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妇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_无码人妻精品视频_久久躁夜夜躁狠狠躁_偷碰人妻无码视频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法律論文>經濟法論文>工會基本職能研究

工會基本職能研究

時間:2022-08-05 14:09:23 經濟法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工會基本職能研究

  工會基本職能研究
  
  張建國
  
  工會基本職能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實際上在工會理論界至今仍有爭議。盡快弄清這一問題,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先弄清基本職能這個概念及特征,否則,其結果勢必徒勞。
  
  一、所謂職能就是指人、事、機構的職責、作用和功能,它從不同角度或按不同標準,可分成不同的類型。從其作用的對象的角度,可分成基本職能和具體職能兩個層次。一個社會組織的基本職能不同于其主要職能。前者是由這個社會組織的性質決定的,是這個社會組織誕生時就有的,是貫穿于其存在始終的,且可同時有多個;后者是這個社會組織的職能體系中居于支配地位、起著決定作用的職能,是隨著社會組織所處的客觀環(huán)境或面臨的主要任務的變化而變化的,且具唯一性。但兩者有時也是重合的,即當這個社會組織的某項基本職能在其職能體系中居于支配地位時,這項基本職能也是其主要職能。例如,我國政府的基本職能就有兩個,即政治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而現(xiàn)階段政府的主要職能就是社會管理職能一個。因此,“一個組織的基本職能(責)只能有一個”的觀點是不對的。
  
  根據上述科學的認識,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工會的基本職能應包括維護職能和教育職能兩個方面。維護職能就是維護職工群眾具體利益的職能;教育職能就是教育職工群眾維護工人階級根本利益的職能。這集中體現(xiàn)了工會的性質,同時也是由工會性質決定的。因為,從客觀上和實質上講,工會就是無產階級利益同資產階級利益不可調和的根本矛盾的產物。當然,工人最初組織工會的直接目的是為了保護自身的經濟利益,但這是他們那時還未意識到兩個階級不可調和的根本矛盾的緣故。有人認為,工會是社會經濟矛盾的產物,所以工會的基本職能就是維護。這是極其片面的,因為工會是社會經濟矛盾的產物,這只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的。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看,工會是社會階級矛盾的產物,F(xiàn)在大家一致認為,工會是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是鮮明的階級性與廣泛的群眾性的統(tǒng)一體,階級性與群眾性是工會的本質屬性。工會的鮮明的階級性說明了什么,不就是說明了工會是一個社會政治團體和階級組織,是無產階級利益的代表嗎?正如馬克思所指出:工會是“整個工人階級的代表和為工人階級利益而奮斗的戰(zhàn)士”。工人階級利益包括具體利益和根本利益兩個方面,這就要求工會對這兩個方面的利益都須維護。怎樣維護?具體利益須靠工會直接去維護,而根本利益就得靠工會教育職工群眾自覺去維護,這就決定了工會的維護職能和教育職能是基本的。既然是基本的職能,這就象我黨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一樣,缺一不可。
  
  二、近年來,工會刊物上有個“工會基本職能(責)是維護”的提法。按照形式邏輯原理分析,這個提法的主語項(工會基本職能)周延,因而斷定了工會基本職能的全部是維護,這就明顯地把工會的教育職能排除在工會的基本職能之外。其實,教育職能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工會誕生時就有的,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不管工會的最初目的如何,現(xiàn)在他們必須學會作為工人階級的組織中心而自覺地進行活動,把工人階級的徹底解放作為自己的偉大任務。”我黨當初為啥要組織領導工會?主要目的不就是為了通過工會教育組織工人群眾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而奮斗嗎?而客觀上,工會也是擔負此項職責的最好的組織形式,因為工會的組織對象包括了所有的工人群眾,且工會組織的群眾性使其在履行教育職能中又具獨特優(yōu)勢。因此,在我國長期的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工會始終肩負著教育組織職工群眾為實現(xiàn)黨的任務而奮斗的職責。簡言之,工會的教育職能,既是工會接受黨領導的一個基本標志,也是工會的組織形式決定的,決不能排除在工會基本職能之外,否則,工會就不是真正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階級組織,也無法與最初的工會、黃色工會相區(qū)別。
  
