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妇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_无码人妻精品视频_久久躁夜夜躁狠狠躁_偷碰人妻无码视频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文史論文>新聞傳媒學論文>中美傳媒網站比較

中美傳媒網站比較

時間:2023-02-20 22:42:55 新聞傳媒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美傳媒網站比較

  [摘要]近年來,隨著因特(互聯(lián))網的迅速崛起,傳統(tǒng)新聞傳媒上網和網上新聞業(yè)的發(fā)展,已成為社會傳播中的一道亮麗景觀。本文試圖通過傳媒網站的網頁觀察、傳媒界有關人士訪談及有關文獻(包括網上資料)研究,對我國內地傳媒網站的發(fā)展歷程作一簡單探討,并將之同美國的傳媒網站狀況,作一番比較。論文指出,我國傳媒網站的建設,經過約5年的發(fā)展,至2000年已形成媒體聯(lián)手辦網站,規(guī)模擴大,新聞信息和服務既走向內容和形式的豐富多彩又辦出特色,影響逐漸擴大的趨勢。而在媒體聯(lián)手共享信息資源、豐富網站的內容并增強特色從而增添網站的吸引力、建立起有廣泛影響的傳媒網站等幾個方面,美國傳媒網站均有一些值得我們借鑒的做法和經驗,我們應細加研究。
  
  [關鍵詞]因特網傳媒網站網上新聞業(yè)
  
  近年來,隨著因特(互聯(lián))網的迅速崛起,傳統(tǒng)新聞傳媒上網和網上新聞業(yè)的發(fā)展,已成為社會傳播中的一道亮麗景觀。本文試圖通過傳媒網站的網頁觀察、傳媒界有關人士訪談及有關文獻(包括網上資料)研究,對我國內地傳媒網站的發(fā)展歷程作一簡單探討,并將之同美國的傳媒網站狀況,作一番比較,以期引發(fā)更多、更深刻的比較研究,從而為我國網絡媒體借鑒美國網絡媒體的經驗,提供參考。
  
  一、從一報/一臺/一網站到聯(lián)手合作
  
  我國與美國傳媒上網的實踐,都始于報刊上網發(fā)布網絡版。我國于1994年4月作為第71個國家正式接入因特網。約一年半后,《中國貿易報》在我國內地報紙中率先登上因特網發(fā)布網絡版。這標志著我國內地新聞傳媒業(yè)邁出了加盟因特網的第一步。此后不久,又有一些內地報刊進入因特網,其中有的依托一些公用信息網或其它網絡服務主站上網,有的則自己單獨在因特網上設立網址。[1]我國內地廣電傳媒于1996年第四季度開始其上網的實踐。1996年10月,廣東人民廣播電臺建立了網站。同年12月中央電視臺建立了網站。[2]它們分別是我國內地廣播和電視領域中領先一步涉足網上傳播的機構。總體看來,進入1997年前,我國傳媒上網僅處于嘗試階段,在內容更新、網頁設計、制作技巧等一系列方面,都尚無法同國際上傳媒網站的水準相比。
  
  我國中央級的重要新聞傳媒單位,大都于1996年底到1997年初開始其網站建設。例如,《人民日報》社于1997年1月建立網站,將報社所辦的系列報刊推上網。進入1997年后,我國內地逐漸有更多的傳媒機構新上網。根據有關論文,截至到1998年初《文匯報》推出網絡版,我國內地已有59家報紙在因特網上推出網絡版。[3]到1998年,我國內地已開始形成“傳媒上網熱”.筆者曾于1998年-99年上半年對我國上海、廣州、深圳、北京和杭州5個城市若干傳媒機構有關人士進行訪談(包括面訪和郵寄問卷的書面訪談),訪談結果發(fā)現(xiàn),被訪的5家上海新聞機構均在1998年開始進行網上傳播,其余4個城市中被訪的17家傳媒機構的上網起始時間也以1998年居多。有關部門公布的關于傳媒網站的資料,也顯示1998年起傳媒上網態(tài)勢大為加強。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公布的資料表明,至1998年底,已有127家報紙上網。1999年夏天,有關專家在一次新聞媒體網絡傳播研討會上提供的資料顯示,當時網絡版報紙的數(shù)量已達270;此外,還有約100家廣電機構已建立網站;兩家通訊社──新華社和中新社,也已上網。[4]事實表明,進入1998年后,我國內地傳媒上網的發(fā)展勢頭遠遠超過以往兩年多。新聞傳媒上網的迅速發(fā)展,曾被評為1998? 晷攣漚?0件大事之一。1999年,我國傳媒上網熱得到持續(xù),到1999年底,全國已建立獨立域名的新聞機構已達700多家。[5]
  
