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教案15篇【優(yōu)秀】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物理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物理教案1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和回憶再現初步認識機械運動的現象.
2、知道機械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變化。
3、知道參照物.
4、會選擇參照物描述機械運動,會根據對運動的描述指明參照物.
5、知道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回憶再現的方法認識什么是機械運動.
2、通過親身體驗的方法認識選擇不同的參照物描述運動的結果會不相同.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研究問題的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觀察、想象、討論等雙邊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學知識.
2、通過對“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這一觀點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方法論,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
一、機械運動
探究:什么是機械運動呢?
1.春天,風箏在空中迎風擺動;2,夏天,蚊蟲在燈下飛舞;3.秋天,落葉紛紛飄落;
4.冬天,雪花漫天飄灑;5.昨天,“神舟五號”飛船騰空而起;
6.今天,你上學的路上,路旁的樹木不斷被甩在身后
7.此時,鐘表的秒針在不停地“走動”;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我們每一個人時刻都在運動(如心臟在跳動,血液在流動),仔細體會與比較上面列舉的物體運動的例子,我們得到的結論是:物體相對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想想議議
宇宙及自然界中關于機械運動的例子還有許多;同學們通過思考、討論可以多找一些例子,提出來發(fā)表讓大家共享:①流星劃過夜空②小鳥在空中飛行③河水在不停地流動④稻穗在隨風起伏⑤房屋、樹木隨地球一起運動。這些都是機械運動嗎?
二、參照物
1.探究
提出問題:如何恰當地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猜想和假說:(1)要選擇一個物體做標準,對照要研究的物體和選擇的標準物體相對位置是否變化后再做出判斷.
(2)很簡單,用眼睛看看動不動就行了。
進行實驗:(1)兩名同學乘坐公交車,一名同學盯著另一輛車上的某乘客,另一名同學盯著站牌,此時另一輛車開動,兩同學乘坐的汽車未開動,請兩同學說出自己乘坐的汽車的運動狀態(tài).
(2)乘坐觀光電梯時,眼睛看地板和看外面的景物對自己運動狀態(tài)的描述分別是怎樣的?
2.參照物該怎樣選擇?
想想議議
每個同學都來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看看各是以什么物體作為參照物的如:夜間趁著月光走路時,要描述影子的運動情況,若以地面為參照物,影子在動;若以人為參照物,影子是靜止的。
三、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著,絕對靜止的物體是沒有的我們平常所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的,都是相對于某個物體而言的`如果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我們就說第一個物體是運動的;若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沒有發(fā)生位置的變化,我們就說第一個物體是靜止的對于同一物體,若選擇不同的物體作參照標準來研究它的運動情況,得到的結論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事先選擇參照物,就無法判定物體是否在運動.例如,司機開著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以車為參照物,司機是靜止的,以路面為參照物,司機是運動的;李明和王紅晚餐后并肩散步,以路旁的樹木為參照物,他們兩位都是運動的,若以李明為參照物,王紅是靜止的;樹木、房子相對于大地是靜止的,若以行駛的車為參照物,它們都是運動的
四、相對靜止
兩個運動物體運動的快慢相同,運動的方向相同,這兩個物體就是相對靜止.例如,卡車和聯合收割機,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前進,以其中一個為參照物,另一個是靜止的,屬于相對靜止.
天氣預報與物理學中的機械運動有密切聯系.經驗豐富的氣象預報員會根據衛(wèi)星云圖結合其運動速度準確判斷冷空氣在什么時候到達什么地區(qū)造成大風降溫或冷暖空氣,什么時候在什么地區(qū)上空交匯形成雨雪天氣等等,提醒人們做好預防準備工作.
八年級物理教案2
教學目標: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
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
3、知道蒸發(fā)可以致冷。
過程和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特點。
重、難點:1、蒸發(fā)、沸騰的相同點與不同點。2、分析一些常見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現象。
教學器材:燒杯、水、溫度計、酒精燈、鐵架臺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物質從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_____, 熱。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的過程叫_____。 熱。
2、晶體熔化和凝固時的規(guī)律是什么?