  因此,無產階級革命家及政黨在談及工會的任務、職能時,總是把教育與維護相提并論。列寧指出:我們“應當利用這些工人組織來保護工人免受自己國家的侵犯,同時也利用他們來組織工人保護我們的國家!绷袑幍摹皟蓚保護”說明了工會既具有保護職工具體利益的職能,也具有保護國家利益的職能。而后一個職能,實際上就是工會的教育職能,因為工會要實現(xiàn)后一個職能,離不開履行教育職能,即離不開教育職工群眾來保護國家利益。列寧只把這兩個職能放在一塊提出來,就足以證明這兩個工會職能是基本的。列寧還曾形象地把無產階級先鋒隊比作“發(fā)動機”,把工人群眾比作“機器”,把工會比作他們之間的“傳動裝置”。我黨也總是要求工會充分發(fā)揮黨聯(lián)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皞鲃友b置”和“橋梁紐帶”都是連接兩頭、兩個面向,其含義和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一面是自下而上地把職工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及時真實地反映給黨,以完善修正黨的決策,即維護職能;一面是自上而下地把黨的主張和方針政策貫徹到職工群眾中去,并使之變?yōu)槁毠と罕姷淖杂X行動,即教育職能。這就是說,維護是工會的基本職能,教育也應是工會的基本職能,工會少了教育職能,“傳動裝置”和“橋梁紐帶”作用就發(fā)揮不好。同樣,毛澤東在蘇區(qū)時也指出:工會“是保護工人利益的保壘,同時它又成為廣大工人群眾學習共產主義的學!薄`囆∑皆诖睃h中央向工會“九大”的致詞中,首先要求工會要“教育全體會員認識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偉大意義,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經濟、管理、技術、文化水平”;同時又要求“工會組織必須密切聯(lián)系群眾,使廣大工人都感到工會確實是工人自己的組織,是工人信得過的、能替工人說話、替工人辦事的組織”。近些年來,我黨領導人多次重申:工會要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更好地表達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具體利益。我黨的“兩個維護”與列寧“兩個保護”的含義是一致的。
  
  三、總之,維護職能是工會存在的基礎,工會丟掉它就不能實現(xiàn)教育組織職工群眾的目的;教育職能體現(xiàn)了工會的階級本質,工會丟掉它就不能成為真正的為工人階級根本利益而奮斗的“戰(zhàn)士”。工會這兩項基本職能,是并列的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是互相聯(lián)系、互為條件和互相促進的關系,是一個有機整體中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能只肯定其中一項而否定其中另一項是工會的基本職能。這如同我們決不能因為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是統(tǒng)一的關系,而只提一個物質文明建設就行了一樣。
  
  事實上,將工會的基本職能限定于依法維護職工的具體利益上,這只會減弱工會的地位和作用。因為工會是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工會工作的對象是人,工會工作就是做好人的工作,即通過做好職工群眾的工作,來保護好、調動好和發(fā)揮好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完成黨和國家的任務服務。實踐證明,工會做好職工群眾工作和保護好、調動好、發(fā)揮好職工群眾的“三性”,必須認真做好“維護”和“教育”這兩篇文章,即除依法維護好他們的具體利益外,還須發(fā)揮群眾組織的獨特優(yōu)勢,通過多種具體途徑和方式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技文化素質,增強他們的工作責任感和大局意識,把他們的“三性”引導到努力完成黨和國家的任務上。只有這樣,工會才能更有作為,才會發(fā)揮應有作用。如果我們片面地認為工會只有直接通過依法維護職工具體利益,才能保護、調動和發(fā)揮好職工群眾的“三性”,那么,就會人為的縮小工會組織的工作領域和活動空間,限制工會組織的“用武之地”,甚至可能產生一種誤導,影響那些經濟效益好、職工權益得到保障的單位和地方的工會組織難有作為。即或在私營企業(yè)中,工會也要教育職工為企業(yè)發(fā)展作貢獻,這不僅是因為企業(yè)效益與職工利益息息相關,而且私營企業(y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私營企業(yè)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工會履行教育職能,也是維護國家利益。
  
  當然,工會的這兩項基本職能是有主次之分的。從工會存在的整個過程或從總體上來看,工會的基本職能應主要是依法維護職工的具體利益,否則,工會與黨政組織就沒什么兩樣。但是,由于工會的基本職能在內容、主次和作用等方面,會因社會環(huán)境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所以,具體到工會存在的某個局部或某個時期來看,工會的這兩個基本職能不會變,而工會基本職能的主要方面,就有可能是維護,也有可能是教育。如在發(fā)展市場經濟過程中,改革力度加大,勞動關系復雜化,這就決定了工會的基本職能主要是維護。但具體到某一局部,如一個企業(yè)工會在具體工作中,究竟以維護為主還是以教育為主,這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哪個方面是企業(yè)的主要矛盾,哪個方面就應是工會的工作重點?梢姡哂羞@兩項基本職能,有利無弊,決不會影響抓主要矛盾。
  
  如果將工會的這兩項基本職能合二為一,說成是工會的基本職能只有一個,即維護職工群眾的具體利益和根本利益,那么,工會突出這一個“維護職能”就毫無意義了,因為,這樣達不到強化工會依法維護職工群眾具體利益的本意。況且,我們講的維護職能是狹義的概念,其內涵是確定的,這就是依法維護職工群眾的具體利益,否則,在工會理論上和實踐中就難以把握,甚至會亂套。
  