  進入2000年以來,我國內地出現(xiàn)了地域內多家傳媒機構聯(lián)手創(chuàng)建大型網站的新現(xiàn)象。北京和上海的傳媒的做法,尤具代表性。在北京,9家主要市屬新聞媒體與一家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及一家信息技術公司共同發(fā)起創(chuàng)辦了千龍新聞網,它于2000年5月8日開通,以“權威、實時、全面、獨家”為目標。在上海,10家上海主要傳媒機構聯(lián)手創(chuàng)建了東方網,它于5月28日開通,定位為:以新聞傳播為主的綜合性網站,采勸新聞導入、服務銜接、商務展開“的發(fā)展策略。這兩家網站綜合運用其所依托的媒體的新聞資源,提供豐富的內容服務。(有關網站內容的討論將在第二部分展開。)
  
  千龍新聞網和東方網聲勢甚是浩大,有關宣傳非常密集。由于宣傳得力,加上突破了原有的媒體界限,得以綜合利用聯(lián)手媒體的信息資源,內容豐富,手段多樣化,它們顯示出較強的競爭力。以東方網為例,據其內容部主任蘇蓉娟2000年秋季介紹,該網開通后日訪問人次穩(wěn)定在110萬左右。
  
  2000年下半年,又傳出了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媒體攜手在網上建立”報網聯(lián)盟“的佳話:云南省昆明市的《生活新報》、福建省福州市的《東南快報》與廈門的萬事網2000年下半年達成深度合作協(xié)議,合作組成一個”報網聯(lián)盟“,準備構建一個東西部人力、自然、經濟和社會諸種資源的全方位信息信道,為兩地的經濟發(fā)展服務。[6]它們推出了網址為的”第1視覺“網站。該網站提出了”橫看中國,東西特別“的口號和”做大媒體,樹立知名品牌“的目標,并稱自己聯(lián)合了《華西都市報》、《廈門商報》等幾十家傳統(tǒng)媒體,融會東西、輻射全國,以新聞為先導,開設了包括華東視線、活在東土、西部看點、生在西域等在內的一系列特色欄目。[7]
  
  在我國內地傳媒網站發(fā)展的歷程中,由傳媒機構單打獨斗分別單家建立網站,到若干傳媒機構聯(lián)手合作共同創(chuàng)建大型網站,構成了發(fā)展的一個方面。
  
  美國是因特網的誕生地,在網上新聞業(yè)的發(fā)展中,也走在前沿。世界范圍內報刊在因特(互聯(lián))網上建立網站發(fā)布網絡版的實踐始于1994年,美國走在最先。據《美國新聞學評論》公布的資料,1998年12月世界上網絡版報紙達4,925家,其中一大半是美國的。[8]到2000年,美國已有55%的雜志推出網絡版。[9]美國廣電傳媒上網者數(shù)量也很大。1999年,美國已有800多家電視臺、1,000家廣播電臺提供網上信息服務。[10]美國傳媒上網,最初也是一些報刊分別單家建立網站發(fā)布網絡版!督袢彰绹、《圣何塞信使報》、《芝家哥論壇報》等,都是較早發(fā)布網絡版的報紙。隨著美國傳媒上網的發(fā)展,很快就出現(xiàn)了媒體聯(lián)手和媒體同相關行業(yè)的公司聯(lián)合共建網站的現(xiàn)象。例如,早在1996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就和微軟公司聯(lián)手創(chuàng)建了微軟-全國廣播公司電視臺(MSNBC ),在因特(互聯(lián))網上建立了MSNBC.com 網站。美國時代華納公
  
  司所屬的各家雜志社,較早就聯(lián)手建立了網點Pathfinder.2000年以來,媒體聯(lián)手和媒體同相關行業(yè)聯(lián)手營建網站的態(tài)勢,在美國又有明顯加強。時代華納公司和美國最大的因特網接入服務提供商美國在線合并,成為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開創(chuàng)了大眾傳媒業(yè)和信息技術業(yè)在網絡時代聯(lián)手的新篇章。而美國媒體網上聯(lián)手的佳話也是頻傳。如,《紐約時報》和美國廣播公司(ABC )聯(lián)盟,《華盛頓郵報》公司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聯(lián)合……由于網絡技術以其融合性特征,可將圖、文、聲、像等各種信息符號形式在因特網上集為一體,因此,在新聞傳媒的上網進程中,報社與電子傳媒機構合作,在信息形式方面互通有無的做法,頻頻出現(xiàn)。
  
  《華盛頓郵報》公司與美國全國廣播公司于1999年11月宣布聯(lián)合,很快又帶動了各自所屬的媒體間新的網上聯(lián)手。據美國”編輯與發(fā)行者在線“提供的消息,2000年6月份,《新聞周刊》網站與MSNBC.com 網站聯(lián)盟,產生了新網址:.[11]通過兩家公司的聯(lián)盟,MSNBC將可使用10多家報刊的內容,尤其是能從《華盛頓郵報》那兒盡早見到要聞集錦并擇優(yōu)運用于播放和網上傳播;而《新聞周刊》和《華盛頓郵報》則可使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川流不息的視頻檔案。例如,在小埃連事件發(fā)生后幾分鐘內,《華盛頓郵報》網絡版上即推出了一系列影像。[12]
  