3、晶體溫度在熔點和凝固點所處的狀態(tài)是什么?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曬在太陽下的衣服一會兒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學生猜想)
進行新課:
1、探究:水的沸騰
。 ) ……提出問題
。 ) ……設計試驗
如何進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項、 儀器安裝、酒精燈的使用等
。 ) ……進行試驗
數據記錄:
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溫度/℃
蠟的溫度/℃
利用數據作出圖像,學生探究、尋找規(guī)律,教師總結如下:
2、沸騰:
。1)、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液體要達到一定的溫度才沸騰,沸騰時溫度不變,液體沸騰的溫度叫沸點。
。3)、不同液體的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增大而升高)
3、蒸發(fā):
(1)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的汽化現象。
(2)蒸發(fā)只發(fā)生在液體的表面。
(3)、蒸發(fā)有吸熱致冷作用
4、沸騰與蒸發(fā)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汽化的兩種方式)
5、液化(放熱):舉例說明:降低溫度可以使氣體液化(生活中水蒸氣遇冷會液化)
壓縮體積也可以使氣體液化(生活中的實例)
。1)、降低溫度與壓縮體積是氣體液化的兩種方法。
(2)、液化要放熱(水蒸氣燙傷更嚴重)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1、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2、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液化、汽化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可以舉較多的例子進行分析
可以討論:吸熱、放熱是必要條件
八年級物理教案3
第一章測量的初步知識第一節(jié)長度的測量誤差
執(zhí)教
教學
目標
1.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能正確地記錄測量結果。
2.知道讀數時要估讀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數字。
3.知道測量有誤差,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以減小誤差。知道誤差和錯誤有區(qū)別。
重點
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
難點
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
教具
演示
示教刻度尺、方體木塊、學生自備透明三角尺。
學生
主要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觀察課本圖1-1和圖1-2,比較兩條線段和兩個圓面積的大小,再讓學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視覺總是可靠嗎?繼而舉例說明,對于時間長短、溫度高低等,靠我們的感覺去直接判斷,并不總是可靠。不僅很難精確,有時甚至會出錯誤。
在觀察和實驗中,經常需要對各種物理量做出準確的判斷,得到準確的數據,就必須用測量儀器來測量。例如,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用秤來測量物體的質量,用鐘表來測量時間的長短,用溫度計來測量溫度的高低。
二教學過程設計
1.測量
長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產、生活中,在物理實驗中經常要測量長度。 (舉例)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儀器有許多種,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同時學會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們學會使用其他測量儀器和了解測量的初步知識。
2.長度的單位
測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須規(guī)定它的單位。學生已經知道"米"是長度單位。應告訴學生,米是國際統一的長度基本單位,其他的長度單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號是m 。其他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們的代表符號分別是km,dm,cm,mm, μ m 。 (通?潭瘸叩膯挝粯俗⑹怯梅柋硎荆瑸槭箤W生能順利觀察刻度尺,應介紹單位的代表符號。 )
通過列舉事例使學生對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單位長度能心中有數,有個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鉛筆筆芯直徑大約1毫米,小姆指寬約有1厘米,手掌的寬大約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長大約1米左右。
3.正確使用刻度尺
、倏潭瘸叩目潭龋鹤寣W生觀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課本上的問題。關于量程和取小刻度值,應給學生以簡單的解釋。零刻度有磨損的刻度尺,可用沒磨損的其他刻度做為測量的起點,這時末端讀數與起點刻度之差,才是被測物體的長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學生對刻度尺比較熟悉,自認為都會使用,實際上在使用中經常出錯。因此要引導學生發(fā)現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現的錯誤,自覺地糾正,養(yǎng)成按規(guī)則要求操作的習慣。
讓學生用透明三角板測量一紙條的寬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學生把三角板反著用(即有刻度的一面朝上)。學生在測量時,故意讓學生身體向左偏、向右偏,讓學生回答兩次讀數是否一樣?(不一樣,且尺子越厚,兩次讀數差別越大) 。這兩個讀數哪一個對?(都不對) 。怎樣讀才能得到正確的數值?引導學生總結出讀數的視線規(guī)則: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可參照課本圖1-7) 。在將零刻度對準被測物體的一
認識所舉例子長度
觀察刻度尺
練習讀數
教學過程設計
端時,也要按這一規(guī)則去做。
讓學生把三角尺翻過來,重復上面的測量,這時身體偏左、偏右的兩次讀數基本一致。由此得到,測量時刻度尺的正確放置方法是:讓刻度尺刻度緊貼被測物體的始、末兩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鋼尺、木尺)應怎樣放置?利用課本圖1-6 總結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規(guī)則:刻度尺應"立"著放正,不能歪斜。 (應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測物體表面,學生還不理解這些立體幾何術語,改用"立"著的說法?赏ㄟ^示范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 )
要求學生按上述放置和視線規(guī)則,正確放置刻度尺,并將零刻度對準紙條的一個邊,看紙條的另一條邊靠近那一條刻度線,讀取這一刻度的數值,就是紙條的寬。如果要求測量更精確些,則應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這就是刻度尺使用時的估讀規(guī)則。
4.正確記錄測結果
列舉幾個無單位數字,說用這組數是無用的。測量結果的記錄應由數字和單位組成。對于任何物理量的`測量結果,只有標明單位數據才有意義。
5.誤差
測量時,要用眼睛估讀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數字,是估讀就不可能非常準確,測量的數值和真實值之間必然存在著差異,這個差異就叫誤差。
誤差跟錯誤不同。測量中,由于視線的偏斜而導致測量的錯誤,這是由于沒有按規(guī)則去做而造成的。錯誤是應該而且可能避免的。
測量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讀的誤差外,還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誤差。如儀器本身不準確,環(huán)境溫度、濕度變化的影響等,這都是造成誤差的原因。誤差不可能消除,只能盡量的減小。減小誤差的措施比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簡單而有效。
測量中有時估計偏大,有時會偏小,這樣多次測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實值。
小結:(從板書中小結)
歸納
三.思考與作業(yè)
四板書
第一章第一節(jié)長度的測量誤差
一.認識測量
二.長度單位
1國際單位:(主單位):米(m)
2常用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 m);納米(nm)
3單位換算: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納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三.長度的測量
1測量工具:刻度尺(實驗室常用)
2刻度尺正確使用
①使用前認清零刻線、量程、分度值
、谑褂脮r,尺要沿所測直線,并使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
③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四.誤差
1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2產生原因:人為因素和測量工具本身。
3減少誤差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常用)和用較精密儀器。
五簡要說明
八年級物理教案4
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
2、過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重、難點:1、試驗的過程。2、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教學器材:透鏡、光屏、蠟燭、刻度尺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凸透鏡、凹透鏡對光各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焦點?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點?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
照相機:可以成縮小、倒立的實像
凸透鏡 投影儀: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思考:是什么原因影響了凸透鏡所成的像?
