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篇【實用】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
摘要:文章通過綜合有關調查研究結果與掃描大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 宏觀透視了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況, 分析了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并探討了加強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取向, 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嚴峻性與加強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教育取向;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宏觀透視
大學生是我國青年隊伍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從總體上看, 大多數(shù)學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是, 由于主客觀原因的影響, 在大學生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也存在著嚴重的心理障礙,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 心理疾病已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死亡的主要原因。據(jù)北京16所大學的調查結果表明, 近年來, 因心理疾病休學、退學的人數(shù)分別占因病休學人數(shù)的37.9%, 因心理疾病退學的人數(shù)占病退學總人數(shù)的64.4%, 并且因心理疾病休學、退學人數(shù)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福建師范大學以846名大學生為被試進行心理健康測查, 心理問題的檢出率為19.26%, 其中, 學業(yè)一般的學生有心理問題者占26.21%, 學業(yè)優(yōu)良的學生有心理問題者占10.99%。研究表明, 大學生這個群體總體上約有20~30%左右的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 存在較嚴重心理障礙的大學生占總體的10%左右。從年級層次看, 一般來說, 大學二、三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最差, 一年級學生次之, 四、五年級有心理問題者最少;從性別差異看, 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比男大學生嚴重;從專業(yè)特點看, 似乎是所學專業(yè)的學習和競爭壓力越大, 發(fā)生心理障礙的人數(shù)越多。
從各個高校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看,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承受力較弱, 心理素質較差, 反映出的心理問題較多。由于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缺乏和對心理咨詢的不正確認識, 其中僅有極少部分的大學生接受了心理咨詢方面的專業(yè)性幫助。筆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 在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中僅有1/3的人能意識到自己有問題, 有1/4的人能主動求助于心理咨詢, 其中一些學生往往是由于自身的心理問題達到了一定程度, 才被迫求助心理咨詢的。這種狀況嚴重地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影響了他們正常的學習與生活。
二、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微觀掃描
1.環(huán)境應激引發(fā)的心理不適應
適應是人的本質特征之一, 是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機制。大學生出現(xiàn)的許多心理問題都是由于對環(huán)境變化的不適應引起的。這種不適應帶來的心理問題突出地表現(xiàn)在新生身上。第一, 對學校環(huán)境的不適應。學校環(huán)境對新生有重要的影響。大學新生遠離家鄉(xiāng), 過上了獨立的集體生活。由于獨立意識與獨立生活能力較差, 給大學新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環(huán)境應激。這些應激一旦超過限度, 便容易出現(xiàn)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分散、環(huán)境適應困難, 以及煩躁、焦慮、頭痛, 甚至出現(xiàn)神經(jīng)衰弱等癥狀。第二, 心理角色的不適應。許多大學生在考入大學之前是學校中的學習“尖子”, 有強烈的優(yōu)越感。進入大學后, 人才薈萃, 其優(yōu)勢地位發(fā)生了變化, 他們可能不再是校園中的“寵兒”或超群的佼佼者, 角色的突變使他們的理想大廈開始傾斜。他們會重新審視自身的價值, 自信心下降, 情緒一落千丈, 從此消沉、苦悶、一蹶不振, 甚至產(chǎn)生強烈的嫉妒心理和攻擊行為。第三, 學習方法不適應。中學應試中的“連年征戰(zhàn)”所形成的一套學習模式和方法, 使剛入大學的新生對于新的學科、新的內容、新的教學和學習模式不適應, 他們仍沿用已不適應的思維定勢與學習模式, 結果造成了學習成績及效率的不理想但又忽視學習方法的探討, 使之在學習問題上疲于被動應付, 心理上承受較大的壓力, 出現(xiàn)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反應和學習疲勞現(xiàn)象。第四, 生活習慣的不適應。大學新生在入學前對大學環(huán)境和生活的向往與憧憬及自我設計的理想與現(xiàn)實單調的“三點一線”式的生活差異, 南、北方學生的倒位就學, 飲食、語言、生活方式的差別等造成了學生對生活習慣的不適應。對這些環(huán)境的應激會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導致各種心理問題。
2.學習負擔過重引起的緊張焦慮
大學生學習的`課程多, 涉及范圍廣, 內容難度大、要求高, 與中學相比, 學習環(huán)境與方法差別大, 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重, 時間緊迫感強。據(jù)北京海淀區(qū)16所大學的調查表明, 每天學習時間在9~11小時的學生占30%。這種“高、強、長”的學習壓力使大部分學生深感睡眠不足, 從而造成學習興趣下降、學習效率降低。緊張焦慮的累積導致學習疲勞和神經(jīng)官能癥等癥狀。
3.人際關系復雜誘發(fā)的心理困惑
大學階段, 大學生以相對獨立的個體步入了準社會群體的交際圈, 積極嘗試進行人際交往, 并試圖發(fā)展交往能力, 為將來步入社會做準備。大學階段面臨著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異性關系等較復雜、多維的人際關系, 由于大學生社會知識的缺乏和閱歷的淺薄及人格的缺陷, 又往往缺乏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的技巧, 致使部分學生在人際關系上遭受挫折, 或表現(xiàn)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悶與焦慮, 或企圖對抗而陷入困境, 由此產(chǎn)生心理問題。
4.人格缺陷引起的心理違常
部分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例如:猜疑、嫉妒、偏激、冷漠孤僻、喜怒無常等。這些個性的缺陷嚴重地影響大學生的學習、人際交往及自身的發(fā)展與完善, 由此產(chǎn)生心理問題。當他們意識到自身不良的個性品質時, 在無力改變的情況下, 表現(xiàn)出消極的防御反應及自我否定傾向, 引發(fā)更嚴重的心理疾病。
以上分析表明,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形勢嚴峻, 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代學校教育的一項戰(zhàn)略性任務。
三、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教育取向
面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筆者認為,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取向有以下幾個方面:
1.樹立“完滿康強”觀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新觀念, 提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 健康概念的內涵發(fā)生了變化。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 (WHO) 的界定,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tài), 而是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道德品質都趨于完滿的狀態(tài)。健康概念的發(fā)展使現(xiàn)代人追求一種人生最積極、更高層次的適應和更完善的自我實現(xiàn), 從而形成了健康的“完滿康強”觀!巴隄M康強”觀是全人類的理想, 是每個大學生的追求, 也是當代學校教育的工作方向。隨著健康觀的改變, 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內涵也在發(fā)展, 全面發(fā)展教育不僅包括德、智、體、美、勞等教育, 還包括心理教育, 并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 心理教育愈來愈顯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它不僅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因而, 高校應把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當作一項重要工作開展。
2.培訓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員,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建設。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培訓教育工作者與管理者, 使他們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與技能, 形成一支強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一方面使他們自覺地維護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另一方面使他們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 通過自身健康的人格去影響和教育學生,F(xiàn)代心理衛(wèi)生學認為, 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狀況, 比起他們的專業(yè)學科知識和教育方法更能影響學生的發(fā)展。
3.普及心理衛(wèi)生知識, 充分發(fā)揮大學生自我心理的調適作用。許多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由于缺乏心理衛(wèi)生方面的知識而導致的。他們迫切需要了解自身發(fā)展中的心理問題, 需要心理衛(wèi)生方面知識的指導與幫助。鑒于此, 高校應充分利用校園中的墻報、黑板報、?、書籍、廣播、校園網(wǎng)絡等宣傳渠道或開展“心理衛(wèi)生活動月”等活動, 向大學生普及心理衛(wèi)生與健康方面的知識, 使他們能正確地認識自身發(fā)展中的一些心理現(xiàn)象, 喚起大學生對心理素質優(yōu)化的自覺要求, 掌握心理調控的基本技能, 能對自身的心理問題進行“自助”, 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與發(fā)展自身心理品質。
4.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 有針對性地排解學生的心理困擾。專門的心理咨詢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徑。近年來, 鑒于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不斷增多, 我國許多大專院校都設立了名稱不同的心理咨詢機構, 有的學校還安置了專門的或。通過專門的受過訓練的工作人員對學生進行心理測量、心理咨詢及心理治療工作, 排解大學生的心理困攏, 緩解或矯治大學生的心理疾病, 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5.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或途徑。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 從小在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成長。教育的“溫室效應”, 使得他們經(jīng)歷貧乏、角色單一, 獨立能力、適應能力較差, 心理承受能力較弱, 形成的心理問題較多。因而, 學校應有意識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 讓大學生置身于社會實踐中, 了解社會, 接觸現(xiàn)實生活, 體味多彩的人生, 進行耐挫折教育、角色訓練和個性塑造, 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社會適應行為和堅強的自我。
6.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 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綜合化。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新思路。通過對學生生活史、發(fā)展史、成長史等的系統(tǒng)考查, 智能、人格、心理健康狀況的心理測查與行為分析, 咨詢記錄等手段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可以在短時間內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對學生心理異常行為進行早期的預測、預防及矯治;有助于對大學生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輔導。許多院校實踐表明, 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有多方面的益處, 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綜合模式。
總之,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嚴峻的, 當代大學生表現(xiàn)出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多樣的, 在此基礎上, 改善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取向也是多方面的, 這些取向必將在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問題頻發(fā)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部規(guī)定的高校教育內容。然而,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促進其健康成長,是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決但尚未解決的重要課題;谛睦硭刭|培養(yǎng)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以關注積極心理品質、注重潛能開發(fā)、著眼建設性和未來希望感塑造的本土化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它將關注點聚焦在人的健康幸福、積極進取、樂觀開朗、勇敢創(chuàng)造等良好心理狀態(tài)和積極心理品質方面,強調“標本兼治”,即解決心理問題與培養(yǎng)健全心理素質相結合。因此,以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為指導,建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教學體系,對于解決我國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治標不治本”的問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本土化建設,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問題分析
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初步確立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從課程的實施現(xiàn)狀來看,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一)課程目標重補救預防輕發(fā)展促進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課程目標主要是預防和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心理問題的解決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這樣的課程目標導致了不少大學生只知道應該怎樣避免負面情緒卻不知道該如何提升自己的積極情感體驗能力;只知道悲觀、自卑、嫉妒等各種不良人格是怎樣形成的卻不知道怎樣去發(fā)展諸如樂觀、自信、寬容等積極的人格品質。
(二)課程內容重學科專業(yè)性輕實際應用性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是陳述心理健康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一般圍繞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學習心理、個性心理、人際交往心理、戀愛與性心理、擇業(yè)心理等內容展開,比較忽視學科在具體生活領域的應用,缺乏教育載體的深度發(fā)掘。比如:體育運動對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藝術在大學生情感心理教育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宿舍文化建設在促進大學生和諧人際關系進而促進心理健康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等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該充分利用多樣化教育載體,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課程模式單一實施途徑簡單
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模式主要是學科課程模式,基本上按健康心理學的知識邏輯來組織課程體系,很少兼顧學生的心理邏輯,課程模式缺乏靈活性且比較單一。課程實施途徑主要有專題心理知識講座、心理健康活動以及心理咨詢,課程實施途徑相對簡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無論是課程模式還是課程實施,都應該從系統(tǒng)發(fā)展觀的角度出發(fā),以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和自我潛能的開發(fā)為教育目的,建構科學有效的課程模式和實施途徑。
二、基于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特征健全的心理素質是個體心理健康的內源性條件,心理素質對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直接效應和調節(jié)效應,健全心理素質的形成是個體維護心理健康和解決心理問題的關鍵;谛睦硭刭|培養(yǎ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以培養(yǎng)大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作為課程建設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這樣做既能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也能培養(yǎng)學生成為更加積極、樂觀、幸福、進取的個體。該課程體系將綜合多個學科,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和有效手段,其基本特征如下:
(一)發(fā)展與適應并重的課程目標設置
發(fā)展與適應并重是指該課程是基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為首要目標的課程理念。基于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心理健康教育秉承積極心理學對人性持積極評價的取向,重心是重視人和社會的`積極因素的教育功能。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觀認為,人人都有積極的心理潛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長能力;谛睦硭刭|培養(yǎng)的心理健康教育將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內在積極心理品質和開發(fā)心理潛能上。因此,基于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課程目標既應指導學生積極適應又應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和良好適應能力的發(fā)展。
(二)綜合化的課程內容構建