  此外,美國媒體間網上聯(lián)手中還出現(xiàn)了地方報刊同全國性的網上新聞網絡如MSNBC 網站、CNN 的網站、美國在線的”數(shù)字城“等簽約合作的新動態(tài),前者希望由此將其地方性的信息內容推向全國,并從全國性的網上(廣電)新聞網絡獲取視頻內容。例如,《亞里桑那共和報》、《波士頓先驅報》和《西雅圖郵報》的網站都同MSNBC 網站簽訂了協(xié)議。它們都在與MSNBC 合辦的網頁上,每天放上幾篇當?shù)匦侣剤蟮。它們指出,簽訂協(xié)議旨在獲得全國層面上的知名度和增添它們的訪問量——通過MSNBC 網站上通向它們的鏈接。[13]這些報紙網站還同CNN 網站和美國在線”數(shù)字城“簽訂了協(xié)議。《亞里桑那共和報》網站還加盟了奈特—里德報團公司網站的”現(xiàn)實城市“網絡。除了使其內容在全國亮相外,這些報紙都希望得到視頻內容,[14]以便使報紙網站增強互動性,克服靜態(tài)方式。
  
  將中、美媒體網站的情況相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同中有異。美國媒體間網上聯(lián)手帶有明顯的跨地域性的特征。而媒體的跨地域性聯(lián)合,正同因特網在傳播中的跨地域、跨國界的特點相契合,從而有利于網絡優(yōu)勢的發(fā)揮。另外,爭取獲得品牌效應是美國傳媒網上合作的新的推動力。地方報刊等小型傳媒機構在網上掛靠知名度很高、影響極廣的大型傳媒網站的實踐,充分顯示了這一點。相比之下,我國的千龍新聞網和東方網,都是地域內媒體聯(lián)合的實例。打品牌尚未成為我國內地傳媒在網上聯(lián)手中的考慮重點。
  
  二、從簡單地將印刷版的內容推上網,到形成豐富而有特色的網站內容
  
  在我國內地傳媒上網處于嘗試階段時,報刊網站僅將報紙文庫的內容部分推上網的做法,頗具典型性。進入1997年后,情況產生了變化。一些專業(yè)類報紙尤其是電子類報紙如”《計算機世界報》、《中國計算機報》、《計算機報》等的網絡版已初具規(guī)模,信息的種類、容量以及制作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癧15]綜合類報紙的網站的信息服務,向著符合網絡版的基本特點的方向努力。1997年1月建立的《人民日報》網站尤其值得一提。該網站依靠報社在人員、經濟條件、技術設備等方面的雄厚實力,很快就將網絡版辦得富有特色。筆者于1997年-98年對其網頁的觀察發(fā)現(xiàn),它不但提供報社的系列報刊的印刷版的內容,而且經常開展”金報網上調查“活動,并推出”報刊尋航“、”信息導航“、”數(shù)據庫“等網上的特色信息服務,還提供通向其它”知名站點“的鏈接,而且還推出”專題報道“專輯,為用戶研究時事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此外,據有關論文介紹,一些原來已建立網址的報紙如《粵港信息日報》、《羊城晚報》等,在1997年下半年開始重整旗鼓,其網絡版從內容到制作都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16]
  
  從我國內地1998年開始形成”傳媒上網熱“起,不少新聞傳媒網站逐漸致力于改變僅僅將作為其”母體“的傳媒機構的傳統(tǒng)的傳播內容或部分內容搬上網的簡單化做法,努力注意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并根據自身的母體機構的特點和條件,開拓新穎獨創(chuàng)的內容與服務,豐富了網站的傳播內容。形成具有特色的網站內容的趨勢,開始出現(xiàn)。《人民日報》網站此時更是繼續(xù)向辦出創(chuàng)意邁進。它注意利用網絡的瞬時傳播的優(yōu)勢,提高重大新聞的時效性,爭創(chuàng)了多項第一。如:1998年3月我國”兩會“期間,它在國內網絡媒體中率先實行即時報道”兩會“.1999年5月,北約襲擊我駐南使館,《人民日報》網站在國內媒體中首家發(fā)布我國記者采寫的北約襲擊我駐南使館的消息。隨后,該網站又迅速在電話采訪《人民日報》駐南記者呂巖松后,首家發(fā)布了大使館被炸目擊記。1999年12月,它在國內媒體中首次派出兩名網絡記者參與舉世矚目的澳門回歸報道。[17]《人民日報》網站在發(fā)揮網絡傳播的互動性優(yōu)勢、爭取用戶參與、為公眾提供在網上表達意見的新天地方面,也在國內傳媒網站中開風氣之先。1999年5月9日,《人民日報》網站開設了名為”抗議北約暴行BBS 論壇“的電子論壇,以強烈抗議北約暴行。這是我國內地傳統(tǒng)傳媒? ?溝耐?綈嬤惺狀慰?ǖ牡繾勇厶場K?笆艿膠D諭庵泄?說娜攘一隊??潭桃桓鱸攏?咸?看锏?萬條!盵18](該論壇后改名為“強國論壇!保┩9月13日,該論壇上的帖數(shù)躍居全球中文論壇第一名。[19]此后,《人民日報》網站又陸續(xù)推出了“企業(yè)家論壇”、“健康論壇”等若干論壇!度嗣袢請蟆肪W站還不斷根據新的社會發(fā)展和社會熱點,推出新的內容和服務。例如,1999年,政府上網工程隆重推出,成為我國信息化過程中的重要新舉措,《人民日報》網站及時推出“政府上網”欄目。
  
