宙的合理性,但在形而上學本體論上并沒有形成科學的體系。雖然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一書中也構筑了一個以概念、范疇和思維規(guī)律相結合的總體去說明世界合理性的哲學體系。但在亞里士多德那里各種概念、范疇之間缺乏有機的內在聯(lián)系,實質上是以互相孤立的、斷層形式出現(xiàn)的,這特別表現(xiàn)在《形而上學》卷5中。而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研究的規(guī)律也主要是形式邏輯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亞氏并據(jù)此強烈地攻擊赫拉克利特。因此,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只能在表層上,而無法從更深、更廣的層面上去說明宇宙的合理性。
黑格爾在亞氏和康德之后開辟了一條新的邏輯思路,這就是,他認為要使形而上學成為科學,首先必須在邏輯上證明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證明在人類思維中的范疇和規(guī)律體系正是客觀世界的邏輯結構和客觀世界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康德的“現(xiàn)象”和“自在之物”間構筑一條通達的橋梁。正如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所說:“黑格爾的《哲學全書》以邏輯學,以純粹的思辨的思想開始,而以絕對知識,以自我意識的、理解自身的。哲學的或絕對的即超人的抽象精神結束,所以整整一部《哲學全書》不過是哲學精神的展開的本質,是哲學精神的自我對象化;而哲學精神不過是在它的自我異化內部通過思考理解即抽象地理解自身的、異化的世界精神。邏輯學是精神的貨幣,是人和自然界的思辨的思想的價值——人和自然界的
同一切現(xiàn)實的規(guī)定性毫不相干的、因而是非現(xiàn)實的本質,——是外化的因而從自然界和現(xiàn)實的人抽象出來的思維,即抽象思維!@種抽象思維的外在性就是……自然界,就象自然界對這種思維所表現(xiàn)的那樣。自然界對抽象思維說來是外在的,是抽象思維的自我喪失;而抽象思維也是外在地把自然界作為抽象的思想來理解,然而是作為外化的、抽象的思維來理解!盵19](160頁)馬克思在這段頗令人深思的話中,一方面指出了黑格? ?苧?ㄐ鬧饕宓拇砦蟊局剩渙硪環(huán)矯嬉菜得髁撕詬穸?苧е械摹俺橄笏嘉?筆恰按幼勻喚綰拖質檔娜順橄蟪隼吹乃嘉?保?八嘉?氪嬖詰耐?恍浴幣緣怪玫男翁?硐衷諍詬穸?苧е校?詬穸?苧?且緣叩溝男問街っ髁巳死嗨嘉?械姆凍牒凸媛商逑嫡?強凸凼瀾緄穆嘸?峁購涂凸酃媛傘K?粵心?詼梁詬穸?摹堵嘸?А肥筆?窒拭韉刂賦觶骸凹?瀋羈毯痛廈?邏輯規(guī)律就是客觀事物在人的主觀意識中的反映!盵18](195頁)既然如此,在黑格爾的《邏輯學》中,概念、范疇和各種思維規(guī)律的邏輯思辨,就是現(xiàn)實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合規(guī)律的客觀進展。黑格爾認為科學的形而上學所運用的“邏輯”,是一種在本質上不同于亞里士多德形式邏輯的“辯證邏輯”,只有辯證邏輯才能夠攝取、構成、總匯思維各種規(guī)定的來源、生成,展示現(xiàn)實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黑格爾在《邏輯學》中把意識提到科學的高度,確證意識可以把握實在,用幾百個概念、范疇和各種
思維規(guī)律結合成體系,構造《邏輯學》的研究對象,從而使形而上學成為科學。而形而上學要成為科學,又必須進一步擺脫近代哲學肇始的意識與物質的抽象對立,超越笛卡爾的二元論、康德的“先驗幻象”和霍布斯等人的片面的唯物論,使存在作為被意識到的存在,純粹概念自身的反轉就是真實的存在。黑格爾自己也意識到了(雖然是不自覺的)這一點,在《邏輯學》中,他說:“思想將在抽象物中和在通過沒有感性底基的概念的前進活動中安居習處,它將成為一種不自覺的力量,這種力量把各種知識和科學的其他多樣性納入理性的形式中,從本質方面來掌握并把住這種多樣性,剝掉外在的東西,并以這種方式從其中抽出邏輯的東西,——或者同樣也可以說,把從前學得的邏輯的東西的抽象基礎,用全部真理的內含充實起來,給與這個內容以一個共相的價值,這個共相不再是與其它特殊物并立的一個特殊物,而是統(tǒng)攝了這一切,并且是這一切的本質,是絕對的真!盵17](42頁)