綜合化的課程內容是指一切與大學生有關的學習工作、生活娛樂以及社會實踐都可以整合成為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和發(fā)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即生活即課程的大課程觀。基于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全方位、全過程、全面滲透、全員參與的途徑,形成以學校分管領導為統(tǒng)領,以專業(yè)心理教師為核心,以班主任為骨干,以學科教師為生力軍,以宿管員和同伴為社會支持力量,以正向校園文化、社會環(huán)境和媒體宣傳為積極氛圍的心理健康教育立體網(wǎng)絡;谛睦硭刭|培養(yǎ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重視學校教育與社會活動的有機結合、課堂講授與課外實踐的有機結合以及自我教育與同伴互動的有機結合。
(三)自主參與的課程組織形式
基于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一切教育活動都以激發(fā)、調動大學生自主參與、自主體驗、自主感悟為核心,形成圍繞心理健康和積極心理品質的自我教育活動。實踐活動是個體心理品質形成的主要形式。依據(jù)文化歷史活動理論,從心理發(fā)生的角度分析認為,心理品質是主體依托實踐共同體,通過實踐活動內化外部刺激而形成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不是灌輸課,而是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體驗課程,教師應該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與操作。因此,該課程體系非常重視大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實踐活動來培養(yǎng)積極心理品質,特別強調課程的情景性、參與性、互動性和體驗性。
三、基于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構成。
根據(jù)理論探索和實踐嘗試,我們認為基于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構成包括表1所示的幾個部分:
(一)專題訓練課程
專題訓練課程是基于“明理導行”的原理,讓學生轉變觀念,提升認識,了解和掌握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與技術。專題訓練課有兩種實施途徑,分別為專家講座和心理訓練(心理教育課)。專家講座課一般由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家講授,受眾面比較廣,使大學生深入了解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專家講座的缺陷是難以實施具體的行為操作,學生的自我體驗和感悟成長較少。心理訓練(心理教育課)是由心理老師根據(jù)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需要,以學科課程的方式,圍繞大學生成長中的各種心理健康主題開展的課堂訓練或團體輔導。心理教育課讓大學生親身參與,共同交流,可以幫助大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問題或者領悟形成一些積極的心理品質。
(二)實踐活動課程
實踐活動課程是基于技能形成、心理素質提高的實踐訓練活動課程;谛睦硭刭|培養(yǎ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重視實踐活動在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學生可以通過實踐活動課潛移默化地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質。借鑒國內外實踐經(jīng)驗,實踐活動課主要采用如下形式開展:(1)營銷活動。以市場競爭實踐的方式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實施方法是邀請營銷專業(yè)的老師參與到該課程中,讓學生運用各種營銷手段和技巧來消除或緩解某些心理障礙(如社交恐懼)達到維護心理健康之目的。(2)媒體設計。讓學生設計心理健康主題方面的多媒體作品,并參與競賽。邀請對心理健康教育感興趣的新媒體專業(yè)的老師參與該課程,在課程中向學生提供心理健康主題方面的信息以及校園的心理健康服務資源。(3)自我超越訓練。自我超越訓練可以培養(yǎng)健全的心理素質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強化大學生的團隊合作與競爭意識,增進團隊參與意識和責任心,為大學生未來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礎。(4)健康運動對學生心理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體育運動教育不僅促進學生身體技能發(fā)展,而且有益于學生社會技能、自尊、親社會傾向以及學業(yè)成績和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三)藝術陶冶課程
藝術陶冶課程指利用藝術的審美心理教育功能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藝術的審美心理教育主要指個體通過藝術欣賞和實踐,獲得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在潛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個體的思想、情感、理想、追求發(fā)生深刻的變化,引導個體正確地認識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藝術陶冶課程的具體實施途徑包括以下內容:(1)音樂心理調節(jié)。音樂不僅能治療心理問題,也能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音樂能滲透到人們靈魂的深處,激起大學生積極樂觀的情感,使其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2)舞蹈心理教育。舞蹈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而提高其心理素質水平。舞蹈不僅是身體的展現(xiàn),也可以治愈心理創(chuàng)傷。舞蹈心理教育致力于將舞蹈的治療功能和教育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這種課程要求學生編排具有情感愈合功能或者積極情緒體驗功能的舞蹈。(3)美術心理教育。美術心理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通過美的事物來調動主體的各種心理功能,升華情感,使其通過豐富的內心體驗,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從而促進自身內在的協(xié)調發(fā)展以及自身與外在環(huán)境良好共生關系的建立。美術教育也是張揚個性、表達自我的一種有效形式,有利于促進自尊、自信和個性成長。(4)影視觀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忌諱強制、說教和指責,尤其要講究分寸。電影藝術非常重視人物情感的宣揚和抑制,這使電影的情感心理教育功能成為可能并富有實效。影視觀賞一定要在觀看影片后進行有指導的分享交流。(5)校園心理劇。校園心理劇是利用舞臺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景,通過行為表達的方法和技術,重現(xiàn)生活情景中的心理沖突,使心理問題和心理過程表現(xiàn)出來,促使觀眾和演員產(chǎn)生新的領悟、體驗新的情緒從而改變行為的一種綜合性和表達性的心理干預活動。校園心理劇使參與學生的情感得到宣泄和梳理,認知結構發(fā)生變化,使參與學生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起新的行為模式,引導學生探索現(xiàn)實社會,完善自我。校園心理劇以其獨具魅力的原創(chuàng)性、互動性、生動性和啟發(fā)性等特點,對大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心理影響和人格影響,提高他們自我?guī)椭蛶椭说男睦斫】狄庾R。
(四)微環(huán)境文化課程
大學生生活的微環(huán)境對其心理問題的預防以及心理素質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大學生學習生活中交往最多的人就是微環(huán)境中的同學,比如宿舍同學、班級同學等,因此宿舍環(huán)境和班級環(huán)境對大學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1)宿舍文化心理塑造。宿舍是大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和諧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可以讓宿舍成員獲得一種歸宿感,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從而激發(fā)人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大學生的心理成長。(2)班級文化心理建設。班級是大學生相互交往的重要組織形式。大學生與班級成員交往比較多,班級的文化氛圍對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影響很大。良好的班級氛圍可以給大學生提供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班級同學的情感支持對大學生保持心理健康有非常大的幫助。為了預防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以及提高其心理素質,學校應該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建立積極的班級人際關系,培養(yǎng)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協(xié)同合作精神。通過組織班級活動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
綜上所述,基于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是以培養(yǎng)全體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為目標,充分相信大學生自我發(fā)展?jié)撃?綜合各種課程內容的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的構成內容主要包括專題訓練課程、實踐活動課程、藝術陶冶課程以及微環(huán)境文化課程等多樣化的形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是一項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目前我們只做了一些初步探索,未來應該在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中不斷完善,爭取使該課程體系在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促進大學生形成健全心理素質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3
摘要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在今天社會,知己知彼仍然至關重要,尤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剖析自我,認清自己的長短、優(yōu)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把握自己的長處并使其得到充分發(fā)揮,才能脫穎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如何正確認識自我,并分析自己的性格,由此我們才能解決好各種問題與矛盾。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壓力,所以如何調節(jié)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壓力,解決好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及戀愛中的矛盾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本著“剖析自我,走好人生之路”的主題,來進行自我梳理,作此論文。
關鍵詞:剖析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 成功成才
正文
一、 心理健康的定義
據(jù)了解,關于心理健康的定義,國內外不少專家都有過專門的研究和論述。英格里氏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xù)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做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fā)揮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持續(xù)的心理情況,不僅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辈险J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準的社會行為:一方面能為社會所接受,另一方面能為本身帶來快樂!蔽覈颠B璋強調健康的含義應包括以下因素:
1、身體各部分發(fā)育正常,功能健康,沒有疾病。
2、體質堅強,對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勞,擔負各種艱巨繁重的任務,經(jīng)受各種自然環(huán)境的考驗。
3、精力充沛,能經(jīng)常保持有較高的效率。
4、意志堅定,情緒正常,精神愉快。
而大學生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有著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學習方向專業(yè)化、學習內容多元化、學習的自主性等學習上有了改變,而且在人際環(huán)境、角色心理等方面也有著不同程度的變化。那么,究竟要怎么調試自己的心里,從而使自己能夠較好的認識自己適應大學生活呢?這首先要剖析自我,給自己定位。
二、 自我剖析
。ㄒ唬 性格分析
總體來說,我是一個性格比較外向的人。平時熱衷于參加各種活動,喜歡結識各種朋友,所以給人的感覺一般是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樣子?墒,每個人都有著不為人所知的一面。也許是因為表現(xiàn)出來的堅強給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實際上越是這種看似堅強的人越脆弱,因為堅強的外衣下掩蓋的是不為人知的不堪一擊。所以有時候會懷疑自己的 這種偽裝的堅強是否有意義,可總是在下定決心改變自己時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做不到,因為自我不能接受自己是個弱者的事實。
也許是自我心理因素所致,有時候會覺得因為我的這種外在的堅強會讓大家認為我什么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擊都能扛得住,認為我是一個不需要顧及、不需要保護的人。從小到大,在學校跟在家里的我扮演著迥然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我是個處處被保護的小孩子,不管是來自于爸媽還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么都不會做的人,所以他們認為我很弱;可是在學校,我卻一直扮演著強者的角色,不管是作為一個班干部還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同學們總是會認為我是一個足夠堅強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輕易不會有什么回報?墒菚r間長了,我的身心俱疲,我不再再想要讓自己成為強者,很少人能明白我是多么的需要被理解、被保護,我想要大聲的向全世界吶喊出我心里的委屈,可事實確實總是把這些委屈偷偷藏在心里,表現(xiàn)出來的依然是沒心沒肺的堅強與樂觀,也許這才是真我吧。
我不是一個弱者,但我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強者。在所有人看到的樂觀、堅強背后也盈滿了心酸、委屈與淚水,只不過這些都是屬于沒有星星的夜晚。一個粗糙的人不懂得如何將心事付瑤琴,所以只能讓委屈隨著淚水在黑暗中傾泄,第二天大家看到的依然是最燦爛的我。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壓抑的不正確的做法,可我深深的'明白一點:不要因為自己不爽就連帶別人遭殃,我們改變不了環(huán)境到是可以改變心情,改變不了事實但卻可以尋找另一種心態(tài)對待?傊,不要轉嫁自己的情緒,這一點我確信是正確的。
。ǘ 學習特點
學生的學習是狹隘的學習。馮忠良教授在《學習心理學》一書里對學生學習的特點進行了高度的概括,認為學生的學習與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學習區(qū)別有三:
1、掌握前人的經(jīng)驗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
2、從總體上來看,學生的學習是以間接經(jīng)驗的形成為主,以直接經(jīng)驗的形成為輔;
3、由于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不斷發(fā)展的時期,學生必須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fā)展。
之所以提到這種特點與區(qū)別,我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自己的學習特點進而與權威的研究做比較以求異同。
我是一個學習比較自主的人,我認為一切你想要得到的知識和能力都應該是一個主動接受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主動接受與學習的效率遠遠高于被動接受。因此,我習慣在自己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應該得到的知識的學習,不管是做作業(yè)抑或是自我補充都是如此。從小到大,我的學習從來沒有來自于父母的壓力,也許是家庭環(huán)境的關系,我一直都認為自己肩負著一種職責,那就是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所以我的學習都會是自己主動接受室的過程。
雖然學生的學習很狹隘,但也不僅僅局限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必然的包括適應社會能力及學習生活的能力。亦如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認為不管是哪方面的學習,都不能脫離主動接受這一中心要點,只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你才會有想要學習的欲望,才會想要主動學習與接受,因此不管是任何方面的學習,都一定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興趣第一。
。ㄈ┤穗H交往能力分析
大學生由于自身成長中的固有特點及涉世不深,也必然的對于人際交往有一定的障礙,比如認知錯覺、性格障礙、能力缺陷等。大學的同學在生活習慣、性格、過去經(jīng)驗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在校園內交往的主體同為面臨艱巨適應任務而又缺乏經(jīng)驗的個體,雙方的人際適應困難較為突出。
性格決定我的人際交往態(tài)度,我認為與人交往貴在一個主動。主動的與人溝通、交流才會讓你更快的打入人群,拓寬你的人際關系面甚至人際關系網(wǎng),只有這樣你才會擁有寶貴的人力資源與人際關系。當然,圈子大了,那么沖突也越容易發(fā)生,在我看來解決人際沖突的關鍵是要相信一切沖突都是可以通過理性的建設性協(xié)商獲得解決的,這也少不了一個主動:主動的弄清楚沖突的原因、主動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地面對錯誤從而主動的提出可能解決沖突的方法。
。ㄋ模⿷賽坌睦矸治
戀愛是一種高級的情感交流,是男女雙方相互傾心、相互愛慕,以愛情為中心培養(yǎng)愛情的社會心理行為。斯滕伯格認為不論人類的愛情有多么的紛繁復雜,它都是由三個相同的成分構成的:動機、情緒與認知。進而又將動機、情緒與認知三者各自在兩性間發(fā)生的愛情關系,分別稱之為熱情、親密與承諾。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一直相信會有最完美的愛情,即完全擁有親密、激情和承諾。作為互相吸引的兩性,生活中不可能缺少親密與激情,但是我認為完美的愛情承諾確是最重要的,這種承諾并不是山盟海誓,而是一種基本的對人格、人性以及生活方面的擔保,這是我們獲得安全感所必需的成分。
三、 塑造健全人格,走好成功之路
人格,是指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在不同環(huán)境中一貫表現(xiàn)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的、影響人的外顯和內隱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等。人格的基本特征就是整體性、穩(wěn)定性、獨特性和社會性。在人格結構中,氣質是人格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氣質類型包括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我是一個多血質為主體的人,平衡靈活善于交際,行為外向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興趣多變。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就要努力使自己內部心里和諧發(fā)展,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發(fā)展友誼;有效的把智慧和能力運用到獲得成功的工作和事業(yè)上。從而使自己能更全面、主動的融入社會、適應生活。
【參考文獻】: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 熊建. 王巧云 上海交通大學,20xx.