  2000年,我國中央級主要新聞媒體網站紛紛改版更名,進一步拓展其內容。如《人民日報》網站于2000年4月推出新版;網站名稱已于8月21日起由“人民日報網絡版”改為“人民網”.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幾位研究生通過對《人民日報》網站的研究,認為新版的“眉目更清晰、層次和布局更合理”,且頁面更對稱。[20]改版后,《人民日報》網站內容有了進一步拓展,朝著以新聞信息為主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的方向發(fā)展。它更加突出內容的原創(chuàng)性,分類的科學性也進一步受到重視。此外,它在實現(xiàn)網上音頻、視頻節(jié)目的直播、錄播方面,也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21]
  
  在人民網眾多的新聞欄目中,筆者在此想專門提一下“中國地方新聞聯(lián)報網”.通過設立這一欄目,《人民日報》網站使用戶得以進入一網即可瀏覽各地新聞媒體的精粹。在當前這樣一個信息激增、因特網上網站、網頁迅速激增的年代,網絡用戶可以選擇的網上信息源之多,不勝枚舉。但是,任何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的時間,這卻又是永恒的事實。所以即使因特網上的網站和網頁之多,成為天文數(shù)字,人們受時間的限制,始終只能選擇訪問為數(shù)很有限的網站、網頁。網站越多,網站間爭奪用戶注意力(或者說爭奪“眼球”)的競爭,也就越激烈,一般說來,知名度較高的網站,選中的可能性也相應較高。各地新聞媒體的精粹,集中出現(xiàn)在《人民日報》網站上,實在是大大方便用戶之舉。
  
  《光明日報》報業(yè)集團的網站、中央電視臺的網站、新華社的網站等中央級的主要新聞媒體的網站,也在2000年進行了改版,擴大了其內容和服務的范圍。新華社網站2000年7月進行改版后,稱為新華網,由8個語種的中外文網站、12家社屬報刊網站、35家地方分支社網站組成,欄目由12個增加到168個。[22]《光明日報》報業(yè)集團的網站已改稱為光明網。筆者2000年9月的瀏覽發(fā)現(xiàn),其網頁的最上部,在網站標識、日期旁邊為“新聞專輯、熱點聚焦”,下面網頁縱向分為5個條塊,從左往右為“今日要聞”、“圖片新聞”、“特別報道”、“光明百網”(按知識內容分類)和“光明日報系列報刊”.在最右邊的條塊中,“光明日報系列報刊”底下為“服務信息”,再往下,是“精選網站”,最下面,為“文化專題”.網頁布局簡單明了且重點突出,并顯示出光明網將《光明日報》面向知識界,重視文化信息的特色,帶到了網上。
  
  2000年出現(xiàn)的地域內各重要新聞媒體聯(lián)手營造的大型傳媒網站平臺——千龍新聞網和東方網,開通以來注意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正在形成豐富多彩而又有自身特色的內容。在千龍新聞網的網頁上,新聞內容按10大板塊(頻道)發(fā)布,其中包括“港澳臺特快”和“今日世界”.這顯示出該網站重視全面提供新聞信息,高度關注港澳臺信息和面向世界的特色。該網站發(fā)揮網絡的多媒體技術優(yōu)勢,其新聞展現(xiàn)手段多姿多彩,除了以文字為主的新聞,還有“視頻新聞”、“音頻新聞”、“圖片新聞”和“卡通新聞”.此外,其“新聞時刻”、“千龍互動”、“眾口說千龍”、“新聞網站導航”、“媒體精粹”等欄目的設立,體現(xiàn)了該網站充分發(fā)揮并利用了網絡的瞬時傳播、互動性、巨量承載信息等優(yōu)勢。
  
  東方網開通后,筆者進行瀏覽觀察的結果發(fā)現(xiàn),除了提供若干新聞板塊(頻道)外,它還提供十幾個欄目的服務類信息,其中包括“投資環(huán)境”、“人事信息”、“求職指南”、“求醫(yī)問藥”、“時尚屋”等。東方網首頁上還有“媒體連接”和“推薦網站”,分別提供導向其創(chuàng)辦媒體的鏈接和我國一些主要網絡媒體的鏈接。東方網在開通百日后,于2000年9月8日進行全新改版,亮出“權威、實時、綜合、服務、互動”的口號。筆者2000年9月9日的網上沖浪發(fā)現(xiàn),東方網的新聞板塊增添了“東方娛樂”、“東方軍事”、“東方少年”和“東方之旅”等,其它信息欄目也有新增內容。但原先8大新聞板塊中的“東方商機”,雖然創(chuàng)辦時頗讓網站人員得意,可是因它的訪問量排名從未進入前50位,在改版中被砍去。[23]網站人員的期望與受眾反饋的差異,可說耐人尋味,而東方網根據點擊率適時作了調整,說明了網站對受眾反饋的重視。在發(fā)揮網絡傳播的互動性優(yōu)勢方面,東方網開通了BBS 和東方直通車,作為與受眾溝通的橋梁。據有關人士介紹,東方直通車已成為東方網點擊人次最多的欄目。東方網還發(fā)揮網絡傳播的迅捷優(yōu)勢方面,力求做到新聞及時更新,24小時更新,稿庫中的重大新聞稿1小時內上網。[24]東方? ?陌媲昂蟮囊趁姹冉希?允玖瞬宦凼竊凇靶攣諾既搿被故竊凇胺?襝謂印被故竊凇吧濤裾箍?狽矯媯?陌婧笸?鏡哪諶荻幾?鞣岣歡嗖剩?改扛?啵?饉得饜擄嬖諑涫燈浞⒄共唄災校?致踅?艘徊。/P>
  