1、演示試驗:
物距: 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用U表示。
像距: 像到透鏡的距離,用V表示。
焦距: 用f表示
2倍焦距:用2f表示
注意事項:A、蠟燭、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B、 調節(jié)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結果:距離不同成的像不同
像與距離有什么關系?
2、學生試驗:試驗過程如課本示
A、要找出放大、縮小的區(qū)域 B、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區(qū)域 C:要找出不成像的區(qū)域。
試驗結果填入課本表格,并進行總結
3、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對照電腦模擬)
物距 像距 倒、正 大、小 虛、實
u>2f
u=2f
f
u 4、凸透鏡成像的原理:(作圖法) 實像:真實光線匯聚而成的像,可以出現在光屏上。 虛像:討論其特點 討論: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 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完成課本練習。 寫出凸透鏡成像時各種的規(guī)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樂音的三要素、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fā)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fā)聲體的振幅和距發(fā)聲體的遠近有關,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的樂音的音色不同、 3、常識性了解頻率的概念及其單位 4、常識性了解能引起人的聽覺的聲音的頻率范圍 能力目標: 1、過觀察教師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過學生參與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門實用學科,同時還是一門具有藝術性、很美的一門學科、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從我們周圍的兩類聲音:一類是使人感到愉快的聲音——樂音;一類是使人感到煩躁的聲音——噪聲、教材以實驗為基礎,通過生活中有關實例的分析和概括,引入了樂音的三個基本要素——響度、音調和音色、 由于音調跟頻率的關系,多數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教材安排了用硬紙片劃木梳和撥動橡皮筋的實驗,教材在出現頻率的概念和單位這一較深知識點的同時,又舉出一個有趣的人、狗、貓聽覺范圍對照的實例,以有利于學生對頻率的理解,同時又會引起學生的興趣、響度跟振幅的關系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給出其關系后,教材利用插圖介紹了一些減少聲音分散,增大響度的方法,使知識與實際聯系起來、由于音色是三要素中較為復雜的概念,教材只是簡單指出了聲音有這個特征,而未進一步探討、 教法建議 1)引入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新課引入沒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據教材、學校實驗設備、學生實際等條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的引入,注意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求知欲望,跟該堂課要學習的內容緊密的聯系起來、 2)注重實驗,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教學大綱對本節(jié)知識點的要求較低,而這節(jié)教材的知識點雖少,但感性東西較多,單純靠講是不行的,必須加進大量實驗,通過實驗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活躍課堂,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如可增加讓直尺振動發(fā)聲,演示振動快慢與音調的關系;在紙盆上放乒乓球,演示響度跟振幅的關系等、 3)注意引導學生區(qū)別科學用語和日常用語的不同、 4)本節(jié)課物理名詞較多,對于剛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學生來說要完全理解是困難的,不要給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課內教學也不要在這些名詞上多費唇舌,否則將適得其反,要把握住本課的教學目的這些名詞在實際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課的學習中,還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和難點 1、知道樂音的三要素、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fā)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fā)聲體的振幅和距發(fā)聲體的遠近有關;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的樂音的音色不同、 教法:學生參與實驗 教具: 錄音機、磁帶、旋轉齒輪裝置、木梳、硬紙片、硬塑料片、粗細不同的橡皮筋、由演奏同學準備樂器、 教學過程: 。ㄒ唬┬抡n引入 [播放錄音]教師提前錄好一段賞心悅目的輕音樂和一段在繁忙路口來來往往的各種車輛的.聲音,上課時用錄音機放出來,讓學生感受并做出判斷: 使人感到愉快的聲音→樂音 使人感到煩躁的聲音→噪音 方法1:[播放錄音]用錄音機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帶、 請同學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聲和女聲的不同?演奏樂器有哪些?引入樂音的三要素、 方法2:請班上會樂器演奏的同學表演、(應有兩種以上的樂器),引入樂音的三要素、 。ǘ┬抡n教學 一、音調 方法1:學生分組實驗探索總結 [實驗1]用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分析:誰是發(fā)聲體?撥動快慢對發(fā)聲體有何影響?聲音聽起來有什么不同? [實驗1]撥動張緊的細橡皮筋,再撥動張緊的粗橡皮筋、 分析: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振動快慢不同,音調不同、 結論:音調跟發(fā)聲體振動快慢(頻率)有關系、 方法2:學生參與演示實驗得出結論 [演示]先介紹發(fā)聲齒輪,請同學上前觀察同一軸上的幾個發(fā)聲齒輪的齒數、并告訴全體同學每個齒輪的齒數不同、轉動齒輪,請同學注意聽用硬塑料片接觸不同齒數的齒輪時,聲音的高低有何不同? 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動發(fā)聲;齒數多,振動快;齒數少,振動慢、 結論:音調由發(fā)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簡介人和動物的聽覺范圍,提高學生的興趣、 二、響度: 1、響度的概念: 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叫響度 人耳感覺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位置感覺聲音大小不同、 方法1:教師提問: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主要與那些因素有關?你能否自己設計實驗進行說明? 。