[2].《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程》 齊力主.五洲傳播出版社,20xx.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4
摘要:現(xiàn)階段,因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或情緒失控而引發(fā)的慘案頻繁出現(xiàn),令人在扼腕嘆息的同時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怎樣才能弄清情緒和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從而幫助學生有效的解決問題呢?基于此種現(xiàn)象,筆者將在下文中結合具體的問卷調查,對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并提出一些相關的建議,希望避免相似的悲劇再次上演,為這些祖國花朵的健康成長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情緒管理;心理健康;存在關系
大學時期是青年成長的高峰期和變革期,在大學生人格的形成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這一時期學生的情緒也最為敏感多變,一旦負面情緒積累在心中又得不到合理的疏導,久而久之就會爆發(fā)出來,甚至釀成悲劇,所以說必要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對于心理健康來說十分重要。
一、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的問卷調查
1.問卷調查對象:筆者在某市隨機抽取了10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包括理科生、文科生;大一至大四的學生;農村和城市的學生;重點大學和普通院校的學生;不同消費水平和性別的學生等,總而言之,就是要確保所選取的樣品具有充分的隨機性,只有這樣,得到的結果才能客觀的反映事實。
2.問卷調查的問題設置:其一,筆者主要設置了一些與具體的生活情境相關的問題,如“當發(fā)現(xiàn)好友可能欺騙你時,你會非常生氣,并且不注意場合的大聲質問他。A.非常符合B.比較符合C.有時符合D.不太符合E.基本不符合”以此來測試被調查者相關的情緒管理能力,如控制消極發(fā)泄能力、理智調控情緒能力、尋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極暗示能力和積極補救能力等。其二,筆者還設計了一份心理狀況的調查表,以此來調查受測者的心理健康情況,從而研究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間是否存在著必然的聯(lián)系。
3.問卷調查的數(shù)據(jù)處理:首先筆者將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問卷的總分及各因子與心理癥狀問卷各因子進行了綜合的分析,然后再應用數(shù)學工具,通過建模、取平均數(shù)、求極值、方差等方式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從而研究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最后則通過表格和回歸方程的圖像對結果進行處理,使其清晰而又一目了然。
4.問卷調查的結論及相關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具有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與精神病性等心理特征的受測者的情緒管理能力普遍較為低下;貧w圖像也顯示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著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越強,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情緒管理能力越低, 心理健康水平就越弱。
大學生若是不能理智的控制和疏導不良的消極情緒,任由其發(fā)展與其肆意發(fā)泄,就會導致自己的人際關系緊張,社會評價降低,從而進一步受到消極情緒的暗示,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甚至就困在這個怪圈中掙扎不出,與此同時,各類軀體化、焦慮、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偏執(zhí)等各種心理癥狀也就會逐漸顯露加深。
二、強化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促進其心理健康的建議
1.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極情緒: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學業(yè)、戀愛、經(jīng)濟和交往等各種方面的影響,消極情緒的產(chǎn)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這并不可怕。但是許多大學生都做不到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結果不是郁積在心中,越想越傷心難過;就是不顧場合和他人感受的肆意宣泄,在不經(jīng)意中傷害他人。這兩種不科學的處理方法又會引起新的不良結果,進一步引發(fā)我們的消極情緒。所以,大學生在產(chǎn)生消極情緒時,一定要冷靜,不能被消極情緒所左右?梢圆捎弥鲃踊乇芎涂酥频膫體沖突情緒的“情緒轉移法”進行處理,一方面盡力做到不去回想和接受消極情緒,另一方面則要積極投入到豐富的文體活動或是工作中,做能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從而使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偠灾鳛橐粋成人,大學生不僅要學會照顧自己的情緒,更要兼顧他人,切記將他人當出氣筒,即使是戀人也最好不要,要做到“喜怒哀樂,不忘關心他人”。
2.加強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滲透與情緒認知能力:這一點是針對心理老師和大學生雙方而言的,因為只有在充分了解大學生的情緒特點和常見的負面情緒對其產(chǎn)生的影響的前提下,心理老師才能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開展工作,如對于自我情緒控制差的同學,則加強對其的關注,并且采取相應的途徑對其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滲透工作;而對于某些有心理障礙的同學則要進行相關的輔導或是心理干預治療,從而幫助其解決自身的.生活、學習以及人際關系所產(chǎn)生的問題,提高其情緒認知能力,培養(yǎng)其健康的心理品質。而學生也只有在其前提下,才能了解自己情緒的特點,從而不會感到困惑和迷茫,進而加強自己對于情緒的管理能力,處理好學習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問題,擁抱享受美好的大學生活。
3.加強大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不管是心理輔導還是治療,最終的目的還是助人自助,若是自己都放棄自己,那么再好的治療方法都不會有什么效果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源頭上解決這個問題,即增強大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要做到這點,大學生首先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全面地了解自己,正視自己,既不狂妄也不妄自菲薄,這也是自我調控的前提。其次,則是要利用情緒情感的積極方面,克服其消極方面,并努力豐富、培養(yǎng)健康向上的情緒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收到正反饋,從而使自己充滿了正能量。最后,在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情緒沖突和危機時,要本著對自己負責的原則積極地求助于外界幫助,如尋求社會支持系統(tǒng)得以宣泄或求助專業(yè)咨詢機構等。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增強自己處理情緒問題的能力,從而逐漸走向人格上的成熟。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大學生要了解自身的情緒特點,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消極情緒進行疏導,必要時求助外界的幫助,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參考文獻:
[1]張秀榮.論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01):67-68.
[2]許若蘭.論大學生情緒管理和情緒教育[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xx,(04):119-121.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5
【摘要】隨著近幾年來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和進步,我國在教育事業(yè)方面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就,尤其是在大學生心理健康體系的整體構建方面更是取得了令人舉世矚目的成就。眾所周知的是,在任何一個國家發(fā)展的過程中,教育事業(yè)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決定一個國家發(fā)展情況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目前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整體構建存在的問題以及相對應的解決對策做了簡要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與其他的發(fā)達國家相比較,我國大學生整體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在這種環(huán)境下,要想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可以始終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狀態(tài)是極其困難的,因此,教育部門以及各個大學領導必須要高度的重視這一問題。盡管近幾年來我國教育部門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約束,許多大學在這一方面取得的成就始終比較小。
一、積極心理學內涵
為了更好的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盡快的構建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各個大學必須要首先準確的了解并且掌握積極心理學的具體內涵,并且可以很好的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到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對于積極心理學而言,它主要研究的就是人類的積極的情緒、積極的一些認知情況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它研究的是人類的美德。與其他的一些心理學相比較,積極心理學是一種全新的心理學的概念,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發(fā)現(xiàn)、研究并且不斷的發(fā)揚人類所有的積極的力量和品質,它旨在激發(fā)所有人們的內在潛力,鼓勵人們不斷的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利用自己的能力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將這一心理學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可以更好的形成一個團結和睦的校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將他們培養(yǎng)成全面的人才。
二、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觀念比較落后
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盡快的構建一個完善合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實際上我國許多大學目前已經(jīng)構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制不夠完善,觀念比較落后,進而嚴重的影響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質量水平。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過程中,一個先進的教育體制和教育理念對于整個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有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約束,在現(xiàn)階段,我國許多大學的管理人員以及教師始終無法正確的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他們的教學理念更是受到了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制約。
。ǘ┠壳拔覈拇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文化教育不平衡
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保持我國文化課程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衡是確保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之一,而目前影響我國各個大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無法正常開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我國的文化課程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平衡。例如,對于許多大學而言,它們將文化課程作為教學的重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僅僅關注學生文化課程的學習情況,而完全忽略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對于文化課程教育的過度重視,使得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排擠,許多大學甚至根本不愿意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他們認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浪費學校的教育資源,而且對于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沒有任何的幫助。這也就使得我國許多大學到目前為止始終無法建立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三、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的有效對策
(一)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
在整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大學生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而在大學階段,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比較強,因此,各個學校必須要充分的利用好學生的這一特點。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與心理健康有關視頻,然后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要求他們對于視頻內人物的心理進行分析和評價,最后,在他們評價結束之后,教師對各個小組的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并且對于分析比較準確到位的小組應該給予他們一定的獎勵。或者,教師也可以要求各個小組選擇一個小組,由小組內部的成員來扮演視頻中的各個人物,讓他們在表演的.過程中更好的感受并且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情況,這樣可以使得他們更好的了解并且掌握與心理健康學有關的知識,這對于培養(yǎng)他們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ǘ┎粩嗟囊M并且學習國外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與其他發(fā)達的國家相比較,我國許多大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體系不夠完善,并且比較落后,許多體系已經(jīng)完全不能滿足現(xiàn)代社會的實際需求。而許多國外的發(fā)達國家在大學階段特別注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他們認為在大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學好文化課程,提高自己實際能力的首要基礎之一。因此,為了盡快的改變這一現(xiàn)狀,提高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質量水平,各個大學必須要積極的引進并且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例如,各個學?梢远ㄆ诘呐汕膊糠纸逃藛T到國外其他學校進行參觀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了解并且掌握他們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體系,并且盡快將這些方法和體系引進來。但是,在將這些教育體系引進來之后,各個學校應該對這些教育體系進行分析和評價,發(fā)現(xiàn)教育體系中的優(yōu)缺點,并且根據(jù)自身學校的實際需求對這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進行改革,最后將改革后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體系盡快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同時,在應用這些教育體系的時候,必須要始終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特點,將積極心理學很好的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過程中,發(fā)揮它最終的作用。
。ㄈ┤诤辖逃龑ο蠛徒逃咧g的關系endprint
融合所有教育對象和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構建一個合理有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因此,各個學校的領導人員以及教師必須要準確的定位教育對象和教育者之間的所有關系。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明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輔導作用。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教師應該積極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首先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然后要求學生討論并且暢所欲言,在學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不能完全否定學生的觀點,而應該合理的指出來學生觀點的不足之處。同時,教師應該時刻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定期與學生在課后進行交流,發(fā)現(xiàn)他們的問題所在,然后盡快的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對應的解決對策,使得學生可以盡快的解決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為以后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ㄋ模╅_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課程活動
在構建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了解并且明確學生感興趣的點,然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構建教育體系,尋找學生們所感興趣的教育方法,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整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水平,而不定期的開展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程活動可以更好的實現(xiàn)這一目標,提高所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例如,學?梢詾閷W生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輔導室,如果學生有任何的心理問題都可以隨時到心理健康輔導室尋求幫助,及時的將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告訴心理輔導教師,積極的與心理輔導師進行交流,使得他們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問題并且盡快的幫助自己解決這些問題;蛘邔W校也可以不定期的開展心理健康主題講座,邀請學生所有的教師和學生參加這一主題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鼓勵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自主交流和探討,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問題。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校還應該邀請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專家進行演講,演講結束之后,可以通過組織一些小測試來發(fā)現(xiàn)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五)整合學校的教育資源,建立起完善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
我們知道,大學的教育資源比較豐富,而這些教育資源在整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更好的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構建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各個學校必須要合理的利用并且整合目前學校的所有資源。例如,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盡快的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要一味的利用提問題來進行教育,而應該時刻的了解并且強調學校的所有一切都可以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利用資源。同時,還應該盡快的收集并且整合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所有要素,為學生構建一個積極樂觀的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環(huán)境。最后,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應當由專業(yè)人士來負責”的錯誤觀念,要以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為己任,在進行學科教學和日常管理的同時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為大學生構建良好的組織氛圍。相信在積極心理學理念的引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會獲得又好又快的發(fā)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了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盡快的構建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各個學校的領導人員以及教師必須要首先了解并且認識到這一教育體系的重要性,明確學生擁有一個積極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例如,各個學校應該不斷的改革并且創(chuàng)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現(xiàn)在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尋找學生感興趣的教育方法。同時,各個學校也可以定期的到其他一些優(yōu)秀的學校進行參觀和學習,積極的引進并且應用其他學校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和教育方法,確保大學生可以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宋鳳寧,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20xx年.
[2]積極心理學視野下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張繼玉,教育與職業(yè),20xx年29期.
[3]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整體構建,王立高,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xx年13期.
[4]積極心理學視野下“校院兩級”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研究,張志,長沙理工大學,博士論文,20xx年12期.