  上述討論表明,從內容上來說,我國內地傳媒網站正朝著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進一步拓展內容范疇、形成特色的方向邁進。其中一些佼佼者如《人民日報》網站、《光明日報》網站等,在這方面取得了公認的成功。但是,由于創(chuàng)辦網站的傳媒機構在人力、財力、技術發(fā)展水平等方面的差異,這些傳媒網站在這方面的發(fā)展,并不平衡,根據2000年的有關資料,其中多數(shù)網站“發(fā)布的信息內容只是傳統(tǒng)新聞的翻版,只有10%的網站對信息進行了重組和充實。[25]
  
  美國由于傳媒業(yè)高度發(fā)達,競爭極其激烈,形成特色早在因特網未出現(xiàn)前,就已是傳統(tǒng)新聞傳媒在競爭中求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策略。美國傳媒開始上網后,在形成特色方面,也就分外注意,不論是傳媒界巨頭的網站,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傳媒機構的網站,都為此煞費苦心。試以幾家美國媒體網站為例。美國著名經濟信息權威媒體《華爾街日報》建立網站后,常把一些印刷版不適用或不便用的稿件,如一些政府的經濟報告、某些特殊行業(yè)的經營預算等推上網。[26]這些信息對于研究經濟形勢,頗有用處。該網站還定期組織編輯或專欄作家在網上回答網站訪問者的詢問,或與訪問者一起探討共同感興趣的問題。美國報界巨頭《華盛頓郵報》的網站,是訪問者數(shù)量很大,影響甚廣的傳媒網站。早在1998年12月,其月受眾數(shù)即已達到190萬。該網站受到用戶青睞的一條重要原因是:該報決策層從網站初創(chuàng)時起就明確意識到,網絡版不能僅僅成為一份計算機熒光屏上的報紙。根據這一思路,《華盛頓郵報》網站創(chuàng)辦幾年來努力形成其自身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提供迅捷的重大新聞報道,在一些重大新聞發(fā)生時讓網絡版搶先注銷新聞。例如,1997年美國弗吉尼亞州州長競選運動的結果,1997年英國原王妃戴安娜之死,1999克林頓與萊溫斯基的緋聞,等等,網絡版都搶先注銷。[27]
  
 。2)在其網絡版上刊登原創(chuàng)性的內容,如特意為其”網絡時報“(Cyber Times )(后改稱”技術“Technology)專版制作的獨家新聞。該報網絡版正在穩(wěn)定地擴大網上獨創(chuàng)性的內容的范圍。[28]
  
 。3)采用”廣播模式“的運作,每月提供5至6小時網上實時閑聊或其它談話類節(jié)目,由《華盛頓郵報》記者、評論員和各類嘉賓亮相登場,與公眾進行互動交流。
  
 。4)開發(fā)具有特色的服務娛樂性內容。[29]
  
  《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同屬于大型的且聞名世界的報社。但是,美國成功的、辦出特色的傳媒網站,并非都是大型的、世界聞名的媒介機構創(chuàng)辦的。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太陽海濱媒介集團公司創(chuàng)辦的Sunline 網站和美國首都華盛頓附近的一家視
  
  頻作品制作公司Gardy McGrath International 創(chuàng)辦的”網上電視“網站(TV on the Web )之成功,可以說明這一點。
  
  太陽海濱媒介集團公司坐落在佛羅里達州西南部,下有一系列地方性的、服務于社區(qū)的報紙和雜志。從1996年創(chuàng)立網絡部Sunline 起,該傳媒公司就把服務于社區(qū)的經驗運用于開拓新穎的網上服務,定下了社區(qū)第一、新聞第二的發(fā)展策略。根據貼近用戶、服務于社區(qū)的原則,Sunline 大量開發(fā)突出地方性特色的內容,取得了一系列成功。至1998年11月,夏洛特縣10%至15%的人每日上午上該網站訪問。該網站ISP 的注冊用戶中,74%都在網站上建有個人網頁;400家社區(qū)群體也由此上網,其中包括夏洛特縣政府,它在網上建立了300頁長的網點。到1999年,該網站的網絡服務供應已能盈利,它所提供的房地產信息服務,已成為該行業(yè)中最具創(chuàng)新性的一種服務,房地產經紀人已經付費給該網站,以使用其服務。[30]
  
