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示:班集體建設的有效途徑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暗示:班集體建設的有效途徑
班集體建設歷來是學校德育工作中任務最重且繁雜的一項工作。班集體建設中存在的多變性和不穩(wěn)定性等特點,以及社會發(fā)展對人才規(guī)格不斷提出的新要求,給班集體建設也帶來了動態(tài)發(fā)展的新課題,需要班主任或教育工作者長期、細致、耐心地工作。各個班集體建設的途徑不同,在此,筆者就暗示在初中階段班務工作中的作用和利用暗示建設班集體做途徑做一些粗淺的探討。一、暗示對于班集體形成的作用
暗示是指人們?yōu)榱四撤N目的,在無對抗的條件下,通過交往中的語言、手勢、表情、行動或某種符號,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發(fā)出一定的信息,使他人接受所示意的觀點、意見,或按示意的方式進行活動,是社會和人際影響的形式之一。暗示的形式可分為直接暗示、間接暗示、自我暗示和反暗示四類。暗示不具有壓力成分,不要求別人非接受不可。海德認為,當一個人的觀念使他人接受時為暗示;當一個人的情緒使他人感受時為同情;當一個人的行動使他人也要如此做時則為模仿。就暗示和模仿而言,兩者的區(qū)別在于:在暗示中,刺激是被控制的,對暗示者來說,雖常以含蓄和間接的方式,但一般都是有意識的;而模仿過程,模仿者的行為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無意識的,但被模仿者一般都是無意識的、非控制性的。模仿者的仿效行為一般都與被模仿者的行為相同或相似,而受暗示者則不一定作出與暗示者類似的行為。
顯然,在教育活動中,班主任的角色不僅在人格上應成為學生的楷模,做學生的模仿者;更重要的是要對學生的人生觀形成給予啟迪,做一個暗示者。即有目的地設計教育活動,并讓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到教育者的教育意圖,而暗示的方式往往是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易形成民主協(xié)商的教育氣氛,從而一改傳統(tǒng)的指令式的班集體建設形式。
在教育活動中,班主任或教師若能正確把握暗示的方式和契機,可使自己的教育成效達到事半功倍。原因在于,暗示作為一種心理上的溝通,在外在表現(xiàn)上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它是直接發(fā)生于處于主動層面的教師和處于被動層面的學生個體之間的一種潛在交流,這種交流的方式在師生的心理上構成一座橋梁,通過雙方的會意達到教育的效果。亦即暗示的過程是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的一種深沉的情感體驗,在這種情感體驗中,飽藏著教師的熱愛、理解、尊重、依賴、堅信、鼓勵、嚴格要求、期望在內的復雜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反映為教師的一種心情。它通過教師各種暗示的方式——語言、表情、動作等,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會有力地觸動著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引起學生對教師作出積極的應答。它不僅能誘發(fā)和鼓舞學生克服困難、積極向上的激情,并且對學生的毅力、品德和個性的發(fā)展都會產(chǎn)生直接影響。這對一個優(yōu)秀班集體的形成顯然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利用暗示建設班集體的途徑
初中階段是人的生理發(fā)展處于童年期和青春期的交替階段,生理的發(fā)育使其心理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童年期天真、幼稚的心理表現(xiàn)與日漸少,心理的成熟度逐步提高,成人感趨于明顯,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建立。也昭示著這一階段是人生最難把握的時期,有人認為這是人生的第一個危險期。在這一階段,學生對外來的各種信息都持有很大的熱情,能否使其有所選擇地接受其中正確部分并形成正確的自主意識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建設班集體,用集體的感召力去同化每個個體的思想認識水平則是一條重要途徑。
暗示的外顯:建立班級發(fā)展的目標體系
班級能否形成一個健康優(yōu)良的班集體,正在于班級的各個體目標與集體目標之間的差距,班主任工作的著眼點就在于將各個體目標在存異(尊重個性發(fā)展)的基礎上,通過精心設計的各種教育行為達到求同(形成班級意志和目標)的過程。由此也界定了班主任的工作重點就是將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意圖有效地內化為每一個個體的自覺行為,從而把社會要求的教育目的轉化為多重的目標集合,并形成整合一致的班級目標系統(tǒng),使之成為每個個體共同的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
初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認識水平具有明顯的階段性。表現(xiàn)為:初一學生的認識水平尚未形成中學生的觀念,部分停留于小學生的認識水平;初二學生已基本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但伴有不穩(wěn)定性,又因學習科目和知識難度的增加,每個學生在學業(yè)上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學習壓力,學生整體表現(xiàn)為易出現(xiàn)兩極分化現(xiàn)象;初三學生迫于升學壓力和價值觀日漸形成,處于基本懂事的階段。因此,初中階段的班主任工作就必須根據(jù)這種心理發(fā)展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