[5]吳佩杰,宋鳳寧.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xx,(23):73-74.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6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是當前高校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但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制約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從課程教學目標、師資水平、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相應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問題與對策
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持續(xù)深入,高校大學生面臨的競爭和壓力加劇,致使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大學生心理健康受到了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等學校目前面臨的迫切而艱巨的任務。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fā)的“16號”文件明確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項重要內容,教育部頒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為重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目前我國高校普遍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這是培育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適應環(huán)境和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重要途徑。但多數(sh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著目標不明確、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評價不科學等問題?梢姡芯亢透母锎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存在的問題與表現(xiàn)
(一)課程目標不明確。教學目標對教學具有規(guī)定性,它決定著課程教學追求的方向,不同的課程目標界定將對課程教學過程產(chǎn)生的導向性影響,最終對課程教學結果產(chǎn)生實質性差異。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目標存在著一些分歧,集中表現(xiàn)為理論化與技能化之間的爭論。所謂理論化,是指強調課程教學的理論性目標,主張課程教學通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素養(yǎng),通過提高他們對各種心理問題的科學認識能力,促進他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狀況。所謂技能化,是指強調課程教學的實踐技能性目標,主張課程教學應關注大學生應對各種心理問題時實踐技能的提高,注重具體方法對大學生應對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的心理問題的實踐價值。這種分歧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及其質量的規(guī)格和統(tǒng)一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
。ǘ⿴熧Y水平參差不齊。由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國高校教育工作中起步較晚,因此課程的專業(yè)任課教師較為缺乏,各高校為解決專業(yè)教師不足的問題,往往采取一些變通的方法,這往往出現(xiàn)兩種情況。
1.以心理學專業(yè)教師來承擔該課程教學,但由于這部分教師與學生接觸較少,缺乏實踐經(jīng)驗,因而教學往往是從理論到理論,課堂教學不能真正達成教學目標。
2.以鄰近學科的教師來擔任該課程教學,主要是一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雖然這部分教師實踐經(jīng)驗豐富,但又缺乏心理學基礎理論知識,因而課程教學不夠系統(tǒng),同樣也不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正因為此,導致目前我國高校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普遍較低。
。ㄈ┙虒W方法單一。當前,許多高校的課程教學模式主要以“授——受”式為主,教學方法則主要以講授法為主。該門課程同樣也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化的問題,但在具體表現(xiàn)上,相對于不同類型的師資表現(xiàn)的形式又有所不同。對于心理學專業(yè)師資,教學時是以理論串講為主,缺乏案例佐證;對于思想政治課教師和輔導員,教學時則又是以案例串講為主,缺乏基本知識和理論的疏理。這種教學方法單一化表現(xiàn),必然影響到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教學評價不科學。目前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評價存在諸多問題。從“評教”的角度看,許多高校在對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時,忽視該課程的專業(yè)特殊性,往往以傳統(tǒng)課程的評價模式來對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進行評價,評價的關注點主要是教師課堂教學的“表演性”;在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時,則主要關注紙加筆考試分數(shù)的量化結果,忽視對他們實際心理技能和心理健康維護能力的評價,這種評價導向致使許多大學生在學習本門課程時發(fā)生方向性錯誤:只突出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相關技能的發(fā)展,影響了課程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
二、解決的對策和措施
。ㄒ唬┐_立合理的課程教學目標!洞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具有特殊性的課程。首先,該課程不僅對大學生當前的生活發(fā)揮作用,而且對大學生的未來也產(chǎn)生影響;其次,該課程不僅要讓大學生掌握一般心理知識,提高對心理問題的識別能力,也要增強大學生各種心理問題應對能力。因此,該課程教學目標應該是,既要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認識各種心理問題的能力,又要提高大學生應對各種心理沖突和問題的實踐技能,即理論與技能相結合的目標。
。ǘ┨岣邘熧Y水平。教學實踐表明,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是制約課程教學實效的“瓶頸”,提高任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就成為提升課程教學效能的關鍵。根據(jù)目前該課程普遍存在的兩類師資實際情況,采取不同措施,有針對性地解決。對于心理學專業(yè)師資,可安排他們參加心理咨詢活動,或擔任班主任,讓他們深入到學生中去,更多了解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要通過舉辦培訓班的形式,對他們進行系統(tǒng)的心理學基本理論知識培訓,提高他們心理學理論素養(yǎng)。
。ㄈ┎捎枚嘣幕咏虒W形式!洞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的綜合性,對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出了多樣化的要求。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應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多元化的互動教學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師生互動和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在教學過程中,要把課程教學和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結合在一起,除了教師講授外,圍繞有關主題,嘗試設計不同的教學形式。
1.團體練習。在教學中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組成學習團體,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團體練習,獲得直接體驗,并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如“同舟共濟”、“無家可歸”、“盲行”等團體練習,拉近學生彼此的距離,讓其充分體驗到合作、信任、真誠等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將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普遍性的問題,融入類似的案例中,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對案例進行討論,并通過課堂分享了解更多不同角度的觀點,集思廣益,引導學生構建自己的觀念體系。
3.角色扮演。通過小品表演的模式,通過學生對角色模仿、想象、創(chuàng)造、感受,釋放一些平時壓抑的情緒,學會換位思考,了解他人的立場和觀點,澄清問題的實質。
(四)建構科學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由于人的心理具有內隱性特性,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結果同樣具有內隱的特性,這客觀地給我們對課程教學結果的評價帶來許多困難。且一種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的、長期的過程,個性的完善是人全部生活經(jīng)歷、經(jīng)驗積累的結晶,不是一時一事就可以完成的,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期望學生上幾節(jié)心理健康教育課就發(fā)生徹底改變,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在本課程的教學評價,特別是學生學業(yè)評價中,反對以單一考試的量化手段對大學生的學習進行分等劃類的傳統(tǒng)評價方式。應采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大學生經(jīng)教學之后對自己在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的各種表現(xiàn)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建立一種以“自我反思性評價”為核心的新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甘映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探討.高教論壇,20xx,2:92-94
[2]廖壯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探索.梧州學院學報,20xx,10:97-100
[3]楊民,楊立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芻議.文教資料,20xx,5:21-22
[4]孟慶恩.如何在大學生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xx,6:46-48
[5]劉海燕,高艷.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建設.山東師大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4:17-19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7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微信使用的現(xiàn)狀來探討微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面作用與負面影響。并探討了如何發(fā)揮微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關鍵詞:微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微信及大學生微信使用現(xiàn)狀
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所推出的一款快速發(fā)送文字和圖片、支持多人語音對講的手機應用軟件。微信具有迅速廣泛的信息傳播、簡易上手的操作方式及個性多樣的創(chuàng)新模式等特性,這使它快速成為流行的即時通訊軟件,自從20xx年11月微信項目正式啟動直到今天,它已滲入教育、醫(yī)療、酒店、零售、百貨、餐飲、票務等數(shù)十幾個傳統(tǒng)行業(yè),使用微信正在成為一個全新的“智慧型”生活方式。到20xx年的第二個季度,中國94%以上的智能手機已經(jīng)被微信覆蓋,每個月的活躍用戶達到8.06億,20xx年12月28日,微信團隊在20xx微信公開課上公布了《20xx微信數(shù)據(jù)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微信日用戶高達7.68億,且還在不斷增長。在眾多微信用戶中,由于大學生群體具備迅速接受和掌握新鮮事物的特性,使其迅速成為使用微信的主要群體,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大學生一天時間內最少會打開一次微信的占比高達59.7%。當前微信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社交的一種重要方式。鑒于此,怎樣將微信平臺,與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其更好的為心理健康教育服務,便成了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必須考慮并解決的問題。
二、微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微信對大學生具有獨特的吸引力,但同時也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多種的影響。
。ㄒ唬┪⑿艑ζ湫睦斫】档恼嬗绊
微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面促進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
1.微信能夠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由于微信聊天不受時間地域的阻隔,因而其只需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及消耗部分流量就能在任何時候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參與小組互動討論、在線咨詢等活動,這種條件十分利于將心理健康知識滲透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
2.微信能夠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受眾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部分公共必修課程是面向全校新生開設外,只有部分在校大學生能夠直接參與到團體心理輔導、心理主題班會或心理拓展訓練中去,而微信平臺能夠極大的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眾面。包括那些有意愿報考的學生、甚至畢業(yè)生,均可隨時關注并持續(xù)關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微信平臺,從入校前到離校后都可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持續(xù)受益。
3.微信能夠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學生大多在課外的休息時間利用微信平臺接觸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通過過度專業(yè)的說教方式進行宣傳,往往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甚至抵觸情緒。因此在微信平臺發(fā)布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應等同于理論化和專業(yè)化的教材內容,而應該向通俗心理學靠攏,讓學生以休閑娛樂的心情接觸微信平臺發(fā)布的心理健康知識或相關活動,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自愿選擇內容進行關注。具有顯著的網(wǎng)絡虛擬特性的微信平臺,這會使其不用考慮自己會因為表達不當言論而受到別人的當面嘲諷,使學生能夠更加自由的在微信平臺上即時抒發(fā)自己的看法,并在表達和互動中鞏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ǘ┪⑿艑Υ髮W生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
微信在方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同時,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使大學生對虛擬社交產(chǎn)生迷戀,對正常學習生活產(chǎn)生不利影響。微信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手機通信軟件,其負面影響往往與手機網(wǎng)絡一起出現(xiàn),對微信產(chǎn)生上癮癥狀的人如同“網(wǎng)癮患者”一樣,時刻離不開微信,潛意識里覺得不上微信就會錯過重要信息,癥狀嚴重的人一會兒不上微信就會難受,有些人則會不斷地刷新朋友圈,刷新間隔很短。大學生群體仍應以學業(yè)為重,這樣的習慣會浪費他們很多寶貴時間。微信畢竟是一種虛擬的社交方式,部分大學生過度沉溺微信的虛擬環(huán)境,一定程度會造成對現(xiàn)實人際交往的忽視,形成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
2.增加了大學生接觸不良信息的可能性。大學生對手機媒體的依賴日益明顯,但對不良信息的鑒別能力卻較為缺乏。微信對大學生人際交流有促進性,但同時也對其接觸不良信息的可能性有所增加。從調查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56.5%的大學生判斷不良信息的能力在較差、一般間。
3.使大學生活不再單純而安全。調查顯示,66.3%的大學生經(jīng)常使用“搖一搖”、“漂流瓶”、“附近的人”這些微信交友功能,41.3%的大學生會對陌生人加好友的請求進行回應或主動與其招呼,24.3%的學生有過一兩次與陌生微信好友見面的經(jīng)歷,甚至有些人會經(jīng)常與微信好友見面。微信的這些交友功能在拓寬大學生交際面的同時也潛藏著危險。目前,微信交友功能已經(jīng)引發(fā)了問題,媒體曾經(jīng)報道過一些有關大學生使用微信而引發(fā)的犯罪案件,均與微信的交友功能有關系,這些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都是通過微信聊天的形式先去結識被害者,然后通過熱聊慢慢取得被害者的信任和好感,最后在指定地點與其見面,再對受害者進行不法行為。
三、發(fā)揮微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微信的諸多特點如:省資費、時效強、方便快捷等,都給大學生帶來方便、快捷與快樂,但同時也隱藏著諸多弊端。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發(fā)揮微信的優(yōu)勢,避免它的弊端,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fā)展呢?筆者結合實際進行探討,并提出以下建議:
。ㄒ唬┙⒏咝P睦斫】到逃'公眾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公眾號應該是一個雙向的學習交流平臺,作用不僅限于單向的信息公布。它應該開放的、自由的、互動的發(fā)布更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吸引他們的關注并積極參與其中。平臺的建立可以考慮從兩處著手:一是考慮建立高校各級部門的微信平臺,以教學系、學院、或心理職能部門的名義管理此類平臺,進行面向較廣范圍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考慮建立心理輔導員和心理健康老師等的個人微信平臺。對比各級部門的微信平臺,學生更有可能對教師或輔導員的個人微信平臺產(chǎn)生信任感,從而產(chǎn)生微信互動的意愿。
。ǘ┱{動學生使用微信了解心理健康的積極性。調查發(fā)現(xiàn),通訊是微信被使用最頻繁的功能,其次才是公共平臺瀏覽。大學生更多是進行娛樂休閑性質的微信瀏覽,缺少主動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學習的意識。如何使大學生意識到利用微信加強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呢?筆者認為各高?赏ㄟ^課堂的宣講、成立校園專欄等方式進行宣傳,著重提醒大學生學習利用微信等自媒體在課堂之外不斷提升自己;強調通過微信自學心理健康知識對于提升自我心理健康水平的必要性。各高校還可積極探索多方合作,設立合理的獎懲措施,從外部調動學生積極性,比如與教務處、學生處合作制訂相關規(guī)定:每學期在微信平臺表現(xiàn)積極活躍、通過心理健康考核的同學可獲得額外學分。
(三)設置迎合學生需求的微信平臺心理服務。首先,公共平臺發(fā)布的內容要形式新穎多樣、貼近生活實際、及時更新內容、互動積極熱情。其次,設計一些主題鮮明的網(wǎng)上心理團體輔導活動或沙龍,利用平臺發(fā)布消息,選定參與群體,創(chuàng)建朋友圈,舉行網(wǎng)絡沙龍或團體輔導。與一般心理輔導相比,微信朋友圈可匿名、更隱蔽,容易引起一些有心理輔導要求但沒有充足的勇氣的學生參與。再次,建議開展網(wǎng)絡咨詢服務,嘗試建立一支學生心理工作團隊,他們由心理學愛好者和各班級心理委員組成,可以通過系統(tǒng)的培訓使之擁有一些常用的心理健康調節(jié)技巧及普通的心理健康知識,通過考核的人員晉升為朋輩心理咨詢師,他們既可以通過平臺對需要的同學進行心理疏導,又能夠具體負責微信平臺的日常管理。
(四)保證微信平臺的正面引導作用。微信具有虛擬性,容易因不便監(jiān)管而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非理性甚至虛假言論等現(xiàn)象。在進行管理時,高校需要健全相關制度,倡導積極正面的網(wǎng)絡言論道德,及時發(fā)現(xiàn)不良言論并進行過濾,保證微信平臺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正面積極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周家華,王金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xx.
[2]呂文靜.微信對大學生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今日中國論壇,20xx(17).
[3]張祖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狀——挑戰(zhàn)及對策[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xx(35).
[4]管龍陵.論微信對大學生社交行為影響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發(fā)揮[J].教育教學論壇,20xx(37):51-52.
[5]水永生.微信平臺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8(7):152-154.
[6]郭靜靜.自媒體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xx(7):25-27.