黑格爾不僅從本體論和認識論上確立了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辯證的)既是思維自身的同一性,也是事物和現(xiàn)象的同一性,而且進一步從本體論和認識論上確立了思維與存在的不同一性(或差異性)也是思維自身的不同一性和事物與現(xiàn)象間的不同一性(或差異性)!巴恍浴弊鳛橐环N學說在自身中既包含思維自身的同一性和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思維自身的不同一性和思維與存在的不同一性。這種同一性學說是以“同一”范疇為邏輯起點,以聯(lián)系的必然性和差別的內在發(fā)生為原則,從抽象到具體,合乎邏輯地推演出“差異”、“對立”和“矛盾”,依照在“對立面的統(tǒng)一中把握對立面”,從而演繹出比較完整的獨立體系。在矛盾的進展中,“聯(lián)系的必然性”和“差別的內在發(fā)生”是總的綱要。列寧寫道:“非常重要!據(jù)我看來,這就是下面的意思:1.某個現(xiàn)象領域的一切方面、力量、趨向等等的必然聯(lián)系、客觀聯(lián)系,2.‘差別的內在發(fā)生’,是差別、兩極性的進展和斗爭的內部客觀邏輯!盵18](96頁)在這里,列寧指出的“兩極性的進展和斗爭的內部客觀邏輯”,黑格爾把它表述為思想和事物的漸進性、過程性、飛躍性,從而成功地構造了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使形而上學成為邏輯學,成為辯證的科學哲學思維!八季S與存在的同一”就成為科? У耐?唬?晌?嘉?氪嬖詰謀韁し。列?痛誦吹潰骸氨韁しㄊ且恢盅?擔??芯慷粵⒚嬖躚?拍芄煌?唬?竊躚?怎樣成為)同一的——在什么條件下它們是相互轉化而同一的,——為什么人的頭腦不應該把這些對立面看做僵死的、凝固的東西,而應該看做活生生的、有條件的、活動的、互相轉化的東西。”[18](111頁)
這就是科學的形而上學,即辯證法哲學。
沿著這條思路,黑格爾建構了他的科學的哲學觀,其要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哲學是對事物的思維的考察
黑格爾把人的認識分為直接認識和間接認識,直接認識就是感性認識,間接認識就是理性認識、對事物本質的認識。直接認識只能把握事物的外部特征、特性,只有間接認識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在《小邏輯》第二篇《本質論》中,黑格爾說:“當我們一提到本質時,我們便將本質與存在加以區(qū)別,而認存在為直接的東西,與本質比較看來,只是一種假象(Schein)。但這種假象并非空無所有,完全無物,而是被揚棄的存在。本質的觀點一般地講來即反思的觀點。反映或反思(Re-flexion)這個詞本來是用來講光的,當光直線式地射出,碰在一個鏡面上時,又從這鏡面上反射回來,便叫做反映。在這個現(xiàn)象里面有兩方面,第一個方面是一個直接的存在,第二個方面同一存在是作為一間接性的或設定起來的東西!盵20](242頁)從直接存在過渡到間接存在要依靠抽象,而抽象只能是思維的功能和任務。黑格爾指出,只有思維才能使哲學成為哲學,哲學就是“對事物的思維著的考察”[20](38頁),“哲學所有的內容不是行為,也不是外在的和悲痛的事情,而是思想”[3](16頁)。“反思以思想本身為內容,力求思想自黨其為思想”[20](39頁)。以思想為內容的反思是人類精神高度發(fā)展的產物,是人類精神自覺的起點。所以“形而上學是研究思想所把握住的事物的科學,而思想能夠表達事物的本質性!盵20](79頁)
2.哲學是關于真理的科學
在被馬克思稱為“黑格爾哲學真正起源和秘密”[21](10頁)的《精神現(xiàn)象學》中,黑格爾就十分強調哲學是研究真理的科學,因為在人的意識中,思想的內容不完全是真理,也包括意見。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導言中就曾經深刻地論述了真理和意見的對立,他說:“一個意見是一個人主觀的觀念,一個任意的思想,一個想象,我可以這樣想,別人可以那樣想;——一個意見是我私有的,它本身不是一個有普遍性的自在自為存在著的思想,但哲學是不包含意見的!盵3](17頁)“哲學是關于真理的客觀科學,是對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學,是概念式的認識!盵3](17?8頁)
3.哲學是發(fā)展的系統(tǒng)