筆者在擔任班主任期間按這一構思制定過明確的目標體系,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實效。這一目標體系可概括為三級目標體系,即:初一年級的目標為“做一個最好的我”,初二年級的目標為“告別童年、擁抱青春”,初三年級的目標為“腳踏實地、迎接挑戰(zhàn)”。所有教育活動的設計都要圍繞著分段目標逐級推進。目標體系從暗示的角度看,屬于直接暗示,它直接傳遞著班主任的教育思想,使學生能夠對班主任的教育意圖一目了然。在班級目標體系形成的過程中,最值得關注的當是班集體的感染力和學生的心理現(xiàn)狀。
集體的感染力是在班集體的創(chuàng)建過程中,通過建立正確的規(guī)范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從而形成的心理凝聚力;其作用是能夠對學生的動機和行動產(chǎn)生直接的暗示和規(guī)范。
學生間的素質水平存在著明顯的不均衡,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在個性品質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表現(xiàn)為:勞動觀念淡薄、生活習慣差、自私、不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缺乏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等。
在班集體的建設過程中,通過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教育及精心設計的主題教育網(wǎng)絡體系去貫徹教育意圖,增加班集體的感染力,并同個別教育相結合,促使每個學生在政集體中健康成長。實踐證明,隨著班級感染力的不斷提高,學生參照、效仿集體意志的動機會被有效激發(fā),使得直接暗示逐步上升為自我暗示,從而為班集體的集體目標的貫徹塑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教育者的教育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育客體等的心理現(xiàn)狀。應該說,目前的教育現(xiàn)狀也暴露出不少人為造成的教育障礙現(xiàn)象,部分教師在教育思想上尚存在一定的誤區(qū),亦或自身存在不足,處理犯了錯誤的同學或后進生問題采取的工作方法簡單、草率。比如:對待犯了錯誤的同學不問青紅皂白就責令其先寫檢查、大聲斥罵、停課思過、罰做作業(yè)或勞動,極大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教育者的配合程度,甚至產(chǎn)生抵觸情緒。
建立教師與學生間的平等對話機制是改變班主任工作被動局面的有效策略,當這種平等對話深入人心后,也直接影響班集體的心理承受度。在這種氛圍中,班主任所希望的目標才有可能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暗示,而不致出現(xiàn)相抵觸的消極暗示。
暗示的落實:設計系統(tǒng)的主題教育流動
班主任對學生而言,一般都具有很好的楷模和示范作用,這種形象本身也可理解為暗示,但其影響力若不通過讓學生感興趣的教育活動去落實,則有可能很快地被學生所遺棄。因此,班主任將期待目標巧妙地融化于精心設計的主題教育活動之中,讓學生在尋求自我角色定位的過程中逐步去感受或得以陶冶,則這種暗示才有可能被激活。亦即主題教育活動的設計應具有一定的顯著特征。
第一,明確目標指向性。班級主題活動是班級發(fā)展目標體系下的一個操作子系統(tǒng),每一次主題活動要在階段總體目標基礎上加以個別化設計,雖每次活動都具鮮明的主題特色,教育意圖是實現(xiàn)目標體系中的某一個教育層面。這就要求每次活動的設計應具備鮮明的教育傾向,它不僅蘊含著對群體的規(guī)范,還要兼顧到學生的共同志趣。
案例一: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初中生。對初一新生進校新組建的班級來說,這次的設計是有十分必要的。筆者采用的方式為每日上臺講演,時間二分鐘,利用每日晨會完成,每天8-10人,時間持續(xù)一周。通過一周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反復刺激,貌似重復,但因學生不同能促使學生間的互相暗示和借鑒,易使班級目標在個體與群體間的交流中趨于明確。
第二,凸顯個性化。作為現(xiàn)代教育意義中的班主任應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這就要求班主任決不能把自己的教育思想進行強行灌輸,這顯然不會帶來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只有把自己的教育思想巧妙地暗示給學生,才能逐步樹立班主任的威望,而個人威望的不斷提升又可有力推動暗示的作用效果。我想,班主任的威望提升最為重要的一點則是個性化風格的形成,即構建自己的教育特色,而不致使班務工作落入俗套。同時,班級活動的個性化也必然對學生的個性形成與發(fā)展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案例二:春游和秋游。這是每所學校教育活動的必修課,大多作為學習之余的散散心而已,常陷入形式化。筆者將春秋游上升為社會實踐考察課程的高度去認識,精心組織,巧妙安排,對外出的目的地、考察項目、活動流程等讓學生一清二楚,并編輯宣傳小報,讓學生在思想上重視整個考察課題。讓每個學生在外出之前,選好自己的考察重點,訂好考察計劃。流動完成后,寫出富有個性思考的考察報告,這不僅能訓練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同時,因活動的目的明確且各具個性特色,對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互助合作品質等人格素質,同樣于無聲處得以落實。