[7]常雅娟.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導刊,20xx(17):154-155.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8
摘要:針對大學生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比例不斷上升的問題,高校應從完善宣傳教育機制,完善培訓機制,規(guī)范咨詢、治療程序,建立快速反應危機干預機制等方面完善工作機制,切實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近年來,由于社會、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出現(xiàn)心理康問題的比例在不斷上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實施的一調查顯示,有4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由于就業(yè)、學習和經(jīng)上的負擔而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有10.6%和6.8%的人為心理壓力來自“人情冷漠”和“人際關系緊張”。[1]這些現(xiàn)象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熱點和重點。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推動和諧校園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部分學校和學生認識存在偏差
心理輔導和咨詢的本源是如何測量人的個性差異,更有效地進行差異教學,發(fā)揮人的長處,使人與職業(yè)更好地匹配,輔助人的生涯規(guī)劃,讓人更完美地生活。目前部分學校的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已偏離了本源目標,成了解決心理問題的手段,通常認為來心理輔導和咨詢的,都是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有心理問題就等于心理不健康,這似乎成為人們普遍認同的一種觀點。基于這種觀點,大部分學生認為有病才去咨詢,咨詢中心是治病的地方,部分有強烈心理咨詢愿望的學生由于害怕周圍同學的異樣目光,對心理咨詢機構也只能敬而遠之,他們只能獨自查找資料或向身邊的同學、朋友求助,而未能向具有專業(yè)技能的服務人員咨詢,這極大地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
2.心理咨詢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科學性、專業(yè)性和技術性很強工作,對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和業(yè)務能力要求都很高[2]。在歐美高校,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必須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在我國,按照要求,從業(yè)人員至少要具備必要的心理學知、掌握一定的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測量工具。在很多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人員主要有心理學專業(yè)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員,大多為兼職或“半路出家”,他們大都沒有經(jīng)過正規(guī)的心理學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專業(yè)化程度偏低,其心理學、心理咨詢學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缺乏心理咨詢所需的有關經(jīng)驗,不能妥善處理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心理咨詢常常不能令學生滿意,自身也感到不能適應心理咨詢發(fā)展的要求,在心理教育和咨詢實踐中難以保證良好的效果;其中不少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理解與心理學原則背道而馳,已經(jīng)開展的心理咨詢偏重于教育和指導,心理活動課偏重于形式而書本化,缺乏整體構建,缺少預防性指導,師生關系很難做到相互尊重與平等。從學生的角度看,學校心理咨詢的效益是低的,存在來訪學生對心理咨詢效果和咨詢師的業(yè)務水平的評價偏低的問題。有些學生滿懷希望而來,卻失望而去,長此以往,學生將對學校心理咨詢失去信賴,對學校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fā)展產(chǎn)生極大地影響。從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師資短缺、水平參差不齊、專業(yè)化程度低、隊伍不穩(wěn)定仍是制約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一大問題。按照國際標準,學校心理咨詢師與學生的比例應為1:500。而許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遠遠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經(jīng)過專職心理咨詢教師資格認證的更是寥寥無幾。因此心理咨詢隊伍的建設便成為較突出的問題,制約著心理咨詢科學化、規(guī)范化發(fā)展。
3.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宣傳力度需要加大
大多數(shù)學生對心理健康咨詢和教育工作知之甚少,心理咨詢工作人員要借助報刊、黑板報、廣播、講座、特別是各學科課堂教學等多種渠道,全方位地大力宣傳和普及心理衛(wèi)生和心理咨詢常識,使學生了解心理咨詢的意義、內容、方式和原則等,逐步認識到心理咨詢是面向所有學生包括正常健康的學生。在信息高速發(fā)達的現(xiàn)今,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和開展心理素質教育活動,以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的實際需要相適應。
4高校心理咨詢工作方法有待完善
通過日常與學生交流中還得出,大多數(shù)學生對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方式和效果不甚滿意。從理論角度分析,咨詢應遵循自愿原則,不能采取強制手段使求詢者參與。只有當求詢者有強烈的求詢愿望和動機,自愿尋求咨詢,這樣才會主動講出自己的心理問題,并積極配合,使咨詢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完善心理咨詢方法,例如對學生中的個性問題可采用面對面的咨詢與書信咨詢、電話咨詢及網(wǎng)絡咨詢結合的方式。如當一些學生面對面難以啟齒問題時,書信和電話咨詢可以減輕學生內心的緊張和壓力。并且以平等交互、虛擬隱藏性為基本特征的網(wǎng)上咨詢就特別適合有求助必要又不愿走進咨詢室的學生;我們也可以對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焦點問題進行團體心理咨詢,團體咨詢因涉及面廣,范圍大,有助于從整體上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如新生學習、生活適應,應屆畢業(yè)生的就業(yè)面試等就可采用團體心理咨詢。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一席地位,是由于人們對心理疾病危害性的認識,家長和學校教育工作者關注到心理不健康的個體,把注意的焦點集中在心理問題方面,所以無論是心理健康教育課,還是學校心理輔導與咨詢,都是針對教育對象中已存在或易發(fā)生的心理問題和存在心理問題的個體進行的,這就導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無論是教育的內容、形式和途徑,還是教育的對象和實施者,都偏離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和基本原則,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浮在面上,難于深入和擴展,其實效性和發(fā)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問題的癥結在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價值取向上偏離了心理健康的積極心理學取向,而陷入一種心理疾病預防和治療的病態(tài)心理學取向。
二、高校應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
高校應從構建長效機制、完善工作方法等方面著手,咨詢、教學、宣傳、科研四管齊下,營造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氛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效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要加大宣傳力度,發(fā)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
高校應在學生中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等課程。同時,對不同年級專業(yè)學生的心理特點,分年級分專業(yè)開設專題心理健康教課程,幫助學生緩解來自生活、學習、情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方面的壓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心保健意識。要充分校園廣播電臺、校園網(wǎng)絡、櫥窗、心理教育專刊等媒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宣傳普及心健康知識。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在校園文化設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組織大學生心理健康月,開辦心理講座、心理知識競賽等主題教育活動,把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活動中。轉變學生觀念,讓學明白善于求助也是一種能力,讓學生真正形成正確的心理康教育觀念。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施教育的隊伍的素質,所以,隊伍建設是關鍵。開展大學生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隊伍主要包括:專業(yè)咨詢師隊伍、輔導員隊伍、學生干部隊伍。專業(yè)咨詢師是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核心組成部分,應重視咨詢師的培訓,提高其的`理論水平、業(yè)務水平和業(yè)道德,并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心理咨詢專業(yè)人員有關規(guī)和要求,每個心理咨詢師達到持證上崗要求。輔導員(班主任)是隊伍的中堅力量,通過培訓讓輔導員掌握一定的心理學基本理論、心理咨詢和精神病學知識,學會鑒別常見的心理問題和嚴重的精神疾患,這樣在心理危機干預中輔導員可以于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和培訓,在各班級設心理委員,專門負責班級學生心理危機的發(fā)現(xiàn)、匯報、控制和跟蹤,并發(fā)揮朋輩心理咨詢的作用。
3.完善大學生心理檔案,建立快速危機反應機制
通過心理普查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采用卡特爾PF人格測驗、SCL290心理健康測驗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驗(UPI)等心理測驗對大學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學生心理健康電子檔案。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是及時找到心理問題的一種快捷方式,有條件的學校,應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以心理測查為輔助手段形成宣傳、篩查、干預、跟蹤、控制一體化的工作機制,切實做好篩查中可能有心理問題學生的后期支持工作。但在利用學生心理檔案進行學生心理狀況的分析研究時,既要注意收集學生心理活動的整體材料,又要結合系別專業(yè)、年級、班級和學生本人特點考慮,清楚而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把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看作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的系統(tǒng)。
輔導員通過日常與學生的談話,走訪,了解學生情況,跟蹤學生心理發(fā)展軌跡及時補充完善,大學生心理檔案不是固定不變的,應對學生心理發(fā)展情況進行追蹤記錄,隨時報送,新近出現(xiàn)或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檔案,以保證及時有效地預防或治療,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心理狀況。根據(jù)心理健康檔案,初步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判斷,對于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要及時介紹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專職人員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具體的、有深度的個別幫助,幫助他們化解心理壓力,克服心理障礙,及時進行危機干預。發(fā)現(xiàn)存在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及時轉介到專業(yè)衛(wèi)生機構進行治療。要真正建立從學生骨干-輔導員-院部-學校的快速危機反應渠道,建立從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專業(yè)精神衛(wèi)生機構的快速危機干預通道。
4.加強家庭教育和朋輩教育
根據(jù)問卷調查,我們了解到,學生在有了心理困惑時有較多選擇“朋友或同學的幫助”而較少的選擇“希望通過心理咨詢師解決”。這說明需要進一步強和改進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的同時,注意加強家庭教育和朋輩教育等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大學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培養(yǎng)身心健康大學生是高校教育的基本落腳點,高校要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切實有效地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佘海舟.試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與對策[J].湖北招生考試,20xx(16):59.
[2]王強,狄玉峰.淺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及其對策[J].職業(yè)時空,20xx(15):41.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9
摘要:調查和分析在校大學生,其身體素質與心理健康之間有密切的關聯(lián)性,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預方法,通過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防范意識,構建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環(huán)境,讓大學生能夠增強自信心,產(chǎn)生一種自我效能感,逐漸產(chǎn)生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的態(tài)度和情緒。
關鍵詞:大學生;身體素質;心理健康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成為當前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點之一。提升高校大學生身體健康水平、增強大學生身體素質是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任務,提高大學生身體健康應該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是身體素質。近些年大學生安全事故頻發(fā),充分體現(xiàn)了大學生心理存在障礙,有學者曾經(jīng)統(tǒng)計過,目前,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發(fā)病率最高達42%,其中都是以神經(jīng)癥為主,并且患有神經(jīng)癥的大學生數(shù)量高于一般的人群。由此可見,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對其自身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
一、研究資料與方法
(一)研究資料
選取沈陽工學院在校大學生240名,其中男性130名,女性110名,年齡在20—2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1.26±1.53)歲,從來不進行體育鍛煉的大學生75名,偶爾進行體育鍛煉的大學生70名,經(jīng)常進行體育鍛煉的95名。
(二)研究方法
首先,對相關大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的資料進行查閱,充分了解心理健康對大學生的重要性。其次,根據(jù)問卷調查法對大學生進行調查,一共發(fā)放問卷250份,實際收回240份,有效的回收率為96.00%,將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分為正常組和非正常組。使用SCL—90自評量表對得分≥2分,≥3分的人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測試,對所有大學生進行統(tǒng)一的身體素質和身體形態(tài)的測試,測試指標為九項。最后,運用SPSS軟件,將所有數(shù)據(jù)填寫至SPSS軟件之中,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整理其所得結果。
二、結果分析
(一)身體素質和身體形態(tài)的狀況
從表1中能夠看出,在身體形態(tài)方面的分析結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學生的身體發(fā)育等影響不大。但在身體素質方面卻出現(xiàn)了明顯的差異性,說明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在運動能力方面高于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二)心理健康調查狀況通過SCL—90自評量表統(tǒng)計后得出,≥2分的是陽性癥狀,表示這樣的大學生存在著一定的不良的心理反應,≥3分的為中度癥狀,表示這樣的大學生存在著中度的不良心理反應。從表2可以清晰地看到,有160人在這一項上面得了≥2分,占總人數(shù)的66.67%,在這一項上面得了≥3分的,占總人數(shù)的28.33%。由此可見,在本次調查中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
三、討論
(一)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xiàn)
通過以上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當前大學生多多少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其主要表現(xiàn)在憂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等精神病癥,以及人際關系敏感方面,這些癥狀都是因為大學生心理障礙體現(xiàn)出來的,很多學生與同學相處不融洽,對體育運動不感興趣,不喜歡參加一些集體性的競爭活動和項目,缺乏興趣、反應遲鈍。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在課余時間又很少進行體育鍛煉,參加也只是應付而已,慢慢地身體素質就會越來越差,上課時不積極,逐漸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些大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習中的態(tài)度不積極,不參加體育鍛煉,很難在運動能力方面獲得提高,這也是造成當前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相對較差的原因。
(二)影響心理障礙的因素分析
1.自身因素
大學生受到自身身心特點的因素影響,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不相符,閱歷比較淺,社會經(jīng)驗比較少,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非常容易受到社會中不良思想的沖擊和影響,導致其在心理上產(chǎn)生沖突和矛盾。
2.社會因素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才競爭比較激烈,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也相對比較復雜,經(jīng)濟的發(fā)展給大學生價值觀的樹立帶來許多影響,再加上企業(yè)對人才招聘的要求越來越高,導致大學生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
3.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造成大學生心理障礙的關鍵因素。當代大學生都是90后,一般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太陽”,時間一長,錯誤的思想會灌輸?shù)剿麄兊念^腦中,“無論是什么事都要以我為中心”,導致這些大學生在小時就被家長養(yǎng)成了一種優(yōu)越感和自尊心,并且在獨立面對、處理問題的能力比較薄弱。父母不正確的價值觀會扭曲孩子的價值觀,逐漸養(yǎng)成自私自利、唯我獨尊、斤斤計較的性格,造成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1]。
4.學校因素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時候學生學習體育、參加體育鍛煉都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對大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很多大學生出現(xiàn)偏科的現(xiàn)象,逐漸地使大學生產(chǎn)生不同的心理障礙。
5.身體素質因素
有許多學生因為體形很胖,自身的身體素質較差,在學習一些體育動作時比較慢,比較別扭,感覺不如其他人,會擔心同學笑話,缺乏自信心,逐漸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
6.大學生自我保健意識不強
由于大學生自身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對其自身未來發(fā)展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性,導致大學生對自我保健知識和意識方面的掌握和了解都比較淺薄,多數(shù)大學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不懂得如何進行自我調節(jié)、自我控制,這樣發(fā)展下去就會產(chǎn)生非常嚴重的后果。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在對204名大學生進行詳細統(tǒng)計和調查后的結果發(fā)現(xiàn),有66.67%的大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問題,因此,應該引起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從調查的結果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在身體素質方面都比較好,大學生的運動能力比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強,并且兩者之間有非常明顯的差異性。
(二)消除心理障礙,提高身體素質的建議
各高校應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實有效提高大學生在心理方面的防范意識,控制自己在憂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等心理方面的障礙,不斷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質量。同時,高校應為大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環(huán)境,尊重大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大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促使大學生能夠在心理變化方面由被動轉為主動。在此過程中,大學生應該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因為參加集體活動是有效治療和調節(jié)心理障礙的最佳途徑[2]。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調整教學方式和手段,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體育,進行體育鍛煉,讓大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積極參與到實際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讓大學生能夠增強自信心,產(chǎn)生一種自我效能感,逐漸形成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的態(tài)度和情緒。同時,應培養(yǎng)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提升大學生的運動能力。通常情況下,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在運動能力和鍛煉習慣等方面都比較差,這類的大學生一般都不愿意參加到體育鍛煉的教學活動中,更不喜歡參加一些具有較強競爭性的體育運動。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具備良好的運動能力和體育鍛煉習慣,是有效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王鑫強,蘇志強.大學生心理素質之個性品質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基于心理健康雙因素模型的視角[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6).