既然哲學是關于真理的科學,而真理總是具體的。具體之所以為“具體”,因為它是多樣性的統(tǒng)一,是一種涵括多樣因素的內在統(tǒng)一,是這些因素組成的體系,這種體系在展開中表現(xiàn)為發(fā)展中的各種系統(tǒng)。關于這一點,黑格爾寫道:“關于理念或絕對的科學,本質上應是一個體系,因為真理作為具體的,它必定在自身中展開其自身,而且必定是聯(lián)系在一起和保持在一起的統(tǒng)一體,換言之,真理就是全體。全體的自由性,與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必然性,只有通過各個環(huán)節(jié)加以區(qū)別和規(guī)定才能可能!盵20](56頁)哲學對真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加以區(qū)別和規(guī)定就是哲學系統(tǒng)的展開和推演。
4.哲學是時代精神的表現(xiàn)
黑格爾認為哲學作為一種思想意識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每一種哲學都是它的時代的哲學,每一種哲學都只能滿足一定時代的需求,因為“哲學的任務在于理解存在的東西,因為存在的東西就是理性。就個人來說,每個人都是他那時代的產兒。哲學也是這樣。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時代。妄想一種哲學可以超出它那個時代,這與妄想個人可以跳出他的時代,跳出羅陀斯島,是同樣愚蠢”[22](12頁)。
5.哲學與哲學史一致
既然哲學是時代精神的表現(xiàn),而時代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又展開為一個過程,一個歷史發(fā)展的過程,每一時代的哲學既是該時代社會精神生活的反映,也是過去歷史內容的積淀!八悦恳皇来鷮茖W和對精神方面的創(chuàng)造所產生的成績都是全部過去的世代所積累起來的遺產——一個神圣的宙宇,在這里面,人類的各民族帶著感謝的心情,很樂意地把曾經增進他們生活的東西,和他們在自然和心靈深處所贏得的東西保存起來”[3](9頁)。因此,哲學和哲學史的性質和任務都是一致的,要深入研究哲學必須研究哲學史,“即通過哲學史的研究以便引導我們研究哲學本身”[3](9?0頁)。而“邏輯開始之處實即真正的哲學史開始之處”[2O](191頁)。
黑格爾對作為科學的形而上學即真正意義的哲學的各種規(guī)定,為我們洞開了科學和歷史之門。盡管現(xiàn)代西方哲學中有些流派大喊大叫要取消形而上學,但黑格爾認為哲學是時代精神的表現(xiàn),取消形而上學的呼叫也只是取消過往時代的形而上學中不合符當代精神的內容。人們如果不以個人意見為尺度,那么我們可以追尋人類任何時代的思想文化無不最終以某種形而上學為根據(jù),在不斷流變的歷史典籍中,形而上學(第一哲學)其實從未被撥出,只不過是被打上了時代的印記,不斷變化它五光十色的面貌而已。馬克思之所以稱《精神現(xiàn)象學》為黑格爾哲學的“誕生地”和“秘密”,就是因為黑格爾精神現(xiàn)象學的“最后成果”也就是“作為推動原則和創(chuàng)造原則否定性的辯證法”[21](14頁)。歷史上各種不斷流變的“形而上學”只是互相否定的現(xiàn)象集合,各種形而上學的學說只是源于不同歷史處境的哲學家們帶有一定客觀性的主觀的論說,但“哲學和哲學史的一致”又規(guī)定了各種理論離不開形而上學這一總體的根基。當各種紛呈的哲學形態(tài)互相撕裂時,有人感到“哲學已經死亡”。黑格爾指出:“但精神的生活不是害怕死亡而幸免于躁躪的生活,而是敢于承擔死亡并在死亡中得以自存的生活。精神只當它在絕對的支離破碎中能保全其自身時才贏得它的真實性。”[23](21頁)哲學是對真理的探索,盡管現(xiàn)代各種形態(tài)的哲學互相撕裂,但它們也并不意味著哲學的死亡和哲學的丑聞,相反只有在各種哲學形態(tài)互相撕裂時,精神才能贏得它的真實性,放射理性之光。
(三)獨創(chuàng)的哲學方法
一般說來,要想把厚重如山的哲學典籍變成一種科學的形而上學,沒有一種獨創(chuàng)的哲學方法、是不可能的。這里談的不是黑格爾哲學中論述的一般的辯證方法,而是一種對“形而上學”作特殊處理的方法。關于這點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書中對黑格爾的哲學方法作了經典式的概括:“把實體了解為主體,了解為內部過程,了解為絕對人格,這種了解方式就是黑格爾方法的基本特征!盠6](75頁)