  四
  
  為了進一步認識和正確把握工會的基本職能,還有必要對工會的具體職能作番研究。工會具體職能是工會基本職能在較低層次上的延伸和具體展開,是實現(xiàn)工會基本職能的具體途徑和方式,也是工會機構設置的具體依據。工會具體職能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它們有的不是工會誕生時或黨領導初始就有的,而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才產生的,且還會隨著工會環(huán)境的變化和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發(fā)展。從現(xiàn)階段來看,工會的維護和教育這兩個基本職能,主要包含著以下一些具體的業(yè)務職能。
  
  一是經濟建設職能,即吸引和組織職工群眾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努力完成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任務的職能。工會履行經濟建設職能,并不是直接去組織企業(yè)的生產經營,而是通過開展勞動競賽、技術革新、技術比武、技術協(xié)作、技術攻關、合理化建設、發(fā)明創(chuàng)造等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來吸引職工群眾參加企業(yè)的生產經營管理,把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引導到發(fā)展經濟上來,其直接目的是維護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
  
  二是參與監(jiān)督職能,即代表和組織職工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參與企事業(yè)單位的民主管理,檢查監(jiān)督國家有關職工權益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執(zhí)行情況的職能。這項職能是社會主義國家賦予職工群眾的一項民主參與、監(jiān)督權利。工會參與管理不是直接管理國家事務和企事業(yè)單位,而主要是以維護職工切身利益為目的,通過參加有關機構和會議、調查研究提出意見與建議以及基層職工代表大會等民主渠道,參與立法,參與政府涉及職工利益和社會發(fā)展的重大決策,參與企事業(yè)單位重大事項、問題的決策。
  
  三是調節(jié)勞動關系職能,即代表職工參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協(xié)調處理,保護職工勞動權利的職能。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工會的這項職能已越來越突出。工會調節(jié)勞動關系有多種形式和途徑,主要是參加地方各級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的工作,負責企業(yè)勞動爭議調解工作,代表職工與企業(yè)行政進行集體協(xié)商、簽訂集體合同,并指導幫助職工與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等。
  
  四是生活保障職能,即關心職工的生活福利、勞動保險、勞動就業(yè)及女職工特殊利益保護等方面的職能。工會的這項職能,完全是為了維護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生活保障職能的具體內容很多,如職工生活福利工作方面就包括了職工集體福利事業(yè)和職工生活服務、困難補助、互助互濟、職業(yè)介紹、療休養(yǎng)等。
  
  五是思想宣傳職能,即向職工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路線,開展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職能。其具體內容根據各時期黨的中心任務來確定。(325224.com)工會履行思想宣傳職能,與黨組織不同,其顯著特點是著重于提高占工人階級絕大多數(shù)的中間和后進的職工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主要采用群眾活動和群眾自我教育的方法。
  
  六是職工文化職能,即開展職工文化工作,滿足職工群眾的精神需求,提高職工道德水準和科技文化素質的職能。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科學技術文化知識培訓以及文學、文藝、體育、圖書閱覽、文化休息等職工業(yè)余文化娛樂的諸多形式,還包括工人文化宮、俱樂部的管理等。
  
  七是組織建設職能,即在企事業(yè)、機關單位發(fā)展工會組織和工會會員,最大限度的把職工群眾組織起來的職能。組織建設職能,是工會的一項基礎職能,旨在保證工會其他各項具體職能的實現(xiàn)。
  
  八是對外聯(lián)絡職能,即同國際工會聯(lián)系與交往的職能,旨在加強交流,吸取和借鑒國外工會的經驗與教訓,增進與各國工人階級的友誼。這項職能主要由全國總工會和省級地方工會承擔。
  
  九是財務管理職能,即依據《工會法》收管用好工會經費的職能。工會經費是工會其他各項工作的物質基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強化工會的財務管理,改革工會的財務管理方式,已提到各級工會的重要議事日程。
  
  總而言之,工會基本職能問題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及相關科學的原理,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諸如工會職能的涵義、特征、分類以及工會基本職能與其它各種類型工會職能之間的關系等問題都要弄清楚。惟有如此,才有助于正確認識和把握工會基本職能。筆者關于工會具有兩個基本職能的主張,是否正確,是否最妥,希望理論界給予評說。

工會基本職能研究


【工會基本職能研究】相關文章:

淺談企業(yè)工會的職能作用08-15

工會領導發(fā)言:履行工會維權職能促發(fā)展08-24

激發(fā)基層工會組織活力全面履行工會各項職能08-16

再論會計基本職能08-07

構建和諧社會:現(xiàn)代政府的基本職能08-15

市通信公司工會履行集體合同突出工會維護職能08-15

從計劃到反思:研究的基本程序03-01

論在企業(yè)跨越發(fā)展中工會的職能與定位08-16

電網企業(yè)崗位任職能力評估體系建設研究08-18

教育實驗課題研究報告的基本格式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