[2]吳秀云.有氧運動與心理干預對改善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研究——以超重與肥胖人群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xx(3).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0
【摘要】實踐證明,大學的心理教育課程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各高校要充分的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對于大學生心理素質養(yǎng)成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心理健康;高校;大學生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高速發(fā)展,特別是我國社會進入到轉型期的階段,社會壓力逐步增大,社會結構大幅調整,這些都使當前的大學生們在畢業(yè)之后,感到各種壓力交織增大。致使有許多大學生會感到社會現(xiàn)實與學校學習生活反差太大,有了無所適從、茫然若失和倍感迷茫的心理反映。對于適應環(huán)境、管理成才、人際關系、交友戀愛和求職擇業(yè)等現(xiàn)實問題沒有一個良好的心理準備,心理困惑和矛盾會日益突出和遞增。所以,這些社會現(xiàn)實與學校的巨大反差,都在進一步的考驗學生的心理素質,為他們的心理健康和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由于我國的大學生群體基數(shù)較大,這些心理健康問題也是關系到國家長遠發(fā)展的重大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加以重視。在大學開設心理教育課也是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和心理素質健康的時代發(fā)展需求,更是當前高速發(fā)展的社會性要求和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可以說,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康有很大程度是要依賴于大學心理健康課程的質量,心理健康課程更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證和根本措施之一。同時,開設心理教育課也是高校保持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和必要的途徑之一。在心理教育方面,許多高校都對心理教育課的形式和內容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摸索出來了許多成功的案例和經(jīng)驗,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果。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清醒的認識到,心理教育也是一個新興的學科,其內容、形式、教學方法和目標都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發(fā)展狀態(tài),并且在其中有許多的問題出現(xiàn),使得心理教育的教育程度和目標都很難以量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其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當前大學開設心理教育課主要存在的幾點問題
1.1心理教育課體系建設上存在的差距對學生學習心理學的影響
大學的心理教育課屬于是大學德育教育的概念范疇,也是大學德育教育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這些也都被人們所共知和共識。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各高校開展這項工作時,由于所處的起點的不同,又因為沒有統(tǒng)一的教學應用大綱,對心理教育課程的計劃、實施、總結等的不統(tǒng)一,使得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并沒有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規(guī)范,也使得這門課程只能由每個高校自行解決和安排,沒有一個完整的教學目標和體系,因而在教學目標、教學組織實施、教學內容方法、教學評估機制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這門課程缺少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的教學體系。
1.2心理教育的師資力量薄弱對學生學習心理教育課的影響
心理學教育其實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才剛剛起步,各方面還不是很成熟。尤其在高校的師資力量等方面,專業(yè)課程教師的缺乏也嚴重影響心理學教育課程的成熟發(fā)展,F(xiàn)在在高校心理學教育的課堂上,任課的教師大多沒有進行過心理學的正規(guī)培訓,很多都是“自學成才”,還有一部分來源于兼職任教教師。有許多的教師在心理學課堂上表現(xiàn)出了一種自我認識能力不強的素質,有些教師則是一直都處于講心理學教育課不專業(yè)的狀態(tài),這樣的心理學教育課程是沒有什么質量可言的。同時,在教師的心理學授課能力評估上,也沒有一個健全的制度,許多相應政策沒有制定或是不落實的現(xiàn)象還很嚴重。所以,師資力量的薄弱,使得大學的心理教育課質量難以保證,導致學生學習心理學方面提高緩慢。
2.心理健康教育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每一個人都有成長的過程和潛力,而在心理學中,從事心理學的教育者必須得有一個成熟而又積極的心態(tài)和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只有這樣心理學的教育者才有信心在心理教育中去指導學生,并能使他們有信心和決心去解決生活和學習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擾。所以,心理學的最高宗旨和體現(xiàn)也可以說是助人者必自助。在心理學的課堂上,教師也應該樹立一種以學生心理剖析為主的教學理念,只有分析和研究大學生的現(xiàn)實心理表現(xiàn),才能更好的解決學生在實際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和矛盾,才能引導學生克服心理瓶頸,積極提高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比較強,所以,教師要盡量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氣氛,使學生在積極的心理教育課中,潛移默化的被引導和激勵。教師還要在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心理學研究進行指點,促進學生從問題和討論中領悟心理學的道理,從而形成成熟心理反映能力和效果。
結語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時代感和特征比任何一門大學的學科課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時代的色彩,而在心理學的教材更新上卻遠遠跟不上學生心理變化的節(jié)拍。因此,現(xiàn)代心理學教育應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知識范疇,與時俱進的開展好心理學教育課程,使心理健康課程達到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希永,田萬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北京,20xx,32(3):130.
[2]王春娜,金鵬.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課程體系探索[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xx.
[3]王玲,鄭雪.高師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20xx.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1
一、新媒體逐漸成為了大學生社交和信息來源的主要渠道
以智能手機為主的新媒體廣泛普及,已經(jīng)以壓倒性的優(yōu)勢占據(jù)了大學生信息來源的主要渠道。根據(jù)來源于某地方本科院校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大學生智能手機使用率達到了近乎100%,甚至某些同學同時擁有2部以上手機。大學生電腦的擁有率也已經(jīng)達到了60%以上,大學生的娛樂、信息的獲取、社交等活動都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手機和計算機網(wǎng)絡(圖1)。
90后大學生由于在心理特點上偏好追求新鮮和個性。在娛樂大背景下對于審美和娛樂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體驗,在接受新事物時更加注重審美和趣味性。網(wǎng)絡時代雖然給90后帶來了我們擔心的網(wǎng)絡成癮、學業(yè)倦怠等問題,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能夠利用網(wǎng)絡媒體獲取新聞資訊,或者借助網(wǎng)絡平臺獲取學習幫助和課外學習資源并參與社會獲得社會信息和社會角色(圖2)。姚本先,陸璐在《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中就曾指出“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領域不能僅僅局限在心理健康課程和心理咨詢上,應該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展開。”也就是說,心理健康教育不應該是分時段分地點的,而應該是一種教育資源供大學生群體隨時學習使用,而這種目標的實現(xiàn),離不開新媒體力量的參與。張鋒等人在《互聯(lián)網(wǎng)使用動機、行為與其社會-心理健康的模型構建》中曾試圖把互聯(lián)網(wǎng)使用的動機、網(wǎng)絡過度依賴行為以及社會健康、心理健康等問題之間的交互關系建立結構方程模型。在研究中指出,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絡背后的動機包括獲取信息以及獲得情感支持。這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向于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yǎng),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心理健康技能的學習等都是恰好吻合,可以說,新媒體將是一片開展群體心理教育的沃土,利用好這部分資源,將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向心力和實效性。
二、“新媒體”豐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現(xiàn)手段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心理咨詢、心理健康課、心理團輔活動、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健康文化活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等渠道展開。雖然新媒體在心理健康教育乃至思想政治教育中早已被關注,但是使用網(wǎng)絡媒介進行開展較有影響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發(fā)展。
在新媒體的廣泛應用下,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單純依賴于課堂講授和專題講座。因此開展大學生心里健康教育活動也應該利用新媒體手段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現(xiàn)手段。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將心理健康教育以更加新穎、豐富的手段形式,滲透到大學生的文化生活當中,不但形式更加靈活多樣,也能夠更容易引起大學生的共鳴,增加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是實效性和影響力。多媒體手段的使用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補充,也能夠為其他的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鋪墊和宣傳等工作,起到相互助益的作用。
樊富珉(1996年)等研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與心理疾病的防治,兩者相輔相成。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專業(yè)特殊性,需要多渠道、多形式的開展,除了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意外,更多的看重積極情緒情感的培養(yǎng),良好自我意識、社會意識的建立,有效心理健康技能的掌握和應用等。因此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形式上要求更加靈活,更加富有感染力,心理教育和咨詢更加具有私密性和個體體驗。新媒體力量無疑巧妙地搭建了這樣的平臺,能夠創(chuàng)造性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務。
三、創(chuàng)新性使用新媒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現(xiàn)手段
根據(jù)目前大學生獲取文化信息的習慣,為了更好的利用新媒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借助以下的幾種形式:1、開通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公眾微信、微博等網(wǎng)絡平臺。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普知識、宣傳開展的各項心理健康活動、并提供網(wǎng)上的交流平臺和心理咨詢網(wǎng)上預約活動。將網(wǎng)絡和實體的咨詢形式相結合,取得相互接力的效果。通過建立咨詢師個人的微博、微信等媒介形式,可以搭建虛擬的網(wǎng)上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從內容和形式上也更容易親近90后團體的大學生。而由于網(wǎng)絡咨詢中,咨詢師往往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點和人文風格能夠迅速拉近心理健康教育和普通學生的交流,實現(xiàn)了人與人私密的交流而不是一對多的宣講是教育,這正是體現(xiàn)著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所在。2、開通網(wǎng)上心理咨詢服務工作。對某些由于各種原因不愿進行心理咨詢面談的同學現(xiàn)進行網(wǎng)上的咨詢,成為校園心理咨詢的重要手段。由于網(wǎng)絡身份更加隱秘,使大學生更有心理安全感更愿意吐露真實的心態(tài)和問題。網(wǎng)絡咨詢的開展,由于其便捷性、隱秘性可能比面對面的心理咨詢室里的`咨詢擁有更多的咨詢者,也更容易監(jiān)控到突發(fā)的心理危機事件。3、成立網(wǎng)上的朋輩互助交流平臺,相似問題的同學在這里交流問題,獲得同伴的支持以緩解內心的孤獨和壓抑。具有相似的心理困擾的同學組成朋輩互助團體本身就是一種心理治療的方法。
四、總結與討論
新媒體廣泛的應用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信息獲取、人際互動的重要渠道,巧妙地借助網(wǎng)絡平臺能夠利用圖片、漫畫、音樂、短文故事、微電影等更多新穎的宣傳教育手段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拉近心理健康教育與90后大學生的心理距離,更夠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大學生的具體生活當中,提高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向心力和實效性。雖然在目前的研究中已經(jīng)開始關注新媒體力量在大學生心理教育過程中的作用,但是對于新媒體與心理健康教育乃至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具體手段和時間思路還需要結合計算機科學、心理學、藝術、傳播學等方面知識和技能人才的相互配合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需要以后的研究中重點關注。
[1]杜瓊,秦喆.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手機成癮研究.心理健康教育[J]第32期:99-100
[2]第34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北京100191)調查分析IChinaInternet互聯(lián)網(wǎng)天地20xx年7月第7期No.7,Jul.20xx:71-89
[3]蔣常香,毛莉婷,劉小青.體驗式教學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實踐探索[J],教育學術月刊,20xx,(12)
[4]姚本先,陸璐,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J],心理科學,20xx,30(2):485-488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2
摘 要: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所承受的壓力愈來愈大,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情緒和煩惱,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也顯得越來越重要。通過文獻綜述和邏輯,分析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現(xiàn)狀,對體育鍛煉對當代大學的的心理效益進行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探討體育鍛煉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效益的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鍛煉;心理健康;心理效益
新世紀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學生面對的壓力也越來越多,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也越來越低下,致使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解決這些心理問題的方式中體育鍛煉是其中的一種應對方式,通過對大量的文獻資料研究可以得知,如果學生可以適當?shù)貐⒓芋w育鍛煉,這樣可以使他們的心境總體上向良性方向發(fā)展,負性心境有所降低或改善,而不同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境變化的效益也不一樣,體育活動確實能夠改善一些不良心境,從而增進他們整體的心理健康效益。
一、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現(xiàn)狀
大學生正處在走向成熟而又未成熟的階段,其內心世界豐富多彩而又錯綜復雜,心理易發(fā)生急劇變化。
。ㄒ唬┬睦韷毫Υ。
隨著對外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的激烈競爭對每個人都會產(chǎn)生巨大的壓力。如果不能正確地看待這種矛盾和沖擊,則可能導致心理失常。大學生面臨的挑戰(zhàn)更多,心理存在更多的壓力源,如:父母的期望過高、學習壓力大、就業(yè)競爭激烈等等。
。ǘ┉h(huán)境適應能力低。
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是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尤其是剛入學的新生更為明顯。因為在上大學之前都是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的,而一上大學就要離開父母了,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猛然間很難適應。還有就是在高手眾多的高校中自己在中學時間的優(yōu)勢蕩然無存,加之有的學生因專業(yè)、學校等原因,感覺自己上的學校和自己的理想有很大的差距,還有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受到一定的挫折便會出現(xiàn)情緒低落和玩世不恭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二、體育鍛煉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效益
(一)能降低激烈競爭帶來的心理壓力。
心理壓力(壓力)系指內外刺激事件對人心理上所構成的困惑或威脅,表現(xiàn)為心身緊張或不適。壓力對人體健康具有兩面性;適當?shù)膲毫τ诮】凳潜匾模,如果長期承受過大的壓力則會導致不良的健康后果,所以心理壓力是造成大學生心理不健康或亞健康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減輕或控制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保持其身心健康已成為我校大學生教育生活中一個最為敏感的問題。