ǔ處熖峁┑膶嶒瀮x器:鼓、鼓錘和镲之外,其它儀器一律不限,現場沒有的可用語言描述) 控制時間在5分鐘左右,讓學生充分發(fā)言、 歸納總結出結論: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大小和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 方法2:由演示實驗和學生可操作實驗得出結論、 [演示]在紙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紙屑),調節(jié)音量觀察球(或碎紙屑)的跳動幅度、 [實驗感受]:手摸喉部大聲說話和小聲說話時的不同、 總結結論、 2、響度和音調的區(qū)別 同學們在論述實驗結果與分析結果時,都使用了"聲音的高低"一詞,而沒有使用"聲音的大小",可見,同學們是知道聲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區(qū)別的 參考書37頁科學用語和日常用語的不同、 三、音色: 小活動:請出幾位同學分別說一句話,其它同學閉上眼睛猜出發(fā)言的先后順序、 由學生講述猜測的理由,教師給出音色的概念、 。ㄈ┛偨Y、擴展 由于大綱對本節(jié)知識點的要求不高,所以,對于一般的學生,教師只要使學生從實驗角度理解并記憶大綱所要求內容即可;而對于程度較高的學生,教師完全可以不局限于書本內容,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程度自由拓展、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1)某種樂器改變音調的方法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擴展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 2)了解某種樂器的制作過程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通過了解樂器的制作過程,加深對樂音三要素的理解,把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嘗試制作樂器;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嘗試制作樂器要有完整的過程記錄(不一定成功)、 3、和其他成員交流、 第二課時 。ǘ、實像與虛像 通過剛才做實驗,我們知道凸透鏡成像有的可以呈現在光屏上,有的不能呈現在光屏上。這些成像有什么區(qū)別呢?什么叫實像?什么叫虛像? 我們把光屏上得到的像叫做實像,得不到的像叫做虛像。光屏上能承接的像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而虛像不能用光屏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它不是實際光線會聚點,而是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 回過頭來我們看看凸透鏡什么時候成實像,什么時候成虛像?回憶實驗,觀察的記錄表格,可以得出:當物距小于焦距時,即,凸透鏡成正立的虛像,虛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用光屏接到;當物距大于焦距時,即,凸透鏡成倒立的實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板書:二、虛像和實像 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像叫做實像。 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成的像叫虛像。 (三)、想想議議 我們知道什么是實像、什么是虛像之后,請你們進一步猜測并根據上面探究所得的資料進行分析,什么情況下凸透鏡成實像、什么情況下成虛像。 1.物體在1倍焦距以外時,成倒立的實像。 2.物體在1倍焦距內時,成正立的虛像。 照相機和投影儀能在光屏上成實像,放大鏡成的像在光屏上得不到,但眼睛能看到成虛像。像與物在凸透鏡同側成虛像,像與物在凸透鏡兩側成實像。我們的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都是根據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成像的,能說出它們的原理嗎? 照相機的原理是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的原理是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放大鏡的原理是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我們知道了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原理。想進一步了解它們嗎?我們從上節(jié)課知道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膠卷相當于光屏,機殼相當于暗室。我們今天又知道,被拍照的景物到鏡頭的距離遠遠大于焦距才能在膠卷上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那么照相機中的調焦環(huán)、光圈、快門,它們有什么用處? 照相機中調焦環(huán)是調節(jié)鏡頭到膠片的距離,拍攝近的景物時,鏡頭往前伸,離膠片遠一些,拍攝遠的景物時,鏡頭往后縮,離膠片近一些,調焦環(huán)上刻著數字,表示拍攝的景物到鏡頭的距離。光圈是用來控制進入鏡頭的光的多少,光圈可以開大或縮小,光圈環(huán)上刻有光圈數。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知道自界的物質以三種狀態(tài)存在,以及他們的不同特征。 2、學會使用酒精燈。 3、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學會溫度計的測量。 重點難點: 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教學過程: 一、揭示教學目標,導入新課 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顧自學情況。 1、自然界的物質的三種狀態(tài)為: 2、物質處于固態(tài)時,有一定的 和 ;處于液態(tài)時,有一定的沒有一定的 ;處于氣態(tài)時,沒有固定的 和 。 3、酒精燈使用: 。1)酒精燈的 溫度最高,應該用 加熱; (2)絕對 禁止用一個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個酒精燈,應該用 去點燃; 。3)熄滅酒精燈時,必須用 蓋滅,不能 ; (4)萬一灑出的酒精 在桌面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應立刻用 撲蓋。 4、物質的狀態(tài)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變的,那么物質處于那種狀態(tài)與 有關。 5、 常用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測溫液體 的 的性質 制成的。 6、溫度計上的標度常采用 溫標,該溫標是由 國物理學家 首先規(guī)定,標度的單位是 ,符號是 。 7、0度的規(guī)定: 。 8、100度的規(guī)定: 。 三、探究新知: 1、云、雨、霧、露、霜、雪都是水的化身,其中只含固態(tài)成分的有 ,只含液態(tài)成分的有 ,含固態(tài)、液態(tài)等多種成分的是 。 2、一塊冰的`溫度有—15℃升高到—5℃,其溫度升高了 ,另一塊冰原來的溫度為—2℃,降低了10℃后,冰的溫度變?yōu)?。 3、物體的冷熱程度用 表示,測量物體冷熱程度的儀器是 ,它是根據 的性質制成的。 4、常用液體溫度計的種類有: 、 、 。 5、—20℃的正確讀法是( ) A、零下20度 B、零下攝氏20度 C、負20攝氏度 D、零下20攝氏度 6、0℃的冰河0℃的水,兩者溫度相比較( ) A、0℃的水的溫度低一些 B、相同 C、0℃的冰的溫度低一些 D、兩者狀態(tài)不同,無法比較 7、兩支內徑粗細不同,但下端玻璃泡內水銀量相等的溫度計同時插入同一杯熱水中,水銀柱上升的高度和溫度的示數分別是( ) A、上升的示數一樣,示數相等 B、內徑細的升高的多,示數也大 C、內徑粗的升得低,但兩支溫度計的示數相等 D、內徑粗的升高的高,示數也大 8、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設計的一個氣體溫度計的示意圖 。 瓶中裝的是氣體,瓶塞不漏氣,彎管中間有一段液柱。 (1)這個溫度計是根據氣體的 熱脹冷縮 來測量溫度的; 。2)將此裝置放在室內,溫度升高時液柱向 移動;(填左或右) 。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處的刻度應標 0C; (4)該溫度計測量溫度時會不會受到大氣壓的影響?答 。(填會或不會) 課程標準: 1、通過實驗探究,學會使用簡單機械改變力的大小和方向 2、認識杠桿和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 3、能從常見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 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認識杠桿。