第三,體現(xiàn)文化性。班級文化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學生對于班級文化的學習是潛在的學習,F(xiàn)代教育理論對潛在教育資源越來越重視。而主題教育活動正是班級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所以班級活動的設計就不得不立于文化的高度去認識,圍繞班級文化品味的提升去精心設計有關的教育活動。
案例三:班級讀書周活動。在筆者擔任班主任期間,學生讀什么書呈現(xiàn)出明顯的階段性和性別特質,如初一男生喜軍事、武俠類,女生喜情感、心理類;初二漸轉入名著類等。這類活動適宜每學期進行一次,或期中、或假期,在完成一部長篇小說之后,進行班級的整體交流。實踐證明:集中性的讀書活動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品味,并因讀書過程中同學間的交流、探討又形成了濃厚的互相教育和互相促進的班級氣氛,學生獲得的是遠比班主任說教更具豐富內涵的一份體驗。
第四,具有時效性。班級活動的設計是否適當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選取活動的時效性,這反映出班主任的教育敏銳度,即能否在班級動態(tài)的發(fā)展中捕捉到教育契機,并設計出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班級活動。這可從兩個方面作出思考:一是從時間發(fā)展的線索進行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活動設計;二是針對班級發(fā)展過程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這樣,有利于班集體的鞏固和提高,對學生的心理暗示則顯得更為直接,在短時間內對班集體的促進作用可謂是注入一次興奮劑。
案例四:六一慶;顒印3醵䦟W生已走過童年期,六一已走進了個人的歷史,這時設計有關的“成人教育”的主題活動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筆者在班上設計過“告別童年,擁抱青春”的主題班會作為初二階段的一個總結性主題教育活動,收到過十分可喜的效果。學生的成人感明顯加強,班集體的感召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是顯著提高,為即將到來的初三階段學習上的“會戰(zhàn)”奠定了理想的心理基礎和濃郁的班級學風。
第五,形式多樣性。作為班級活動決不能陷入程式化,讓學生感受的是班主任總是那么“老三篇”式的教育形式,這種形式不僅不能形成有效的積極暗示,而且隨時間的推移,暗示將朝著反方向發(fā)展,形成消極暗示。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主題教育活動應屬典型的間接暗示,即由暗示者憑借其他事物或行動為中介,把要傳達給受暗示者的關于某一事物或行動的信息間接地提供給受暗示者,使他迅速而無意識地加以接受。這是一種主要的暗示方法。由于它一般不會使暗示者產(chǎn)生心理抗拒或其他問題,所以效果往往大于直接暗示。可見,主題教育活動是傳達班主任教育意圖的最有效的途徑。但應注意的是:作為班級主題教育活動,也應兼顧到間接暗示和直接暗示相結合,防止活動的涵義不能為學生所理解,從而失去暗示的價值。
暗示的活化:注重學生個性品質的培養(yǎng)
新時期的教育理念中,個性培養(yǎng)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班集體建設就必須立足于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具有鮮活個性和很強的社會適應性人才的高度去認識。班集體的建設理論強調集體目標同化個體目標,但決不是否認學生個性的自由發(fā)展。要讓在集體意志控制下的班集體鮮活起來,班主任的強制、灌輸、說教、一廂情愿,顯然是不可能的。只有讓每個個體鮮活起來,才能換得集體的鮮活。在此并非否定集體的教育意義,而是針對我國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中自我只是一個空殼的現(xiàn)狀而言的。
因此,新時期的班主任就更有必要在班集體建設過程中,重視暗示的教育價值,利用班集體這一陣地,通過直接暗示與間接暗示相結合,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暗示。讓學生的自我在集體的感召下,實現(xiàn)回歸自我,完成自我關注、自我設計、自我完善到自我實現(xiàn),這些自我新理念必能充實空殼的自我。這也正是新基礎課程改革所希望的教育目標。
綜上所述,盡管暗示對于班集體的建設過程具有不容低估的作用。但須特別強調的是,教師的暗示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它只是影響學生發(fā)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只有當它和具體的教育教學行為,諸如艱苦細致的思想教育、真誠的愛心投入、良好的教學秩序、全面的素質培養(yǎng)、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以及面對不同個性學生的思維啟迪和感情誘導等等有機結合的時候,才有可能使教師的暗示真正向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倘若舍此,教師的暗示不為學生理解或學生不愿接受,暗示的價值也就不可能得到體現(xiàn)。這需要班主任不斷去觀察研究,以確保班集體朝健康的方向穩(wěn)步發(fā)展。
【暗示:班集體建設的有效途徑】相關文章:
暗示:班集體建設的有效途徑08-17
班集體建設研究08-16
加快醫(yī)院信息化建設的有效途徑08-15
班集體建設與學生的愛心教育08-16
班集體建設整體教育方案08-19
班集體建設工作總結08-24
班集體建設工作計劃01-16
新時期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的有效途徑08-12
建設一個優(yōu)秀班集體08-04
關于建設和發(fā)展學生班集體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