。ǘ┠芴岣叽髮W生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大量研究表明:如果大學生能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尤其是參加一些團體項目的運動(如:籃球、乒乓球團體賽、足球等),這將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團體協(xié)作能力。這方面的原因在大量的文獻資料中都可以得到證明,因為現(xiàn)實表明當代大學生中女生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明顯不如男生,不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男生明顯不如經(jīng)常參加的,參加不同的體育鍛煉項目的大學生對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也不盡相同。
(三)能提高大學生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挫折是指個體在實行行為目標的過程中遇到障礙,致使行動受阻、目標不能實現(xiàn)時產(chǎn)生的情緒狀態(tài)。但是長期持續(xù)的體育鍛煉對大學新生挫折心理疾病的焦慮、抑郁有緩解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焦慮狀態(tài),從而產(chǎn)生良好的心理效益。另外,大學新生還應該適應環(huán)境和個體主觀因素的'影響,積極應對,從容處理,既要樹立遠大的目標,又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去實現(xiàn)。若能從運動鍛煉中體會到交友、釋放壓抑感、滿足一種享受需要,可能會使鍛煉者更加自覺地投人到運動中,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效益。
三、不當?shù)捏w育鍛煉對當代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科學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身心健康。如果鍛煉不科學、方法不得當,則不僅損害身體健康,而且還會給心理健康帶來一些負效應。下面我就從鍛煉成癮和心理耗竭這兩個不利的方面來進行闡述一下不當體育鍛煉對當代大學生的消極的影響。
。ㄒ唬╁憻挸砂a。
鍛煉成癮是指對有規(guī)律的鍛煉生活方式的一種心理生理依賴和心理依賴。鍛煉成癮可以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從歸因的角度來說,積極鍛煉成癮的人能夠控制自己的鍛煉行為,達到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而消極鍛煉成癮的人反而會受到鍛煉行為的控制,通常將鍛煉過度或鍛煉消極成癮現(xiàn)象稱為“鍛煉依賴性”。
(二)心理耗竭。
當鍛煉者產(chǎn)生心理耗竭時,其主觀感覺乏力,進而對鍛煉的興趣減退,鍛煉動機水平與熱情降低,運動時注意力分散或者感到力不從心,煩躁易怒,對外界刺激特別敏感。在情緒性抑制反應方面,鍛煉者產(chǎn)生心理耗竭后,不僅運動能力下降,而且情緒不穩(wěn)定、意志減弱, 還可能會加重情感紊亂。在適應性方面,鍛煉者產(chǎn)生心理耗竭,如果得不到及時恢復或恢復不足時,超過臨界點之后,便開始對其運動行為產(chǎn)生負面影響,使他們在鍛煉中的適應能力明顯降低。
參考文獻:
[1]李大昭。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考試周刊,20xx:43。
[2]岳 芳,羅光霞。體育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效益發(fā)展的研究[C]。第八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xx。
[3]李 閩。當代大學生心理現(xiàn)狀初探[Z]。文教資料,20xx—2。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3
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與心理健康研究
本研究通過對大學生就業(yè)效能感諸因素的分析,編制“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調查問卷”,調查河南省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及相關影響因素,為高校大學生就業(yè)心理輔導工作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新的工作思路。
一、研究對象、工具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20xx年9~10月份,在河南省的鄭州師范學院、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周口師范學院、商丘師范學院、商丘工學院、中州大學、濮陽大學這8所高校,共發(fā)放問卷1000份,收回問卷960份,有效問卷947份,有效回收率為94.7%,被試構成情況見表1。首先,從調查問卷中隨機抽取一個樣本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然后,放回數(shù)據(jù)庫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再重新抽取一個有效樣本。最后,對修訂后的“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調查問卷”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并和《癥狀自評量表》進行相關分析。
(二)研究工具
自編“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調查問卷”包括五個分量表,共20個項目。每題均采用五點評分:1.完全不符,2.基本不符,3.不確定,4.基本符合,5.完全符合。五個量表分別是自我評價分量表、目標設定分量表、制定計劃分量表、問題應對分量表和自我概念分量表!栋Y狀自評量表》(SCL-90)[1]包括焦慮、強迫癥狀、抑郁、敵對、人際關系敏感、恐怖、偏執(zhí)、軀體化、精神病性和其他10個分量表,共90個項目,均為五點評分:1.無,2.很輕,3.中等,4.偏重,5.嚴重。
(三)研究方法
使用SPSS17.0進行基本統(tǒng)計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以LISREL8.70軟件結構方程建模軟件作為量表的結構效度驗證分析和建模的工具[2]。
二、研究結果
(一)“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調查問卷”的編制
1.探索性因素分析
對考察自編問卷20個項目的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對整個問卷的初測數(shù)據(jù)進行KMO統(tǒng)計檢驗和巴特利特球形檢驗。隨機抽取190名被試的檢驗結果顯示樣本的大小適合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為0.908,非常接近0.9)。隨機抽取190名被試的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結果顯示變量之間存在相關(2=2577.228,df=190,p﹤0.0001),變量間可能有共享因素,適合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刹捎弥鞣至糠治鎏崛」灿械墓蚕硪蛩兀蟪龀跏家蜃迂摵删仃;再以正交旋轉法求得旋轉因素負荷矩陣。確定因素的數(shù)目采用的標準:因素的特征值>1;因子提取符合Cattlell所提出的碎石圖的陡階檢驗;在旋轉抽取到的因素之前可以解釋3%的變異;每一個因素不能少于3個項目。根據(jù)以上標準結合碎石圖,較為合理地選取6因素。主要參照篩選問卷項目的標準:(1)刪除因素負荷<0.3的題項,(2)刪除標準差<1.0的題項,(3)刪除共同度<0.3的題項,(4)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因素上存在明顯的交叉負荷,刪除有多級化傾向的題項。結合圖1,參照確定因素數(shù)目和篩選問卷項目的標準,在幾次探索之后有14個項目被刪除,有20個項目保留下來。從20個項目中提取5個因素,5個因子的累計解釋方差變異量的58.341%。遵循因子命名的原則,將5個因素命名為:自我概念、問題應對、目標設定、制定計劃和自我評價,其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旋轉成分矩陣結果如表2所示。
2.驗證性因素分析
Anderson提出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在發(fā)展理論的過程中建立模型,然后可采用驗證性因素分析來檢驗模型(1988)[3]。采用交叉證實程序以保證量表所測量特質的確定性、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采用這種方法對自編問卷進行考察如問卷結構是否清晰,問卷的總量表和分量表在數(shù)據(jù)模型是否擬合良好。隨機抽取220名被試,對自編問卷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結果見表3及圖2,問卷的5個因素均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數(shù)據(jù)擬合良好,結構模型清晰。
3.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調查問卷的測量學特性
本研究采用的信度指標是克隆巴赫系數(shù)。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調查問卷的信度檢驗顯示:該問卷的總量表與問卷的5個因素之間具有內部一致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在0.675~0.891之間。該問卷的5個分量表與總量表的相關達到中等顯著相關水平,處于0.395~0.550之間,問卷的效度符合心理測量學的要求,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見表4)。
(二)河南省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調查現(xiàn)狀
1.河南省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的調查
問卷分為5維度,調查的大學生在問卷中的'分數(shù)為初始數(shù),然后隨機抽取386名被試,計算問卷20個項目的總體分數(shù)和5個維度的標準差和均值。標準差是用來體現(xiàn)擇業(yè)效能感的總體離散程度,均值的大小是用來檢驗擇業(yè)效能感的水平差異。以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5個維度的總均分在人口社會學變量上的T檢驗,體現(xiàn)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的現(xiàn)狀與特點的差異(見表5)。問卷中5個維度的效能感單項平均值(3.263~3.695)和效能感單項總均分(3.553),處在“情況不確定”與“基本符合情況”之間,研究表明被試具有中等偏好的擇業(yè)效能感,即大學生群體可以有效應對決策和擇業(yè)。
2.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的獨立樣本
T檢驗隨機抽取364個樣本,比較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在性別、是否獨生、居住地、專業(yè)和學歷等變量上的水平差異(見表6)。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被試的擇業(yè)效能感不存在總體水平顯著差異,但在各個具體變量之間具有差異性,主要表現(xiàn)為目標設定維度的差異,另外4個維度中自我評價維度有少部分差異,自我概念維度、問題解決維度及制定計劃維度沒有差異。
(三)河南省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
1.河南省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情況
統(tǒng)計大學生在癥狀自評量表(SCL-90)的10因子及總體分數(shù)的均值和標準差,隨機抽取379個樣本,檢驗大學生癥狀自評量表的10因子及總均分在人口社會學變量上的差異。結果顯示:所調查的河南省大學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處于正常偏好,10因子的單項均值都處于正常偏好(見表7)。
2.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
在SCL-90得分上的差異比較,抽取372個樣本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在SCL-90的各個因子上顯示有差異(見表8)。其中,在性別(男生VS女生)變量上,強迫和敵對因子上呈現(xiàn)差異;在是否獨生(是VS否)變量上,抑郁和其他兩個因子上呈現(xiàn)差異;在居住地(城鎮(zhèn)VS農村)變量上,強迫和恐怖因子上呈現(xiàn)差異;在專業(yè)(文科VS理科)變量上,抑郁因子上呈現(xiàn)差異。但在學歷(本科VS專科)變量上沒有顯著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抑郁、強迫、恐怖和其他因子上的人口統(tǒng)計學差別,其他因子如軀體化、人際關系、焦慮、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差異均不顯著。
(四)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分析
檢驗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將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調查問卷的4維度和SCL-90的10因子及總均分作多元相關分析,結果見表9。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總均分與大學生心理健康10因子及總均分呈顯著正相關,表明大學生擇業(yè)效能感水平隨心理健康水平增加而增加。自我評價維度與大學生心理健康10因子及總均分呈顯著正相關,表明大學生自我評價效能感水平隨心理健康水平增加而增加。制定計劃維度與大學生心理健康10因子及總均分沒有顯著相關。目標設定維度與大學生心理健康9因子(除去“人際關系敏感”)及總均分有顯著相關。問題應對維度與大學生心理健康10因子及總均分呈顯著正相關,表明大學生問題應對效能感水平隨心理健康水平增加而增加[4]。自我概念維度與大學生心理健康8因子(除去“偏執(zhí)”和“其他”)及總均分呈顯著正相關,表明大學生自我概念效能感水平隨心理健康水平增加而增加。
三、結論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了其擇業(yè)效能感,擇業(yè)的困難性、緊迫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5]。但是,目前國內關于兩者交互關系的研究尚少,未來應加強這方面的調查研究,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和就業(yè)指導工作的開展提供實證和理論支撐。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4
【摘要】目的了解醫(yī)學院校成教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為成教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采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卷(UPI)對391名首都醫(yī)科大學成教本科新生進行調查。結果I類學生117人,占29.9%,II類學生108人,占27.6%,III類學生166人,占42.5%;其中想輕生者18人,占4.6%,應引起關注者188人,占48.08%。391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不同專業(yè)和性別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I類學生比例較大,II類學生比例與前人研究一致,主要問題體現(xiàn)在神經(jīng)衰弱傾向、強迫傾向、情緒不穩(wěn)定、缺乏自信。建議應重視成教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建立心理健康狀況及健康檔案、開展靈活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醫(yī)學院校;成教大學生;心理健康;UPI
成人高等教育作為三大教育之一,對于人才培養(yǎng)、提高國民素質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北京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調查報告[1]發(fā)現(xiàn),有16.51%的大學生存在中度心理問題,并呈現(xiàn)繼續(xù)上升的趨勢。醫(yī)學院校的成教學生在工作、學習、家庭、專業(yè)特殊性等多重壓力下,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幾率可能會更大。但是,對于成教學生的身心健康的關注程度有限,相關的研究比較少,本文通過對醫(yī)學院校成教新生心理健康情況進行深入研究,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特點和規(guī)律,有針對性的做好助人工作,進而有效的開展育人工作。
1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采用整群取樣的方法,對首都醫(yī)科大學全科醫(yī)學與繼續(xù)教育學院20xx級成人教育本科新生進行測試,發(fā)放問卷415份,回收到有效問卷391份,有效率94.2%。調查對象平均年齡(25.86±4.61)歲,最小年齡21歲,最大年齡53人,其中男生62人,占15.9%,女生329人,占84.1%;臨床專業(yè)113人,占28.9%,護理專業(yè)208人,占53.2%,藥學專業(yè)70人,占17.9%。
1.2研究工具
大學生人格問卷(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UPI)采用樊富珉等[2]人主持的全國UPI應用課程研究,UPI對有關條目,篩選標準,實施過程等進行了較系統(tǒng)化的修訂。該問卷是用來早期發(fā)現(xiàn)、治療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調查對象主要是大學新生。UPI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學生的基本情況,第二部分問卷本身共計60個項目,第三部分是輔助題,了解被試對自己身心健康的評價以及主要困擾。60個項目中的第5、20、35、50題為測偽題不計分,其余56個問題做肯定選擇的題記1分,否定計0分,分數(shù)越高,有心理問題的可能性越大。根據(jù)UPI篩選標準,可分為3類情況。第I類可能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符合下列條件之一:1)UPI總分大于等于25分者;2)第25題做肯定選擇者;3)輔助題中同時至少有兩題做肯定選擇者。第II類可能存在一般心理問題,符合下列條件之一:1)UPI總分大于等于20分小于25分者;2)第8,16,26題中有一題做肯定選擇者;3)輔助題中只有一題作肯定選擇者。第III類是相對心理健康者,不屬于第I類和第II類的學生為第III類學生。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通過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對“I類”“II類”“III類”學生進行百分比分析,對男生、女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對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研究結果
2.1成教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根據(jù)UPI的篩選評分標準進行分析,篩選出“I類”“II類”“III類”學生人數(shù)及所占比例,結果如(表1)所示:I類學生117人,占整體的29.9%,II類學生108人,占整體的27.6%,III類學生166人,占整體的42.5%。從結果來看,57.5%的新生可能存在心理問題,42.5%的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2.2不同因素下醫(yī)學成教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對62名男生和329名女生的UPI總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發(fā)現(xiàn)男生(15.95±13.29)分、女生(13.78±11.07)分,心理健康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37,P=0.17),對三個專業(yè)391名學生的'UPI總分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臨床(14.02±11.97)分、護理(14.46±11.51)分、藥學(13.27±10.53)分,專業(yè)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0.288,P=0.75)。
2.3UPI關鍵題分析
在UPI中,有4個關鍵項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具有很強的直觀性,選擇第25題即被篩選為I類學生,表明有18人可能存在自殺意向,篩選率為4.6%;選擇第8、16、26題中任1題即被篩選為II類學生,選擇自己的過去和家庭是不幸的44人(11.3%),常常失眠89人(22.8%),對任何事都沒有興趣55人(14.1%)。
2.4UPI選擇最多項分析