認識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2、 能從常見的工具中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3、 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及其杠桿的應用。 ●過程能力目標: 1、經歷繪制杠桿示意圖的過程,體會科學抽象的方法; 2、觀察和操作杠桿,體會杠桿的作用,學生形成的觀察力、抽象概括力。 3、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掌握初步的科學探究方法。 ●情感態(tài)度目標: 1、關心生活、生產、自然現象中杠桿的使用,體驗科學源自生活,提高對生活的關注和對科學的學習興趣; 2、樂于在周圍生活中發(fā)現和分析各種杠桿,具有利用杠桿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識。 學習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學生對杠桿這種簡單機械的.感性認識比較豐富,特別是對使用杠桿能省力有比較豐富的體驗(但認識上有誤區(qū))。因此,將本節(jié)從認識杠桿這一熟悉的簡單機械著手,來改觀學生的感性體驗,到杠桿平衡條件的探索學習,來深刻認識杠桿知識內涵,再到杠桿應用的理解,將知識內化,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熟悉到陌生的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 能初步描述實驗數據或有關信息,并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簡單比較。 教學目標:1、理解溫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環(huán)境中常見的溫度。 3、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重、難點:1、設計測溫度的儀器(溫度計) 2、正確使用溫度計 教學器材:燒杯、冷熱水、溫度計、體溫計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欣賞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問題:你知道物質有幾種狀態(tài)嗎?這些狀態(tài)如何轉化?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學生猜想) 教師:剛才有同學說“溫度”(熱),下面我們就來學習 有關溫度的知識 → 溫度計 二、 進行新課: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1)、試驗:課本70頁試驗:圖4.4-1示 結論:人們憑感覺判斷物體的溫度往往不可靠, 必須采取其他較好的辦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較好的判斷出這哪杯水的溫度比較高? 學生結論〔 …… 〕 2、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儀器 實物觀察……各種溫度計 結構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規(guī)律制成的。 分類: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實物、錄像觀察) 3、攝氏溫度:字母C代表攝氏溫度 ℃是攝氏溫度的單位,讀做攝氏度; 它是這樣規(guī)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guī)定為零攝氏度, 把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guī)定為100攝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負數表示 例:37℃讀作37攝氏度 -45℃讀做零下45攝氏度 4、體溫計: ○1 結構、量程、分度值 ○2使用 5、實驗用溫度計的使用: 探究:怎樣使用?要注意些什么問題? 總結:(1)使用前 觀察量程……所測溫度不能超過或低于量程 認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數值 。2)使用時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 待溫度計的示數穩(wěn)定后再讀數 、 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繼續(xù)留在被 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ㄗ寣W生讀數,把結果寫出來)……單位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 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 溫度計的使用方面,按課本要求讓學生進行探究,但一定要把步驟總結并進行板書。 可以對幾種溫度計進行對比 【教學目的】: 1、通過練習,學會使用天平及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的方法; 2、通過活動學會測量微小物體的質量。領會誤差的含義; 3、學會根據實驗原理設計測量步驟。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測微小物體和液體質量 【教學方法】:科學探究、討論法、分組實驗 實驗準備:托盤天平及砝碼、回形針、水、燒杯(兩個)。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策略 【新課學習】:一、測一枚回形針的質量 活動1:把托盤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觀察天平的測量值和標尺分度值。 天平的測量值(砝碼盒內所有砝碼質量值之和): 橫梁標尺刻度(等于砝碼盒內最小砝碼質量) 標尺分度值(最小刻度) 思考:哪次測量更準確?為什么? 從這個實驗中得到什么啟發(fā)? 方法介紹:測量單個小物體的質量時,由于被測物體的質量比較小,一般的托盤天平精度不夠,難以測出,因此采取測多算少,以提高測量結果的準確程度。 同時采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進一步較小誤差。 二、測量水的質量 設計方案:如何測量水的'質量? 教材P6把三個步驟排列一下,填入表格。 思考:把⑴和⑵交換,這個方案如何?分組活動:⑴調節(jié)天平; 、茰y一枚大頭針質量; 發(fā)現:無法測量,比分度值小 ⑶設計方案; 、葴y100枚大頭針質量; 、稍贉y200枚大頭針質量; 、视嬎阋幻洞箢^針質量。 同樣的誤差,分得越多,誤差越小。 測多算少(累計法) 活動2:分組活動測水的質量 、艤y燒杯質量m杯; 、茰y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總; 、怯嬎銦兴馁|量m水=m總-m杯 學習目標:1、知道聲音的三個特性 2、知道什么是頻率?頻率的應用。 3、利用實驗去探索影響聲音特性的原因。 重、難點:(重)1、人耳怎樣聽到聲音的? 。y)2、設計探究的實驗,清楚雙耳效應。 關 鍵: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總結結論。 教學時數:2課時 教材分析:1、本節(jié)是了解性常識,而且比較簡單,學生基本上一看就 懂,所以課堂教學基本上讓學生主動去完成,教師加以必 要的糾正即可。其他時間可以討論上節(jié)課的練習。 教學過程: 前提測評: 1、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 , 不能傳聲。 3、聲音在 、 體中比 體中傳播的快。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 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為什么我們可以區(qū)分不同物體發(fā)出的聲音? 1、音調:聲音的高低 試驗:研究音調與振動快慢的關系 課本如圖示 結果:振動越快,音調越高,振動越慢,音調越低。 結論:(1)、頻率:物體一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越高, 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2)、人的.