在“形而上學”發(fā)展史上,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一書可謂集古希臘“形而上學”之大成,但亞氏的“形而上學”只是把真實的東西表述為“客、體”或“實體”,也就是馬克思在《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所說的,“對事物、現(xiàn)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直觀的形式去理解”,“不是從主觀的方面去理解”。黑格爾則不同,在《精神現(xiàn)象學》中黑格爾就說:“照我看來,——我的這種看法的正確性只能由體系的陳述本身來予以證明——一切問題的關鍵在于:不僅把真實的東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為實體,而且同樣理解表述為主體。”[23](10頁)“實體”這個概念在西方哲學史上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亞里士多德對“實體”是這樣陳述的:他認為“第一哲學”是研究“有”(being譯為存在)及其屬性的科學,而“‘有’是什么”這個問題正是“實體是什么”這個問題[1](263頁)(“實體”有人也譯為本體,不過這里的“實體”與最終意義的本體又有不同)。古代思想家把個別事物作為實體,柏拉圖把“理念”作為“實體”。近代哲學家霍布斯、笛卡爾、洛克和斯賓諾莎也在對“實體”的研究上建立了各自的哲學體系。在這些哲學體系中黑格爾看中了斯賓諾莎,因為斯賓諾莎徹底地確立了“實體”的唯一性。亞里士多德認為“有三種實體,其中? ?質俏錮淼模?恢質遣歡?摹盵1](259頁)。黑格爾認為這是不完善的,完善的哲學體系必須確立一個最高的原則,達到“實體”的唯一性(實體的唯一性就是最終的唯一的本體)。其次,斯賓諾莎的“實體”是“自因”!啊白陨淼囊(Cau6a sui),我理解為這樣的東西,它的本質就包含著存在,或者它的本性只能設想為存在著”[24](243頁)。斯賓諾莎的“實體”是自己決定自己、自己產生自己的唯一實體。這啟發(fā)了黑格爾,黑格爾“絕對精神”的自在自為、自己 產生自己、自身運動發(fā)展的思辨觀念就由此發(fā)生。
第三,斯賓諾莎的“實體”觀念中還包含了“規(guī)定即否定”的辯證觀念。黑格爾吸收了它,把它變成了“絕對精神”的“內在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發(fā)展觀。這種發(fā)展現(xiàn)之所以能夠構成,還在于黑格爾把費希特的“自我意識”引入了“實體”,把“實體”同時理解為“主體”。所以,馬克思恩格斯在評述黑格爾哲學體系的內部構成時說:“在黑格爾的體系中有三個因素:斯賓語莎的實體,費希特的自我意識以及前兩個因素在黑格爾那里的必然的矛盾統(tǒng)一,即絕對精神!盠6](177頁)由費希特的“自我意識”與斯賓諾莎的“實體”的統(tǒng)一就使黑格爾哲學變成了一種絕對精神的“自身運動”、“自身發(fā)展”的發(fā)展觀。這是因為費希特的“自我意識”具有能動性,他的自我在自身內就包含自身的區(qū)別,包含對立物。這種由對立物產生的能動作用在兩方面表現(xiàn)出來。一方面是“主體”轉化為“客體”,自我意識“必須表明宇宙的一切內容都是自我的產物”,這樣,“自我就把自己與思維的簡單性區(qū)別開來……換句話說,自我是真正的先天綜合判斷,象康德所說的那樣”[11](310頁);另一方面是“客體”轉化為“主體”,‘‘凡是自在的東西必定要成為為人的對象,必定要進入人的意識,因而成為‘為人’的存在”[3](26頁)!斑@就等于說,這個自在的東西必須使自我意識與它自己合而為一”[23](17頁)。主體和客體的相互轉化,也就是思維與存在的矛盾同一、對立統(tǒng)一。黑格爾所運用的獨創(chuàng)的哲學方法再一次從方法論上論證了“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是一種學說,破解了康德先天綜合判斷如何可能的問題。因為當黑格爾在他的哲學體系中引入了費希特的“自我”,康德的先天綜合判斷才能最終確立。黑格爾說《費希特哲學的基本原理》就是“費希特的哲學是形式在自身內的發(fā)展(是理性在自身內得到綜合,是概念和現(xiàn)實性的綜合),特別是康德哲學的一貫發(fā)揮”[11](309頁)。
黑格爾又進一步把思維與存在的同一和對立統(tǒng)一描述為一部漫長的意識形態(tài)形成史。黑格爾說:“意識在這條道路上所經歷的那
一系列形態(tài)就是意識向科學發(fā)展的一篇詳細的形成史!盵23](55頁)后來在《哲學全書》中,黑格爾把這種發(fā)展分成三個大的過程、階段,“1.邏輯學,研究理念自在自為的科學。2.自然哲學,研究理念的異在或外化的科學。3.精神哲學。研究理念由它的異在返回到它自身的科學”[20](60頁)。在這里,理念就是絕對精神!斑壿媽W”、“自然哲學”、“精神哲學”就是絕對精神在自身發(fā)展過程中經歷的三個大的階段,是絕對精神在全部漫長的發(fā)展中經歷的相互聯(lián)結的歷史過程。