在UPI的56個計分項中,新生選擇的項目排在前10的項目依次為愛操心(60.6%)、對臟很在乎(59.3%)、對任何事情不反復確認就不放心(54.0%)、脖子,肩膀酸疼(51.7%)、記憶力減退(48.6%)、缺乏耐力(44.2%)、在乎別人視線(41.7%)、缺乏自信心(38.9%)、容易動怒(36.1%)、缺乏決斷能力(36.1%)。
3討論
3.1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三類學生所占比例分別為29.9%、27.6%和42.5%,第一類學生篩選率為29.9%,與國內其他全日制大學新生UPI結果(I類:7%~15%)[3]相比要高,二類學生的篩選率為27.6%,與其他全日制大學生新生是一致的(II類:15%~35%)[3]?梢,醫(yī)學類成教新生可能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人數(shù)較其他全日制的學生要多,其中有輕生想法的新生18人(占4.6%),可能的解釋是一方面醫(yī)學類學生的專業(yè)特殊性,長時間處于緊張的工作環(huán)境,面對疼痛與疾病,另一方面成教的學生承擔著工作、學習、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情緒難以得到疏解,長期以往,很容易造成心理問題。在57.5%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中,其問題的主要表現(xiàn)有:神經(jīng)衰弱傾向:表現(xiàn)為記憶力減退;強迫傾向:表現(xiàn)為愛操心、對任何事情不反復確認就不放心、對臟很在乎;情緒不穩(wěn)定:表現(xiàn)為容易動怒、缺乏耐力;缺乏自信:表現(xiàn)為缺乏決斷能力、在乎別人視線。
3.2措施與建議
3.2.1重視成教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全日制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受到高度的重視,而考慮到成教學生已經(jīng)成人,能夠自己解決心理問題,對于成教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支持資源相對緊缺[4]。但是研究發(fā)現(xiàn)成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比全日制學生要嚴重。因此,國家教育相關部門要為成教學生在心理建設方面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在國家政策的積極引導下,促進教學單位對成教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有助于成教學生獲得更多的心理資源和幫助。3.2.2建立心理健康狀況及健康檔案。目前,成教學院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正處于起步階段,即使起步了,也是盲目、混亂的.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檔案,有助于教師、學生管理者客觀系統(tǒng)的了解學生,有針對性輔導幫助學生,因材施教。同時,也有助于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認識,通過記錄不同時期的測評結果和建議了解自己的心理成長軌跡,在需要的時候能夠積極尋求幫助。學生管理者應在新生入學之際,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家庭、工作、健康、心理測驗的情況進行登記歸檔,另外,心理健康檔案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尤其對于篩查出的重點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要給予更多的關注。3.2.3開展靈活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為醫(yī)學院校的成教學生開展靈活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大部分的成教學生為醫(yī)護工作者,在學習醫(yī)學知識的同時,也應該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的常識,將身心結合,助人且自助。醫(yī)學院?蔀槌山虒W生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讓學生能夠辨識、評估自己的問題,了解緩解情緒的方法,出現(xiàn)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能夠及時主動尋求幫助,避免意外的發(fā)生。如果課時緊張,也可以通過講座的形式為成教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識。另外,每個學期根據(jù)學生的困惑可以開設不同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比如:人際關系、情緒管理、接納自己等主題活動,幫助學生緩解壓力,更好的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懂得愛護自己。
參考文獻
[1]張勤,莊穎,王丹妮,等.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xx,34(5):723-725.
[2]莫麗.高職新生UPI心理健康調查分析及對策[J].職業(yè)教育研究,20xx(1):30-32.
[3]張輝,王國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討[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xx,31(5):117-119.
[4]劉天.成人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成人教育,20xx,36(7):72-74.
[5]譚偉貞.淺析建立成教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xx(1):302-303.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
隨著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已經(jīng)來臨,并對社會、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等各個領域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等各個領域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高等院校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接受新鮮事物的最前沿,勢必要向新媒體網(wǎng)絡世界延伸,尤其是隨著校園網(wǎng)絡建設速度的漸快,催生了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產(chǎn)生,而新媒體也就成為了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媒介。同時,高校作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基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大學生學習能力、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以及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诖耍绾纬浞掷眯旅襟w平臺,積極推進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了21實際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即結合新媒體在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體優(yōu)勢,將其與傳統(tǒng)教育相結合,并根據(jù)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態(tài),有針對性地開展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1新媒體的概念和特征
1.1新媒體的概念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于傳媒媒體而言的,是伴隨著數(shù)字技術、網(wǎng)絡信息技術、無限通信技術以及相關智能終端設備的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一種新型傳播媒介,是在傳統(tǒng)報紙、雜志、廣播和電視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當前主要以微博、微信媒體形態(tài)呈現(xiàn)出來,其突破了傳統(tǒng)媒介中傳播者與受眾者之間的界限,實現(xiàn)的信息傳播結合交流的交互性、及時性和共享性,是當前網(wǎng)絡媒體發(fā)展的主流傳播形態(tài)。
1.2新媒體的主要特征
近年來,隨著網(wǎng)絡媒介的發(fā)展的多樣化發(fā)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這與其自身特征是分不開的,新媒體不僅消除了傳統(tǒng)媒介之間的邊界給媒體行業(yè)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而且在表現(xiàn)和傳播形式上都表現(xiàn)出其自身的特征性,其具體特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受眾主體呈現(xiàn)個性化
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受眾主體呈現(xiàn)多樣化,可以面向更加細分的受眾主體,團體、個人均可,社會群體可以根據(jù)自身需求定制新媒體形式的新聞,更加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突出,更有利于滿足于不同的主體需求,從根本上促進了其在多領域的應用和推廣。
。2)信息表現(xiàn)形式的復合性
新媒體的信息傳播方式突破了傳統(tǒng)媒體的單一性,呈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其集文字、圖像、聲音、視頻、音頻等于一體,將傳統(tǒng)的報紙、電視、廣播電視等傳播形態(tài)充分融合,整合了多種信息資源,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界限,實現(xiàn)了信息傳遞的及時性、交互性和共享性。
。3)傳播方式的實時性和廣泛性
新媒體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利用移動通信技術并借助終端設備,實現(xiàn)信息發(fā)布、接收和傳播的即時性和廣泛性,消除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隨時隨地進行信息的互動表達和獲取成為現(xiàn)實,同時也讓其越來越受到當代大學生的喜愛,并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其心理變化,這對進一步發(fā)揮其在加強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有積極影響。
2新媒體在加強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體作用
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調查,目前我國大學校園用戶已逾3000萬,平均年齡為20.84歲,青年學生群體已成為新媒體應用與發(fā)展的.主力軍。而隨著新媒體的縱深發(fā)展,其正在逐漸成為各高校加強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并凸顯其獨特的作用。
1)新媒體促進了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多元化發(fā)展。
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復雜的過程,需要結合多種方式,才能夠實現(xiàn)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新媒體的出現(xiàn)改變了傳統(tǒng)心理教育中的課堂模式,拓展了教育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思想以圖文并茂的網(wǎng)絡新媒體形式展現(xiàn)出來,并進行廣泛傳播,以此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植于學生的日常信息交流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并塑造著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模式;同時,新媒體發(fā)展下,學生即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發(fā)布者,心理健康教育由被動轉變?yōu)橹鲃,教師變(yōu)榻逃囊龑д吆蛶椭撸鴮W生真正成為了教育主體。
2)新媒體極大的拓寬了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臺。
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打破了傳統(tǒng)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固定、覆蓋面窄、影響范圍和力度小的局限性,實現(xiàn)了信息交流和傳播的全方位性,將傳統(tǒng)教育模式引向網(wǎng)絡平臺。當前,許多高校也逐漸認識到新媒體技術在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優(yōu)勢,并構建了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平臺,借助于網(wǎng)絡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將傳統(tǒng)教學平臺轉向在線遠程教育,一方面促進教育工作者能夠緊跟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更全面、細致的了解、分析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以便更有針對性的進行矯正教育;另一方面,通過新媒體教學平臺學生能夠拓寬自己的視野,從不同角度理解和認識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從而不斷的完善自我認知結構和認知能力,塑造和鍛煉心理素質,以此適應變幻莫測的社會環(huán)境,達到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3)新媒體能夠顯著的提升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高的效率實現(xiàn)教育目標是一項重要的研究和實踐課題,新媒體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其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其改變了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單板、枯燥和乏味,將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以一種生動、形象、具體的圖文并茂、聲情融匯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使學生形成深刻的內心對比,以此來明辨是非,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接受心理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實現(xiàn)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廣泛參與性和現(xiàn)實教育意義,這都從根本上提高了其教學效率和效果。
3新媒體在加強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新媒體的發(fā)展突破了信息流通和傳播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在加強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為了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然要緊跟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并將兩者充分的融合,彼此促進,從而為構建高校和諧校園和實現(xiàn)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目標。
1)運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當前,網(wǎng)絡新媒體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復雜多元、良莠并存的社會思潮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而許多大學生的心理水平還沒有完全成熟,較容易受這些思想觀念的影響,甚至有可能出現(xiàn)心理疾病或是心理扭曲,這勢必會使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成為當前各高校研究的熱點話題。關于這一課題許多學者都進行了研究,而新媒體的發(fā)展更是助推了傳統(tǒng)課堂向以網(wǎng)媒為主體的在線課堂轉化,新媒體已經(jīng)深刻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學生依賴于新媒體,更傾向于利用新媒體技術來獲取知識,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者應該以學生為主,只有通過新媒體才能夠密切聯(lián)系學生,充分的認識到學生的心理變化規(guī)律,從而實現(xiàn)有效的心理溝通和教育。由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為關鍵的就是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將新媒體技術融入其中,以更好的適應教育發(fā)展的新形勢,也能更好的調到學生的主動性,增添教育的樂趣性,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內健康發(fā)展。
2)構建多元化的新媒體教育模式。
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認識和掌握心理變化規(guī)律,以實現(xiàn)健康成長之目的。在新媒體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緊跟媒體發(fā)展前沿,將新媒體技術滲透其中,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上深入的挖掘其優(yōu)勢,以凸顯其媒體的個性化、受眾主體的細致化、傳播方式的多樣化信息傳遞的實時性等特性,并充分的利用這些優(yōu)勢,以此為基礎來構建多元化的網(wǎng)絡新媒體教育模式,并充分的與傳統(tǒng)課堂教育相結合,運用新媒體技術來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得兩者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推進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斷向前發(fā)展。
4結語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推動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推廣,深化對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律的認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網(wǎng)絡迅速普及的今天,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為了有效的改善這一現(xiàn)狀,必需充分運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來矯正學生的不良網(wǎng)絡心理,正確引導其向正確方向發(fā)展,以此來推動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實現(xiàn)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教育目標。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5-15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1-06
(精選)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5-15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經(jīng)典)08-06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精品)07-12
(推薦)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7-21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5-15
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論文08-24
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02-24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