聽覺范圍:20Hz~20000Hz 學生閱讀課本圖示 2、響度:聲音的強弱 試驗:研究響度與振動幅度的關系 課本如圖示 結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結論:(1)、響度與振幅有關 。2)、響度與發(fā)聲體距聽者的距離有關 。3)、用dB表示聲音的強度,學生閱讀材料: 了解一些環(huán)境的響度。 3、音色:聲音的一個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三、小結: 小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目標,強調重、難點 四、完成物理時習在線本章內容 五、教后記 本節(jié)內容比較多,應緊扣要求,在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 應讓學生在課后去分析較多的聲現象,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題?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功率。能說出功率的物理意義,并能寫出功率的定義式及其單位。 2.能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功率的含義。 3.能應用功率的定義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設計測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ǘ┻^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人體的輸出功率的過程,進一步熟悉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 2.通過資料認識常見運動物體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實際應用的重要價值。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測量活動的組織安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 2.進一步形成樂于探究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習慣,增強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jié)在學習機械功之后,從做功快慢的角度認識功這個物理量。功率在實際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后續(xù)學習電功率等知識的基礎。 教科書通過對生活、生產實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義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學生明確功率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測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對功率概念的認識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功率與功的關系和物體運動速度與距離的關系相似,學生在學習速度概念的基礎上容易進行知識的正遷移,所以,可以結合實例采用類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認識與記憶,也可以滲透科學方法教育。 教學重點: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計算。 教學難點:對功率意義的理解。 三、教學策略 與速度、密度和壓強的定義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義的物理量。教學中通過人上樓的實例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時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問題,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鋪墊。類比速度是表征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決于相同時間內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與做功所用時間的比來完成,它的大小為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磅秤、秒表、刻度尺等。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5分鐘) 問題:小明的教室在五樓,通常上樓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樓只用了40s,請問:(1)小明在兩種情況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2)你認為這兩種上樓做功方法,從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 人們在生產、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機械來做功,這與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請舉例說明。 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進一個新的物理量──功率。 學生思考并回答。 學生所舉事例可能有: 人上高樓(如16層樓)時,乘電梯比走路要快得多;拖拉機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挖土機與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務,人花的時間要長得多;從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機比人工要快得多。 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新課,增強了生活與物理的聯系。 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新課教學(30分鐘) 一、功率概念的引入 回憶以前我們是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啟發(fā)同學們思考如何比較做功的快慢。 用速度可以表示物體運動快慢來類比,講述功率的定義: 功與做功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功率,功率在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做的功。 公式:功率=功/時間 如果用W表示功,t表示時間,P表示功率,則可以把上式寫成P=W/t(板書) 思考:類比速度的單位,功率的單位應該是什么? J/s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瓦特,簡稱瓦,用字母w表示,是為了紀念英國的物理學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1J/s 在工程技術中,功率常用的單位還有:千瓦(kW)、兆瓦(MW),它們與瓦之間的換算關系是什么? 換算關系:1kW=103W 1MW=106W 練習:結合速度的定義、計算和單位,完成下列表格 物理意義 表示物體運動快慢 定義 單位時間內運動的`路程 計算公式 單位 m/s km/h 介紹一些常見物體的功率,記住人平時騎自行車的功率約為60~80W。 例題:下列關于功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體做功時間越短,功率越大 C.物體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物體做功時間越長,功率越大 速度單位是距離單位與時間單位復合而成的,是m/s。功率的單位應該是功的單位與時間單位復合而成的,應該是J/s。 學生積極思考,完成表格。 通過分析讓學生明白,功和功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功率是單位時間內做的功,物體做的功多,但做功用的時間較長,功率不一定大,A錯。