恩格斯說“偉大的歷史感”是黑格爾思想方法的基礎。“精神現(xiàn)象學(也可以叫做同精神古生物學類似的學問,是對個人意識各個發(fā)展階段的闡述,這些階段可以看做人的意識在歷史上所經歷的各個階段的縮影)、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而精神哲學又分成各個部門來研究,如歷史哲學、法哲學、宗教哲學、哲學史、美學等等,——在所有這些不同的歷史領域中,黑格爾都力求找出并指出貫穿這些領域的發(fā)展線索”[15](215頁)。因而,“黑格爾第一次——這是他的巨大歷史功績——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過程,即把它描寫為在不斷的運動、變化、轉變和發(fā)展中,并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fā)展的內在聯(lián)系。從這個觀點看來,人類的歷史已經不再是亂七八糟的一堆統(tǒng)統(tǒng)應當被這時已經成熟了的哲學理性法庭所唾棄并最好盡快被人遺忘的毫無意義的暴力行為,而是人類本身的發(fā)展過程,而思維的任務現(xiàn)在就在于通過這一切迂回曲折的道路去探索這一過程的依次發(fā)展的階段,并且透過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這一過程的內在規(guī)律性”[25](63頁)。這樣,黑格爾首先在哲學史上完成了形而上學,完成了邏輯,完成了認識論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用邏輯和歷史一致的方法詳盡地論述了哲學的整個發(fā)展過程,正確地構造了康德所提出的? 忍熳酆嚇卸希?傭??婊卮鵒絲檔綠岢齙摹叭魏我恢腫魑?蒲С魷值奈蠢蔥味?涎А鋇目贍芐暈侍狻?/P>
盡管在黑格爾以后,現(xiàn)代西方哲學(特別是后現(xiàn)代主義哲學思潮)中各種拒斥形而上學的怪論拔地而起,但人類精神中永遠不可能沒有形而上學。黑格爾哲學作為一種科學的哲學形態(tài),在人類精神史上永放光彩。
參考文獻:
[16]海德格爾.形而上學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17]黑格爾:邏輯學: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6.
[18]列寧.哲學筆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0]黑格爾.小邏輯[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21]馬克思.黑格爾辯證法和哲學一般的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2]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23]黑格爾.精神現(xiàn)象學: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24]十六——十八世紀西歐各國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5。
[2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相關性:畢業(yè)論文,免費畢業(yè)論文,大學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論文模板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返回頂端]
【黑格爾論作為科學出現(xiàn)的形而上學如何可能下】相關文章:
作為學科的“形而上學”的學術價值08-05
儒家心性論作為倫理學基礎是否可能?——以思孟學派為個案(下)08-06
拒斥形而上學——論分析哲學對形而上學的批判及其局限08-05
成為“科學”的形而上學——康德08-27
《論可能生活》讀書感受08-23
論作為對象的本體、現(xiàn)象與本質08-18
儒家心性論作為倫理學基礎是否可能?——以思孟學派為個案(上)08-06
《論可能生活》讀書筆記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