  美國”網上電視“網站創(chuàng)辦于1997年3月,以創(chuàng)建一系列服務于特定的社區(qū)圈和受眾群體的互動電視頻道,努力提供特色服務,形成一系列電子社區(qū)圈作為發(fā)展策略。它以交互式網上閑談、實況網播等服務,吸引登記用戶(社區(qū)圈成員)不斷回到各頻道上來訪問。在1999年,該網站已推出27個網絡電視頻道。各頻道的重點,均是以實況網播和視頻點播的形式,向登記用戶提供時效性強的視頻新聞和信息。這一網站成功地吸引了各頻道用戶”跨頻道觀看“,用戶訪問量迅速增加。到1999年,各頻道上的實況網播、網上廣告、電子商務、付費收看等項目,以及用戶登記費,已為網站帶來收入。該網站創(chuàng)建能招徠收入的互動電視頻道的做法,已引起其它公司的興趣。1999年7月,”網上電視“正式宣布與Ampex 公司結成戰(zhàn)略伙伴關系,后者為該網站注入了新的投資,為這家互動的視頻網站的繼續(xù)發(fā)展提供資金。[31]
  
  同美國的傳媒網站相比,我國多數(shù)傳媒網站在形成特色方面還有較大差距,尚未在原創(chuàng)性內容、特色創(chuàng)意上下很大功夫。
  
  三、影響逐漸擴大
  
  在我國內地傳媒上網初期,不少傳媒網站訪問者人數(shù)甚少。以上海的《文匯報》為例,1998年3月筆者對該報進行書面訪談的結果發(fā)現(xiàn),當時平均每天約有1,000名讀者在網上閱讀其網絡版。這一數(shù)目同該報印刷版為數(shù)近50萬的發(fā)行量相比,顯得極校又如筆者(1999年4月)對廣州《南方日報》的書面訪談發(fā)現(xiàn),其網絡版平均每天訪問人次達6,000多。同其印刷版的發(fā)行量80多萬相比,這又是一個相對甚小的數(shù)目。但是,在5年的發(fā)展歷程中,我國傳媒網站的影響逐漸有所增強,一些辦得較成功的傳媒網站的訪問量已頗引人注目。例如,《人民日報》網站的日頁面最高訪問量以每年10倍的速度遞增,[32]在1999年初,該網站的日訪問量已高達220多萬次。[33]2000年下半年,該網站日訪問量已增至約300萬人次。在1998年底以來由不同機構組織的多次優(yōu)秀網站評選中,《人民日報》網站均榜上有名。在發(fā)生重大新聞事件時,我國傳媒網站尤其是中央新聞單位的網站,影響已開始較為明顯。例如,在1999年5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襲擊我駐南使館后,”據不完全統(tǒng)計,中央各新聞單位網站,從5月8日至14日,僅7天訪問人次總數(shù)突破3,460萬,收到電子郵件9,000多封,“《人民日報》網站在高峰時”日頁面訪問量達到124? 潁?慊髁課?,250萬次“.[34]
  
  在發(fā)生重大新聞事件時,網絡成為相當一部分公眾獲知新聞信息的第一渠道的趨勢,已開始在我國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出現(xiàn)。上海復旦大學張國良教授等人的一項有關”上海市民與媒介生態(tài)“的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在重大事件發(fā)生時,以網絡作為獲知新聞的第一渠道的市民,更確切地說是”網民“,所占比例在具體個案中已高于報刊和廣播,僅次于電視。例如,這調查發(fā)現(xiàn),在臺灣地區(qū)2000年選舉新領導人事件發(fā)生時,上海”網民“獲知臺灣地區(qū)新當選的領導人是誰的第一渠道,依次分別為電視(36.7%)、網絡(24.%)、報紙(18.4%)、聽別人說(12.2%)、廣播(6.1%)和雜志(2.0%)。調查結果還發(fā)現(xiàn),調查對象表示未來將更多地接觸的媒介,依次為電視(34.5%)、互聯(lián)網(26.4%)、報紙(23.2%)、廣播(10.0%)和雜志(7.7%)。[35]當然,這項研究調查的并不是各家傳媒網站的受眾數(shù),但是,它顯示了在我國最大的城市上海,網上新聞業(yè)已成為不容忽視的新聞渠道,在重大事件發(fā)生時,尤其如此。而且,網絡媒體的影響范圍,呈擴大趨勢。
  