物體做功時間短,但做的功太小,功率也不一定大,B錯。物體做功越快,其含義是做相等的功用的時間短,或相等時間內做的功多,所以功率越大,C正確。物體做功時間長,而做的功如果太少,功率反而越小。 運用類比,從科學方法角度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使學生對類比法和比值定義法有更深刻的認識,為今后研究類似問題提供方法上的幫助。 讓學生區(qū)別做功快慢與做功多少,明白功和功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二、功率的測量 上課鈴響了,你和你的同伴都從一樓爬到了四樓,你們倆的功率誰的大?如何測量你們爬樓的功率? 思考:(1)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才能測出人的功率?(在學校里,人爬樓的高度通?梢岳靡浑A臺階的高度×臺階數進行測量)。 。2)所需要的測量工具是什么? 。3)計算功率的表達式是怎樣的? 。4)設計出記錄表格 實驗次數 重力G/N 臺階數n 一級臺階高度h/m 時間t/s 功率P/W 與同學合作,測量在不同情況下人的功率。 想一想:還有哪些簡便的方法可以測出人的功率?(如跳繩、俯臥撐等)。 指導學生推導計算功率的另一公式: 由 和 可得 指出 對解決車、船的速度、功率、牽引力的問題較為方便。 計算時注意“F”的單位是N,“v”的單位是m/s,此時“P”的單位才是W。 公式 說明,當發(fā)動機的功率一定時,牽引力與運動速度成反比。當需要較大的牽引力時,要減小其行進的速度。汽車爬坡時,司機采取的換擋減速的辦法,以獲得較大的牽引力。 例題:一輛小轎車以10m/s的速度勻速通過一隧道,若該小轎車發(fā)動機的牽引力為6000N,求:(1)小轎車發(fā)動機的功率為多少? (2)5秒內發(fā)動機所做的功為多少? 練習:一輛功率為45kW的汽車,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30km,求汽車受到的阻力 學生思考、討論,明確需要測量人的重力或質量G、一級臺階的高度h、跳過的臺階數n、所用的時間t。需要的測量工具是磅秤、秒表、刻度尺。計算功率的表達式是 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實驗,并將數據記錄于表格中。 學生聽講并練習。 通過估測人體登樓的功率的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在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會用公式 解決簡單的問題。 課堂小結(5分鐘)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在實驗探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還有什么想探究的問題? 學生可以個別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促進知識的鞏固掌握。提升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 聲的利用七 教學過程: 本節(jié)為本章最后一節(jié),重點從前面的聲音的各種特性及其特點,引入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聲與信息 聲吶(SONAR)是英文soundnavigationandranging?(聲音導航與測距)的縮寫。對聲吶的系統研究與一艘著名的輪船--泰坦尼克號有關。1912年泰坦尼克號首次出航即觸礁沉沒,這件事震驚世界,隨即有人提出用聲學方法遙測航道上的冰山。緊接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出于探測敵方潛水艇的需要,對聲吶的研究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通過這些歷史事實引入下文,可能會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 在講蝙蝠的聲吶系統之前,可以先回顧一下第一節(jié)聲速的概念,通過一個簡單的計算題使學生了解根據回聲到來的時間,蝙蝠可以確定目標的位置。 課本圖1.5-4是B超圖像。在做B超檢查時,通常是將一束超聲波垂直發(fā)射進入人體。超聲波在傳播時,碰到組織分界面(不同內臟器官分界處、內臟與骨骼分界處以及異物與組織交界處)時就會產生反射。反射波會在同一位置被記錄,根據反射波滯后于發(fā)射波的時間差,可以知道分界面在體內的深度。如果不斷改變發(fā)射探頭的位置,就可以得到與體表相垂直的縱切面的圖像。? 聲與能量演示 演示聲波遞能量時,用可樂瓶自制的教具演示,效果很明顯。自制教具的做法是:去掉可樂瓶的瓶底,給開口處蒙上橡皮膜并扎緊。對著火焰敲橡皮膜,由于膜的振動,壓縮空氣?靠諝獾臄D壓,可將燭焰吹滅。 超聲波清洗精細機械,主要依靠空化效應。超聲波在清洗液中疏密相間地向前傳播,對液體產生拉伸和擠壓作用,使液體內產生數以萬計的微小氣泡。這些氣泡迅速產生,又迅速閉合,形成的瞬間高壓,超過大氣壓的1000倍。連續(xù)不斷的高壓就像一連串小爆炸不斷地沖擊物件表面,使物件的表面及縫隙中的污垢迅速剝落,從而達到物件表面凈化的目的'。超聲波清洗方式超過一般的常規(guī)清洗方法,特別是對表面比較復雜的工件(如鐘表等精密機械的零件表面凹凸不平),或對清潔度有較高要求的產品(如電子元器件等),使用超聲波清洗都能達到很理想的效果。 課堂小結: 本節(jié)重點講述了聲與信息之間的聯系。以及聲音于能量的關系。使人們能夠更加好的利用聲為人們服務。 一個學期的實驗教學,感觸頗深。新教材作為課改實驗的主要載體,對教育部頒布的《物理課程標準》做了較為準確的解讀,較好的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目標以及“注重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的課程基本理念。教材以人為本,特別注重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于點滴之處都體現出科學探究及學習方式多樣化的精神,而且注重了學科滲透和新科技的納入,這一切都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受到了實驗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們的普遍歡迎。 具體說來,新教材的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㈠知識內容方面 、傩陆滩膬热莞采w了中學物理課程標準的所有科學內容標準,精選了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物理基礎知識與技能,在對過往的一切舊教材的揚棄中,一改過去“難、繁、偏、舊”的特點,所選內容典型、實用、有特色。而且教材難度適宜,沒有過多過繁的計算,切實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讓學生的主要精力可以用在自主的探究學習上。 、谛陆滩奶貏e注重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科學探究方法的教學,從物理概念、規(guī)律的產生與發(fā)展、物理學研究方法的養(yǎng)成等諸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知識的闡述和理論的建構是通過科學探究才得出的,例如:速度的概念、聲音的產生、光的傳播規(guī)律、力的三要素等,都不由教材直接給出,而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得到。這不僅加強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坌陆滩妮^好地貫徹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改理念,特別注重聯系實際,每一章節(jié)都從學生熟知的自然現象開始,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揭示客觀世界的奧秘,培養(yǎng)學生探究自然的熱情和興趣,既注重知識,又立足能力。教材中有許多這樣既來源于生活又可以用探究出的物理知識來解釋的實例:P94頁的“推與拉”、P98頁的“勻速下降的跳傘運動員”、P116頁的“迷你實驗室”關于現代科技的介紹等?梢哉f新教材在貼近生活,注重物理知識的現代化、實用性及生產應用上做到了有機的統一。 、苄陆滩奶貏e重視與其它學科的協調與整合,特別是正確的哲學觀點和人文科學在物理教學中的滲透。例如:教材第一章第二節(jié)《探索之路》和第三節(ji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對古今中外的物理學史和物理學家的介紹、P75頁的“信息窗”對牛頓生平的介紹等。這一切對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價值觀、人生觀都至為重要。 ⑤新教材在結構體系上大膽探索,具有強烈的互動特質,設置了如“實驗探究”、“探究點撥”、“討論與交流”、“請?zhí)釂枴、“實踐活動”、“信息窗”等內容,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意識,實現了教材資源的最佳配置。 ㈡思想文化方面 、傩陆滩脑隗w現理科教材的一般共性的同時,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社會定位和培養(yǎng) 目標,特別注重了人文精神和自然學科的融合,在教學中努力使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掌握學習方法,并且學會合作學習,善待他人,正視批評。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觀方面新教材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新教材突出自然辯證法思想的教育,教導學生理性地認識世界、認識宇宙,并以多種形式提倡并培養(yǎng)科學的批判精神與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這一切都為學生今后的自然科學的學習以至發(fā)現都奠定了基礎。 、谛陆滩母髡鹿(jié)都辟出相當的篇幅對中外古今的物理學家、科技成果做了適時介紹,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精神,也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 ㈢編制排版方面 ①教材非!懊馈薄捎昧16開銅版紙印刷,彩圖鮮明,文筆生動,印刷清晰,裝幀精美,引人入勝。老師和同學們都說,新教材通俗易懂,讀起來更象是散文。 、谛陆滩脑诰幣拧⒈硎雠c學習情境、活動設計上都注意到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相適應,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坌陆滩乃刑骄炕顒拥脑O計都本著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有利于學生觀察、思考、假設、推理、發(fā)現精神的培養(yǎng),教學過程延伸至課前、課后,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例如:P28頁“掛鎖是怎樣工作的?”,P66頁“調查班級同學的視力情況”等。 當然任何新事物的誕生,總是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在四個多月的新教材的使用中,我們也發(fā)現了一些可能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新教材的部分章節(jié)編排與學生其他必要相關知識的儲備脫節(jié),學生不能正確學會使用數學等基礎學科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材的教育功能。如第四章《多彩的光》,在教學過程中就發(fā)現,學生普遍缺乏最基本的理性認識,由于數學教學的滯后,本該教育學生形成的工具思想和學科聯系意識,不能收到扎實的成效。如果將本章一移至初二下學期,可能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2、相對來說,新教材的基礎知識較少,基礎題作業(yè)不足。教學中我們發(fā)現有些學生明顯缺乏適應性,不能準確掌握所學知識的內核。這樣是否會影響到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銜接?建議在這方面能否加強一些。 3、新教材作業(yè)中社會調查比重過大、要求較高,有些是否超出了初二學生的年齡層次?(例如:P62頁的第二題要求學生在課外獨立研究凸透鏡的全部成像特點等。)另外,教材極少數地方存在錯誤與疏漏。(例如P52作業(yè)第二題中小貓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所有四個供選答案竟無一正確。) 4、當前各實驗學校的師生普遍感到與新教材配套的課程資源相當匱乏。建議新教材的編寫者和出版社能否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例如:將教材中選用的圖片等素材制成光盤,配套發(fā)行。 值得肯定的是新教材作為素質教育探索過程中全體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智慧結晶,盡管存在一些瑕疵,但終究瑕不掩瑜。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表明新教材本身,就是一次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成功嘗試。應該說新教材的使用既是一次實驗,又是一種大膽的探索,這對素質教育的深入、課改理念的推廣,有著相當的積極意義。我們知道,我國的基礎課程改革才剛剛起步,課改教材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相信隨著課改工作的逐步推廣,課改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我們的義務教育物理新教材也會日臻完善。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色散現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過程和方法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顏色的混合,獲得有關的知識。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親身的體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通過親身的體驗與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重、難點: 1、 掌握光的三原色、顏料的.三原色 2、 知道決定物體顏色的因素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無……前面無相關內容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我們?yōu)槭裁纯梢钥匆娢矬w?……物體有光線射入我們的眼睛。 、趯W生探討:光線是如何傳播的? ○3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4生活中有哪些光的折射現象? 進行新課: 1、光的色散現象:彩虹現象 實驗:三棱鏡分解太陽光 光譜:紅、橙、黃、綠、藍、靛、紫 2、光譜中紅光偏折程度最小,紫不偏折程度最大 3、物體的顏色: 。1)、試驗:光的色散……說明什么問題? 結論:白光是由各種顏色的光組成的,不同顏色的光混合后會變成其他顏色。 不同顏色的光分散的過程叫光的色散。 。2)、顏色之迷: 不透明物體:由物體反射的色光決定。 透明物體:由透過的色光決定。 。3)、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4)、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八年級物理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物理教案11-13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1-23 八年級物理教案11-30 八年級物理教案《彈力》08-23 (熱門)八年級物理教案09-19 蘇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04-26 八年級物理教案:慣性08-25 初中八年級物理教案12-21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12-22 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12-17八年級物理教案5
八年級物理教案6
八年級物理教案7
八年級物理教案8
八年級物理教案9
八年級物理教案10
八年級物理教案11
八年級物理教案12
八年級物理教案13
八年級物理教案14
八年級物理教案15