  雖然我國網上新聞業(yè)的影響在逐漸擴大,媒體網站中的佼佼者如《人民日報》網站等的受眾規(guī)模已甚大,但是,我國傳媒網站總體上來說目前尚不能構成我國網上新聞業(yè)中影響最大的部分。不但多數(shù)傳媒網站的受眾數(shù)還頗小,而且新聞媒體網站的點擊率,遠比不上新浪網等著名商業(yè)網站提供的新聞傳播。據有關文章介紹,2000年初公布的中國互聯(lián)網大賽的結果顯示,獲得新聞與媒體類網站第一名的《人民日報》網站的得票數(shù)是1,890張,而新浪網得票數(shù)達63,918張,網易得票57,163張,搜狐得票數(shù)為5,6147張。[36]當然,關于此類大賽的科學性等,社會上尚有爭論,而且,網站的用戶數(shù)統(tǒng)計本身又遠比報刊發(fā)行量、廣電傳媒的視聽率資料的統(tǒng)計,復雜得多。因此,筆者在此并不想夸大這些資料在判斷網站受眾率中的作用。但它們多少可以折射出我國媒體網站要成為我國網上新聞業(yè)中影響最大的部分,尚需付出艱苦的努力。
  
  在美國,許多傳媒網站的用戶規(guī)模很大,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早在1998年12月,根據一家專門對用戶訪問最為頻繁的網站的情況進行調查的研究公司Media Metrix提供的一些資料,在美國,一些最大的傳媒網站當月的受眾數(shù)量已逾百萬,有些甚至超過500萬。這些最大的傳媒網站有:
  
  到2000年7月,美國時代華納在線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網站的當月受眾數(shù)量已逾1,500萬(分別為16,365,000和15,434,000)。CNET Network的當月受眾數(shù)量達1,085萬,ZDNet 網站的當月受眾數(shù)量近1,000萬(9,936,000)。[37]如果以頁面訪問量來計算,《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等美國大報網站的日均頁面訪問量都達到300萬以上。[38]
  
  2000年夏天,美國若干家傳媒網站的頁面訪問量,都達到了創(chuàng)記錄的水平。如,《紐約時報》網站2000年7月份的月頁面訪問量高達1.23億,其中7月25日的頁面訪問量高達570萬,打破了該網站的日頁面訪問量記錄!都~約時報》網站將此歸因于當天同時出現(xiàn)了三大新聞事件:迪克·切尼(Dick Cheney )被提名為小布什的競選搭當,協(xié)和飛機的墜毀,以及中東和談未果。又如,《亞里桑那共和報》網站2000年7月份的頁面訪問量達1,300萬以上,創(chuàng)該網站月訪問量之最。[39]
  
  在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時代華納公司等傳統(tǒng)媒體中的重要機構的網站,在影響力方面堪稱其網上新聞業(yè)中的主流。正因為如此,美國計算機軟件業(yè)巨頭微軟公司在1996年涉足網絡新聞傳播時,采取的是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合作建立MSNBC.com 網站的策略。2000年,MSNBC.com 網站又同《華盛頓郵報》、《新聞周刊》等著名全國性報刊及地方報刊如《西雅圖郵報、》《波士頓先驅報》等在網上聯(lián)手。美國最大的因特網接入服務供貨商美國在線也于2000年同時代華納公司合并,成立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在美國,著名傳統(tǒng)媒體的品牌效應、傳統(tǒng)媒體提供信息內容的經驗與權威性等優(yōu)勢,顯然已構成在網上新聞業(yè)中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也構成吸引相關行業(yè)同傳媒業(yè)在網上聯(lián)手的重要推動因素。
  
  綜上所述,我國傳媒網站的建設,經過約5年的發(fā)展,至2000年已形成媒體聯(lián)手辦網站、規(guī)模擴大,新聞信息和服務既走向內容和形式的豐富多彩又辦出特色,影響逐漸擴大的趨勢,而三者又互有關聯(lián)。新聞媒體網站的影響力,撇開各種外界條件的影響不談,取決于網站自身的發(fā)展水平,其中內容安排可說是核心所在。豐富多彩而又有自身特色的內容,當是成功的新聞媒體網站必具的條件。如果網站只是照搬傳統(tǒng)媒體的傳統(tǒng)的信息服務的內容,那么媒體網站的存在必要性就必然會受到質疑。此外,就網站間的相互關系來說,在爭奪用戶注意力或者說爭奪”眼球“的競爭中,只有具有豐富多彩而又有自身特色的內容的網站,才能吸引和維系住廣大用戶的注意力或”眼球“.為開創(chuàng)豐富多彩而有特色的網站內容,傳媒機構形成合力共建網站是有效途徑。媒體聯(lián)手共享信息資源,有助于豐富網站的內容,從而增添網站的吸引力,建立起有廣泛影響的傳媒網站。在這幾個方面,美國傳媒網站均有一些值得我們借鑒的做法和經驗,我們應細加研究。
  
 。ㄗ髡邌挝唬荷虾M鈬Z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上海200083)
  
  [1]王澄:《試論我國報紙網絡版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碩士論文)1998年,第6頁。
  
  [2]閔大洪:《中國網絡媒體的發(fā)展》 ,2000/9/2.
  
  [3]王澄:《試論我國報紙網絡版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碩士論文)1998年,第5頁。
  
  [4]《浙江在線》 ,1999/7/24.
  
  [5]轉引自閔大洪:《中國網絡媒體的發(fā)展》  ,2002/1/2.
  
  [6]《中華新聞報》,2000/9/13.
  
  [7 lsee點com  ;,2001/9/16.
  
  [8]轉引自:NUA Internet Surveys,Dec.15,1998 .
  
  [9]趙啟正:《中國網絡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缎侣剳(zhàn)線》,2000年第二期。
  
  [10]胡正榮:《產業(yè)整合與跨世紀變革——美國廣播電視業(yè)的發(fā)展方向》!秶H新聞界》,2000年第四期,第33—39頁。
  
  [11]editorandpublisher點com ,2000/6/27.
  
  [12] editorandpublisher點com ,2000/6/27;
  
  [13] editorandpublisher點com ,2001/8/22.
  
  [14] editorandpublisher點com ;,2001/8/22.
  
  [15]王澄:《試論我國報紙網絡版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碩士論文)1998年,第5頁。
  
  [16]出處同上,第6-7頁。
  
  [17]《中華新聞報》,2000年5月16日
  
  [18]閔大洪:《中國網絡媒體的發(fā)展》 ,2001/9/2.
  
  [19]《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07月24日。
  
  [20]許潁、徐福建、劉毅、閔椿基:《從人民日報網絡版改版看網上新聞媒體的發(fā)展策略》 ,2000/9/2.
  
  [21]《中華新聞報》,2000年5月16日。
  
  [22]閔大洪:《中國網絡媒體的發(fā)展》 ,2000/9/2.
  
  [23]《解放日報》,2000年9月10日。
  
  [24]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學碩士生陳怡同蘇蓉娟訪談時蘇蓉娟答陳怡問,2000年8月。
  
  [25]出處同上。
  
  [26]丁一:《美國報界在因特網上的經營方式及其發(fā)展趨勢》!缎侣勁c傳播研究》,1997年第三期,第44-54頁。
  
  [27] mediainfo點com  ;,1999/8/8.
  
  [28] mediainfo點com  ,1999/8/25……
  
  [29] mediainfo點com  ,1999/8/8.
  
  [30] mediainfo點com  ;,1999/8/8.
  
  [31]有關”網上電視“的信息,均獲 ;,1999/8/23.筆者獲自網上的關于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Sunline 網站和”網上電視“網站的信息,在筆者發(fā)表于《新聞記者》1999年第十期的文章《辦
  
  出特色:傳媒網站生存之道》中也曾使用。
  
  [32]《中華新聞報》,2000年8月21日。
  
  [33]《新聞戰(zhàn)線》,1999年第二期。
  
  [34]趙啟正:《中國網絡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缎侣剳(zhàn)線》,2000年第二期。
  
  [35]張國良、廖圣清:《上海市民接觸大眾媒介的格局發(fā)生重大變化――”上海市民與媒介生態(tài)“抽樣調查報告(之一)》!缎侣動浾摺,2000年第七期,第19—21頁。
  
  [36]胡玨:新聞媒體網站的《四化》 ,2000/8/23.
  
  [37 mediametrix點com  ;,2000/9/1.
  
  [38]趙啟正:《中國網絡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缎侣剳(zhàn)線》,2000年第二期。
  
  [39] editorandpublisher點com  ;,2000/9/5.
  
  [參考文獻]
  
  趙啟正,中國網絡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新聞戰(zhàn)線,2000年第二期。
  
  胡正榮,產業(yè)整合與跨世紀變革——美國廣播電視業(yè)的發(fā)展方式,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四期。
  
  丁一,美國報界在因特網上的經營方式及其發(fā)展趨勢,新聞與傳播研究,1997年第三期。
  
  張國良、廖圣清,上海市民接觸大眾媒介的格局發(fā)生重大變化——”上海市民與媒介生態(tài)“抽樣調查報告(之一),新聞記者,2000年第七期。
  
  A Few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Websites :A Brief Comparison BetweenChinese and American Media Websites ZHANG Yong-hua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nghai ,China,200083)
  
  Abstract:In res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mediawebsites have become a new scene in the changing media landscape.This paper studiesthrough observing media websites,interviewing some journalists and reviewing relatedliterature,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media websites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and compares it with that in the Unites States.It observes that through about fiveyears of growth ,up till 2000,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websites in China haddisplayed the trends towards a number of media institutions jointly establishingand operating a website ,towar ds the enlargement of scale ,towards providinga ;diversified and distinctive content ,and towards an increase in social influence.Furthermore ,it points out that in the aspects of a number of media institutionsjoining hands to sha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when practicing online journalism,of their efforts in enriching website content and improving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so as to increase the attraction of media websites,and of establishing media websiteswith wide-spread influence,we can draw on the experience of US media practicewith operating websites.
  
  Key words :Internet ;Media Websites ;Online Journalism

【中美傳媒網站比較】相關文章:

傳媒網站的若干發(fā)展趨勢:中美傳媒網站比較08-05

中美證券承銷制度比較分析08-05

中美林業(yè)發(fā)展比較研究08-08

中美西部開發(fā)之比較08-07

中美語文教材比較分析08-17

中美出版市場運作比較分析08-05

中美可再能源政策比較與分析K08-06

中美可再能源政策比較與分析K08-06

中美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比較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